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元末义军首领方国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诗词文献2年前 (2023-03-10)540

自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以来,历史上曾数次重演群雄争霸,已经是中国古代历史常态。元末,帝国统治不利,暴政酷吏迫害天下百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当时天下的现状。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少农民、商人揭竿起义,反抗蒙古人的虐政。起义的人群里就有后来建立了明帝国的朱元璋。除了朱元璋这位起义人士之外,很多明史爱好者熟知的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等。不过,比起下面这位起义先驱,以上列举者都得往后退一步。

一、先驱起义之理由

一般而言,中国的老百姓都是比较温和的,日子能过得下去就绝对不会选择和朝廷对着干,毕竟起义可不是闹着玩的,那都是冒着被朝廷追杀的风险,还有来自同党们时不时的关照。总而言之不是好差事。

所以,方国珍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方国珍浙江人,生于沿海地区,以佃农和贩私盐为生计。佃农就是租地主家的土地,然后自己种一些庄稼,粮食收成之后除了上交给国家的部分,剩余粮食基本都自产自销,说白了种地就是为了有口饭吃。

临海地区除了生产渔业,还有一样关键物品,就是家家户户做饭用的盐。当时的人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自然免不得利用一下得天独厚的优势,弄个贩私盐的行当。

虽说历代 *** 对于贩私盐都是严加管控,但是元末统治者昏庸,地方 *** 也基本不作为,对于下面很多事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所以,总体而言方国珍的生活还算不错,不愁吃穿用度。

*** 不管的后果就是贩私盐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恰逢此时有一个叫蔡乱头的人一直和元朝廷对着干,方国珍的竞争对手瞅准时机,向朝廷举报方国珍是蔡乱头的同伙。

方国珍委实可怜,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他一时间怒火中烧,眼看着朝廷派人来抓自己了,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先杀了那位诬告自己的竞争对手,然后再带着自己的几位兄弟逃路。

四人逃到海上,逐渐聚集了千人,方国珍此人聪明狡猾,为了让跟着自己的数钱弟兄们混上口饭吃,他带着众人劫漕运。他的规模阵仗越来越大,劫的过路船只也越来越多,元朝廷为了遏制方国珍扩大发展,选派当时浙江行省朵儿只班前去讨伐。

元末的蒙古人在中原、江南吃香的喝辣的,早已没有了祖先们在草原时期的血性,朵儿只班虽说是大将,但比起先祖们的能力逊色了很多。很快,朵儿只班就成了方国珍的俘虏。

朵儿只班能力虽说一般,好歹也是浙江行省,为了换回他,元朝廷对方国珍实行了招降政策。方国珍此人也不是真的想造反,很快就同意了元朝廷的提议,不日走马上任,进入了体制内工作。

天下风云说变就变,反对元朝廷的呼声水涨船高,方国珍变了卦,这次他造反了。方国珍被人诬陷,不得已落草为寇,成了起义先驱。

比起朱元璋颠沛流离、剃发出家的坎坷命途,方国珍的起义缘由当真是小巫见大巫。在方国珍起义的同时,红巾军尚在襁褓之中,朱元璋也不见踪影。

二、起义道路变化多端

造反后的方国珍首先对温州发起了进攻,元朝又派了孛罗帖木儿去镇压,结果又被方国珍擒住。元朝无法,只好再次招降,方国珍和上次一样同意招降。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红巾军势力渐起,方国珍怕跟着元朝廷引火上身,立刻反叛,与元朝廷划清界限。结果界限划清之后,方国珍又大费周章地派人去京中贿赂高官,给他个官职。

但是,元朝廷显然低估了方国珍的胃口,只是给了个徽州路治中。其实在当时这个官职相当于徽州的副州长,已经算是不错了。方国珍不喜欢这个官职,于是带兵攻打台州。元朝廷无奈给了他海道漕运万户之职,这才使得方国珍消停。

没过多久,方国珍又升职了,成了行省参政。有了官职做靠山,方国珍的势力逐步扩展到庆元、温、台之地。元朝的一再示弱让很多人认为只要和方国珍一样做强盗就会有官职,于是乎天下反动势力更盛。

朱元璋在红巾军中逐渐强大后,有意与方国珍结盟,方国珍表面同意,私下却仍与元朝联系。一面希望朱元璋帮自己抵御周围敌对势力,一面他又不舍得元朝廷给自己的高官厚禄。朱元璋后期几次三番示意方国珍,都被方国珍各种理由推脱。

面对方国珍的惺惺假意,朱元璋很快发现端倪,警告方国珍如果不诚心归顺自己,绝对不会善对他。方国珍明白朱元璋说到一定会做到,可是他仗着自己靠海的地理优势,仍然我行我素。

朱元璋见他一时起不了风浪,转头应对别的起义势力。期间,方国珍担任要职的几位亲属在战争中殒身,令他损失惨重,朱元璋顺势派人攻取温州,方国珍方寸大乱立刻表示诚服。

根据以上方国珍的表现,我们不难猜出方国珍下一步会如何行动。他又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他不仅派奸细打探朱元璋的势力,还秘密联系元朝和朱元璋最强大的敌人陈友谅,打算三方合作击败朱元璋。

