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世界历史2年前 (2023-03-30)600

1893年,眼看着德意志帝国这个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发展迅速,身为普法战争失败者的西面宿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忧心忡忡,于是在这一年与号称“欧洲压路机”,也就是位于德国东面的俄罗斯帝国签订了军事互助条约,法国签订条约后很快就向俄罗斯帝国提供了大量的军工业支持。

俄法军事同盟的建立让本就活在如同荆棘丛般的四战之地中的德意志帝国瞬间陷入了面临两线作战的危机,其在三次王朝战争结束后换来的国家统一和国力大发展也遭受着莫大的威胁。面对这种不安局面,时任德军总参谋长的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元帅提出了一套战略计划,也就是所谓的“施里芬计划”,这套计划提出,一旦未来爆发战争,德国先在东线集结10个师和一些地方部队配合奥匈盟友牵制沙俄军队,然后在西线集结78个师借道中立国比利时从三个方向针对巴黎,横扫边境和沿海,随后集中优势兵力直扑巴黎,解决掉法国这个心腹大患,接着调集兵力撤回东线,专心收拾掉沙皇俄国。

但是这个计划有一个很重要且没有解决的部分:如何快速铲除比利时和法国边境的堡垒。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沿着长达一百五十英里的法德边界的四个城市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东南从瑞士的坚不可摧的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开来。而和法国关系不错的比利时虽小却有着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和铁路水路运输系统,他们为了防备德国也在位于边境的列日和那慕尔修筑了堡垒群,其坚固程度也足够让普通的步兵部队难以攻克。到了1890年,随着金属冶炼技术和钢筋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发展,法国陆军全面升级了自己的堡垒结构,包括用30厘米钢板做成的装甲炮塔和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这在当时可是很多重炮都无法啃动的硬骨头。

而此时,德国陆军口径更大的火炮是克虏伯公司开发的老式21厘米榴弹炮,而且这种榴弹炮已经是普法战争时期的老古董了,早就不再适合充当一线重火力的职责。根据德国炮兵的测试,即使是1米厚的普通混凝土也可以抵御这种火炮的打击,更不用说是更坚固更耐打的钢筋混凝土。到了这种时候,装备更具毁杀能力的重型火炮是早晚都得解决的问题,于是在1893年俄法签订协议后不久,主管火炮研发与装备的德国炮兵测试委员会(Artillerie Prüfungs-Kommidssion,简称APK)再次找到了克虏伯公司,提出研发口径的新式攻城火炮以迅速铲除比利时和法国边境的顽固堡垒。

眼看军方送上来一块唾手可得的利益蛋糕,克虏伯公司自然是不会置之不理。经过谈判,克虏伯公司决定为德国陆军设计一种足够大口径的重型火炮,同时军方也做出让步,同意新式火炮采用固定炮架而不是他们设想的轮式炮架。当然,新式火炮也不是什么从零开始的设计,而是克虏伯公司对先前设计的一种28厘米口径的海岸防御迫击炮扩膛改进而来。事实上,由于较低的初速和过高的弹道,海岸防御迫击炮对付军舰这种移动目标是严重缺乏精度的,其准头只能靠猜,但这种武器发射的高弹道重型炮弹却可以直接砸到堡垒脆弱的顶部造成毁坏,倒是符合军方的构想。

