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轶事:王安石替儿子向苏洵提亲,苏小妹:不可,他儿子不长寿
一个人的文字和语言,不仅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还可以体现出一个的身体状态乃至寿命,这件事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可在宋朝时期,却真实发生过这样的情况。
北宋时期,王安石曾替儿子向苏洵提亲,提亲对象就是苏家的苏小妹,为了获得苏小妹的好感,王安石拿出了儿子的作品请她观赏,可谁知苏小妹却认为王安石的儿子不长寿,因此拒绝了这门亲事,那么苏小妹为何能够看出这点呢?
苏家绝女子
北宋时期的苏家,可谓辉煌一时,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人出自苏家,可见苏家的文化底蕴,和其他家族不同的是,苏家不仅男子文化水平高,女子的文化水平也丝毫不差,这说的就是苏小妹。
由于从小受到苏家的宠爱,苏小妹自幼便接受各种文化熏陶,再加苏家三杰对苏小妹从不藏私,因此苏小妹小小年纪就以文学水平而出名,堪称北宋年间最有学识的女子之一。
有才学、有家室,如此出众的苏小妹自然早早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来苏家求亲的人络绎不绝,其中还有不少名门之后,皇亲国戚,可苏小妹却没有早早嫁人,因为苏家不是传统的封建家族,在结婚这件事上,苏家秉承的不是父母之命,而是自由恋爱,所有人都有先得到苏小妹的认可,才能与苏家长辈谈婚事。
虽然苏家拒绝了很多人的提亲,但偏偏有人不信邪,其中就包括王安石。
要知道王安石在当时可不简单,是一个能够拜相的官员,再加上大量举措都成功实行,在朝中威望极高,说他位极人臣而已不为过,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和苏家有隔阂的情况下,依旧要亲自上门说媒,希望苏小妹能够和自己的儿子喜结连理。
那么苏家和王安石为何会有隔阂呢?这就要说说苏洵的不是了,苏洵和很多文人一样,喜欢著书,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发表文章,可由于当时的信息环境闭塞,很多消息的来源都是道听途说,因此苏洵的很多言论其实都是错误的。
例如《辨奸论》一书,苏洵就将王安石臭骂一通,说的他里外不是人,可实际上苏洵对王安石的所有了解,几乎都来源于其他人,书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子虚乌有的,为此苏洵狠狠的得罪了王安石,不过好在王安石度量大,没有和苏洵计较,但在王安石的心中,还是不太舒服。
按照这种情况,在苏洵没有主动道歉的情况下,王安石大概率会和苏洵老死不相往来,可谁让苏小妹过于优秀呢?为了让儿子娶到苏小妹,也为了有苏小妹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媳,王安石主动找到了苏洵,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苏小妹的拒绝
见到王安石前来,对他极有成见的苏洵一开始并不想见,但奈何王安石这样的大官亲自登门拜访,不能不给面子,两人还是相见了,在见面交谈后,苏洵慢慢感受到,自己以往对王安石的想法或许是错误的,就冲他得罪过王安石,王安石从未报复这一点,王安石就值得他尊敬,于是苏洵这关就过了,但想要苏小妹嫁人,还需要她亲自点头才行。
在北宋时期,未出阁的女子是不能随意见外人的,于是苏洵就提出让王安石拿出一个儿子的作品,以此增加苏小妹对他的好感,这可不是刁难,而是真心实意的出主意,因为王安石的儿子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不但年少成名,还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这完全属于优秀年轻文人的思想碰撞。
而王安石也不是没有准备,早早就准备了儿子写的作品,请苏小妹品鉴,那么王雱的才学是否可以征服苏小妹呢?
