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囚发配千里,为啥官差不怕路途艰辛,争抢押送差事?
古代女囚发配千里,为啥官差不怕路途艰辛,争抢押送差事?
在一些古装剧和历史经典中对古代的刑罚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包括笞刑,拶刑,墨刑,其中最为残忍的要算 宫刑,骑木驴,烙铁等,相较这些身体上的摧残,较轻的刑罚只能当数发配了,但是发配的地点往往远在千里之外,这一路上能活着走到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分配的地点、距离、时长与罪犯的身份、所犯的法律、甚至性别都有很大关系。有时,一些权贵被抄家后,家里的其他人也会被流放到千里之外,至死都无法回故里,而这些人多半是女眷。
他们中的大多数会被派往千里之外,要么当劳役,要么当营妓,安抚镇守边关的军队,古代王朝还设置了营妓制度,营妓的主要来源就是女囚犯,一路上也是男吏一路押送,要知道,千里流放是步行,一趟来回得按年头算,古代环境恶劣,按说这是辛苦的差事,但却有人挤破头想做,今天我们聊一聊。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就有法律,但与现代法律不同,古代刑法更多是为封建王权等统治阶级服务的。皇帝需要一种非常有威慑力的 *** 来震慑和统治百姓,而刑罚就是更好的 *** 。
刑罚的轻重都写在了各个朝代的法律条文中。虽然说“天子犯法,与百姓同罪”,但如果真正的皇室成员犯了罪,他们还是有特权的。这从免死金牌、丹书铁券等早期物品的存在就可以看出。
我们经常可以在影视剧中听到“死罪可免,活罪难免”这句话。事实上,囚犯接下来被判处流放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囚犯将根据所犯的罪行分为更详细的类别。罪轻者流放三四年,罪大者可能流放十年以上。对于一些不可饶恕的人来说,可能是永不返回原地,终身为奴。
这些犯人将由朝廷派出的专职人员押解。在流放期间,罪犯的脖子上戴着很重的木头镣铐。自从他们踏上旅途,各种惩罚就开始了。
如果是男囚犯,虽然路途遥远,中途病死也很正常也能交代得过去,但如果押解的犯人日后对朝廷还有很大的用处,那这条命就是官员自己的命了,他们也会见机行事。
而且家属也会倾其所有,只求路途上这些官吏能对自己的亲人多加照顾,而如果这个囚犯在朝廷得罪了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也是常有的事,总而言之都是一桩不错的差事。
如果囚犯是女人,如果是有权势的女眷,家人也愿意付钱照顾她们,那付出的银两可要比男犯人多得多,只盼能留有一命日后相见,至于普通人家的妇女,其实这一趟就相当于有去无回,九死一生,能活着到发配地的更是少数。
这些押送的衙役在整个官Liao系统中地位并不高,见了比他官职稍高的都是欠身哈腰,平日里并不能威风。而押送的差事虽说辛苦但也有官贴,而且肥水很多,而且一走一年半载,不必天天看上司脸色。
而女囚是一个很好的发泄对象。相比于男囚,女囚更加温顺,在重重枷锁的加持下,基本不敢反抗官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这些官的控制欲和支配欲。
更可恶的是,若是遇到无能为力的女犯人,甚至可以随意侮辱这些女犯人,以满足自己的Yu望和低Ji趣味。
流放犯人没有任何人权,尤其是女犯人。即便是朝廷,他们也默许了官员的不当行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流放的惩罚。这种惩罚在今天的文明社会已经不存在了,因为这种行为是不人道的。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没有“同坐同堂”之罪,早年大多数流放犯人其实都是无辜受牵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