新式攻城炮的炮管口径高达30.5厘米,身管倍径为8倍,炮管长度为2.5米,采用老式的重力后座系统,所以每次开火后炮身都会向后位移,炮组人员不得不经常将它重新归位才能再次装弹。由于全重高达30吨,所以该炮需要大量的拖曳式轨道车进行运输,而且普通的大炮阵地也不适合这种巨炮,因此还需要提前花费大量时候布设阵地。一门该型火炮需要12辆轨道车分别运输炮管、炮架、零件设备,如果还有炮组人员和其他辎重,则需要另外19辆轨道车。由于只能依靠铁路运输,而且开火会产生显眼的烟雾和火焰,所以阵地需要选取靠近窄轨铁路的森林,清除掉其中一部分树木后在地上挖出一个长度6.3米、宽度2.7米、深度1.6米的大坑,然后布置一个由两层云杉木梁和一层橡木搭建且通过螺旋钉固定的重型木架(重10.2吨)作为火炮底座。阵地布设完成后,需要利用龙门起重机将沉重的炮架放在木架之上,然后再吊起炮管把它插入炮架之中,同时还要搞定机械装弹器和其他辅助设备的安装工作,即使炮组人员们拿出996般的工作热情,,也至少得花费12个小时才能完成这些工作,而拆卸火炮和撤除阵地也得花费相同的时间。当准备工作完毕后,炮组人员就可以利用轨道上的手摇式机械装弹器将炮弹运输到火炮旁边并装入炮膛之中,火炮俯仰角通过炮架转柄调整,更大可以调到60度仰角,足以把火力覆盖到堡垒顶部。需要注意的是,该炮的装填必须先摇动高低机手柄将炮身放平,然后打开炮身尾部的楔形炮闩才可以实现。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1:放置在轨道车上的炮身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2:放置在轨道车上的炮架

虽然克虏伯公司此前设计过30.5厘米口径的火炮,但那些都是军舰主炮,其经验技术无法用于攻城榴弹炮。因此克虏伯公司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了一系列炮弹的实验工作,尤其是用于贯穿钢筋混凝土和装甲板的重型榴弹。炮弹材料试验过铸钢、硬化钢,甚至还有用化学液体浸泡过的钢材。

最终,克虏伯公司先行选择了一种长度为1米,重达410千克的硬化钢制杀伤榴弹,这种榴弹命中目标后能产生600枚破片,但这种炮弹很难让炮组观察到对堡垒的打击效果,于是克虏伯公司搞出了第二种弹道性能相同的炮弹,这种炮弹装有8千克 *** ,用于产生能够让炮组准确观察到的爆炸效果以进行针对堡垒的校射,当校射炮弹确定了打击点后,就可以直接发射穿甲榴弹,这种榴弹重333千克,装药量42千克,可以贯穿25厘米的装甲钢。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3:德军炮兵在为该炮装填炮弹

但是,新式火炮其实就是个德国陆军和克虏伯公司互相妥协而生的凑合产物,其性能也就可想而知了。首先,新式火炮的机动性实在太差,它的30吨全重在当时无法依靠公路机动,只能依靠大量铁轨车运输,而且对发射阵地的要求也过度依赖带有铁路线的区域,极大限制了作战范围;其次,该型火炮的射程只有8700米,虽然要超过比利时要塞炮,但在法国要塞炮面前就完全不够看了,这意味着它要在敌人射程之内作战。最后一个问题是该炮最致命的缺陷,它作为追求快速铲除法国边境堡垒的火炮而被设计出来,但它只能贯穿25厘米厚的钢板,而我在前面说过,法国已经把炮塔材质升级成了30厘米装甲钢,这表明该炮无法有效破坏法国要塞。尽管如此,考虑到重型火炮成本过高,再加上此时战争还尚未逼来,所以德军还是决定采用新式火炮,并暂且搁置了新的开发意图。新式火炮被德军命名为“Schwerer Küstenmörser L/8”,意为“8倍径重型海岸迫击炮”,此外它还被赋予了“Beta-Gerät”(贝塔型设备)的名称,以掩饰其作为重型攻城炮的真正意图。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4: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1897年,德国炮兵测试委员会采购了6门30.5厘米攻城迫击炮和三套备件,这些火炮于1898年全部部署完毕。1904年,德国陆军考虑引进更多的该型火炮,但此时法国人首创的液体气压复进器已经开始流行,所以军方希望克虏伯公司为30.5厘米攻城迫击炮换上这种装置以提升射速,结果克虏伯公司多次试验后遗憾的表示,如果要改装液压复进器,就必须花费大量时间重新设计火炮,为了保证火炮按时列装,军方只好放弃这个想法,不过克虏伯公司还是在一些细节了做出了改进,比如新式冶金技术让炮管重量降低了700千克。1906年,德国炮兵测试委员会再次采购了3门该型火炮,并在1912年为这些火炮换上了轮式重型牵引车,让它们具备在公路上进行机动的能力,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进步。

