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唐诗《泪》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介绍】
《泪》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前六句分写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等典故,后两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作者认为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多用典故,是此诗的更大特点。
【原文】
泪
永巷长年怨罗绮⑴,离情终日思风波⑵。
湘江竹上痕无限⑶,岘首碑前洒几多⑷。
人去紫台秋入塞⑸,兵残楚帐夜闻歌⑹。
朝来灞水桥边问⑺,未抵青袍送玉珂⑻。
【注释】
⑴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⑵终日:整天。风波:风浪。
⑶湘江竹痕:指斑竹故事。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⑷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⑸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此用王昭君故事。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⑹兵残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佤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⑺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
⑻青袍:青袍寒士。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西京杂记》:长安盛饰鞍马,皆白蜃为珂。《玉篇》:珂,石次玉也,亦玛瑙洁白如玉者。此言寒士送贵胄,寒士自然很难堪。
【白话译文】
幽闭在永巷中哀怨的宫妃,长年累月地泪湿绮罗。闺中独居的思妇思念游子,整日担心江上的风波。湘江边的竹子上,斑驳的啼痕也应无数,岘首山的石碑前,感怀的涕泪流下几多?昭君离去紫台,在秋风中走向荒凉的塞外。项羽兵困垓下,在营帐里夜闻凄怆的楚歌。啊,当我在清晨时,来到灞水桥边看到,青袍寒士相送达官贵人,才知道,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创作背景】
此诗为李商隐自伤身世之作,具体创作年份难以确指。冯浩和张采田都认为是大中二年(848年)冬为李德裕遭贬而作。
【赏析】
此诗以泪为主题,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八句言七事,前六句分别言: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朱彝尊批注语)等典故,七八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未抵二字乃全诗关键,意谓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
前六句所写之事看似情况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含有诗题的一个泪字。首句长门宫怨之泪,次句黯然送别之泪,三句自伤孀独之泪,四句有怀睛德之泪,五句身陷异域之泪,六句国破强兵之泪。程梦星说:泪至于此,可谓尽矣,极矣,无以加矣。然而坎坷失职之伤心,较之更有甚焉。故欲问灞水桥边,凡落拓青袍者饯送显达,其刺心刺骨之泪,竟非以上六等之泪所可抵敌也。陈永正《李商隐诗选》(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云:末两句点出全诗主题。作者把身世之感融进诗中,表现地位低微的读书人的精神痛苦。义山是个卑官,经常要送迎贵客,此外对令狐綯低声下气,恳切陈情,还是被冷遇,被排斥。这种强烈的屈辱感,好比牙齿被打折了,还得和血吞在肚里,不能作声。前六句是正面咏泪,用了六个有关泪的伤心典故,以衬托出末句。而末句所写的却是流不出的泪,那是滴在心灵的创口上的苦涩的泪啊!此诗可谓是诗人感伤身世的血泪的结晶。
李商隐诗用典较多,此诗可谓代表之一。北宋前期诗坛有西昆体,刻意学李商隐,其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曾专效此《泪》诗,各作《泪》二首,句句尽用前代感伤涕泣之典故。
【作者介绍】
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溪)生、樊南生。汉族,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著有《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