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的真实实力对比,曹操并不是完全没有优势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5-07)580

历史其实真的很有趣,因为历史通常是记录给后来人看的,而后来人在回看这些已知的人和事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上帝视角,以果推因,从而陷入了“唯结果论”的偏见之中。

人们常说“历史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其实就是在表达人们对于历史偏主观性的认识。真和假、褒或贬,似乎都取决于历史阅读者的自我翻译和理解。

以汉末的历史来说,其实很多人物印象和事件逻辑,都是后来者主观演绎出来的。比如人们一聊到官渡之战,就理所当然地说袁绍的无能,拿了那么好的一手牌,居然输给了曹操,关键是还老不听手下人的正确建议,实属活该!但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样的,也不可能是这样的,因为决定一场生死大战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比如我们现在一个国际大公司,会因为老板任性一点就彻底崩溃吗?

也许,作为普通老百姓,不大喜欢去探索和辩证太过于复杂的原因和真相,人性中,人们往往都比较向往“极简主义”,喜欢用简要的一两句话就分析总结了一件复杂的事情。比如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军事水平不行,也比如袁绍官渡之战打败了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漂亮的草包。

上述这样的认知或许会让我们永远只浮在历史的水面上,汲取不了真正的历史营养,甚至会误导我们对于现实生活的一些判断。之前已经介绍了袁绍和曹操之间要用官渡之战来解决彼此之间的恩怨的来龙去脉,也分析了曹操在运气的加持下,与时间赛跑,不断消除隐患、全力布防,那么到了官渡之战时,双方的真实实力对比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袁绍、曹操的真实实力对比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之中,官渡之战的两位主角都不是什么好同志,曹操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诈小人,袁绍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的庸碌之辈。但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

先说袁绍吧。真实的袁绍睿智、勇敢,有气概、有谋略、有威望,且深得人心,是天生的人主之选。他这辈子,导演汉末皇权崩塌,安排说客逼董卓让出关东,空手套白狼拿下冀州,扫平河北群盗,囊括并州、青州,消灭东北 *** 公孙瓒,人家这辈子在官渡之战前是全胜战绩,结果就因为官渡之战一败,就成了一无是处的草包了?

再说说曹操吧。真实的曹操果毅、坚决,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且百折不饶,是难得的创业小能手。他这辈子,从小跟着袁绍混,就是想进入一个他认为更高级的圈子,然后凭借强大的家族兜底能力和无与伦比的机遇加持,在四战之地兖州逐渐站稳脚跟并扶摇直上。他其实没有演义中那么奸诈,相反,他是非常浪漫的真性情之人,在宛城一得瑟就十分不礼貌地要睡人家张绣的婶婶、多次拒绝对自己的老兄弟刘备下杀手、包括后来明知关羽不会为己所用也不愿痛下杀手。

这两个人是汉末前期当之无愧的两尊大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正是在他们的恩怨交错、矛盾冲突之中,那段历史才会那样的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少了任何一人,都不会那样的精彩纷呈。可是,这样优秀的两个人却被大程度地曲解和误读了。

回到官渡之战这个话题上来,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袁绍和曹操的大致创业历程吧。

袁绍于189年导演了汉末 *** 大戏,被董卓窃取票房收入后,离走长安,于190年正月组建关东联盟,担任盟主。群雄讨董其实是汉末争霸的序章,自此之后,各路诸侯开始不一样的“自主创业”了。袁绍于191年空手套冀州,惹急了北方战狼公孙瓒,双方从192年开始频繁互撕,袁绍在被各方看衰的情况下,打得公孙瓒节节败退。公元193年,袁绍剿灭河北各地土匪黄巾,基本稳定了冀州的统治;195年,公孙瓒基本被打残,袁绍顺利接管并州。196年,袁绍长子袁谭拿下青州。198年,把公孙瓒打得只剩最后一口气。199年初,消灭公孙瓒,拿下幽州。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完成了“青幽并冀”四州的合体。

曹操的创业履历也不遑多让。190年正月,张邈手下关东联军愤青小分队,打秃后扬州收兵投奔他本初哥。191年,入东郡,帮助本初哥顶住南方黄河一线。192年,入兖州,收编青州兵。193年,跟本初哥打哭袁术,在东南暴打陶谦。194年,老爹被他浪死在徐州,随后开始报仇,一路平推徐州后方老窝起火,张邈反吕布乱入,省长变县长,回军夺兖州。195年,打跑吕布,弄死张邈,顶级天灾人祸下平定兖州。196年,实行屯田,奉天子以令不臣。197年,征张绣,哄吕布,把袁术基本打秃。198年,征张绣,抚关中,灭吕布,封臧霸。199年,入河内,定淮南。官渡之战前夕,曹操也基本上形成了“兖豫徐司”四州连横的态势。