随着各类重型攻城炮的服役,德国陆军统帅部很快就确定了它们的编制,8门30.5厘米攻城迫击炮被编组为陆军统帅部直接指挥的第1、2、3、4重型海岸迫击炮连(Schwere Küstenmörser),每个连装备2门该型火炮且各自拥有6名军官和129名士官及士兵,他们的任务就是使用重型攻城炮摧毁挡路的敌军堡垒。当之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一共动员了10个重型攻城火炮连,其中就包括上述四个30.5厘米攻城迫击炮连。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5:炮组人员与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的合影,右边有个士兵还做了个搞怪表情

当然,为了让30.5厘米攻城迫击炮发挥出更好的效能,德军也是做了一番技术层面的努力。由于运输依赖火车,射程不佳,再加上火炮打击精度往往与炮弹发射量成反比,因此该炮的发射阵地会在战斗爆发前就选择在靠近目标且距离铁路线不怎么远的山后或树林,如果铁路线长度不够还需要工兵花时间铺设窄轨铁路。阵地选择完毕后,炮组人员们会使用锯子和斧头砍伐掉附近的一些树木以清理出一块空地,然后动手挖掘坑洞。值得一提的是,两门该型火炮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80米,目的在于防止被敌军反炮兵火力一窝端。

为了在作战中不轻易暴露自己,30.5厘米攻城迫击炮会在数公里外的隐蔽处进行间接射击。由于无法直接观察到目标,为了节省弹药,该炮会选择在晴朗的白昼天气作战,同时需要得到一名在前线观察哨执勤的军官观察员的 *** 联络才会开炮。接到开炮命令后,炮组人员会先发射一枚炮弹推断大致位置,然后以弹着点和当前密位为基准进行调整,将炮弹逐步的推向目标,而炮弹从被发射到打中目标需要一分钟左右的时间。

30.5厘米攻城迫击炮的伪装也有一番考究。由于该炮重量太大且只能拆开运输,一旦被敌军炮火覆盖基本是死定了,更艹蛋的是该炮发射时的烟雾太过显眼,如果光照条件良好,甚至在20公里外都能看到。所以德军会在该炮附近布设假目标组成的诱饵炮台,并在远离该炮的位置使用烟雾发生器制造虚假的炮口烟雾欺骗敌人。

1914年8月,由于德军步兵在列日战役中举步维艰,统帅部决定使出作为大杀器的重型攻城炮毁灭列日要塞。1914年8月13日下午,装备了2门30.5厘米重型攻城迫击炮的第1海岸迫击炮连被火车送往列日,准备配合那里的克虏伯Mörser 10型210毫米重型榴弹炮轰炸绍丰泰恩堡垒,结果30.5厘米攻城迫击炮还没布设完毕,这座堡垒就被一枚210毫米榴弹贯穿并引发了大爆炸,造成58名比利时守军死亡,最终无奈投降。第1海岸迫击炮连因为自家武器部署能力差劲而惨失战绩,只好乘火车打道回府。

1914年8月15日,第1海岸迫击炮连的两门30.5厘米攻城迫击炮打击了列日的奥洛涅堡垒(Fort de Hollogne)和夫莱马尔堡垒(Fort de Flémalle),不久后这两个堡垒就在10分钟内相继举起了白旗。但讽刺的是,这次胜利和30.5厘米攻城迫击炮的威力没多大关系,而是因为不久前第3短舰炮连的大贝尔塔用了2个小时就彻底毁灭了龙欣堡垒,结果导致这两个堡垒的守军精神崩溃,开打没多久就放弃了抵抗。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6:德军在夫莱马尔堡垒缴获的比利时大炮

