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会上提到一个名字,台下有人鼓掌,有人低声叹气
1962年中央工作会议,因会议规模庞大,在历史上被称为“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有很好的的效果:对于此前大跃进运动期间的失误,做了总结和自我批评,并提出许多改善经济状况的措施,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信心。时任国家主席少奇同志,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期间提到了一位开国元勋的名字,引起了不同寻常的反响。
这一段,少奇同志并没有准备讲话稿,但也并非临时起意,他郑重地说道:彭德怀同志在1959年,提出过对工农业建设的意见,现在看来有不少都是对的。少奇同志是国家主席,就工作风格来说,也是很敢讲话的。加上当时“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要求,他对彭德怀的这些评价,虽然很出人意料,却并未“超纲”。
彭总在59年庐山会议时,曾写了谏言信,并在大会上被当作“意见书”公开印发。这封信的大部分内容与大跃进运动及工农业指标有关,体现了老帅的忧虑之情。会议“定调”之情,有不少参会同志很认同彭总的观点,但庐山会议上对彭总展开批判后,敢直言进谏、维护彭德怀的人并不多,他因此被打为“右派”,直到62年少奇同志发言时,彭老总还没有获得 *** 。
少奇同志讲话有依据,他注重举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三年前彭总提过建议,比如“办公社的条件不够成熟”,可以晚几年再办。现在看来,他提的东西对不对呢?应该说并没有提错。62年的七千人大会,台下的同志很多都有军队背景,他们对于彭总有着特殊的感情。听到少奇同志的话后,有人在下面默默鼓掌,也有人低声叹气。很大一部分同志的内心,一直为彭总的遭遇感到惋惜。
彭老总与少奇同志,都是共和国的元勋人物。早在红军时期,他俩就有过渊源:彭德怀是中央红军主力红三军团的主要创始人,而长征途中,少奇同志曾担任过三军团政治部主任,与彭总直接共事过。这两位元勋,性格都很刚直,曾经有过一些意见摩擦,所以仅仅就私交而言,算不上特别要好的朋友。
少奇同志的儿子刘源,后来成为 *** 上将,在军内有很大建树。他谈起小时候的经历时说:父亲和彭老总,彼此是非常敬重的,他们都是心胸磊落的人。1962年初,少奇同志就是敢在彭德怀还没有被 *** 的情况下,主动讲出一些敏感的观点,可见为了国家建设事业,两人都是不存私心的,这种品质令人敬佩。
1965年彭德怀一度重新出山,到西南三线工作过一段时间。而中央重新启用老帅,跟此前一段时间的变化有关,彭总的处境明显改善。不过可惜的是,66年总体形势复杂后,彭老总再次陷入困境,被带回北京接受更严厉的批判。老总真正获得 *** ,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平同志坚持为彭德怀恢复名誉。他的意见与1962年的少奇同志有相近之处:我也曾批判过彭总,但那是大背景下的错误,现在看来老总是对的,而我们是错的。由此可见,真正革命家的心胸,都是十分宽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