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玄武门之变,肇始者竟要追溯到一位告密的失宠小妾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3-18)770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自晋阳起兵立下首谋奇功、获封鲁国公的刘文静,被下诏以谋反论斩,罪及其弟刘文起,籍没全家。消息一传出来,震惊了整个李唐朝野。

秦王李世民闻讯大惊失色,连忙驱车入宫,再次向父皇李渊求情希望保住刘文静的性命。他苦苦叩头劝说不成,情急之下,赌气式地指责皇帝赏罚不公:

“昔在晋阳,文静先定非常之策,始告寂知;及克京城,任遇悬隔,令文静觖望则有之,非敢谋反。”《资治通鉴唐纪三》

李世民话里有话:刘文静是李家的大功臣,嫉妒宰相裴寂的待遇也是人之常情,怎么能以谋反罪名杀了呢?以后谁还敢效忠啊?

影视剧中刘文静的形象

然而李渊似乎并没有听进去。史书上记载得明明白白,李渊选择听从亲信裴寂的话,

“低回许久,卒用寂言”,

坚持了原判。

不久,刘文静按律处死。一代初唐风流人杰陨落,李渊父子就此嫌隙横生,玄武门之变的种子已悄然埋下。

只是刘文静死得太窝囊,此案被告发谋反,竟然是家里后院一名小妾诬告的:原因仅仅是自己冷落了她三个月而已。

01

唐朝以后,史书对刘文静遭遇的冤案,大都评价为“站队立场”问题。

简单来说,他是李世民的人,却成为李渊父子争斗中卷入的牺牲品。

《旧唐书》认为太宗皇帝有意栽培他,但却遭遇了高祖李渊的强势打压;《新唐书》描述细节差不多,但却突出了后期 *** 的事,提到太宗为此愤愤不平,乃至于囚禁李渊后三年不到,就把裴寂流放到京城之外,同步给刘文静恢复名誉,以此来祭奠早年的知己;《资治通鉴》或许因为成书时代久远,看得更透彻一些,把前期刘文静得罪李渊的一些小事也写了进去,认为刘文静早就和李渊关系疏离,李渊是借小事以除掉刘氏,顺势打压秦王府。

不过,诸多史料都认可一点,刘文静是李唐崛起的

“首功之臣”

刘文静(568-619年),陕西武功人,出身于彭城刘氏,忝居隋朝晋阳县令一职。

“刘文静,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世居京兆武功。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侗傥有器略。《旧唐书》

他自幼聪颖,才华横溢又潇洒倜傥,颇有政治野心。袭任父亲职位后,与当时晋阳行宫副监(隋朝皇族在晋阳设立有行宫)裴寂交往颇深,此时二人年纪皆三十岁左右,志趣相投,完全看不出来日后会撕破脸皮成为生死之敌。

晋阳古城遗址

裴寂曾感慨:我们这么低微贫贱,世事纷乱,我们怎么才能活下去啊!

刘文静哈哈大笑:老裴你多虑了,命运不是人可以预测的,我们都是人才,乱世必然会有用处的,咱俩苟富贵勿相忘啊!

然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两个曾经贵为知交好友的年轻俊才,慢慢偏离了各自的轨道。

刘文静早早看出李世民非等闲之辈。他因李密造反被牵连下狱时候,主动与前来探监的李世民交谈,认为天下大乱,只有开国之君才能出来摆平局面,并指点李世民:隋炀帝此时已南迁,整个山西的隋军实力不强,而逃亡聚集的豪杰很多,可以作为起义举事的基础。

李世民微微一笑,刘兄所言正中我的膝盖。

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朝啸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领之兵,复且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太宗笑曰:“君言正合人意。”《旧唐书》

从此李世民与刘文静愈加亲厚,暗中招兵买马,策划准备起事。

相比之下,裴寂并没有刘文静那样深谋远虑的智慧,也没有独到的战略眼光,对于起兵造反也是察言观色、亦步亦趋。得益于他多年来接待领导的经验,他逢人三分笑,酒桌上应酬自如,吹捧功夫了得,再加上他手下管着的一批美貌宫女随意侍寝,很快就和臭味相投的李渊混得火热。

刘文静为了消除李渊父子起兵的后患,自告奋勇出使山西北部的突厥,面见始毕可汗,用足三寸不烂之舌,深谋巧言,取得了突厥可汗的信任,还为李渊带回来一支数千人的骑兵部队。后晋阳起兵,刘文静单独率军一路攻击关中门户潼关,他效仿东汉诸葛亮计谋,三面设伏,一路在必经之路截击,一举击溃隋军,又降服了守关大将屈突通,为李唐大军进击长安立下头功。