不久后,德军攻城炮将迎来之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只不过这次不再是比利时堡垒,而是位于法国边境的堡垒,它的名字叫曼农维莱尔堡(Fort de Manonviller)。该堡垒是当时法国最坚固的堡垒之一,由四座炮台组成,每个炮台都有高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和装甲覆盖。

战争爆发后的1914年7月31日,法军也是积极在这座堡垒部署了防备兵力,驻军由第167步兵团第9、第10连的433名步兵、第6步兵团第8连的275名炮手和第26步兵团的28名工兵组成,总兵力为766人,由营长【让罗科勒(Jean Rocolle)】指挥。为了避免该堡垒因其他堡垒断联而陷入被动,法军在其附近还部署了第2骑兵师的四个骑兵团,驻扎在卢内维尔(Lunéville),而第11步兵师则部署在Grand Couronné de Nancy上 。这些部队的使命就是随时准备出击逐退包围堡垒的敌人。

但不幸的是,在1914年8月20日-21日爆发于莫汉格(Morhange)和萨尔堡(Sarrebourg)的战斗中,法军地面部队遭受了重创,不得不全线撤退,曼农维莱尔堡垒周围也失去了可以呼唤的增援力量。

与此同时,在洛林地区(Lorraine)发动攻势的德国第6集团军正试图突破位于图尔和埃皮勒纳之间的法国要塞区,而曼农维莱尔堡正好位于第6集团军的行军路线上,于是这座堡垒在8月23日被第6集团军包围孤立。

8月23日晚上,曼农维莱尔堡垒已经被第6集团军下辖的第2巴伐利亚预备旅的两个德国步兵团、第1巴伐利亚预备团和一个先锋营围困。而陆军统帅部也向这里派遣了28门攻城榴弹炮,其中包括第2海岸迫击炮连装备的两门30.5厘米攻城迫击炮。德国的炮击开始于8月25日,由21厘米榴弹炮开了个头 ,目标是堡垒各处的法军炮兵阵地,在这一天,法军就已经损失了1个155毫米火炮阵地,还有2200枚炮弹化为乌有。8月26日,30.5厘米攻城迫击炮也是加大了轰炸力度,于是又炸毁了两座155毫米火炮阵地,并炸毁了800枚法军炮弹。8月27日凌晨4:20,两门德军42厘米榴弹炮投入战斗,第四座法军炮塔被彻底封锁,守军们也在爆炸生成的污染气体和巨大震慑的双重折磨下被一步一步的葬送了意志力。8月27日下午15:30 左右,法国守军举起白旗投降,宣告曼农维莱尔堡垒围攻战以德军获胜而告终。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7:被德军火炮击毁的法军155毫米榴弹炮阵地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8:这名德军士兵在检查被摧毁的法军堡垒炮塔

这场战斗其实对于德军攻城炮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因为此战已经证明法军堡垒的顽固程度远胜过比利时堡垒。德军在此战中总共向堡垒及其周围发射了979枚15厘米炮弹、4596枚21厘米炮弹、134枚30.5厘米炮弹和59枚42厘米炮弹,结果这些炮弹没有一枚对堡垒造成严重破坏,虽然外观看起来坑坑洼洼,但内部依然能正常运转,而且法国守军的人员损失加起来也不过是5死28伤,最终投降也是因为堡垒内部有毒气体过多和士兵战斗意志被无休无止的爆炸打垮,而不是因为德军攻城炮的威力大到想象中的毁天灭地。所以法军高层得知该堡垒在人员伤亡微乎其微却还是投降后,把相关人士送上了军事法庭审判,但最后也没人真正获罪。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9:德军侦察机拍摄的曼农维莱尔堡垒照片,可以看到其表面被炸的如同月球表面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10:三名德军士兵站在曼农维莱尔堡垒大门外

