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方志学家陈运溶的家风传承故事
清末方志学家陈运溶的家风传承故事
陈运溶,字子安,号芸畦,又自号灵麓山人,湖南善化县七里营(今属岳麓区)人,出生于清咸丰八年(1858),约逝世于民国七年(1918), 是晚清著名的方志学家。
陈运溶出生于名门世家。清光绪二年(1876),陈氏族人建宗祠于长沙戥子桥,堂号“颍川"。在陈运溶时期,陈家在长沙城拥有丰厚产业,经营着长沙八角亭一带的地产。
陈运溶自幼聪颖,18岁即成太学生,授修职郎、江苏补用县丞。但他淡泊仕途,寓居长沙赵家坪(今芙蓉区肇嘉坪),毕生致力于著书、 辑书和刻书,尤其对搜寻、辑录湖南古地理、古艺文佚书竭尽全力, 成为晚清著名的方志学家。陈运溶自己刻印大量书籍,全是亏本生意, 只能靠家族地租和商业收入提供经济保障,"以商养文,以地养书"。
陈运溶对抢救古佚书有一种十分强烈的紧迫感,义无反顾地 投入大海捞针式的佚书辑录工作。他在《湘城访古录自叙》中描述了 “搜通剔隐"的艰难:“从编残简断之中,寻芳泽遗芬之迹。模山范水,特标一语之奇;咏物抒怀,广辑百家之说。但迹近于创,无不“旁搜群籍,博米名家,穷厥源流,事俱典雅"。《湘城访古录》 大量收录了长沙市区明代以前的原始资料,大多翔实可靠,可补县府志不载,亦足以纠明清地方志之讹误。
陈运溶的功绩没有为后人所埋没,不少文史专家对其作了很高 的评价。2006年,陈运溶所著、所辑的《湘城访古录》《湘城遗事记》和《麓山精舍丛书》,均被列为湖南省重大文化工程《湖湘文库》的出版书目。
陈运溶后人多有继承其遗风遗志者,秉承浓郁的桑梓情怀。陈 运溶侄孙陈士名是一名商人,热心慈善事业。他将戥子桥陈氏宗祠 改建为"至善小学",免费招收穷苦儿童入学。在长沙仓后街创办"兼善堂”,免费或低费为贫苦人家办理后事。《湖湘文库》项目刊印的《湘城访古录》和《湘城遗事记》也是由其后人陈先枢先生校点出版的。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