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墉:做55年清官,活了85岁,乾隆贬了他5次,嘉庆给了他新生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11-27)480

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皇帝在当了4年太上皇之后驾崩,这位控制大清朝长达64年之久的耄耋老人的离去,标志着嘉庆皇帝颙琰终于挺直了腰杆。而为嘉庆皇帝祭旗之人正是和珅。

乾隆皇帝刚一去世,嘉庆帝便决定火速扳倒和珅。为了能让和珅快速被定罪,嘉庆将审讯和珅的任务交给了三位刚正不阿的信臣,此三人分别是刘墉、王杰、董诰。

三人果然不负帝王之托,迅速宣布和珅的二十条罪状。只是,在最后时刻,关于如何处置和珅,大家有了分歧。

按照嘉庆帝的意思,和珅罪大恶极,应该凌迟处死。刘墉则建议说:和珅虽然罪不可赦,但毕竟是先帝的宠臣,为了保全先帝的颜面,不如让和珅在狱中自尽。

刘墉的建议最终被嘉庆帝采纳。刘墉被和珅打压十余年,最后,却是他给了和珅最后的“体面”。

刘墉,在民间传说中,他如“包公在世”,更有话本中说他是“刘罗锅”,此人为官55年,活了85岁,在清朝乾嘉时期,算得上是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刘墉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本文,笔者结合史料,为大家起底一个清介持躬、宦海沉浮的政治家刘墉。

一、奋四世余烈,传五代耕读

根据《乾隆十六年进士登科录》记载:

刘墉,贯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民籍,字崇如,庚子年七月十六日生,父统勋……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其父正是乾隆时期著名的首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刘统勋。

刘墉生于康熙五十九年,按照民间的说法,刘墉家族“五代五进士”。也就是说,刘墉家族五代人,出了五位进士。他们分别是: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于顺治九年考中进士,曾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刘墉的爷爷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曾任四川布政使;而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则是雍正二年进士,官至首席军机大臣,是乾隆中期汉臣之首。刘墉是乾隆十六年二甲第二名进士。此外,刘墉之侄刘镮之于乾隆五十四年中进士,因此,“五代五进士”便由此而来。

不过,笔者需要说明的是,刘墉家族的五代进士,实际上是有“水分”的,因为刘墉和刘镮之属于恩荫举人。换句话说,刘墉和他的侄子刘镮之是因为是名臣之后,朝廷特赐以“举人”身份参加会试,因此才中了进士。用现在的话讲,人家属于特殊家庭的“保送生”。

在上述五代人中,刘墉正好是第四代。他出生于名门之后,同时又是宰相之子,相比于寒门子弟,刘墉不仅从小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他还能继承刘家所有的政治资源,这样的刘墉,无异于衔着金钥匙而生。

雍正二年,刘墉三岁,其父刘统勋高中进士。在整个雍正朝,刘统勋积累了许多从政经验。乾隆登基伊始,为了制衡张廷玉等老臣,乾隆帝便开始培养新的政治势力,刘统勋是有名的能臣干吏,很快被乾隆提拔为内阁学士,此后数年,刘统勋一路高升,到了乾隆十六年,刘统勋已经官至刑部尚书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此时的刘墉已经31岁,却仍未考中举人,这让作为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刘统勋颇为尴尬。最终,刘统勋豁出老脸,向乾隆求了一个恩荫举人的名额给了刘墉。

科举之路就是这么奇怪,有些人不擅长考举人,不代表他考不上进士。

事实证明,作为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刘墉还是很有才华的,他当年以恩荫举人的身份通过会试和殿试,竟然夺得了二甲第二名。

乾隆在得知刘墉是刘统勋之子后,非常喜欢,不仅授予刘墉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后,还让刘墉担任翰林院编修,又升迁为翰林院侍讲。

有家族资源加持,又有乾隆皇帝的重视,一时间,刘墉仿佛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前途无量,让同僚同科们羡慕不已。

《孟子·离娄章句下》中有一句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意思是说,一个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事业和资源,五世之后就被挥霍殆尽了。而刘墉家族五代五进士,可以说是前赴后继。刘墉作为第四代人,奋四世之余烈,起点自然比其他人要高一点。

