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也有大草原,不是伊犁河谷
呼伦贝尔大草原地处大兴安岭西侧,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呼伦贝尔草原整体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间,东边是靠近大兴安岭的森林草原,中间是草甸草原,西部是干旱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东西宽约350千米,南北长约300千米,总面积约9万多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更大的草原。
克鲁伦河源自肯特山脉(狼居胥山),自西向东流到大兴安岭附近,注入呼伦湖,出湖改向北流,名为额尔古纳河,再和石勒喀河汇流成黑龙江,折向东注入太平洋,呼伦贝尔大草原属太平洋水系。
历史上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游牧民族的更爱,先后有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这里游牧。
今天我们来看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处天山东部,位于新疆中部。
焉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东部,按顺时针方向由霍拉山、萨阿尔明山、依连哈比尔尕山、觉罗塔格山、库鲁克塔格山围成。焉耆盆地东西长约170千米,南北宽约80千米,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焉耆盆地属天山造山带中的山间断陷盆地,四周都是石质高山,材质坚硬。
焉耆盆地中央的博斯腾湖,是一个山间断陷湖,湖面海拔约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处17米,湖水容积约82亿立方米。
博斯腾湖东西最长约55千米,南北最宽约25千米,湖表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 ,是新疆面积更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更大的内陆淡水湖,内陆湖意思是湖水不入海。
从焉耆盆地逆开都河西上,约150千米,便是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大草原,仅次于呼伦贝尔草原。
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处天山隆起带的山间盆地,属中生代山间断陷,雄伟的萨阿尔明山(额尔宾山)东西绵延17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将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盆地,北为小尤勒都斯盆地,南大为尤勒都斯盆地。开都河的上游和中游,正好在大小尤勒都斯盆地中,即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上。
开都河长约610千米,支流众多,年平均流量约107 立方米/秒,干流绕着萨阿尔明山走了大半圈,注入博斯腾湖。开都河分为三段,上游在依连哈比尔尕山、那拉提山、萨阿尔明山围成的小尤勒都斯盆地;中游在萨阿尔明山、那拉提山、霍拉山围成的大尤勒都斯盆地;下游在焉耆盆地。
巴音布鲁克草原平均海拔在1500米至2500米之间,遍布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沼泽、山地草甸。
巴音布鲁克草原群山拱抱,河流如带,地势平坦,开都河蜿蜒在草原上,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
草原上降水量不大,夏季四周山脉大量冰雪融化的涓涓细流汇集盆地,形成大片沼泽草地和湖泊,宛如巨大的绿色地毯,将整个大地覆盖。
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绿草茵茵,牛羊成群,这里盛产焉耆马、巴音布鲁克大尾羊、美利奴羊和牦牛,誉为“草原四宝”。
策鞭奋蹄驰千里,巴音布鲁克的焉耆马与伊犁河的乌孙马、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马齐名。由于地处高原,巴音布鲁克冬季冰雪覆盖,焉耆马却能在冰上健步如飞,在大雪天中的奔跑能力突出。由于巴音布鲁克沼泽河流众多,焉耆马善游,泳姿轻健,入水后仿若游龙归海,纵横无碍,又名“焉耆海马”。焉耆马可载人划水,能驮上人和行李潜泳,是巴音布鲁克的王者。
秦汉时期,吐火罗人在博斯腾湖西部建立焉耆国,都城员渠,距长安7300里,有4000户,30000人,控弦6000骑。巴音布鲁克草原,是焉耆人的后花园。后来不论焉耆盆地属谁,巴音布鲁克草原作为地理上的附庸存在,二者不能分开。
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为主、部分和硕特等蒙古部,3.3万余户,16.9万人,拖家带口赶着牛羊骏马,自沙俄伏尔加河下流起程返归故土,史称土尔扈特东归。清朝赐水草丰美的珠勒都斯草原(今巴音布鲁克草原),供土尔扈特部游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