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其实是被历史环境所迫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5-17)250

吴三桂,字长伯,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末清初最有决定意义的事件,肯定是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大门,引清兵入关,之后才有了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历来评说此事,有的人说他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有的人说他是学楚国的申包胥,想借兵报君父之分,更多的人则说他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不过不管怎么说,大家都认为,吴三桂本人在这件事件有绝对的自 *** ,是个人意志的决定。其实在历史的大潮中,个人的命运非常渺小,即使强如吴三桂这样手握天下权重的大人物,有时也是被客观环境所迫,随历史的波浪而起伏。

诚然,吴三桂手握强兵,占据天下咽喉,在决定天下大势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无法以一已之力决定全天下的命运。别的不说,就说吴三桂的辽东总兵一职,虽然兵权在握,但在山海关还有两个人比他官大,分别是辽东总督王永吉和辽东巡抚黎玉田,虽然可能实际权力不如吴三桂,但也说明吴三桂并不能随心所欲。

崇祯十七年三月,面对咄咄逼人的李自成大军,崇祯皇帝封吴三桂等大将为伯爵,下令进京勤王,但诸将中唐通已经投降了李自成,左良玉与黄得功等人之前曾大败于李自成,根本没有胆子来,对勤王的圣旨置若罔闻。随着闯军的不断逼近,京师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崇祯才严令王永吉总督关外军队(当然主要是吴三桂所部)进京勤王,此时皇帝首先想到的还是辽东总督王永吉,而不是辽东总兵吴三桂。

四月十九日,当王永吉率领的先头部队距京师还有数百里之时,李自成已经攻破了京师,崇祯皇帝也吊死在煤山。王永吉闻讯后开始率军返回,途中遇到了还在前进的吴三桂主力部队。二十九日,吴三桂遇到了拼死突围出来的家将海山,知道了崇祯皇帝已经自杀,百官叛变,而李自成大将刘宗敏在城内对权贵豪门大搞“追赃助饷”,连吴三之父吴襄也遭到了拷打,家产也被抢走,传说中的陈圆圆被抢就发生在此时。

吴三桂当然受不了这种事,发誓要兴兵血恨,为崇祯皇帝报仇。四月初一,留守山海关的辽东巡抚黎玉田派人通知王永吉与吴三桂,说清军已经开始南下,向山海关进发,王、吴二人赶紧率部返回了山海关。回到山海关的众人商议今后的去向,最后由王永吉拍板,决定南下联络南明的史可法,让其率军北上,然后南北对进,收复京师。

巧的是,李自成派来招降的唐通等人也在当天晚上赶到了山海关。众人又连忙商议了一宿,最终决定还是做明朝的忠臣,按原计划南下联络史可法。为了麻痹李自成,王永吉又临时安排黎玉田前往李自成营中,假意商谈投降事宜,只是谁都没想到,黎玉田竟然在京师投降了李自成。原来前来招降的唐通与吴三桂是旧相识,一同前来的副使也是王永吉的同乡,唯有黎玉田虽说是二把手,可一没有决策权、二没有兵权,竟然被人当成了空气。他害怕王、吴二人日后反悔投降李自成,不如自己先投降,立个头功。黎田玉的投降,让李自成得到了山海关的之一手情报,并最终决定兵发山海关。

王永吉与吴三桂两人毕竟都是职业官僚,知道一旦投降李自成,就会一身名节尽毁,在史书上留下“二臣”的骂名;而且李自成的“追赃助饷”将包括王、吴二人在内的所有官绅精英阶层推到了对立面,所以他们是尽可能地避免这种事件发生。但大顺军已经打下了大半个北方,仅凭一座山海关和几万辽东军实在是无法抵挡,于是有个叫童达行的军将建议吴三桂,向清军借兵为崇祯复仇。王、吴二人都明白,此事风险极大,如果成功了,他们就是重兴大明的当代申包胥,但要是失败了,他们就成了万世唾骂的石敬塘。

此时的吴三桂虽然打仗在行,但是玩政治还是嫩了点,于是向王永吉请教。职业政客出身的王永吉当然明白此事干系重大,虽然不断接到京师官绅被大顺军虐待的情报,还是一直下不了决心,直到四月十日,南明军队北上还遥遥无期时,却得到了清军已经南下的确切消息,才最终同意童达行的献议。