为了测试苏小妹的真实态度,苏洵没有透露王雱的身份,只是和苏小妹说有一个学生的作品来不及看,让她看一下,而苏小妹也没有推辞,在看过之后,给出了:“秀气泄尽,华而不实,恐非长久之器”,这句话彻底堵死了苏洵,也断绝了王安石和苏家结亲的想法。
那么苏小妹为何会给出这样的评价呢?从文学角度来说,很多年少成名的人都会被提前透支自己的才华,长成大人的时候反而会“泯然众人矣”,类似的情况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十分常见,不过这不是苏小妹拒绝他的主要原因。
在苏小妹看来,王雱的作品虽然精彩,但里面露出一股浓浓的忧郁之色,年纪轻轻内心就如此的忧郁,很难活一个大岁数,这个观点放到现在就相当于重度抑郁症,不仅身体机能会受到极大的损害,还会有自杀的风险。
那么苏小妹的判断是否正确呢?不得不说,她确实猜对了。
历史中的王雱仕途非常顺利,由于才华出众,再加上父亲的帮助和提携,早早就成为了太子中允,后来还成为了龙图阁直学士,前途一片明亮,可令人想不到的是,还没有来得及展示自己的王雱,在33岁那年因病与世长辞,世人唏嘘不已。
那么没有成为王安石儿媳的苏小妹,最后嫁给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苏小妹三难新郎
虽然苏小妹没有嫁给王雱,可也给苏洵提了一个醒,既然苏小妹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那么为何不模仿王安石,用笔信的方式来为苏小妹选婿呢?
正所谓文如其人,既然苏小妹能够从文字中看出王雱命不久矣,自然也能从其他人的文字中,挑选出自己满意的如意郎君。
说干就干,苏洵立刻就用这种方式进行挑选,颇有一种“比武招亲”的味道,而在众多的竞争者中,最终获胜的是一个叫做秦观的人。
秦观虽然名不见经传,可他的文章确实出众,让苏小妹给出:“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这相当于将秦观放在和唐宋八大家一样的高度上,可见苏小妹对他的欣赏,在得到消息后,秦观也等不及了,立刻乔装来到苏家府邸,暗中见到了苏小妹并表明了身份。
这次相见,两人都十分的满意,并互相产生了情愫,不过苏小妹也不是冲动之人,他虽然欣赏秦观,但也没有盲目冲动,而是鼓励秦观努力考取功名,而苏小妹则在这里等着他来娶。
要知道这可是封建社会,苏小妹的话几乎就相当于私定终身,对秦观的鼓励简直无以复加,于是秦观二话不说就开始准备科举考试,不得不说,苏小妹对他的支持是真的,秦观对他的负责也是真的,在和苏小妹互生情愫后,秦观也拜入苏门,得到了苏家的支持,随后便一举夺魁,而苏小妹也履行了她的承诺,嫁给了秦观。
虽然答应嫁给秦观,可苏小妹也不是省油的灯,在两人的新婚之夜,苏小妹大门紧闭,给秦观出了三道题,这就是著名的苏小妹三难新郎,待三道题全部解出后,苏小妹高高兴兴的打开房门,迎接秦观。
苏小妹与秦观的爱情被传为一段佳话,也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文人雅士的情趣,而在苏小妹拒绝王雱,嫁给秦观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件事,那就是一个人的文字,确实可以体现出很多事情,这也是很多人反对书写全面电子化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文字本身,不同性格的人会写出不同的字体,即使是专心模仿前人的字体,也会有些许差别,例如性格暴躁的人,在书写过程中往往会有大量的错字和涂改,相反,性格稳定的人,则很少会写错别字。
同理,性格较为外向,锋芒毕露的人,在写字的时候往往笔走龙蛇,非常的锐利,不拘小节,例如很多上过战场的人,写出的字都给人一种肃杀之气,而性格内向,优柔寡断的人,写字则较为圆润,少了一股锋芒。
其次就是文字组成,也就是文章上面,不同性格的人写出的文章也不同,就像是苏小妹评价王雱,因为文字中有太多忧郁的情愫,内心定然十分抑郁,或者被很多心事所累,这样的人容易积劳成疾,患上心病,正所谓心病难医,这种人寿命一般都不长。
例如杜甫的诗词中,他人生前半段和后半段所写的诗词,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同,这就是受到人生经历的影响导致性格大变的原因,例如辛弃疾的一句“为赋新词强说愁”,就将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体现的淋漓尽致。
结语
苏小妹作为我国古代最有名气的女性之一,关于她的各类描写非常多,甚至有不少人将她拿到了和苏门三杰一样的高度,不过在历史中,关于苏小妹的记载并不多,只有三苏祠有相关记载,而从一些“疑似”苏小妹的诗词中可以看出,苏小妹的文学造诣确实非常高,不比李清照都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