一时间,刘文静功勋卓著、名声大噪,成为晋阳军中最闪耀的明星,打仗智勇双全不说,还自带战略型人才BUFF。这让李世民乐得合不拢嘴,更加坚定地拉拢刘文静成为自己府中长史。

从谋略和战功,刘文静无可争议是首功。唐朝开国战争实际上打了六年,刘文静仅存活两年就排在《新唐书》开国功臣传记的之一,足见其地位贡献。

本质上,此时刘文静和裴寂都在李唐大军效力,但两个人已经分属不同的阵营。裴寂跟着老大李渊,常年陪同吃喝侍奉,但刘文静则是坚定的李世民一派核心骨干。这也为日后的悲剧悄然埋下了伏笔。

02

公元618年,李渊正式在长安称帝开国,对晋阳元谋的“从龙者”论功行赏,一口气封了四个宰相:李世民封秦王、尚书令,裴寂封尚书右仆射、魏国公,窦威封内史令,而刘文静则封为纳言、鲁国公。

其实此时的官职册封,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了。

裴寂的官职右仆射,要比刘文静的纳言高一级,同时鲁国公的封地也要更靠近山东、更远离长安一些,说明李渊从内心里,更愿意亲近信任长期跟随自己的裴寂。

没到半年,李渊再次发出官方“大红包”:为晋阳起兵以来的十七位大臣赐封“免死金牌”,其中单独给李世民、裴寂、刘文静各两次免死之权,其余十四人只有一次。

“有诏以太原元谋立功,尚书令、秦王某,尚书左仆射裴寂及文静,特恕二死。”《新唐书》

然而刘文静也许自己也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一年后,自己就要被李渊一道圣旨下令裁死,“免死金牌”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单纯从刘的言行和行为记录来看,他是自己寻死,怨不得别人。

刘文静与裴寂的人生际遇,印证了:不怕兄弟苦,就怕兄弟开路虎

他是个优秀的人才,有独到的政治远见,又有过人的才华和能力,还在实战中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于情于理,他都配得上大唐王朝顶级人才的待遇。

但人在职场上犯错,往往就是源于“优秀”的自我暗示和环境捧杀。

刘文静的优秀,是李世民认可的优秀,是周围同僚羡慕的优秀,是对手敌人尊重的优秀,更是自我标榜的优秀,唯独他忘了,阵营中真正的首领李渊从未觉得他优秀不可或缺。

他自感才干功劳都在裴寂之上,在册封结果出来以后,官职待遇都比不上裴寂,看到整日只会吃喝玩乐的裴寂却能位居自己之上,刘文静无论如何都受不了这种委屈,开始整日抱怨,甚至大声咒骂,乃至于把怨气公然发泄在朝堂之上。

朝中议事,凡裴寂所提的,刘文静坚决回怼,胡搅蛮缠,横加挑剔,惹得上下不满。

带兵征战,凡是有机会立功的,刘文静开始不管不顾客观条件,在对阵薛举的浅水原之战,盲目出击,招致大败,甚至被李渊褫夺了纳言一职,降职为民部尚书。

刘文静和裴寂,从原来的好友,也彻底转化为仇敌,矛盾异常尖锐。裴寂也开始攻击刘文静,常常在李渊面前吐槽刘文静的疯狂。

降职处分后的刘文静,牢骚发得更加厉害,已经无法控制自己,他自认为整个人生都毁在了裴寂的对比中。在家中也常常发起无名之火。

619年过完年早春的一天,刘文静在家中

“尝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

此时失控的刘文静已经在情绪崩溃边缘,但他却浑浑噩噩地不自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03

史载,刘文静家中有宠妾卫氏,因争风失言,被刘冷落仨月有余,出于怨恨,私下向其外兄透露刘文静在家中举行“召巫禳厌”之事。其妾兄畏惧,主动向有司检举揭发,刘文静被捕下狱。

这不得不说,是很蹊跷的一次举报。

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巫蛊都是国之禁忌,历来成为统治者严厉打击的对象。在隋朝,巫蛊是“十恶”中的一罪,主要包含诅咒、射偶和下毒蛊等,往往被认为是暗杀贵族、危害皇权的前兆。

但夫妻同命,这名小妾如此举报不怕自己丢命吗?这位妾兄主动揭发,不是坑了妹妹一家吗?刘文静身为朝廷命官,如此聪明,怎会在敏感时期家中搞巫蛊授人以柄?堂堂民部尚书、鲁国公,三品大员,被一普通百姓检举搞巫蛊,有司说抓就抓,难道秦王李世民和刘文静都是傻子吗?

