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01-13)690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时为国家带来了繁荣和稳定。然而,即便是这位威震天下的皇帝,临终之际也不禁面对一个困扰,他为自己的儿子留下了一则扑朔迷离的嘱咐。

这个嘱咐涉及到一个神秘而强大的人物,一个让李世民都感到棘手的存在。为何李世民认为这个人太过厉害?他为何对儿子提出如此特殊的建议?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个历史谜团,穿越时光,还原这段曲折的历史故事。

一、李世民的隐忧 难以释怀

当李世民这位开国之主、大唐中兴之功臣渐感将死之时,他内心所想的决非自己即将走到人生终点,而是对这个他一手缔造的庞大帝国,会在自己驾鹤西去之后,面临的动荡局面。

他望向还不足强大,需要别人搀扶着行走的儿子李治,心中不免担忧重重。这个性格温和的儿子,真的能够独当一面,成为大唐的新主人吗?

李世民辗转反侧,整夜未眠。他决定召见心腹李勣商讨大计。儿子太过温柔,必须有人能够辅佐他,甚至威慑他,走上正途。

二、仓促决断的背后,他人难以体会的无奈

李世民认定李勣是更佳人选。这个出生寒门,却依靠战功跻身朝堂,颇有领导才能的猛将,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然而,当李世民向李勣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后,却在李勣眼中看不到丝毫喜色——李勣对李治并无好感,甚至有些轻视这个未经风雨的皇太子。

李世民心中一沉。自己对李勣一直深信不疑,却从未想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这份信任已然产生了裂痕。

这个忠心的臣子,并不会全心全意地辅助自己的儿子。甚至有可能在自己驾鹤西游后,与李治反目成仇,从而让大唐这个辛辛苦苦打造的江山,陷入内乱。

李世民在御书房内流转踱步,心中苦不堪言。自己亲手培育的红颜知己,此时此刻却成为隐患。这个决定对双方而言,都艰难至极。最终,李世民下定决心。为了大唐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他决定贬谪李勣——即便这已经成为唯一的选择。

三、忠心之人,泣血离去

当李勣得知李世民的决定时,整个人如遭雷劈。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对这个共同打拼多年、披荆斩棘的君主,始终如一的忠心之情,会迎来这样的结局。

李勣神色复杂地接过诏书,跪拜在地,痛哭流涕。他并不责怪李世民,更没有丝毫怨言。因为他深知,这已经成为眼前的唯一选择。

李世民红着眼圈目送李勣离开。他心中充满了矛盾与苦涩,却也无能为力。他明白李勣的伤痛,但江山社稷才是自己的终极责任。

李勣匆匆返回家中与家人诀别。他深知任何迟疑都有可能成为祸首,将立刻动身。妻小泪如雨下,却不得不忍痛割舍。李勣离开时,士兵和百姓挽留不舍。李勣身着单薄戎装,临走时回望这座自己呕心沥血守护了十余年的城池。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但他知道,忠诚,从未改变。

四、抉择的另一面,暗流涌动

李世民明了,仅仅靠罢黜心腹,远远不够。必须有人站出来, 确保大唐的根基不至动摇。在反复权衡之下,他选择了两位极富政治经验与威望的重臣——长孙无忌与褚遂良。长孙无忌智谋过人,褚遂良公正治国。两位宰相将会互为制衡,共同辅佐李治。

然而此举,却激起了朝野的暗潮涌动。众人皆知李世民与李勣私交甚笃,此番反目无疑让人大跌眼镜。他们或暗自揣测,或交头接耳,试图猜测背后的真相。这场风波,让整个长安城弥漫着一片诡异的气氛。

李世民察觉到这股潜流,却也无能为力。这就是他一手建立的帝国与君臣体系,千头万绪,难以掌握。

五、新的篇章,在帷幄中酝酿

在层层帷幕之内,李治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期。在两位宰相的悉心 *** 下,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皇帝,也渐渐展现出超凡的政治手腕与雄才大略。

李治聆听长孙无忌详解朝政要务,聆听褚遂良剖析人心险恶。他时而黯然,时而奋发。渐渐地,言谈举止之间也透出些许大家之风。

这一切的变化,都被李世民尽收眼底。他欣慰之余,也松了一口气。自己的宏图伟业,终会有人传承发扬光大。

六、波澜诡谲,皆因爱国之心

当李勣一身单薄官服,只身骑马离开皇城时,他脑海中回放的是自己与李世民并肩打拼的点点滴滴。他并不觉得自己受到背叛或刻意打击。正因为他深知大唐的基业并不稳固,李世民的每一个决定其实都是在与时间赛跑,所以他才会选择毫不犹豫离去。