明面上看,袁绍对战曹操,就是“青幽并冀”四洲对战“兖豫徐司”四州,可谓是势均力敌。但上述终究只是对战双方的账面实力,并不是有效实力。

以袁绍而言,当时的并州,他就没有完全拿下。并州九郡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已经成为羌胡的势力范围。真正还能掌握在中原政权手中的,只剩下了右下角的上党郡和太原郡的一部分了。袁绍当时拿下的并州地盘也仅限于上党地区和部分太原地区。

同样的,刚刚拿下的幽州也缩水严重,幽州还有辽东地区被公孙度拽在手里,而且袁绍从公孙瓒手里夺取的幽州部分,由于连年交战,基本上被打得千疮百孔了,没啥可动用的资源了。

同理,青州也是如此,青州在天下大乱时就基本被青州黄巾军搞成了无人区,三十万青州黄巾军投降于曹操,导致青州的更大人口红利早已被曹操拿走了。这么多年,袁绍和公孙瓒在青州互撕,其实争来争去就是在争一个空壳公司,还是一个规模不大的空壳公司。袁绍虽然最后赢了,但是却没有太大的收益。另外,青州的主要战略价值是防着北边的冀州,但又被南面、西面的徐州和兖州防着,在袁绍和曹操对决之中,意义不大。

再来对比一下曹操的情况,其实曹操也好不到哪里去。徐州是他刚刚从刘备手里夺回来的,再说徐州人民对曹操是恨得牙痒痒,所以他没办法在徐州得到有力的支持;司隶是天下大乱的核心战区,被西北军和关东军来回蹂躏,早已变成无人区很多年。豫州南部之前是黄巾重灾区而且是人家袁绍的老家、江淮地区早已被袁术同志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所以曹操真正能使得上劲的势力地盘也就兖州和豫州北部而已。

综上所述,袁绍对战曹操,其实本质上是冀州对战兖州(含豫州北部小部分势力),账面上看其实旗鼓相当的。但是,为何人们一说起官渡之战,就会不约而同地说曹操以弱胜强呢?袁绍的实力到底比曹操强在哪里呢?

其实主要还是强在袁绍的基本盘要扎实得多,曹操这10年一直处于不断PK的过程之中,虽然集团公司的体量发展不错,但是没有时间沉淀,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跟一个公司虽然业务越做越大,但是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渠道一样。但袁绍不一样,袁绍在公元196年之后,就基本处于稳定发展期了,人家对北方的公孙瓒一直是收着打,处于项目收尾阶段了。冀州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等,都不是一直在大兴兵戈的兖州可以比的。

我们常说“打仗就是打综合实力、打后勤补给”,袁绍以一个成熟的上市公司去对战曹操那个刚刚跌跌撞撞上市的公司,优势明显就在这个地方。其实在后来的官渡之战中,最让曹操尴尬的地方也就是这一点。

但是,曹操对比于袁绍,在实力上难道真的就没有优势吗?那是不可能的,再怎么以弱胜强,其实本质上也是扬长避短,以己之长去攻敌之短,曹操若真没有一点点优势,他是不可能战胜袁绍的。

曹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方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高位,这在凝聚人心、动员战力等统战工作方面是优势巨大的;二是团队方面,曹操是刚刚成型的创业公司,不像袁绍那成熟型企业,更容易做到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文臣谋士就是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派,武将悍兵就是以夏侯家和曹家为首的嫡系将领加上他自己收编的三十万青州兵为主力,这样单一纯粹的团队少了很多内耗、窝里斗;三是斗志方面,曹操处于弱势,甚至可以是绝境,这导致他们在决策的时候是敢于去冒险的,因为强者往往不会选择冒险而弱者必须冒险,比如曹操亲自带兵去攻打乌巢和袁绍则只会在紧要关头派张郃、高顺去攻打曹营,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官渡之战双方实力的逻辑分析

咱们把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进行一下转换,将之比作为我们今天电商行业两个巨头公司的商战,是不是很多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袁绍的优势是什么?他是行业内的之一家巨头公司,品牌过硬、市场稳定、渠道成熟……比如某宝。

