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诸葛亮临死前,3次疯狂提醒姜维,要预防这3个漏洞,否则会亡国!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0-31)550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懒羊羊

编辑|懒羊羊

大汉兴,百业俱荣。

然而盛极必衰,张良前见后暗,不断提醒刘邦注意防范三大国祚破裂之势。

此后蜀汉崛起,诸葛孔明亦屡屡叮嘱继任者姜维,务必防范这三大祸根,以图长治久安。

姜维闻听在心,却也难保蜀疆不至覆灭。

诸葛亮所忧虑之事,竟成为蜀汉终结之由,不得不叹息不幸命运弄人。

而诸葛亮体提醒他的三个漏洞是什么呢?

诸葛亮临终遗言姜维守住阴平可惜不被重视导致蜀国败亡

六次北伐消耗了蜀国大量国力,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中不幸病逝军中。

临终前,他单独召见心腹大将姜维,留下了一段极为重要的遗言:“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

这27字遗言正是诸葛亮对姜维的最后叮嘱,提醒姜维务必要重点防守阴平这一要害之地。

阴平是一条通往蜀国后方的古道,全长达700里,起自甘肃一带,经过难以进军的鸮贺古道,最终可直达蜀国腹地的江油。

这条道路对蜀国国土防守来说无疑是一处致命弱点。

诸葛亮凭借其过人的眼光和军事才能,明确指出这里地势险峻,但长期防守仍难以万全,必须防患于未然。

然而,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并没有牢记老师的嘱咐,也没有看到阴平道路的重要性。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带领大军分两路进攻蜀国,钟会正面压制姜维,而邓艾则秘密经由阴平古道出其不意袭击蜀国后方。

邓艾亲自率军沿着这条700里长的古道艰难行军,终于绕过姜维的防线,突然出现在蜀国的后方。

没有想到魏军会从这个方向出现的蜀军措手不及,邓艾顺利攻占江油、绵竹等重要城池,一举破蜀,刘禅被迫投降。

如果姜维当初听从诸葛亮遗命,重点加固阴平道路,防止魏军从这里偷袭腹地,那么蜀国亡国的悲剧结局可能就会避免。

可惜,诸葛亮临终所说的这27字金句,最终没有得到姜维的足够重视。

作为诸葛亮对心腹爱将的最后叮嘱,这段遗言本可扭转蜀国的命运,但最终成为了蜀亡的关键转折点。

姜维与诸葛亮的关系甚密,但在这最关键的防守战略上,却未能做到老师的嘱托。

诸葛亮北伐时就曾多次看出姜维的才华与胆识,托付他未来重任,可终究没想到在自己死后姜维会忘记自己的教导,以至于在邓艾来袭时毫无防备,才导致蜀国陷落。

姜维独撑蜀国20多年,但在诸葛亮去世后也开始走下坡路。

若当初听从诸葛亮遗言守住阴平,哪怕多守十年,也许蜀国亡国的结局都可改写。

这27字遗言中的慧眼与警示,成为了蜀国存亡的关键,但不幸被姜维所忽视。

作为诸葛亮心腹手下,姜维若能牢记老师的嘱托,哪怕多撑一时,也可避免蜀国最终沦亡的命运。

诸葛亮留下的27字中,到底有哪三大警示?