他明白自己的这份无怨无悔,将会成为大唐基业稳固的重要一环。哪怕是身败名裂,李勣也绝无怨言。因为自己肩上的,是几十万大唐子民的期望。

当他经过长安城门时,百姓们的目光中饱含热泪。李勣勒马回首,心中涌现出的是对这片土地,这片国土,这片天空的深切眷恋之情。他知道,哪里需要守卫,哪里就是自己的归属。

七、结语

时过境迁,这场坎坷风波渐渐褪去。然而数十载后的今日,当我们回顾这一系列决定时,终究不免继续探询——

李世民临终前的一系列安排,包括放逐心腹李勣,安插长孙、褚二人辅政,等等决策,能否被证实是正确的抉择?它们是否真的避免了历史的动荡,保证了大唐在李治的治下,继续走向辉煌?

答案或许早已隐藏在历史长河之中。我们能做的,仅是地依稀辨认,试图判断曾今的风云变幻。千百年过去,这场波澜不惊的风波,终究蕴藏了太多未知。惟有李勣等人当年言行之间那种痛彻心扉的真挚与无悔,仍令后人动容,久久不能平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1/570909.html

“李世民临死前嘱咐儿子:这人太厉害,你镇不住,还是杀了吧” 的相关文章

滕王李元婴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滕王李元婴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滕王李元婴,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没有存在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如果说起大唐,你会想起什么?是大唐开放的遗风,是大唐的繁华盛世,是玄武门之变,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唐朝,在我国封建王朝,留下了独一无二、浓墨重彩的一笔。犹如天空中的繁星点点,无疑,它是最亮的那一颗。唐朝要说的历史,不胜枚举...

有哪些与崔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崔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中尉崔琰从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清河崔氏。在曹操平定冀州时被授为坞县县长,迁冀州别驾、丞相掾属。曹操成为魏王后,担任魏国御史中丞。魏文帝即位后,历任尚书、幽州刺史、河间太守、鸿胪卿。...

曹昂做了什么?为什么曹操临终前觉得自己对不起他?

曹昂做了什么?为什么曹操临终前觉得自己对不起他?

曹操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虽然没在有生之年登上帝位,但也曾位极人臣,是十足的掌权者,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其一生风光无限。据史料记载,曹操的一生共有25位儿子,最终继承曹操霸业的是曹丕。但曹丕还有兄弟,此人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他很有可能击败曹丕,继承魏王职位,他就是曹昂。曹昂,字子脩,生母是曹操的妾室...

高干当初都已经投降了 后面为什么还要背叛曹操

高干当初都已经投降了 后面为什么还要背叛曹操

还不知道:高干在官渡之战之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背叛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干是三国时期袁绍手下,字元才,出生于东汉时期的名门望族陈留高氏,在当时的士林、豪门中颇有声望,在袁绍帐下时常受袁绍重用,并以为袁绍军队提供粮草,保障后方供给的身份出现在官渡之战...

李世民的皇位是杀兄逼父得到的 世人对李世民评价为何那么高

李世民的皇位是杀兄逼父得到的 世人对李世民评价为何那么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篡权夺位的李世民,为何受到世人景仰,还对他评价如此之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世民,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继唐高祖李渊之后的第二位皇帝,世人称其为唐太宗。李世民少年参军,战功显赫,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军事家,可见其才能的卓越。唐太宗李世民虽才能出众,...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时好学,善于作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县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吴景帝孙休时期,担任中书郎、博士祭酒,管理国子学。吴末帝孙皓即位后...

探索隋炀帝的一生,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探索隋炀帝的一生,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弘农华阴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569年,刚刚继承了随国公爵位不久的杨坚,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在这个儿子之前,杨坚已经和自己唯一的妻子独孤...

萧正德是什么出身?他投靠侯景的原因是什么?

萧正德是什么出身?他投靠侯景的原因是什么?

萧正德是萧梁临川王萧宏之子,梁武帝萧衍之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太清二年(548年),侯景起兵反叛,攻打建康,萧梁自此陷入侯景之乱带来的巨大灾难。就在梁武帝忙着进行平叛时,他的亲侄子与养子萧正德却投靠了侯景,联合叛军围攻建康。那萧正德为何要背叛自己的亲伯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