曹操的优势是什么?他是行业异军突起的一匹黑马,与上层政策匹配度高、路线上更亲民(实惠)、团队更有拼劲、干劲……比如某拼。

账面上来看,曹操其实是干不过袁绍的,因为双方可动用资本摆在那里!那么,现实之中,某拼为什么能和某宝干得有来有往,甚至还略占上风呢?一个初入江湖的小伙子和一个称霸江湖好多年的绝顶高手打得有来有往,这不是很不科学吗?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会去梳理一下自己关于历史、关于战争的评估和评价逻辑?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我们以为的不一定是正确的。曹操官渡之战确实是以弱胜强击败了袁绍,但在此之前,袁绍何尝不是以弱胜强击败了公孙瓒?以弱胜强,在大浪淘沙的霸业之路上,其实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不以弱胜强是很难成就最后的霸业的。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关于弱者和强者之间的博弈逻辑,譬如“田忌赛马”的那一种。

袁绍是强,但他不是没有缺点;曹操是弱,但他也不是没有优势。用自己的强点去攻击对方的弱点,这才是以弱胜强的本质逻辑。当今的某拼不就是利用了某宝战略定位的漏洞,你看不上的低端市场,我捡起来,然后做大做强,再来个农村包围城市?

古往今来,教员是真正把历史读得十分透彻的人,所以他才能够提出“持久战”、“游击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等诸多让人拍案叫绝的战略方针。

我们在看待一些具体的事物时,一定要具备辩证的逻辑思维。大而粗、强而硬背后也有它的难处和短板,小而精、精而美有时候本身就是一种优势,咱不能用简单的账面数字去评判强弱,这只是评判强弱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唯一。

袁绍手下谋士如云、将士如雨,这是不是优势?绝对是!但是,这些人一天到晚正事不干,就是利己主义地搞内斗呢?还是优势吗?袁绍后来在官渡之战的前前后后可没少被这一点搞得头昏脑胀。

曹操没人家袁绍人多、没人家袁绍钱多,这是不是劣势?绝对也是!但是,有时候没有选择就是更好的选择,我只有这么点人、这么点钱,就注定我暂时不能有太多的想法,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披肝沥胆地一起活下去。为了保住自己的既有利益和生存希望,哪怕只是抓住了一线机会,我也得三军用命去拼一下,曹操最后能够反败为胜,其实在这一点上是受益良多的。

老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实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世事无绝对,咱们在讲客观的前提下,不能过于绝对地去固化自己的认知。

回到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身上来,如果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就是实力强弱,那么再来一百次,曹操也是输,因为袁绍手里有两个王,你曹操抓几个2又有啥用?但古往今来的战事为什么那么引人入胜,就是其中的变数和招数让人有无限的遐想空间,比如说运气、比如说士气、比如说天气等等。

袁绍最后败了,其实还真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行、实力不济,而是很多阴差阳错的事情在制约着他;曹操最后胜了,固然是因为他能力出众、心志坚定,但他若是运气差那么一丢丢,可能就挺不到最后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希望每一个想成大事的朋友,一定不要去排斥运气这个因素,不要相信什么人定胜天的鬼话,也不要相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毒鸡汤。你可以不依赖运气成事,但是不要偏激地去排斥运气的存在。

运气这玩意,往我们小的个体身上套,它就叫运气,如果把它扩展了大量的人群身上去,它就是所谓的时势。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才能转败为胜。

最后再多说一句,成功往往都是偶然的,失败通常才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在看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多看失败学,少看成功学。曹操后来赢了,但曹操是不可复制的;袁绍后来败了,但袁绍才是可以借鉴的。读懂曹操,不能让我们学会怎么把一手差牌打好;但读懂袁绍,能尽可能地让我们避免把一手好牌打烂。

强者袁绍的现实反思

在真实的客观世界之中,强弱之分是自始自终存在的,但是绝对的胜负逻辑却是不存在的。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管你是强者还是弱者,该有的烦恼和困境,你是一样都不会少的。所以,别看你身边有些人看起来比你光鲜多了,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和你一样感觉力不从心。

袁绍就是一个有目共睹的强者,但他容易吗?他比一般人都聪明、严谨、努力、周全、谦恭、隐忍、坚韧……可是,到头来却一败成千古笑柄。

袁绍其实像极了我们很多中年男人,我们很多中年男人其实都是另一个版本的“袁绍”。这就是我即便要“忤逆”很多朋友的既定历史观,也要尽力还原一个真实的袁绍的根本原因。读懂真实袁绍,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读懂真实的自我。