二、假罗锅,真清廉

一些民间话本把刘墉描述成罗锅,也就是很严重的驼背。这其实只是坊间传闻,并不足为信。理由有两点:其一,在《清史稿》中,并没有刘墉驼背的任何记载。其二,在封建社会,朝廷对官员的外貌形象是有要求的,若是形体不佳,或有残疾,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综上两点,笔者认为,刘墉不可能是个“罗锅”。所谓“刘罗锅”,可能是指他身材高大,经常弯着腰写字,进而在民间谬传。

刘墉虽然不是罗锅,但他的确是个清官,这还要从他的仕途说起。

刘墉的仕途开始比较顺利,意外很快来临。乾隆二十年,刘墉遭遇他仕途中的之一次挫折。乾隆二十年,刘墉突然被免官下狱。

《清史稿·列传第八十九》记载:

(乾隆)二十年,统勋得罪,并夺墉官下狱。

刘墉被下狱问罪,原因是他的父亲刘统勋这一年出事了。根据《清史稿·刘统勋传》的记载,这一年刘统勋升任陕甘总督(兼太子太傅),正好回部首领睦尔撒纳出兵侵扰伊犁。当时清廷在甘肃的兵力不足,刘统勋上奏建议退兵避其锋芒,而后图之。乾隆认为刘统勋不顾军威,是胆小怯懦,因此大发雷霆,问罪于刘统勋。作为刘统勋的儿子,刘墉遭到连坐而下狱。

这是刘墉仕途中之一次重大挫折。

不过,事后乾隆也明白,刘统勋比起那些缄默不言的官员,已属难得。因此,不久后,刘统勋起复,刘墉自然也官复原职。

乾隆二十一年,刘墉被任命为广西乡试正考官,这是他之一次离开京城到地方上为官。从这一刻起,他立志做一个清廉自守的官吏。

当年广西乡试,刘墉雷厉风行,严明纪律,最终没有一位考生敢送礼托情,更无人徇私舞弊。四个月后,刘墉被乾隆任命为安徽学政。刘墉赴任后,发现安徽对底层的学子们管理非常混乱,因此多次上书,提出诸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得到了乾隆的肯定。

接下来的十余年,刘墉先后担任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台、陕西按察使等要职,刘墉每到一处,都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因为四个字,刘墉“清廉为民”。

清朝到了乾隆中后期,政治已不如雍正时期清明,官吏贪腐成风,百姓恨不能言,这时候的刘墉,宛若官场的一股清流,让百姓欣喜万分。笔者举例说明:

之一个例子:乾隆三十四年,刘墉担任江宁知府,他到任后连破几起贪腐大案,振奋民心。《清史稿》云:

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

意思是说:刘墉公正清廉,声名远播,连足不出户的妇女都佩服刘墉的品行,大家都把他比作北宋时期的包拯。

第二个例子:乾隆四十五年,刘墉升任湖南巡抚。当时湖南水灾泛滥,官吏贪腐,盗贼猖獗。刘墉到任后,一方面紧急救灾,疏洪储粮,另一方面严打盗贼,而私底下却严查贪官。仅仅一年时间,刘墉查办十多位贪官,一年后,当地盗贼再无影踪,库银充实,粮库充盈。

第三个例子:乾隆四十七年,山东巡抚国泰贪腐营私,遭到御史钱沣的弹劾。乾隆派刘墉、和珅同往济南府审理国泰案。和珅收受贿赂,有意偏袒国泰,但刘墉却铁面无私,顶住压力坚持正义,最终让国泰伏法。这桩案件后来被民间话本演绎成了通俗小说《刘公案》。事实上,也就是这件事之后,和珅逐渐开始针对刘墉。

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北宋学者刘敞曾用“识清气劲,直而不挠,凛乎有岁寒之操”来评价包拯,笔者认为,这句话用在刘墉身上,也不违和。

三、宦海沉浮,五次被贬。

刘墉在乾隆年间的仕途经历可谓宦海沉浮,他5次被贬,下过狱、充过军,历尽苦楚。上问题到,乾隆二十年,刘墉因父亲刘统勋案被免职下狱,而后复职。

乾隆三十年,刘墉任冀宁道台,次年,有人向朝廷举报,说刘墉所管辖的曲阳县库银被县令侵吞。经乾隆帝派人查实,曲阳县县令罪证确凿,但因为曲阳县归刘墉所辖,侵吞时间又在刘墉的任期内,刘墉有失察之罪。乾隆帝大怒,发配刘墉充军。《清史稿·刘墉传》云:

