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为何罗贯中了只写三国?被抹去的一国很熟悉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9-16)850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东汉末年的三分天下,更是被无数后来人所赞叹,那是一个群雄辈出的年代,更是一个腥风血雨的年代。

现如今,许多后人对于三国时期的了解,大多都是通过《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可是演义毕竟是演义,其中的许多内容,都是作者罗贯中根据自己的喜好。

以及周边人的认知所撰写而成的,与真实的历史事件以及人物大相径庭。其中最为离谱的便是东汉末年并非只分裂成为三个国家,还有第四个国家的存在。

那么为何四国并存的状态,罗贯中却只写了三分天下?被他可以忽略的国家,又是哪一国呢?其实这个国家的名字,许多人都很熟悉,便是燕国。

01 燕国的由来

提起燕国,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那个赫赫有名的战国七雄之一,只不过此燕国并非彼燕国,虽然两者在地理位置上十分相似,但无论是建国的过程还是国君一脉的血统,都没有半分雷同。

提起这个燕国的由来,还与董卓有着莫大的关系。燕国政权的初始积累,都是由燕国王族公孙一族的公孙度一手完成的。

起初,公孙度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小吏。虽然有一些野心,也有与之匹配的能力,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机会让他得以展现。

碰巧他因缘结识了同姓公孙的玄菟太守,而那位太守刚刚才经历了丧子之痛,见他与自己已故的儿子年龄相仿,便对公孙度器重有加。

至此,公孙度算是迎来自己人生中的之一个小高峰。有了太守的扶持,公孙度在官场上算是如履平地,他的官职也是节节攀升。

虽然他也因为过分嚣张而得罪了不少人,但是有太守给他撑腰,那些人也只能无奈忍恨。初年元年,由于公孙度太过嚣张,有人便将他的劣迹上报给了独揽大权的董卓。

董卓与公孙度并不相识,因此便打算“依法”罢免了公孙度的官职。这个时候,公孙度的又一位贵人出现了,那便是他的同乡徐荣。

徐荣是董卓麾下的中郎将,董卓对他极为信任。徐荣极力劝诫董卓,在董卓面前,为公孙度说尽了好话,这才使得董卓放弃了对公孙度的罢官,反而还将他提拔成为辽东太守。

抱上了董卓这条大腿,公孙度可算是一飞冲天,由于辽东偏安一隅,公孙度作为辽东太守,俨然成为辽东地区的土皇帝。

再加上他的直属领导董卓,本就不是什么勤政爱民的好官,因此公孙度做起事来,便更加的肆无忌惮。

他先是大力的铲除异己,将整个辽东地区,都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之后便大力的在辽东地区发展自己的势力。

《三国志》:“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无恩,皆以法诛,所夷灭百余家,郡中震栗”

辽东地区在公孙度的建设运营之下,除了没有建立独有的政权体系之外,俨然与一个国家没有任何的两样。

02 被刻意忽略的第四国

虽然当时公孙度俨然有了自立门户的本钱,但是公孙度并没有那么做,而是仍然称侯。直到公孙渊自立为帝,燕国才由此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辽东公孙家族在称侯之时,是没有任何一方势力对其出手的,但是在称帝建国之后,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被曹魏政权给覆灭了。

虽然燕国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从公孙度时期算起,整个燕辽势力,也持续存在了十余年的时间,因此说其是与魏、蜀、吴,三国并存的第四个国家,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那么为什么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将燕辽势力特意给忽略了呢?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

之一个原因便是,燕辽势力当时只是稳固在自己的地界当中,对于逐鹿中原,没有任何的想法。

在魏、蜀、吴,争霸天下的时候,公孙一族仍然以侯自居,因此便是三分天下,对于公孙瓒势力,就可以忽略了。

第二个原因便是,作为《三国演义》中,主要的智者谋士的代表,诸葛亮洋洋洒洒的《隆中对》享誉后世,而其中所提出的天下三分。

便指代的是魏、蜀、吴, *** ,对于他们而言,公孙瓒势力显然不在其内,因此罗贯中在写这段演义的时候,便以三国为主体了。

第三个原因是公孙势力,处于曹魏政权的后方,因此也会被人视为曹魏势力的附属势力,事实上在公孙势力成立燕国之前。

确实是曹魏势力的附庸,因此将其与曹魏势力算作一股势力,也情有可原。所以天下三分,也不无不可。

最后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由公孙势力组建的燕国,存在的时间太短,并且对于中原的影响几乎为零,因此就算不可以被忽略,也融不进整个《三国演义》当中,因此罗贯中,就将其自然而然地无视了。