我们依托于原生家庭长大成人,然后步入社会艰苦创业,到了一定的阶段,是不是会在某一个领域和范围小有成就?这个时候,我们在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眼中,我们就是“袁绍”。但是,如果真的我们有一天在某个具体事物或者某种具体利益上,和那些各方面都不如我们的人去竞争,我们能保证自己一定会赢吗?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这一瞬间其实就是我们面对现实无能为力的那一瞬间。你们有吗?袁绍有,我也有!请相信,人生实苦,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不一样,只是我们各自站在不同层面上接受各种相同的考验而已。

不管大家承认不承认,一个千万级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之中往往会败给一个百万级的公司,袁绍败给曹操其实多少有点这种味道。而且这种让人不可思议的失败,往往还不一定是大公司的业务经理水平不行。比如,一个成熟大公司就经常会在竞标中败给某个刚站稳脚跟的同行。

关于强者袁绍的现实思考,其实中心思想就是呼吁大家看待人和物的时候,不要光盯着着其华丽的外表去想当然,而是要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人得到的东西越多,其背后要承担的考验也越多。

一个草创型团队往往是不需要太多的捆绑和权衡就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的,但是一个稳定型团队却不一样,每一个核心成员的利益都要兼顾到位,要平衡到位,稍有不慎,就会内讧。我们的家庭生活不也是如此,谈恋爱时的你侬我侬和结婚生子后的一地鸡毛,是不是相同的意味?

弱者的无奈和挣扎往往才是能引起关注和共鸣的,而强者不会。如果我们在生活之中,在某些人眼中被认定为强者,请不要盲目地欢喜,我们固然会因此收获到一些羡慕的目光,但同时我们的犯错成本就变得更大,容错空间会更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5/503333.html

“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的真实实力对比,曹操并不是完全没有优势” 的相关文章

王凌: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屡立战功,不满司马懿专擅朝政

王凌: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屡立战功,不满司马懿专擅朝政

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彦云,太原郡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之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凌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举孝廉出身,授发干县令,迁中山太守。颇有政绩,迁司空(曹操)掾属。魏文帝曹丕即位,拜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参加洞口之战...

马武是什么人?东汉开国元勋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马武是什么人?东汉开国元勋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城,后定都于雒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马武素有蛮力,年少轻狂,在故乡失手伤人结下仇家后,为避祸仇家移居江夏。新朝末年,义军涌起,马援加入绿林军,因作战勇猛,被更始帝任命为侍郎。在著名的昆阳大战中,马武目睹偏将刘秀的大智大勇,深为...

王娡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王娡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汉初王室之中,能够算得上真正幸运的,刘启的第二任王后王娡理应被提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王姪是一个正面人物形象,温柔善良、知书达理,受到汉景帝刘启的宠爱。在宫中,由于处处谦让,不与人计较,不但得到皇帝的万千宠爱,就连婆婆窦漪房都对她落落大方的表现赞不绝口。但这...

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州?

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州?

明朝开国六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其中郑国公常茂只是袭父亲常遇春的爵位罢了,并没有什么实质功绩。常遇春何许人也?朱元璋曾言:“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

刘邦当初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 刘邦出于什么考虑

刘邦当初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 刘邦出于什么考虑

对刘邦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认为这是楚汉战争复杂的形势造成的。这种分封制度的推行绝不是刘邦个人孤立的历史活动,而是他的上层统治阶级中一些决策人物,如张良、陈平等人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这一作法是符合当时历史客观要求的...

刘备取益州庞统有上中下三计 刘备为何会选择中计

刘备取益州庞统有上中下三计 刘备为何会选择中计

还不知道:刘备取益州时,庞统提供了上中下三计,为何刘备只选用中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庞统提供了上中下三计后,刘备之所以只选择中计,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上中下三计刘备前半生,一直颠沛流离,虽然他有关羽张飞这种绝世猛将相助,但苦于没有长远的规划,所以他...

演义中刘备入川后就没有再见过关羽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演义中刘备入川后就没有再见过关羽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入川后是不是再也没有见过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演义中刘备入川之后,确实再也没见过关羽。而历史上,两人是见过面的。刘备拿下益州之后,曹操也很快就打下了汉中。曹操打汉中表面看起来虽然艰难,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战力损失,因为张鲁最后是选择投降的。也正是因为如此...

刘备入主蜀汉地区本就美女无数 刘备为何还要娶一个寡妇

刘备入主蜀汉地区本就美女无数 刘备为何还要娶一个寡妇

还不知道:刘备拿下成都后,坐拥美女无数,为何偏偏娶了一个死了丈夫的吴氏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经过大半辈子的努力,终于在公元214年5月占领成都,取代刘璋成为了新的益州之主。我们在看《三国志蜀书》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成都美女如云,刘备为何娶了一个死了丈夫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