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八大贵族姓氏,现在都改成了哪些姓?这其中有没有你的姓氏?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笑史云烟
编辑 | 笑史云烟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在清初,满族人实行八旗制度,满族八大姓氏作为旗主和藩王,地位崇高,可以说是高高在上。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清朝的国势日衰,汉族知识分子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满族特权逐渐丧失。
再加上同化汉文化的结果,这些满族上层贵族也开始抛弃自己的民族身份,改姓汉姓,融入汉族。
01
满族姓氏源远流长,其中不少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肃慎、挹娄等民族。
这些姓氏在清朝时达到顶峰,《皇朝通志·氏族略》记载满族有679个姓,堪称最权威的满族氏族志。
有人说,清初满族人口不过百万,却有这么多姓氏,难道也是一种炫富?
其实,不仅满族如此,历代 *** 皇帝也喜欢通过姓氏来彰显权威。
唐太宗下令修《氏族志》,将李姓排之一;宋朝编《百家姓》,赵姓高居榜首;朱元璋建立明朝,直接定朱为国姓。可见,封建时代的姓氏不仅代表血统,更是皇权和颜面的象征。
满族600多个姓氏,入主中原后逐渐演化为八大姓: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那拉氏和钮钴禄氏。
其中,佟佳氏是满族贵姓中的贵姓,出过无数名臣,有“佟半朝”之誉。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和妻子孝懿仁皇后,也都是佟佳氏女子。
佟佳氏后人多改为佟、童等姓,如佟大为。
另一大姓瓜尔佳氏,代表人物是权臣鳌拜和慈禧心腹荣禄。瓜尔佳氏后人多取音译为关姓,如当红美女关晓彤。关之琳的辉煌演艺生涯,也令人难忘。
不能不提的,是那拉氏,最著名当属慈禧太后。汉姓中那氏,便源自满族那拉氏,比如那英,其实也可能是满清贵胄的后人。
02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兴起离不开几大显赫姓氏的支持。这些姓氏或以武勇见长,或以官员居多,都为清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其子孙后代也受到清廷的重用和荫庇。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姓氏的兴衰沿革。
富察氏可以说是清朝最顶级的姓氏之一。这个满洲镶黄旗的家族,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就一直深受倚重。三位皇帝都曾把富察氏的女性选为皇后或妃嫔,可见其权势之大。今天富察族人大多改为“富”或“傅”姓。
相比之下,马佳氏在政界的存在感就没那么强了。他们以经商为主,分为汉族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血缘支系。近代多改为马姓。
说到立下汗马功劳的姓氏,就不能不提索绰罗氏。
他们起源于长白山地区,後来迁到辽东。正是索绰罗氏族人在山海关一战中大败李自成,为清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今天一些索绰罗人改为“石”姓,但更多人仍然保留姓氏的首字“索”为姓。
瓜尔佳氏也是清朝开国功臣云集的一个姓氏。他们勇猛善战,深得努尔哈赤倚重。许多开国勋贵都出自这个姓氏。现今不少瓜尔佳氏族人改姓“关”。
明末清初,他们常在边境从事贸易。佟佳氏也为清朝建立作出贡献,所以子孙得到清廷荫庇。近代多改为“佟”姓。
说到显赫的姓氏,不能不提那拉氏。那拉氏内部分叶赫、乌拉、哈达、辉发等支系。
赫舍里氏也是一个显赫姓氏。他们最早活动于松花江、黑龙江一带,后来迁到绥芬河地区。赫舍里氏人勇武好斗,为清朝早期作出重要贡献。今天多以“赫”为姓。
再说说权势滔天的钮钴禄氏。这个姓氏官运亨通,出过很多高官。像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就是这个姓氏的人。现今钮钴禄氏族人大多改姓“朗”,如著名钢琴家郎朗。
03
满洲八大姓中的姓氏,都可追溯到女真人的古老氏族。而爱新觉罗,实则是一个后起之秀,它的崛起,伴随着后金的建立。
努尔哈赤立国之初,为了彰显皇权,特意将自己一脉的直系子孙称为“宗室”,其余宗亲们则统称为“觉罗”。“觉罗”一名,本是对旁支宗族的称谓,却在后世习称为姓氏,与“爱新”结合,成就了这个独特的双姓。
那么“爱新”又从何而来?“爱新”乃女真语“金”的音译,正是努尔哈赤的本姓。结合“觉罗”,更显出皇室的尊贵。这也是日后爱新觉罗被定为皇族专用姓氏的缘由。
爱新觉罗姓的来历,一直存在争议。
著名学者启功先生认为,爱新觉罗并非努尔哈赤本姓,他本姓只是单姓“爱新”,“觉罗”只是后世添加上的称号。
启功先生幼时曾受满清皇室教育,对此了如指掌。但他一生坚持隐姓埋名,只以名“启功”为姓,正是想脱离爱新觉罗姓带来的政治色彩。
姓氏的改变,往往隐含着一个时代的沧桑。
爱新觉罗姓的由来,历经波折,承载的不仅是满清皇朝的血泪,更是整个民族的命运转折。
04
满族原本是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一个小民族。
17世纪初,建州女真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不久,清军南下入关,1644年进入北京,次年定都北京,改国号为“大清”。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取代了 *** 王朝的统治,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清朝君主属于爱新觉罗氏,同时确立了满族八大姓的特权地位。这些满族贵族世袭显赫,长期把持朝政大权,维护满族利益。
尽管如此,满族人口远少于汉族。为了巩固统治,清朝推行“剃发易服”等同化政策,满族也逐渐出现“汉化”的迹象。这种“汉化”是清朝统治者主导的,目的在于拉拢汉族士人为满族服务。
随着近代中国开放和改革,满族已不再拥有特权,也不再强调姓氏等级。
如今,满族仅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和其他民族一样享有平等的地位。
其实,改姓汉姓对满族上层来说,不仅是一种生存手段,也是一种身份认同的转变。
改姓可以避免民族歧视。 *** 战争后,满族的特权地位不再,普通 *** 对满族也充满了敌意和憎恨。如果还保留满族姓氏,在仕途和生活上都会受到歧视。
所以,改成汉姓,可以减轻歧视,获得更多生存空间。
改姓可以更好地融入汉文化。长期生活在汉族区域,满族上层已经完全汉化,抛弃满族姓氏是对汉文化认同的表现。他们开始认为自己是 *** 的一部分,所以自然选择一个汉姓。
满族在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其特殊的种族身份正在消失。选择汉姓,可以让子孙完全融入汉族,不再有满族人的身份认同。
当然,改姓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据说最早改姓的是筠清阿,他在之一次 *** 战争之后就改姓“张”。
到了同治、光绪年间,随着语言文字的改变,改姓汉姓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即便到了民国时期,仍有许多满族上层贵族保留满族姓氏。
改不改姓,其实是每个人自主的选择。
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个民族都会经历衰落和消亡。
想要长期存在,就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改变。
满族八大姓氏选择改姓汉姓,也是这个民族融合过程中的一部分。他们抛弃了狭隘的种族认同,接受了更广阔的文化融合。
当然,改姓后的确切动机我们今天也无法完全得知。但可以说,这既是个人生存的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历史道路崎岖曲折,民族发展变迁复杂多样,但只要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圆梦中华,就一定能够走出荆棘,见到光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平等团结,共同缔造了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