以官知府时失察僚属侵帑,发军台效力。

这是刘墉第二次被贬。次年,刘墉被乾隆帝赦免,再一年,他担任江宁知府,他吸取教训,在江宁留下了公正清廉的名声。

乾隆三十七年,刘墉调任陕西按察使,陕西曾是他父亲刘统勋(曾任陕甘总督)的地盘,因此,刘墉在山西顺利地查出了两起大案。不过,次年十一月,其父刘统勋病逝,按制,刘墉辞官回乡守孝三年。三年后,担任《四库全书》副总裁。此后辗转多地为官。乾隆四十六年,刘墉升任督察员左都御史。

当时,朝廷中有四大势力,分别是以阿桂为首的武将派;以和珅为首的贪官;以钱沣为首的反对派,和以刘墉为首的御史派。

起初,刘墉和和珅并无直接冲突,但到了乾隆四十七年,“刘公案”之后,和珅纠集党羽暗中打压刘墉,因此刘墉的日子不太好过。

民间说刘墉是和珅更大的对手,其实有些夸大其词,尤其是在乾隆四十九年之后,和珅大权独揽,刘墉和和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人物。再加上和珅日渐得到乾隆的宠信,所以,在乾隆末期,刘墉的仕途是憋屈的。

乾隆五十二年,经和珅党羽的弹劾,刘墉因为泄露皇帝与嵇璜、曹文埴的谈话内容而被贬去协办大学士之职。这是刘墉第三次被贬。

次年,又是经和珅党羽弹劾,刘墉监管的国子监发生“考生行贿事件”,刘墉再次被贬。

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刘墉担任上书房总师傅,有一天,皇子和师傅们没有按时到上书房上课。乾隆认为,刘墉作为总师傅,应该对此事负责。遂将刘墉降为吏部侍郎。

这是刘墉第五次被贬,史料中没有记载有和珅及其党羽的参与。但明显可以看出,乾隆帝对刘墉日渐苛刻。因为在乾隆晚年,刘墉除了被贬官外,还有很多被皇帝批评的记录。

纵观刘墉五次被贬的记录,之一次因为父亲的“连坐”,可以说较为无辜。第二次因为失察之罪,不可推脱,这一次对刘墉后面的仕途帮助很大,也为他指引了“清廉”的方向。但后面三次并非大的过错,这些过错如果发生在和珅身上,乾隆帝或许会一笑置之,但刘墉不同,他已经失去在乾隆心目中的位置,因此,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

刘墉的情况,直到乾隆五十九年才得到一些改观。乾隆五十九年,刘墉低调隐忍了几年后,在嘉亲王(后来的嘉庆帝)的推荐下,被乾隆帝提拔为吏部尚书。当时乾隆帝认为“刘墉太过懒散,只是当下无人可用,才提拔刘墉”。

此时,刘墉学会了与和珅虚与委蛇,和珅也不把打击的对象对准刘墉。嘉庆元年,乾隆帝退位,嘉庆帝颙琰登基。此时,乾隆位居太上皇,虽不在其位,但仍是大清朝的实际掌控者。新老交替之时,大臣们都在打着小算盘,刘墉更是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刘墉知道,只待新帝掌权,权臣和珅终将落幕。

四、为官55年,活了85岁

嘉庆二年五月,山东黄河决口,嘉庆帝在征得太上皇的同意后,决定派遣刘墉到山东办案,协同查看黄河决口的情况。此时的刘墉已经77岁,他赤脚来到黄河岸边,看着无情的河水肆虐庄稼,看到百姓流离失所,他不禁流泪。刘墉回到驿馆,恳请朝廷火速调来粮米救灾,同时派人在决口处修筑堤坝,疏导下游河水。他的建议被嘉庆帝一一采纳。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嘉庆帝一方面命和珅总理丧事,另一方面秘密筹谋查办和珅。在审问和珅的人选上,嘉庆认为刘墉等三人最为合适,最终,刘墉和王杰、董诰三人共同审理和珅案,火速扳倒和珅及其党羽,为清朝清理了一位大贪官。

和珅案结束之后,嘉庆帝加封刘墉为太子少保。此时刘墉虽然年近80岁,但脚步轻健、目光如炬,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大清王朝的新气象。《清史稿·刘墉传》记载:

疏陈漕政,佥丁不慎,途中盗米,致有凿舟自沉,或鬻及樯舵,舟存而不可用,请饬各行省佥丁宜求殷实,皆如所议行。

新朝新气象,刘墉继续为民 *** 。他上书嘉庆帝,希望嘉庆帝能够改变漕运中的漏洞。在奏折中,刘墉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嘉庆帝看后非常感动,批准了刘墉的建议。

