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看看柳宗元和刘禹锡,就活得通透了
人这一生,朋友多了路好走。
为了走得更顺一些,我们苦苦寻找朋友。
到了一定的年纪,忽然发现,很多人活成了独来独往的样子。
一些看起来像朋友的人,指不定就在背后戳你,比陌生人更狠。
想要朋友,却找不到朋友,这样的状态,着实让人很迷茫。
劝你一句,别纠结了,看看唐朝名人柳宗元和刘禹锡,就通透了。
01
真正的朋友,本来就很少。
唐朝贞元九年,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
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年轻人,因为读书而结交,然后变成了御史台的同事。
接着,韩愈也加入了他们,有着同事、同学的多重关系。
可是韩愈没有他们幸运,在京城上班没多久,就被贬了。韩愈认为,自己倒霉,和柳宗元、刘禹锡有关,可能是他们背后捣鬼。于是,韩愈在文章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
很快,永贞革新开始了,柳宗元和刘禹锡,都站在权臣王叔文这一边,准备大干一场。友谊也进一步加深。
革新还没有出成绩,支持革新的唐顺宗就一病不起,一些反对革新的大臣,顺势而起,柳宗元、刘禹锡被贬出京城。
不难发现,我们要把同事变成朋友,这是很难的。毕竟,大家一起共事,根本目标是一起获利。当利益不均的时候,勾心斗角的情况就来了。
能撇开利益,继续做朋友的人,少之又少。
柳宗元、刘禹锡在官场上,认识不少人,但是有多少人是朋友呢?太多的同事,攀高踩低。
人一旦不得势了,欺负你的人就多了。
刘禹锡被贬之后,到哪里都不被待见,地方官员一次次让他搬家,住进了狭小的斗室里。因而,才有了《陋室铭》
文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换一种角度看,人不再能力多大,有好的位置,人家也会青睐你;人不在乎朋友多少,有了贵人,就能风生水起了。可惜,很多情感,都是理想化。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发出了感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很多人认为,柳宗元的诗,是天下最孤独的诗。其意境,不就代表当年的他自己?
带着一家老小,往永州出发,到了永州,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人安排。加上母亲过世,他更加感受到孤独,人生无依无靠。
作家周国平《语录》中写道:“我无求于人。求朋友会伤害我的虚荣心,求敌人会伤害我的骄傲。”
算是明白了,一个朋友都没有,并不奇怪。有那么一两个朋友,实在难得。我们的人生路,终究要自己走。
所谓高朋满座,多半是一群人,吃吃喝喝,放下酒杯,就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你要是落难了,请人喝酒,也多半不会来。
02
再好的朋友,也会渐渐走散。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你想办法和朋友重逢,事实上,是一次重新分开的历程。
唐朝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两个人相约出门走一走,一时高兴。刘禹锡就写了:“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言外之意,就是说,现在朝廷里的人,不都是因为“刘某”让出了位置,才有机会提拔么?“刘某”才是种树人。
当朝廷里的官员解读了刘禹锡的句子之后,心生怨恨,把刘禹锡和柳宗元,再次贬出京城。
这次,刘禹锡被派往贵州的播州,柳宗元被派往广西柳州。相对来说,播州更加偏远,并且生存环境恶劣。
柳宗元主动向朝廷请求:“我和刘禹锡对换,因为刘禹锡还有年岁已高的母亲,而我的母亲已过世,了无牵挂......”
好朋友,在关键时候,愿意自己多吃亏,保全对方。这份人情,让朝廷感动,于是改刘禹锡到广东的连州。
再次被贬,也都是去南方,因此他们结伴而行,走到衡阳这个位置,还是要分别,一个去南方,一个去东南。
柳宗元说:“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其意思是,什么都不要说了,早已泪流满面了。
刘禹锡说:“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意思是,兄弟你在桂江的上游,他在下游,隔着河,还能互相思念。
他们还相约,在晚年时,一起隐居,一起嬉闹。
事实和愿望,背道而驰。当天下大赦,刘、柳都可以重新回京城时,柳宗元病故了。
那一年,刘禹锡扶着母亲的灵柩,又闻言柳宗元病故,除了悲痛,还是悲痛——鸣呼子厚,卿真死矣!终我此生,无相见矣。
原来,太多的分别,其实是一别永别。就是你万般不舍,也毫无办法。
好朋友走散,这是注定的结局:一是各自有家庭,各自要回家;二是不能一辈子在同一个地方谋业,总得各奔前程;三是生离死别,无可奈何;四是利益之下,人性难以琢磨。
03
朋友之间,就是相克,又相生。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千万人,但是能够熟悉的,也就一百多个,符合“150定律”。
真正和你常常交往的,二三十个而已。做朋友的人,就更少了。总有人感慨,知己一个也难求。
但是,遇到了知己,又如何呢?分别是不能避免的,利益是必须存在的。
连那些有情有义、共患难的朋友,都不能长久,何况是我们这些常人呢?
不要因为没有朋友,就难过,尽管做好自己,默默努力。
有人陪你一阵子,那就足够好了。若是没有人陪伴,把孤独当成常态,也是另一种生活。
有人孤芳自赏,有人群芳争艳,各有千秋,不必雷同。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