1914年9月27日,德国第3后备军麾下的四个师包围了比利时重要城市安特卫普,为了干掉这座城市周围的堡垒,德军通过瓦弗尔-圣凯瑟琳堡垒(Fort Wavre Sainte Catherine)为中心的一段交通线集结在了这座堡垒的南侧,并出动了13门攻城榴弹炮,其中包括隶属于第1海岸迫击炮连的2门30.5厘米攻城迫击炮。

9月28日,2门30.5厘米攻城迫击炮和2门42厘米榴弹炮开始向瓦弗尔-圣凯瑟琳堡垒倾射弹药,到了9月30日,轰炸规模升级到了高峰,全部13门重炮向包括瓦弗尔-圣凯瑟琳在内的四座堡垒集中轰炸。不得不说,比利时堡垒炮兵的顽强令人赞叹,在堡垒已经近乎崩溃的情况下仍然能猛烈还击,甚至有几发炮弹险些打中德军攻城炮阵地。遗憾的是,武器技术上的差距不是靠勇气就能弥补的,9月29日,瓦弗尔-圣凯瑟琳堡垒的弹药库被德军攻城炮的榴弹打穿,里面存放的黑火药炮弹被瞬间引爆,剧烈的爆炸当场杀死了60名比利时守军并导致堡垒内部遭到重创。瓦弗尔-圣凯瑟琳堡垒完蛋不久后的10月2日,其他三座堡垒也全部被德军攻城炮处决,德军在安特卫普外围已经撕开了10公里宽度的缺口,比利时守军只能撤回防守能力低下的二级防御工事。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11:被德军攻城炮击毁的瓦弗尔-圣凯瑟琳堡垒炮台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12:被德军占领的瓦弗尔-圣凯瑟琳堡垒兵营

1914年10月2日-4日,德军攻城炮继续轰炸安特卫普外围的比利时堡垒以扩大缺口为步兵部队。与此同时,包括2门30.5厘米攻城迫击炮在内的五门重炮轰炸了布伦多克堡垒(Fort Breendonk),三天后,这座孤守的堡垒宣告沦陷。布伦多克堡垒的完蛋标志着安特卫普外围堡垒群全面沦丧,为了避免军队集体投降,比利时守军于10月7日-8日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帮助下撤离了这座城市,10月10日,安特卫普宣布投降,德军在重型攻城炮的帮助下又一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13:满目疮痍的布伦多克堡垒

1915年8月,30.5厘米攻城迫击炮在东线战场迎来了自己的新T台,德军本次攻击目标是位于立陶宛的科夫诺要塞(Fortress Kovno),这是俄军一座重要的军火库,存放着1300门宝贵的火炮,但参与防守的却不过是24个炮兵连共计240门大炮,所以我很怀疑这些火炮是不是拍 *** 的摆设。

8月8日,在乘坐侦察机和侦察气球的炮兵观测员的指挥下,包括4门30.5厘米攻城迫击炮在内的10门攻城重炮开始向要塞西南侧的第1、2、3号堡垒开火,而这三座堡垒都是老旧建筑,是要塞最脆弱的部分,到8月14日,这四座要塞已经损失了超过1000人,伤亡率高达50%-75%,但德军没想到的是,俄军士兵们在这种伤亡下依然在使用手中的步枪和火炮进行顽强的抵抗,所以德军还是没能拿下这些地方。

但在8月15日,第1号堡垒仍然被攻城炮击毁,于是德军迅速调转火力并接连干掉了第2、3、4、5号堡垒,如此快速的沦陷导致其余堡垒的俄军也没用了抵抗意志,纷纷投降。经过11天的血战后,德军拿下了科夫诺要塞,并缴获了大批的俄军火炮。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14:被炸到面目全非的科夫诺要塞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图15:德军骠骑兵在检查俘获的科夫诺俄军要塞火炮

