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贾宝玉为何不喜欢能干而又懂事的薛宝钗?却对多愁善感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情有独钟?

诗词文献2年前 (2023-02-28)380

贾宝玉为什么不喜欢能干而又懂事的薛宝钗,却单单对体弱多病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情有独钟?

在老祖宗和王夫人的眼里,薛宝钗是最合适的未来儿媳人选,一则,如果贾薛两家联姻,不仅可以亲上加亲,薛夫人晚年也就老有所养了。因为,薛夫人那个不争气的儿子薛蟠,根本就不能指望。二则,宝姑娘懂事,如果和宝玉走在一起,今后能相夫教子,对宝玉的进步有很大的鼓励和鞭策。而林姑娘则心眼儿小,爱怄气,一怄气就生病,不适合做贾府的儿媳妇。

然而宝玉却根本不理会她们那一套,选老婆还是要选知心的人。他和林黛玉从小一起长大,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心心相印。他不喜欢做的事,林姑娘从来不勉强,比如说读书(虽然有时候宝玉也读一些书,但多半是那些西厢记之类的书籍)。而宝姑娘则不同,像个管家婆,整天在他的耳边唠唠叨叨,这还不是他贾府里的人,就要他习文读书求功名,要是和她成了亲,自己以后还有一点自由没有?

宝玉最讨厌的就是念书,特别对那些科举应试的八股文,看到就头疼。用现在的话说,宝玉属于正宗的官二代富二代,家里的财富吃穿不尽,还用得着去考取功名?他也最讨厌那些官场上的应酬,阿谀奉承满口的假话,这可不是他的个性,所以家里一旦有官员登门拜访,他立马躲了起来。而薛宝钗却偏偏要他读书将来考功名,他能不烦宝姑娘?林黛玉则不同,她的父亲从前也曾在官场混过,所以对官场的黑暗多多少少知道一点,所以是不赞成宝玉求功名的,也从来不劝宝玉读那些烦人的八股文。那次宝玉受到父亲的责罚,挨了一顿板子,被人抬进自己的房间,林姑娘和宝姑娘同时来看望他,林黛玉不仅说了些安慰的话,还给他送来创伤药。而薛宝钗却是一顿奚落:看到了吧,早跟你说了劝你多习功课,也不至于落得今天这个下场。

宝玉挨了打正在气头上,哪能听得这些话,若不是顾及表姐弟这种关系,宝玉当场就将她赶出门,这就是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区别。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当宝玉被骗着与薛宝钗拜堂成亲后,宝玉才得知与他成亲的并不是林姑娘,他毅然不顾宝姑娘的劝阻和众人的阻拦,去看他的心上人,遗憾的是,此时林姑娘早已红销香断,花落人亡!

贾宝玉为何不喜欢薛宝钗,难道仅仅是因为他钟情于林黛玉吗。看过红楼梦,我们知道贾宝玉其实对很多女孩都是很喜爱的,何况像薛宝钗这样人见人爱的美眉呢?

个人认为贾宝玉对薛宝钗的不喜爱主要在于:

其一,和林黛玉日久生情。且看书上怎么说的: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对林黛玉的热爱,让他忽视了对薛宝钗的感情。

其二,薛宝钗的穿戴过于老成,让人感受不到青春的气息。宝玉听说薛宝钗害病去探望她时忙下了炕来至里间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布软帘。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鬟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其三,薛宝钗说话句句不离读书上进,给自己的母亲差不多。男人吗,本来对待自己的女朋友要的就是温柔,如此搞得和政治老师差不多谁会喜欢。而且每次都是读书上进考取功名的意思,这很让贾宝玉反感。

其四,薛宝钗身上缺乏女孩子应有的灵气,显得有些过于传统。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其五,随着宝玉渐渐长大,他知道薛宝钗此来主要是为了圣上选秀女,因此对于薛宝钗就有敬而远之的味道。当宝钗选秀女失利,要主宰自己和宝钗的金石良缘时,书中有这一段描写: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可见对于宝钗,贾宝玉是有过性冲动的。下面的描写更是如此: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宝钗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

因此对于薛宝钗,贾宝玉觉得二人志趣不同、性格不同,对于薛宝钗贾宝玉有时说话也不太注意,为了博林黛玉一笑,说她是肥胖的杨妃。气得薛宝钗大怒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贾宝玉为何深爱林黛玉?

