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何不让王耀武杜聿明带兵入朝作战?黄维的解释有道理,但不全对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11-27)701

在解放战争中,随着蒋介石政权的垮台,一大批的 *** 军官成为了俘虏。那么 *** 是怎么对待这些被俘人员的?

《特赦1959》这部电视剧中再现了这段历史故事。

“功德林”里关着很多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高级军官,淮海战役的实际指挥官杜聿明,兵团司令黄维、宋希濂,山东省的军政首长王耀武,政治部的康泽,特勤部的沈醉、周氧浩等人,都是 *** 的重要军官。

这些人不是带着部下负隅顽抗,就是大肆杀戮爱国人士,罪大恶极。

虽然他们的地位和职务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手上都沾着 *** 党员的血,不把他们杀到,很难平息平民的愤怒。

但是,杀掉他们并不是战略上的需要,而且“对国内战犯一个不杀”的政策也不会允许。这些 *** 军官大多数人都接受了改造,重新获得新生。

这些军官中有些人是曾经也是抗日功臣,如王耀武、杜聿明等人,他们都是战功赫赫的军人。

正如电视剧的一幕,抗美援朝战争过程中,陈赓将军在前赴战场之前,去了功德林见了一些黄埔军校的同学,其中王耀武、杜聿明等人还主动请缨要跟随陈赓将军前去朝鲜战场。

其实让这些 *** 将领前去朝鲜战场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们都曾与美军交过手,对美军的武器装备还是有些了解,如果美国军队想要跨过38线,这必然会威胁道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

这引起了王耀武、杜聿明等人的担忧。他们一致都认为这件事情很严重,在此基础,他们积极的分析了美国军队的作战方式和作战特征,毕竟交过手,还是有些了解的。

他们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对这场战争的看法,还联合一起写了《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以供借鉴。

但是最后他们为什么没有去成呢?

以下这几点原因可以直接说明问题。

杜聿明和王耀武虽然都是抗日战争的好将领,但是美军的准备可以要比日本人的作战装备先进的多,战斗方式更是天壤之别,能打得过日本人,却未必能打得过美国人,而这其中最主原因就是“美军恐惧症”。

古人作战讲究一鼓作气,而 *** 的将领大多数都缺少直面美军的勇气,如果上战场的话可能会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尤其是在大局这盘棋上,一步错,步步错。

另一个很致命的原因就是吃不了苦。

纵观 *** 的那些将领们,从未吃过 *** 人吃过的苦;朝鲜战场比不国内战斗,后勤补给几乎是不可能会有的,更何况 *** 军在有空投的补给下都败给了 *** ,让他们跟美军作战,那胜率更是微乎其微。

还有一个原因也跟原因也很关键,王耀武和杜聿明只是战败后的俘虏,如果真的派到朝鲜战场上的话,会有很大变数和风险,而且 *** 一些将领的纪律性和原则性根本就比上抗美志愿军的指挥员,所以派他们上去也没有什么意义。

其实啊,如果你认真了解过这段历史。这些 *** 将领对这场抗美援朝战争表现出了反应和态度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让他们前去也是有事实依据的。

先来说说黄维。他说杜聿明和王耀武的那些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反观他自己,他曾对蒋介石 *** 抱着很高的期望,他认为,这场战争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缓和国共矛盾的契机。

但是,美军惨败的消息传来,黄维的白日梦破碎,他甚至开始对目前的局势感到无力。

那么杜聿明的态度就很鲜明,他先是表明自己的立场:“这是对外战争,我们都是中国人,不能输掉这场外战。”他对战争有着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战争已经是常态,是人们必须正视和接受的。

杜聿明的看法更多是实用主义,注重战术和细节,用实际行动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就如杜聿明指挥的昆仑关战役,打了整整18个日夜,双方在昆仑关及附近地区展开了战术上的斗争、较量,笑到了最后取得了胜利。

对战术的重视,杜聿明直接分析出美军在作战方面的弱点,比如说:“他们缺乏战术指导,并且作战不研究天时、地利、人和等要素,他们单一部队的作战能力不行,尤其是步兵最为突出。”

其实这些都是杜聿明低估了美军的实力,美军最厉害之处就是海、陆、空配合的举世无双,在单兵作战执行力上也是很强的,加上先进的武器装备,美军的实力不容小觑的。

王耀武对这场战争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他是很善于带兵打仗的,指挥才能也是数一数二,不管是阵地战、夜战还是歼灭战,他都能运用自如。曾经在淞沪抗战期间,王耀武就巧妙的运用“夜战”,重创日军阵地。