30.5厘米8倍径攻城迫击炮

德语名:30.5cm Schwerer Küstenmörser L/8

原产国:德国

服役时间:1897年

总产量:9门

实际使用数量:8门

口径:305毫米

身管倍径:8倍

战斗全重:30000千克

俯仰角:50-60度

炮口初速:310-336米/秒

射速:15发/小时

射程:8200米(使用穿甲榴弹)、8700米(使用高爆榴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3/496651.html

“988。 为施里芬计划而生:一战德国30。5厘米Beta-Gerät攻城迫击炮” 的相关文章

威瑟堡行动:德国开启征服北欧之路

威瑟堡行动:德国开启征服北欧之路

德国工业非常依赖来自瑞典的铁矿,这些铁矿主要经由挪威纳尔维克港和瑞典吕勒奥运输,其中纳尔维克港冬天不会结冰,因此可全年无休供应铁矿。自1939年春,英国海军总部便将斯堪的那维亚视为将来与德国开战时的潜在战区,开始考虑使用封锁战术间接削弱德国。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条约...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之后为什么会害了欧洲?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之后为什么会害了欧洲?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外来侵略,为何有人说害了欧洲?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就开始修建长城,准确的来说是继续修建,因为早在燕国,赵国就开始修建长城,秦始皇只是将他们修建的连接起来。秦始皇修建万里长...

不食周粟的叶名琛,为什么能被英国人敬重?

不食周粟的叶名琛,为什么能被英国人敬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叶名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英国人根本就没把叶名琛拉到伦敦去,而是把他带到了加尔各答,弄了一个小楼,把他关起来了。所以叶名琛只好在那地方带着,天天写字画画,等着别人来见他。但是别人根本就不理他,只是偶尔有几个好奇的英国人和印度人到楼上看看他。那他是以什么...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夏郑公。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人。北宋副宰相。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参与编写王钦若的千卷...

本愿寺显如:让织田信长头疼不已的金和尚

本愿寺显如:让织田信长头疼不已的金和尚

蒲松龄的聊斋中一个金和尚的故事,说有那么一个人,幼时被赌鬼父亲卖到了一个小寺庙做和尚,师父死后,他就卷上师父的遗产离开佛寺做了杂货贩子,他靠投机倒把,处处钻营,没几年变成了个暴发户,并买下了大片田地,后来又在周围建了几十处宅子,招了上千门徒,住的是亭台楼阁,骑的是高头大马。每当出行前呼后拥百十号人好...

马休佩里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简介

马休佩里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简介

马休·卡尔布莱斯·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1794年4月10日-1858年3月4日),或称为培里,美国海军将领,因和祖·阿博特率领黑船打开锁国时期的日本国门而闻名于世。日本称呼其为“伯理”或“彼理”,由于幕府方面的翻译是荷兰人的关系(由日语译为荷兰语,再由黑船上懂荷兰语...

同为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女性掌权者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慈禧太后相比如何?

同为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女性掌权者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慈禧太后相比如何?

现在的英国女王健康长寿,导致上一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位时间64年的纪录作古。作为英国上一位著名的“超长待机”女王,有一个在当时名震欧洲的称号——欧洲老祖母。这位“欧洲老祖母”非常的牛。维多利亚女王生于1819年,于1837年6月继承大英帝国王位。维多利亚父亲早逝,从小跟着舅舅生活。她的舅舅同样非常有...

中国驻美大使被美国警察侮辱,用中国功夫还击

中国驻美大使被美国警察侮辱,用中国功夫还击

历史上清朝是个饱受欺凌得年代,光绪帝在位期间,也有派外交官出国一说,在一个夏天,一座桥上,一个身着正装的中国人轻轻的叹口气,无心观看这夜景,因为他还有事去做,他是是中国派出的外交官,从华盛顿调来的。谭锦镛作为一名清朝官员,他还是正统的清装,扎一个标志性的清朝长辫,他在桥上走着,被一个老外看到了,那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