狡猾的王永吉耍了个心眼,只以吴三桂的名义向清朝发出了请兵书:希望清军不走山海关,绕道长城西面与山海关守军夹击大顺军,同时,向关内发布檄文,大意是吴三桂将率辽东军竭尽全力匡复明室。如果事件成功,当然少不了他这个更高官的好处,如果事情失败,那留骂名的也是吴三桂。而此时的满清当然更看重手握兵权的吴三桂,所以对吴三桂署名的请兵书也欣然接受。

四月十七日,得知清军仍在向山海关进军的王永吉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终于放下了最后一丝幻想,认清多尔衮此番前来决不是借兵为明室复仇,而是来问鼎中原的。为了不留下千古骂名,他以亲自南下督促史可法迅速北上的名义逃往南方,而将所有的烂摊子留给了吴三桂。而此时的吴三桂已经被逼上了贼船,又舍不得放弃手中的兵权,无奈地在山海关前的一片石决战中,为了生存投降了清军,最终变成满清的“平西王”,留下了千古骂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5/505090.html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其实是被历史环境所迫” 的相关文章

张廷玉被连降三级之后是什么表现?他在欢喜什么

张廷玉被连降三级之后是什么表现?他在欢喜什么

张廷玉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伴君如伴虎”,在古代封建王朝,为人臣者最怕触碰“逆鳞”,轻者被贬谪,重者脑袋搬家。不管是哪种情形,他们的仕途将变得黯淡无光,而内心深处多半是伴随着绝望。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在封建社会,皇帝是万人之...

石亭之战曹休为何会被周鲂所所骗?

石亭之战曹休为何会被周鲂所所骗?

石亭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的战斗,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演义》中有“周鲂断发赚曹休”的经典桥段,描写的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石亭之战。228年曹魏方面出动十多万大军,陆逊率五万人在石亭大破曹休,不久曹休羞愧而死,第二年孙权凭借此战声势称帝。石亭之战的主角是陆逊和曹休,...

程普、韩当是什么来历?他们选择跟随孙坚的原因是什么?

程普、韩当是什么来历?他们选择跟随孙坚的原因是什么?

孙坚,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东汉末年将领、军阀。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据《三国志》,程普,字德谋,右北平郡土垠(yin)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银城铺镇人;韩当,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人,今天的河北迁安人。右北平郡、辽西郡两个郡在两汉属于幽州,两...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还不知道:项羽自刎后,刘邦却为他大哭不已,到底是惜英雄,还是收买人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遭围堵,遇到旧时吕马童,说道:“我听说刘邦重金悬赏我的脑袋,你是故友,我便送你了!”说罢,自刎而死。但奇怪的是,一心希望项羽死的刘邦,却哭了起来。...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死十一名大将 诸葛亮败的有多惨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死十一名大将 诸葛亮败的有多惨

还不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11位大将战死,败得有多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清代诗人赵藩在诸葛孔明墓前题下的,同时也是对诸葛孔明后半生的写照。尤其是他数次北伐无功而返,劳民伤财,以至蜀汉王朝国...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崇祯有挽救明朝的机会吗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崇祯有挽救明朝的机会吗

还不知道:明末内忧外患,崇祯皇帝到底有没有机会挽救明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许多种说法。有抱怨天气的,如明亡于小冰期;有抱怨党争的,如东林党排除异己;还有抱怨祖宗的,如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可事实上这些说法都过于片面。像明朝这种...

张承: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为人勇壮刚毅,能甄识人物

张承: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为人勇壮刚毅,能甄识人物

张承(178年-244年),字仲嗣。徐州彭城县人。三国时孙吴大臣,辅吴将军张昭长子,其妻为诸葛瑾之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承年少时以才学知名,与诸葛瑾、步骘、严畯交好。历任骠骑将军西曹掾、长沙西部都尉等职,后任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封都乡侯,故又称张奋威。赤乌...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为何刘备的出身至今遭到怀疑?汉室宗亲数十万,唯独他成就了大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只知道刘备是汉室宗亲,其实刘备所在的楼桑村全村村民,基本都是汉室宗亲!不光楼桑村,在东汉末年,类似楼桑村这种以刘姓子孙为主体的村子里的村民,基本也都是汉室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