首先,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以青梅竹马作为基础的。

从小说的叙述来看,林黛玉到贾府的时候应该是7岁左右,而贾宝玉大林黛玉1岁,应该是8岁左右,也就是说,他们两人就是从这个年纪开始耳鬓厮磨朝夕相处的。而这个年纪,正是所谓青梅竹马的年纪。而从二人相见的情形来看,好感和相互欣赏在一见面就显露出来了。一般来说,这种自小就相知相惜而培养起来的感情是比正常的感情要深厚得多的。

其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一见钟情式的爱情。

大家一定记得贾宝玉和林黛玉之一次见面的情景,小说虽然没有很明确说两人一见钟情,毕竟年纪尚小,但彼此的好感是确实无疑的了。林黛玉见到贾宝玉时是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而贾宝玉则更加直接,马上说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并进一步解释道: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后来,贾宝玉还因为林黛玉没有玉而撒气砸玉,表现出了强烈的想和林黛玉一摸一样而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的心情。这种感情,对于他们那种七八岁的年纪,其实就已经是一见钟情了。

第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一种志同道合的爱情。

贾宝玉其实是一个多情的人,对很多女孩子表达过好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最牵挂的始终是林黛玉,为什么?除了青梅竹马和一见钟情以外,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两人的思想认识是高度统一的,都是有出世倾向的,都对当时的政治经济表现出一种天然的厌倦和反感。这就是当史湘云劝贾宝玉要好好读书时贾宝玉生气撵她走,并称赞林妹妹从来不会说这种混账话的原因。有一见钟情的欣赏,有青梅竹马的感情,再有志同道合的价值取向,这样的爱情还会有什么裂痕呢?

第四,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志同道合是有历史渊源的。

如果我们细细考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父亲贾政和母亲贾敏的情况,就会发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这种感情是有历史渊源的。所谓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其实,是因为这个儿子或这个女儿继承了父亲和母亲太多的东西,包括情感取向。

先看关于贾政的描述,有这么一些话:

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之流。且素性潇洒,不以俗事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 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

这些并不起眼的描写其实在透露着一个信息,那就是,今日的贾宝玉其实就是过去的贾政。贾宝玉的善良、贾宝玉的喜欢琴棋书画、贾宝玉喜欢诗酒放诞、甚至贾宝玉的唯美倾向都是从他老子贾政那里继承过来的。由此,我们也可以反推出当初贾政年轻时的情形了。

再看关于贾敏的描述:

怪道我这女学生(林黛玉)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度其母(贾敏)不凡,故生此女,今知为荣府之外孙,又不足罕矣! 这黛玉尝听得母亲说,他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这两段话对于贾敏的描述比贾政更加简略,但还是可以看出,一是林黛玉的不凡是继承了母亲贾敏的不凡,而这不凡就包括了后来林黛玉的种种超凡脱俗的表现,包括和贾宝玉的情感;二是可以看出贾敏历来是以娘家为荣的,而且在世时更是对女儿林黛玉灌输了很多关于贾府的事情,当然我相信也包括对林黛玉的教诲,使林黛玉形成了和她相似的思想认识。

由此,我们同样可以反推,当贾政还是年轻的公子哥时,当贾敏还是深得贾母宠爱的贾府千金 *** 时,这兄妹俩也是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这里面是有相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基础的,恰如同现在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兄妹,所不同者,在于昔日的亲兄妹变成了如今的表兄妹,而进一步发展的爱情和婚姻也就变成了可能。所以,那种两个人一见面就很面熟的感觉也并非曹雪芹的唯心和故弄玄虚,还是有深层基础的,那就是因为父辈教育培养的缘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世界观、价值观天然的非常相近,甚至还因为一种血亲的天然遗传的基因的缘故也未可知呢。

第五,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精心安排的。

且看贾母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生活安排,刚到时是:

当下奶娘来问黛玉房舍,贾母便说: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里,把你林姑娘暂且安置在碧纱厨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给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厨外的床上很妥当。又何必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呢?贾母想一想说:也罢了。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馀者在外间上夜听唤。

到后来则是:

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就是宝玉黛玉二人的亲密友爱,也较别人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显然这样的安排是贾母的精心安排,套用一句话,那就是爱情从娃娃抓起了,呵呵。至于贾母为何要从小培养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我已经在拙文《贾母为何力主贾宝玉林黛玉结合》、《贾母王夫人关于贾宝玉婚姻的争斗》中说过,不再赘述。