诸葛亮临终遗言中的三大警示

之一警示:防止小人专权

诸葛亮深知,一个朝代兴衰的关键在于君主的用人策略。

先汉之兴盛在于汉文帝和汉武帝重用贤才,远离奸佞,后汉的衰落在于汉桓帝和汉灵帝受奸臣迷惑,疏远忠良。

为避免蜀汉重蹈覆辙,诸葛亮特别嘱咐姜维,一定要时刻提醒刘禅,不要被宦官蛊惑。

最重要的是不要沾染诛杀魏延的因果,因为魏延曾是刘家的亲信,而刘婵又是一个极度小心眼的人。

正是因为姜维听劝,没有沾染魏延之事,就连当初魏延进攻之时姜维都是避免亲自出战。

随意始终没有于魏延之事沾染因果,所以在之后会受到刘婵的重用。

诸葛亮认为,刘禅个性软弱,极易受外人影响。

如果刘禅受宦官控制,任用奸佞,蜀汉势必步后汉的后尘。

所以他要姜维务必警惕宦官在朝中的奸计,保证刘禅仍能亲贤远小人,任用忠良,使蜀汉政治清明。

这是诸葛亮之一重要的警示。

第二警示:加强边防警戒

诸葛亮认为,蜀汉诸道大体安全,唯独阴平险要地区防守空虚。

虽然阴平本就险峻难以进攻,但长期无人防守,终究难保万全。

所以他特别提醒姜维,一定要重点防守阴平小道,派精锐部队常驻,严密布防。

诸葛亮判断,魏军若要进攻蜀汉,极有可能选择阴平小道突破。

如果阴平小道被攻破,蜀汉腹地门户大开,难保不丢盔弃甲。

所以他强调姜维务必时刻盯防阴平小道,不能有丝毫懈怠。

这是诸葛亮第二重要的警示。

第三警示:储备军事人才

诸葛亮看到,蜀汉更大的软肋在于人才匮乏,特别是军事人才稀缺。

马岱勇猛善战,可以成为姜维的左膀右臂。

所以诸葛亮嘱咐姜维,一定要重用马岱,发掘更多像马岱这样的军事人才,充实蜀汉军力。

马岱是因为长年跟在诸葛亮身边,早就已经耳融目染,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而当时蜀 *** 才稀缺,所以才让姜维重用马岱,谁知道在诸葛亮死后,马岱就隐姓埋名,从此就能够得知,马岱并没有受到重用。

诸葛亮认为,人才是国家存亡的关键。

蜀汉必须储备足够的军事人才,才能长期抗衡魏国。

否则一旦主帅凋零,蜀汉势必难以支持。

这是诸葛亮第三重要的警示。

三大警示突出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但姜维没有牢记遗命,最终阴平被突,刘禅中计,人才荒凉。

三大致命漏洞成就蜀汉的提前灭亡。

诸葛亮警语未获重视,终使蜀汉青山变白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0/541274.html

“诸葛亮临死前,3次疯狂提醒姜维,要预防这3个漏洞,否则会亡国!” 的相关文章

年轻时期的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 孙权晚年为何如此昏庸

年轻时期的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 孙权晚年为何如此昏庸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东吴雄主孙权:年轻时雄才大略,为何晚年变得昏庸?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吴国的存在感一直很低,这不是因为吴国实力弱,而是因为《三国演义》里用大量的章节描述蜀汉和曹魏,吴国戏份比较少。但实际上那个时期的吴国还是很强的,赤壁之战主力就是东吴水军,...

张裔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张裔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不用细说,能入诸葛亮法眼的,很少很少,而能被诸葛亮和孙权同时看中,更是少之又少。偏偏就有一位,诸葛亮和孙权都来争抢他,他是谁呢?他是张裔,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

刘邦是个好色之人吗?他为什么要宠幸魏王豹的女人?

刘邦是个好色之人吗?他为什么要宠幸魏王豹的女人?

刘邦是个好色之人吗?他为什么要宠幸魏王豹的女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作为宗室子弟,当时魏豹是魏国的贵族,那个时候,秦国踏遍他们的国土。魏豹也是背负着恢复家族荣耀的使命,和其他兄弟一起揭竿而起。可是在当时几经周转,魏豹也没能够实现自己的...

徐庶在曹营一句话也没有说 曹操为什么还要留着他

徐庶在曹营一句话也没有说 曹操为什么还要留着他

徐庶在曹操那边一语不发,为何曹操还留着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徐庶,三国时期的著名名士,字元直。徐庶本身家庭很普通,地位比较低,但是徐庶少时很喜欢舞刀弄棒,不怎么喜欢读书。直到后来出事被抓了,被人救下,才免于牢狱之灾。后来的徐庶就放弃了舞刀弄棒...

朱温是如何建立后梁的?他为何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朱温是如何建立后梁的?他为何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后梁,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之一,朱温所建。都开封。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21帝,享国289年。唐朝在我国封建王朝占有重要席位,在历经了“永徽之治,武周夺权,再到开元盛世之后,唐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就像风雨...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蜀汉统一天下刘禅会是明君吗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蜀汉统一天下刘禅会是明君吗

还不知道:如果蜀国统一,刘禅会被视为明君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豪雄迸发,天下英雄逐鹿大江南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时势,孙家三代占据江东,天险护佑,民意顺遂,落魄皇室刘备知人善用,从微末之中崛起,占据富饶的巴蜀之地,国富粮食足。天下三分,孙刘联合...

史敬思是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史敬思是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史敬思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一,勇冠天下,在消灭黄巢的战斗中立下大功。但史敬思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先去世的,在李克用与黄巢的首次交锋中就战死了。为何史敬思会英年早逝呢一,投靠李克用史敬思是河东道雁...

雍正和十四才是亲兄弟 雍正为何对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

雍正和十四才是亲兄弟 雍正为何对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和十四阿哥是亲兄弟,为何却和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十三子,也是被大清为数不多被工作“累死”的铁帽子王爷之一,而雍正明明和十四阿哥胤禵是亲兄弟,但一辈子中却是和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十三阿哥正是爱新觉罗·胤祥,清朝的第一任怡亲王。其实...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