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终身不再伐蜀?七个字看懂司马懿的智慧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算是一对老冤家了,两人在战场互相攻伐,互有胜负,精彩的表现令无数人叹服。然而当诸葛亮去世后,却出现了令人惊奇的一幕:司马懿竟然终身未再伐蜀!这是怎么回事呢?
司马懿终生不再伐蜀
诸葛亮北伐时期,和司马懿乃生死大敌,双方为了干掉对方,使出了各种手段。而且曹魏继承自汉,而蜀汉也宣称自己乃是汉室正统,双方在法理性上有着巨大的冲突,毫不夸张的说,曹魏的更大敌人并非东吴,而是蜀汉!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当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竟然终身不再伐蜀了,而是出兵去攻打其他地方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难不成司马懿对诸葛亮有了惺惺相惜之情,不愿意再对蜀汉动手?
事实上,很多人都看到了司马懿不再伐蜀的一个重大原因,那就是蜀汉仍然很强大,曹魏没办法轻松灭掉蜀汉!
诸葛亮虽亡,但他留下的班底以及军队仍然存在,蜀汉仍然有着较强的实力,再加上蜀道难,从外界根本不好攻打,所以曹魏并没有再继续对外用兵,曹魏皇帝曹睿甚至在诸葛亮去世后,直接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供自己享乐去了,可见曹魏上下对蜀汉是什么态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司马懿不再讨伐蜀汉!
然而事实上,除了上述这个明显的理由,很多人还忽略了司马懿不再讨伐蜀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司马懿的智慧
若问大家,司马懿是什么样的人,那么大家的回答肯定是个聪明人!那么司马懿究竟有多聪明呢?我们不妨看看他在街亭之战后和诸葛亮的比拼!
诸葛亮之一次北伐时,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差点就把曹魏的陇右给全部抢到了手中,正当诸葛亮准备消化陇右时,司马懿前来救援了,于是诸葛亮让马谡防守街亭,结果被司马懿打得大败。
马谡的大败出乎了诸葛亮的预料,于是诸葛亮准备撤退,结果还没等到他离开,司马懿的大军就已经杀到了,于是诸葛亮只能大摆空城计,吓唬司马懿!
空城计的最终结果乃是司马懿被吓退,很多人也因此赞叹诸葛亮的智慧,但明眼人一看细节,就会发现此计中有很大的问题!
当时的空城守军不过数千人,而司马懿手中则有十万大军,一座区区数千人的城池,怎么可能吓退十万魏军?而且当时诸葛亮在城楼抚琴,让百姓在城门口打扫,如果真的是计谋,这是不是显得太做作了?很明显这里面有问题嘛!
司马懿是多么的狡猾,他怎么可能被这个场景给吓退?他手中有那么多军队,派个几百人试探进攻,总能发现点什么吧?这太不符合司马懿的行为方式了!
事实上,空城计的真正目的,就是告诉司马懿,现在城里没有多少军队,甚至诸葛亮就在城楼,很容易捉拿,可问题是,抓了诸葛亮之后呢?抓了诸葛亮,灭了蜀汉,司马懿能得到什么?能被加官进爵吗?想多了!
就在诸葛亮北伐之前,司马懿才被勒令居家养老!如果不是诸葛亮北伐,司马懿根本不会得到启用,因为曹魏新皇帝曹睿,对他很不放心,一点也不信任他!要是司马懿在此战中把诸葛亮给干掉了,那么等待他的并非高官厚禄,而是飞鸟尽良弓藏!
也正是因为司马懿看懂了诸葛亮的暗示,所以当他的手下都想冲过去试试时,司马懿才会阻止,而是说下了这么一段话!
原文: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说白了,从“汝辈岂知?宜速退”这句话我们便可以看出,司马懿是完全看懂了诸葛亮的暗示的,他知道自己不能干掉诸葛亮,否则自己也会被曹魏雪藏,他想要拥有大权,只能放过诸葛亮!因此他才会批评儿子司马昭,让他速速撤退!
再回到“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再伐蜀”这个问题上,其实和他当年不抓诸葛亮的原因一样!一旦灭了蜀汉,那么曹魏君主就会立即拿司马懿开刀,让司马懿交出兵权,归家养老,所以说,司马懿要想牢牢掌控大权,必须得保留蜀汉这个敌人!对曹魏来说,蜀汉是敌人,但对司马懿来说,蜀汉其实是朋友!
结语
懂司马懿的这句话才明白,为何诸葛亮死后,他终身不再伐蜀!不得不说,司马懿真的是非常聪明,他之所以不伐蜀,就是为了保存实力,因为一旦蜀汉灭亡,他就会遭到雪藏,他在空城计中所说的那句“汝辈岂知?宜速退”,其实就将他养寇自重的心理完全体现了出来,这才是他真正的智慧,才是他篡夺曹魏的实力来源!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