第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在贾母的精心策划下成为一种习惯。

什么样的爱情最长久?是山崩地裂电闪雷鸣式的?不是,是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的爱情,是当爱情成为一种生存习惯的时候。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就是这样一种习惯性的爱情。这一方面有赖于从小的感情培养,也有赖于二人的相互了解。我们看到,在薛宝钗来之后,面对金玉良缘的传言,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有挣扎有争吵的,但是,当二人真正了解之后,误解消失了,信任建立了,二人能够平心静气的对待了,后来,即使是贾宝玉祭奠晴雯的行为林黛玉也是理解和支持的了,并亲自帮他修改悼文。而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不再争吵,有的只是细微的体贴和关怀,一个眼神一句问候,足矣。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爱情已经成为生活,成为习惯。正是这样的习惯,使林黛玉在感到不能和贾宝玉结婚时绝望的选择自尽,也使得贾宝玉即使在和薛宝钗结婚后依然不能摆脱和林黛玉在一起的习惯,他由于和林黛玉的习惯 *** 情而不适应和薛宝钗的婚姻生活,最终选择了出家和离开。也就是说,贾宝玉的生活,缺少了林黛玉的爱情,已经不习惯,于是,他决定活在过去的习惯爱情的记忆里,了此残生。

第七,金玉良缘的阴谋反而加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也许,这是金玉良缘阴谋的始作俑者王夫人和薛姨妈所始料不及的(见拙文《金玉良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我们看到金玉良缘确实折磨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经历过这种考验之后,贾宝玉和林黛玉彼此的心结彻底打开了,他们更加相知相惜了,可以说,正是金玉良缘阴谋的反作用,加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坚贞不屈的爱情。

第八,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有强大舆论支持的。

从林黛玉到贾府时贾母的安排,到贾母对金玉良缘阴谋的粉碎(见拙文《《红楼梦》中贾母如何破金玉良缘》),再到王熙凤受贾母指示的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要林黛玉嫁给贾宝玉的放话,再到贾府上下尽知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再过两三年就要成婚的传言(见拙文《贾母王夫人关于贾宝玉婚姻的争斗》),应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除了父辈的原因还有舆论的外部原因。

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说一切培育伟大爱情的土壤都有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要想不惊世骇俗要想不空前绝后都难啊!而也只有在了解了这些深层次的原因之后,我们才能理解为何在林黛玉死后、为何在与优秀的薛宝钗结婚之后贾宝玉仍然不能忘记林黛玉,仍然要选择出家、选择一个人孤寂的怀念着林黛玉终老一生!而只有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伟大的纯洁的不老的爱情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2/491412.html

“贾宝玉为何不喜欢能干而又懂事的薛宝钗?却对多愁善感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情有独钟?” 的相关文章

黄损:南汉时期官员、诗人,辞官后隐居以诗酒自娱

黄损:南汉时期官员、诗人,辞官后隐居以诗酒自娱

黄损(889—948) [3] ,字益之,五代时期南汉官员,官至尚书左仆射(一品)。是最早迁入连阳地区的客家人。少有才,曾在在保安静福山筑一室攻读于期间,书室题额为“天衢吟啸”留有诗集《桂香集》,今存诗四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从小性慷慨有大志,有王佐之才,结交...

石勇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九位

石勇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九位

石勇,北京大名府人(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小说《水浒传》中人物,好赌,绰号“石将军”。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石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赌博打死了人,逃到柴进庄上避难,后前去投靠宋江,到了宋家村宋江家,得知宋江有事在逃。宋太公托其给宋江送信,石勇在对影山附近一酒店和宋江、燕顺相遇,...

裴宣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七位

裴宣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七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裴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宣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铁面孔目,京兆府人氏,曾任六案孔目,因刚正不阿,受到官府迫害,只得上饮马川落草,...

南宋名将孟宗政简介:位列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中

南宋名将孟宗政简介:位列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中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北宋名将曹玮简介: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

北宋名将曹玮简介: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玮(973年7月22日 —1030年2月21日 ),字宝臣 。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真宗、...

南宋官员郑伯熊简介: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

南宋官员郑伯熊简介: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朝东林八君子薛敷教简介:著有《续宪章录》、《癸巳录》

明朝东林八君子薛敷教简介:著有《续宪章录》、《癸巳录》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译文及注释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月光的影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