这其中的奥妙已经不得而知,不过从现有情节来看,完全不匹配刘文静的身份、权力和利益关联,很可能刘文静的小妾是被收买后做出的告发,从事后裴寂恶毒地劝说李渊必须杀掉刘文静来看,裴寂的嫌疑更大。

李渊在唐朝开国初期,是实权帝王

下狱后,李渊也不客气,干脆派了他的对头裴寂和萧瑀审理案子。

刘文静大概是想通了,知道自己身陷囹圄,反而说出了一番大实话,无论是逻辑推理还是心态变化上,讲得合情合理:

“建义之初,忝为司马,计与长史位望略同。今寂为仆射,据甲第;臣官赏不异众人,东西征讨,老母留京师,风雨无所庇,实有觖望之心,因醉怨言,不能自保。”《资治通鉴》

供词中,刘文静承认自己有“觖望之心”,对裴寂豪宅高官,锦衣玉食非常眼热,但也极力澄清,仅仅是无法赡养老母带来的恼怒,并无谋反之意。

但颇为奇怪的事,高祖李渊听完奏报后,不管不顾萧璃和李世民的劝说,坚定地认为刘文静是有反心的,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尽管李世民二次进宫求情,但裴寂此时却对刘文静送上了关键的“阴险一刀”:

裴寂又言曰:“文静才略,实冠时人,性复粗险,忿不思难,丑言悖逆,其状已彰。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高祖竟听其言,遂杀文静、文起,仍籍没其家。《旧唐书》

从多部史书记载印证来看,裴寂这个人的人品很成问题。正常情况下,虽然他和刘文静多年不睦,刘文静也固然有错,但刘案的情节不合逻辑,刘的供词非常坦率,没必要下死手。毕竟裴寂早年间与刘是共事好友,但裴寂十分卑鄙地劝说李渊要坚决除掉刘文静这样的人,能力越强越不听话,反而留着是后患。最终促使李渊痛下杀手。

由朋友变成政敌的,因为互相熟悉了解,在记仇以后往往整人更加凶狠,这样的人一定要防备。

其实裴寂如果此时能够摆出高姿态,保住刘文静的性命,不论结果如何,对自己起码没坏处,李渊会赞赏他的人品,李世民也会感恩他的胸怀宽广,这是人性中善良的光辉。日后裴寂下场凄凉,与他此刻落井下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只可惜刘文静,直到临刑前,他还在和李世民感叹:高鸟尽、良弓藏,固不虚也,二公子也要小心!他似乎一直都没想明白他为什么而死。

04

刘文静明明谋反证据不足,李渊也不是以杀开国功臣出名的残暴君主,为何李渊就执意要处死刘文静呢?

《大唐起居注》未敢全部直言,两唐书不能披露全貌,《资治通鉴》也偏重记录个人恩怨,不过系统梳理下来,李渊暗恨刘文静,动机很复杂,应该是一个漫长综合多方因素造成的决策,非要置之于死地的原因恐怕有三:

一是刘文静骨子里有胁君的“想法”,个性过于突出,留着确实是祸患。

大唐初建,根基未稳,立足长安观望四周,仍然强敌如林,如果不能满足刘文静个人欲望,恐怕其会投奔敌人,甚至出卖李唐。站在一国之君的角度上看,刘文静的言行有很大的问题。从晋阳起兵之初,他就谋划以宫人侍奉李渊逼迫谋事,再到兴国寺之变唆使兵变胁迫李渊,甚至在突厥和议事件中极力劝说李渊接受改易旗帜,这都是让皇帝很不愉快的回忆,任何一位君主都会认为刘文静此人阴险狡诈,诡计多端。

二是除掉刘文静,顺理成章敲打李世民。

毋庸多言,刘文静是李世民的铁杆粉丝,也是秦王府智谋团首席,此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争端已经逐渐显现,身为父亲的李渊居中调节,也是为了稳固国本,保持两大皇子势力平衡,除掉刘文静也正好警告李世民:李唐王朝,还是我李渊说了算。

三是刘文静知悉一些早年起兵之秘辛,正好也借机清除干净。

早年间在出使突厥的过程中,李渊曾被迫向突厥悬半旗,口头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等,包括李渊在起兵初期,是否考虑过其他身为人质的皇子生死问题,刘文静恐怕是更大的知情人之一,另外一位就是裴寂。这些皇家秘辛,不足为外人所知,越少人知道越好,刘文静此时冒出把柄,就是找死,防患于未然,绝不养痈遗患。

综上,李渊才选择听信了裴寂的劝说,坚持杀了刘文静。

不过李渊的确忽视了一个问题。

年轻的李世民,历经多番政治、军事磨炼,终成一代明君

对李世民来说,此时他才年方二十一岁,正是青春热血上头的年纪,面对相处三年的铁哥们就这么被无情冤杀的处境,自己却无能为力救回他,这无疑让李世民对政治的游戏规则有了更加残酷的理解:

保不住刘文静,未来也同样保不住李世民自己。

从官场磨砺的角度看,从刘文静死得这一天开始,李世民就对父亲李渊死心了。

裴寂做得荒唐的事一点也不少,父亲怎么不杀他呢?跳舞的奴仆都可以直接封五品官散骑侍郎,刘文静不就醉酒说几句牢骚话,怎么就不能放过他?大哥的手下作恶多端,四弟更别提了,天天阴险毒辣想害我,怎么就没人动他们呢?

