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提出“计划生育”思想超前,可他自己就有8个孩子
1957年,马寅初提出“计划生育”,有人称赞他思想超前,可他自己就有8个孩子,还有一妻一妾两个女人。他要求别人少生孩子,这是为什么呢?
马寅初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他以自己独到的观点,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寅初出生在浙江嵊州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凭着他的刻苦学习与敏锐的头脑,他成功地读完了他的全部课程,也是中国首个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博士生。
1926年归国后,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和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其事业上,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20世纪50年代末他所提出的“新人口论”,当时,中国人口快速增加,粮食紧缺,社会安定面临严峻挑战。
马寅初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之一次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概念,他主张国家应当以法律的形式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并着重指出农村是一个优先发展的区域,每个家庭最多可以生两个子女,如果超出这个限制,将会受到一些的处罚。
这不仅是对“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更是对今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与发展趋势的一种启示。
然而现实生活中,马寅初却不像他所主张的那样,虽然他已有了之一任妻子张团妹,却又娶了一个叫王仲贞的女子为妾,两人共同养育和教养了八个子女。
这种生活方式与他所倡导的理念明显相悖,不少人为此进行了激烈的批评,有的人认为马寅初虽然对外宣传着一个合理的家庭观念,但是在私生活中,他的极端保守,导致他在私生活中不能显示出应有的道德勇气,也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行动,实在令人遗憾。
但是,如果我们回头看,中国在1917年的战争中,由于战争的困扰,孩子的死亡率很高,所以一家中孩子多的情况并不少见。
马寅初的这一主张,也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1955年起,马老到浙江和上海等许多地方,对全国的人口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让他感到震惊的是,新中国的人口不但数量巨大,而且年均增长率太快,连续几年都在20%以上,要想让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必须要把人口增长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957年3月,一次有关我们国家人口问题的大辩论,正在北京召开,马寅初以其深刻的见解,深刻的认识,直截了当地把“十分严重”的人口问题点了出来。
马寅初的讲话得到了全党、国家领袖的高度关注,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数月之后,《人民日报》发表了马寅初写的《新人口论》,系统地论述了人口问题对于我们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这篇文章一出,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共鸣,许多青年人都对晚婚节育表示了赞同,假如在当年就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将会使人口红利得以充分发挥,我们国家也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走出人口过多的困境。
直到新中国建立,社会稳定,医疗条件提高,儿童生活条件才有明显改善,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才正式实行“一胎化”,并在1980年到1990年,逐渐收紧。
实行“一孩”政策后,人口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口增长,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回顾马寅初的生平,他既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又是一位思想家,他对人口问题所造成的种种障碍都有深刻的认识,他的个人生活虽然颇有争议,却也不能抹杀其在社会事业方面的杰出贡献。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存在逻辑,动乱时期,人们只关心自己的温饱问题;唯理论的繁荣是在和平时期。
马寅初的一生就是这样一个历史进程的折射,他目睹中国从战争到安定,不断地提出“与时俱进”的思想,显示出知识分子应有的前瞻性。
马寅初正是这一课题的典型代表,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作出了与时代相适应的选择,并最终对自己的思想与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个时代的潮流面前,我们更应该学习他的胸襟与信念,在权衡得失之中,把握人性的本质。
事实上,在处理人口问题上,中国人有个“平衡”的说法,乱世多生些孩子,是一件好事,社会安定以后,出生率增长太快,缓下来是好事;如果出生率太低,那就必须要想办法加以激励。
一切事物都处于一种动态的状态之中,并非静止不动,从个体、社会、乃至整个宇宙,动态平衡是一种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