03 演义不等于现实

归根结底,《三国演义》毕竟是一本小说,在小说领域中,《三国演义》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更是被列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如今更是风靡世界,许多外国友人都争相拜读。但它毕竟不是一本历史纪要,因此更多地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喜好而设定的,与真实的历史情况相差许多。

而老实本分的公孙势力,在那场中原割据中并没有太过出彩的表现,存在感极低,就算罗贯中将其写进书中,也没有什么戏份。

反而会拉长整个故事的进度,因此出于吸引读者的本质而言,罗贯中将燕国势力忽略掉,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我们在了解真正的历史时,应该参考的是有据可查的历史文献,演义再如何精彩,也不能够作为了解历史史实的唯一途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9/525766.html

“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为何罗贯中了只写三国?被抹去的一国很熟悉” 的相关文章

康熙继位后是什么样的 康熙又是怎么对待兄弟的

康熙继位后是什么样的 康熙又是怎么对待兄弟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皇帝成功继位后,他的兄弟们下场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其实康熙继位比较平稳,没有兄弟争权,所以康熙即位后对待几个兄弟也是非常好,康熙也算是历史上比较重视兄弟亲情的皇帝之一。接下来想说明这个问题就得先从康熙的老爹顺治有多少个儿子说起,看看康熙...

太子作为国本 朱高炽为何坚持要朱瞻基去南京

太子作为国本 朱高炽为何坚持要朱瞻基去南京

对朱高炽为什么坚持要朱瞻基下南京?朱棣驾崩后他的皇太孙储位还稳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洪熙元年四月,洪熙皇帝朱高炽命皇太子朱瞻基前往南京,不成想命不久矣,导致了后来皇帝驾崩时太子在外,原本就对皇位野心勃勃的汉王认为有机可乘,在朱瞻基回京途中伏兵,意图截杀皇太子,夺得...

李嗣本是什么人?他被称为威信可汗是什么意思?

李嗣本是什么人?他被称为威信可汗是什么意思?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嗣本是唐末五代时的前晋名将,为李克用帐下十三太保之一,在帮助李克用及李存勖父子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那李嗣本是如何为前晋效力的,为何又号称“威信可汗”呢一,跟随李克用李嗣本原本姓张,出身武将世家,为铜冶镇牙将张...

清朝官员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上朝不太累下朝才要命

清朝官员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上朝不太累下朝才要命

还不知道:清政府官员到底有多累?上班上朝不算累,真正要人命的是下班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了中国200多年。我们可以看到清朝带来的康乾盛世,将国力一度推向顶峰,也能看到清朝在晚年,大厦将倾时的落魄与无助。清朝的统治者是我们常...

荀彧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两人关系很好吗

荀彧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两人关系很好吗

对三国时期的荀彧,跟曹操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比认为,科学认识曹操和荀彧的关系,必是基于“荀彧从最初就认识到曹操是窃国篡汉之贼”的观点基础之上。否则,在摆脱此观点下,荀彧忠汉和荀彧助曹并不矛盾。人生在世,随着环境变化,世界观和目标信念都会产生...

贺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贺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贺循(260年-319年8月28日),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人,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

耿炳文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耿炳文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耿炳文,濠州人,管军总管耿君用之子,明朝开国功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耿炳文是明朝名将,固守长兴十年,屡次挫败张士诚的进攻,为朱元璋专心对付陈友谅立功巨大。在朱元璋大肆屠杀文臣武将的时候,耿炳文难过一劫,成为建文帝时少有的活下来的开国名将。那为何耿炳文最后还是不得善终...

历史上曹冲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曹冲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相是什么?

曹冲给人最深的印象莫过于典故“曹冲称象”。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曹操是一个神奇的人,喜欢的人,佩服他的计谋,赞叹他的生平。讨厌他的人,不喜他的虚伪,谴责他的狡诈。曹操作为三国中的最后胜利者,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因为曹操的儿子生得好。反观蜀国刘备之子刘禅,那是一个守成之君,在乱世中只能隐忍。反观吴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