嘉庆七年,皇帝携百官到热河狩猎,刘墉奉旨留在京城主持朝政。他德高望重,处事公正,六部官员对他都非常信服。嘉庆帝返京后,对刘墉评价很高。

然而,天不假年,刘墉毕竟年过八十,总有心力不济的时候。嘉庆九年(1805年)十二月,刘墉在南书房值班归家后,突然生病,两天后,病逝于北京驴市胡同的家中,享年85岁。根据《啸亭杂录》的说法,刘墉去世时“鼻注下垂一寸有余”,在佛语中,这是解脱之意。算得上是寿终正寝、功德圆满。

刘墉去世后,嘉庆帝非常悲痛,称大清少了一位“包拯”。嘉庆帝派皇子吊唁,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并将刘墉入祀贤良祠,赐厚葬。

在笔者看来,刘墉31岁为官,85岁去世,为官55年,清廉为民,刚正不阿,算得上是一代名臣。只是,他生不逢时,在乾隆中后期,他处处被和珅压制和掣肘,逐渐被乾隆疏远,否则,以他的决心和能力,定能为百姓作出更大的贡献。好在,嘉庆帝不是乃父,他欣赏并重用刘墉,刘墉才在晚年绽放出最后的光芒,最终寿终正寝,功德圆满。

另外,除了在政治领域成绩斐然之外,刘墉在书法、文学、绘画、收藏等方面,也是一代大家。

《晏子春秋》中说:德莫高于爱民。

二百多年过去了,黄河水仍旧东流,抛却刘墉身上的“封建”标签,我们从他身上看到的清廉、爱民的精神,仍是值得当代读史人继续学习的课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11/552434.html

“刘墉:做55年清官,活了85岁,乾隆贬了他5次,嘉庆给了他新生” 的相关文章

黄月英既然是丑女 诸葛亮为何还要娶她

黄月英既然是丑女 诸葛亮为何还要娶她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愿娶一“丑女”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古至今,谁不认识诸葛亮,他就是一位睿智的神祇,浑身上下都笼罩着一层又一层的光环。刘备三思而后行,只为招揽他这个人才。诸葛亮也没有让刘备失望,他在刘备的带领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诸葛亮处变不惊,当城中没有人...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说到长孙皇后,很多人应该有所耳闻,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十分伤心,哀叹自己丧失了一位贤内助。长孙皇后作为历史上的著名贤后,如何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一,出身名门大隋仁寿元年(601年),长孙氏出生于长安的一个世家大族。她的父亲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时为何会下雨 诸葛亮是真的失算了吗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时为何会下雨 诸葛亮是真的失算了吗

还不知道: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为啥会突然下雨?真是诸葛亮失算了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帮助刘备建立起了西蜀的基业,在刘备死后,又忠心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虽然刘禅始终都是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从来没有过二心。诸葛亮多次北伐,其中好几次都取得...

卫子夫自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

卫子夫自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

卫子夫,出身微贱,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卫子夫最终死于巫蛊事件。精明一世、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笔墨。在不同学者的心目中,对刘彻的评价褒贬不一。刘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历史功绩可圈可点,但对他的非议,也...

徐达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能被提拔成军方第一人?

徐达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能被提拔成军方第一人?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得力军事统帅。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在家乡募兵,正式建立自己的起家班底,共募兵七百余。在这七百多人中,就有朱元璋的同乡兼发小徐达,此时的徐达,只是一个农家小伙子。至吴元年时(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灭...

项羽自刎后虞姬也跟着殉情了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项羽自刎后虞姬也跟着殉情了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项羽乌江自刎后,虞姬决然殉情,事实果真如此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楚霸王项羽和宠妾虞姬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被世人口口称颂、惋惜慨叹,还被许多戏曲家和音乐家编绎成了凄美的文艺作品,一如京剧名段《霸王别姬》、又如歌手屠洪刚的经典成名曲《霸王别姬》。面对垓下之围,项羽...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那么厉害 最后千古流芳的人为何是诸葛亮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那么厉害 最后千古流芳的人为何是诸葛亮

还不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旷世奇才,为什么最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传世名著之所以得以传世,并不是大众赋予它的,而是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得到了认可。而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就称得上是一部传世经典。书中诸葛亮、司马懿两人,分别在蜀魏阵营中掌管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