父亲这么坚定的听信奸佞小人裴寂的话,说刘文静谋反,实际上刀口真正是朝向谁呢?

这一刻,李世民终于意识到了绝对权力的重要性,只有保证自己坐在那把龙椅上,才能有绝对的安全。

李渊有考虑过李世民的反应吗?也许吧,但他更多地关注李世民是否有没有反抗,群臣有没有议论,以及其他晋阳元谋旧臣们的意见。

接着,他就继续拉着裴寂去饮酒作乐了,刘文静仿佛是被他用过穿过的一双旧鞋,破了就扔了,仅此而已。裴寂也同样把这位倒霉的政敌抛之脑后,完全不会想到在十年后,他会浑身颤栗地因为此事跪地求饶,最终却被流放四川。

李世民低调隐忍着,只等待那一声长安城玄武门外响彻云霄的怒吼。

“文静,你的仇,孤帮你记着,我们日后必报此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3/587403.html

“玄武门之变,肇始者竟要追溯到一位告密的失宠小妾” 的相关文章

子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子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子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说客,曾经出使齐、吴、越、晋四国,成功说动四国君主与权臣,改变了鲁、齐、吴、越、晋五国的命运,对春秋争霸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那子贡是如何凭借口才影响春秋走向的呢一,拜师孔子端木赐(字子贡...

作为蜀汉的丞相,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有多少私人财产?

作为蜀汉的丞相,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有多少私人财产?

作为蜀汉的丞相,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有多少私人财产?根据记载,他有桑树八百株、田地十五顷,这个程度也不算什么大富豪,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先秦时的孟子就提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在同样这篇文章里,孟子还提出“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可见这并不是...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之后,是什么结局?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之后,是什么结局?

朱祁镇,汉族,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进犯明朝,时年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蛊惑和煽动下,不顾群臣阻挠,匆匆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然而,朱祁镇并没有像先祖们那么打得威风凛凛。他先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转...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对同样是面对乱箭,为什么张郃被杀,而许褚却活下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在战争上使用弓箭,不够光明正大,但还是有很多著名的武将,在战场上因中箭而失去战力,甚至直接阵亡。例如江东猛虎孙坚,曾令董卓闻风丧胆,结果在讨伐黄祖时,于岘山中箭...

王来聘是什么人?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王来聘是什么人?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明崇祯四年武科会试,王来聘获第一,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今人对明朝的崇祯皇帝的评价有些褒贬不一,有说他好的,也有说他坏的。但还是有一些特质是公认的,比如说他很勤政和努力,他很简朴,还很求贤若渴。以求贤若渴来说,特别是在他刚登基不久时,面对艰难的国势,年轻...

刘禅有何优点,刘备为何会选择把皇位传给他?

刘禅有何优点,刘备为何会选择把皇位传给他?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汉昭烈帝刘备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蜀汉后主刘禅身上,你也许会发现这些标签:恨铁不成钢,烂泥扶不上墙,扶不起的阿斗等等。刘禅遭人诟病的地方大概有三处:宠信宦官黄皓;不战而降和“乐不思蜀”。既然如此,刘备为何还要将位子传给资质平平的刘禅?刘备一共...

毛玠当初深得曹操的器重 曹操为何差一点将人杀了

毛玠当初深得曹操的器重 曹操为何差一点将人杀了

还不知道:毛玠是曹操的重臣,劝其迎接汉献帝,后来为何差点被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八年(216年)五月,曹操进封魏王,但是曹魏集团内部却并不平静,发生了一件大事,追随曹操二十多年的重臣毛玠被逮捕下狱!毛玠虽然在《三国演义》的没什么特殊的事迹,不过在历史上还...

杨秀清作为洪秀全手下得力大将 洪秀全为什么要杀他

杨秀清作为洪秀全手下得力大将 洪秀全为什么要杀他

对洪秀全为什么要杀杨秀清?并不是内讧那么简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856年,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刚刚攻破清政府的江南大营,即将要占领中国南方的时候,太平天国首都爆发了“天京事件”,掌管太平天国军政大权的东王杨秀清突然被天王洪秀全杀害,并将其灭门抄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