不过,很快事迹败露,朱元璋暴怒如雷,命方国珍快些归顺。于是,方国珍又玩起了老一套,明面上给朱元璋送珠宝玉石,暗地里建造大船,试图逃跑。

朱元璋忍无可忍,派兵征讨几次三番背信弃义的方国珍。在参政朱亮祖和征南将军汤和的攻势下,方国珍最终大败,老巢即将不保之时,方国珍放弃抵抗,投降于朱元璋,并以书信写自己悲惨身世表明诚心。

曾经困苦的朱元璋被方国珍的故事感动,选择宽恕他。朱元璋登基后还给了他官职,他死后朱元璋甚至命大文学家宋濂为其写墓志铭。

三、善终的墙头草

熟知朱元璋的都知道,他对于不顺从自己的人从不手软,连其子孙也绝不放过,一些曾经追随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也没有躲过朱元璋的迫害。可是面对方国珍这个老滑头,朱元璋不仅仅放过了他,甚至让其善终,着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条:其一,方国珍此人胸无大志。元末起义势力中方国珍可以算是一股清流,他不为皇权,只为自己安身。是否要改变自己的风向,取决于谁更能保护自己。

其二,方国珍反复无常导致众叛亲离。一般将领易主都有迫不得已的原因,要么主帅身死,要么危及性命他人胁迫,易主之后也衷心办事,绝无二话。

可方国珍很明显是个反面教材,元朝招安他同意却屡次造反,归顺朱元璋却心怀鬼胎。在朱元璋最后围攻方国珍时,除了已经死了的将领,很多跟随他的人都投降了,他被迫成了光杆司令。

其三,方国珍此人软弱。身为朱元璋后期最强敌人的陈友谅十分狠毒,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终极目标,他可以把将自己视为心腹的徐寿辉设计杀死。但是方国珍几次俘虏元朝大将,都只是为了换个官职,从不下杀手。

其四,方国珍先驱的身份。历来之一个起义的人都会首当其冲,秦末陈胜吴广更先起义,却早早身死,方国珍的出现可谓是前所未有。

朱元璋也是起义里的一份子,如果他登基之后立刻杀了更先起义的方国珍,也就等于变相的否认自己,所以还不如留着已经无力回天的方国珍为自己挣得一个好名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3/493219.html

“元末义军首领方国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的相关文章

常璩:东晋时期史学家,专注于修史,撰写成《华阳国志》

常璩:东晋时期史学家,专注于修史,撰写成《华阳国志》

常璩(约291年 — 约361年),字道将,蜀郡江原人,东晋史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常璩出生于西晋末年。成汉时期,常璩曾担任散骑常侍。公元347年,成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常璩劝汉皇帝李势降晋。成汉灭亡后,常璩入晋,却受到东晋士族的歧视、轻藐,因此专注于修史,撰写成《华...

蒋敬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三位

蒋敬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三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蒋敬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蒋敬,小说《水浒传》中人物,梁山108将之一,职司考算钱粮支出纳入。祖贯为湖南潭州,原为落科举子,因科举不第弃...

张禹:西汉丞相之一,至今通用的《论语》便是《张侯论》

张禹:西汉丞相之一,至今通用的《论语》便是《张侯论》

张禹,字子文,西汉时期官员,官至丞相,封安昌侯。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施仇学《易经》,从王阳和庸生习《论语》,起家本郡文学。甘露年间,诸儒荐为博士。初元年间,授太子《论语》,升任光禄大夫。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安昌侯。建平二年(前5年),去世,谥号...

预言大明国运的《烧饼歌》有多神奇?刘伯温未卜先知

预言大明国运的《烧饼歌》有多神奇?刘伯温未卜先知

传说刘伯温能未卜先知,曾作一首《烧饼歌》,又名《帝师问答歌》,那么预言大明国运的《烧饼歌》有多神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内殿吃烧饼,刚咬了一口,有小太监前来禀报:国师刘伯温求见。朱元璋就顺手拿起一只金碗扣在饼上,才传命召见。刘伯温行过礼后,朱元璋故意问道:“听...

《送友人》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译文及注释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明月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文及注释译文弃我...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鲁昭公在任内曾被晋国羞辱几次?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鲁昭公在任内曾被晋国羞辱几次?

鲁昭公(前560年—前510年),姬姓,鲁昭公是鲁襄公与胡国女人所生,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四位国君,前542年―前510年在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542年,鲁昭公即位。公元前517年,鲁国因斗鸡而发生内乱,鲁昭公先后逃亡到齐国、晋国。公元前510年,鲁昭公在晋国...

《辛丑条约》上,李鸿章签下一个肃字是什么意思?

《辛丑条约》上,李鸿章签下一个肃字是什么意思?

还不知道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为何只签一个“肃”字,什么意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李鸿章同贺亲王爱新觉罗·奕劻一同参加《辛丑条约》订立典礼。在条约文件上,李鸿章用发抖的手拿着毛笔,颤巍巍地在条约文件上写出了一个形近“肃”字的签名。《辛丑条...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