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陆军的海上防空堡垒——“防空基干船”
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海军的防空和反潜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和美国军舰具备极强的防空能力并建造大量专用防空舰艇不同,日本海军专用防空舰艇除了“五十铃”号防空巡洋舰外就只有12艘“秋月”级驱逐舰了。和海军相比,日本陆军船舶部队,就比较重视防空作战了。
日本海军唯一的一艘防空巡洋舰”五十铃“号
日本海军船舶部队除了大量的突击艇、登陆艇之类外,其实还有很多大型舰艇,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那些能够带飞机的陆军航母,其实日本陆军对这些军舰都归类为登陆舰,这些军舰里面性能更好的当然还是大家熟知的“神州丸”号。日本陆军除了登陆舰之外,还有很多运输舰艇,也从事海上运输作战,但是由于陆海军之间的嫌隙和海军本身也有比较繁重的护航任务,因此日本陆军运输船队的护航由日本陆军自己负责,在海军看来,反正你们自己也有船舶部队不是。
日本陆军操作高射炮CG图
日军为了防御空袭,专门组建了两个舰艇高射炮团,以便于他们上舰作战,由于数量有限,不可能为每一艘运输船安装高射炮,日本陆军很早就决定专门改装防空舰艇用于编队防空作战。但日本陆军的防空舰艇总不能和海军一样称为防空(辅助)巡洋舰吧,所以干脆称为“防空基干船”。后来的实时证明日本陆军的想法是正确的。
防空基干船
日本陆军的防空基干船模式比较特殊。一般来讲,海军改装军舰,例如将“五十铃”号轻巡洋舰改装为防空巡洋舰后,武器装备和舰种都已经确定了,但是陆军的防空基干船则不是,并不完全是固定的,最初日本陆军设想船只做统一改装,安装高射炮平台,但是执行任务时才武装起来,不执行任务时就拆下来,这样一个单位的火炮可以供给多艘军舰,这种流动布置的方式和海军完全不同,不过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这个模式又没有得到完全的贯彻。
“宏川丸”号防空基干船
“佐仓丸”号防空基干船
老掉牙的“ありぞな丸”号防空基干船
在太平洋爆发前的1941年8月9日,日本陆军特别指示以“神州丸”等8艘为防空基干船。这当中除了“神州丸”是正规军舰,其余全部是以商船改装,这些船只中,“佐渡丸”、“佐仓丸”这样性能优越的S型高速货船,也有像“ありぞな丸”这样的老式货船,但基本上要求吨位在6000吨以上,航速不低于15节。标准改装模式为:船首安装1门三八式野战炮作为平射火力,之后架设高射炮平台,安装2门八八式76毫米野战高射炮,船尾也设置有高射炮平台,安装4门八八式76毫米野战高射炮,上层建筑上面也布置高射炮平台,安装九八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4门。但实际情况与之有差别,总体上是船只吨位越大,火炮数量越多。
八九式20毫米高射炮CG图
八八式76毫米野战高射炮CG图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防空基干船投入作战,为日军在马来地区和菲律宾地区的登陆作战提供护航。不过英国空军的抗击还是比较有力,虽然“佐仓丸”炮火全开,但是依然未能有效防御英军空袭,参与作战的“淡路山丸”遭到重创。这也说明,陆军火炮上舰的作战效能远没有海军专用高射炮来的有效,如果这些火炮全部换成海军同口径的高射炮,可能战斗力大不一样。
作战中的“佐仓丸”号
后来随着作战的变化,在中途岛战役之前就不再使用了。因为日军发现仅靠防空基干船的防空火力还是不足,所以又改装了2艘装备6门高射炮的运输船和7艘装备4门高射炮的运输船。到了1942年8月日军开始瓜岛作战以后,所有运输舰都安装了2-8门不等的各种口径高射炮,所谓防空基干船也就不再存在了。不过据统计,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共在运输船上安装了440门各种口径防空炮,但是能够起作用的还是不足50门的大中口径高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