王耀武对美国的军事力量有自己的判断,他很清楚美国军队的强大,所以他对蒋介石和美国都没有抱太多的奢望和幻想。

相反的,在被俘虏之后,王耀武已经有点厌恶战争,相对于战争来说,他更看重稳定的生活;他更像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把所有的经历都放在这场战争上。

这三者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态度和反应,其实也已经代表了当时被俘虏的 *** 将领中很多的观点,或许是角度不同,或许是目的不同。

谁对,谁错,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讲的清楚,毕竟战争,是要面临流血和死亡的!

个人观点

就如杜聿明所表述的,战争在人类发展中已经成了常态,每个人都有自己见解和观点。

从剧中展述的三位将领的形象,他们根据自己的心里路程、环境以及战争局势的稍纵即逝,分别表述出自己对战争的态度和见解。

当然,这个鲜明的反差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在关注人物的本身,更应该关注抗美援朝战争背后的历史情况。

同时,我们更应该去深入的思考,对战争中关于人性的思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1/552547.html

“为何不让王耀武杜聿明带兵入朝作战?黄维的解释有道理,但不全对” 的相关文章

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3位皇子,为什么还要殉葬?

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3位皇子,为什么还要殉葬?

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3位皇子,为什么还要殉葬?其实阿巴亥本身没什么罪过,但是她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宠幸,这就是最大的过错。皇太极容不下她,她就得死。一、阿巴亥得宠,可能掌握遗嘱。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努尔哈赤年老以后,一直是阿巴亥陪在他身边。由此可见,阿巴亥相当受宠。本来这也没啥,老皇帝都喜欢小媳妇儿...

阎姬是什么人?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她是怎么做到的?

阎姬是什么人?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她是怎么做到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出现了一些女性执政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的皇后阎姬因丈夫去世而成为皇太后,得以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可过了不到一年,阎姬就被宦官孙程推翻,遭汉顺帝囚禁而去世。阎姬深得安帝宠信,入宫仅一年就成为皇后,不仅害死了情敌李氏,还将安帝唯一的...

康熙为什么一听到噶尔丹的死讯,激动的当场跪下?

康熙为什么一听到噶尔丹的死讯,激动的当场跪下?

要说清朝历史上最能干的皇帝,当属康熙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说的是康熙正在巡视黄河,听到老对头噶尔丹的死讯,他激动地当场跪在黄河大堤上,为什么噶尔丹能引起康熙这么大的反应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成年后,康熙帝坐...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

霍弋:蜀汉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霍弋:蜀汉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霍弋(生卒年不详),字绍先,南郡枝江人,霍峻之子,三国时期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时,霍弋为太子舍人。后主登基后,霍弋为谒者。诸葛亮北驻汉中时,霍弋被用为丞相府记室。诸葛亮死后,霍弋为黄门侍郎。刘禅立太子后,霍弋为中庶子。尽言规谏太子,甚为得体。后...

襄樊之战的战况如何?刘备心里知晓吗?

襄樊之战的战况如何?刘备心里知晓吗?

关羽在襄樊之战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出色,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拿下了汉中,占据荆、益二州,势力达到了顶峰,这一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率兵北上,攻打樊城,这就是“襄樊战役”。战役前期,关羽取得巨大胜利...

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关羽最后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关羽最后为何不得善终

关羽为何不得善终?正史上的关羽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号称“万人敌”,雅号“美髯公”,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曹操对他爱不释手,刘备的左膀右臂,为何晚节不保,落到被斩首。说起关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呢?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

诸葛亮临死前一句话知道刘禅是在装傻 诸葛亮到底问了什么

诸葛亮临死前一句话知道刘禅是在装傻 诸葛亮到底问了什么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一句话,诸葛亮方醒悟:原来你在装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随着刘备的去世,蜀汉的前程交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shan)身上。从电视剧来看,后人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他,说他是个庸碌无能的人,那么他本人是如何想的呢?在公...

评论列表

Susan
Susan
2周前 (09-16)

对于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历史地位和人格尊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们虽然有过失败的经历和内心的挣扎与困惑但也在反思和学习中逐渐成长转变立场态度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之中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值得我们深思学习作为中国人应该铭记这段历史和这些人物为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