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洋军阀时期,冯德麟之子冯庸的罕见留影
北洋军阀时期,冯庸一张罕见留影,镜头中的冯庸正值青春风采的时期,他一身坚实的戎装,身躯挺拔,眼神坚定,充满着朝气。
冯庸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是北洋军阀时期,奉系军阀元老冯德麟的长子,他与“少帅”张学良私交甚密,是
“岁月同游”
的结拜兄弟,
孩童时代的冯庸聪慧,活泼,颇有悟性,被老父亲冯德麟寄予厚望,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1917年,16岁的冯庸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京陆军大学堂学习,在这里学习的期间,冯庸努力上进,勤奋好学,成为了陆军大学堂的优秀学员代表。
1920年,19岁的冯庸在北京陆军大学学堂学有所成,学成毕业,毕业后的冯庸在父亲的安排下,回到东三省,投身戎马,成为东北军中的一名军官。
在后续的岁月里,凭借着父亲的关系,以及他与少帅张学良之间的友谊和情谊,他的仕途之路可谓是顺风顺水,平步青云,从一名普通的东北军军官一步步跻身为东北军的装甲部队司令一职,前途可谓是不可 *** 。
但是在先后历经两次直奉大战后,冯庸的内心世界却悄然无息的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两次直奉大战的亲历者和直接参与者,冯庸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对于内战却祸及民众,造成民众伤亡和流离失所感到痛心,
因此在内心经过一番痛苦的纠结后,他在征得老父亲冯德麟的同意后,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辞去军职,兴办教育。
然而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就在冯庸着手兴办教育之际,令他十分痛心的是,他的老父亲冯德麟却突发心脏病,病逝于北镇。
冯德麟的突然离世,令冯庸措手不及,也让他失去了一位为自己指路的“明灯”,也让冯庸学的开始独立,学会开始依靠自己。
在将父亲的后事妥善处理完毕后,冯庸在清理家产时作出了一个令人叹服的决定,不仅将贫困者欠债的债条和典押土地一并退还,还将冯家房产捐献给了北镇县当地的中小学。
在将这些事情全部处理妥善后,冯庸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兴办学校的事宜之中,1926年,冯庸将家中的全部家产进行变卖,得款310万银元,然后创办了冯庸大学,以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为己任和目标。
但是好景不长,1931年,918事变爆发,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了东三省,并且在随后对冯庸大学的教学和生活秩序进行了肆无忌惮的破坏,当时,日本关东军的士兵冲进了冯庸大学里,将教室内的箱柜和桌椅进行洗劫和破坏,还威胁勒令学生们离开冯庸大学,不准许他们再来上学。
而面对关东军肆无忌惮的破坏和威胁,作为校长和创办人的冯庸并没有选择沉默和妥协,而是选择站出来与关东军的指挥官进行交涉。
然而,关东军的指挥官深知冯庸的身份特殊,不仅是奉系军阀元老冯德麟的长子,更是张学良的结拜兄弟,在东北三省颇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便想方设法对冯庸进行威逼利诱,想要让他为他们所用。
但是,冯庸内心世界里早就对日本人恨之入骨,怎么又会与他们为伍,因此冯庸不仅拒绝了日本人,还对日本人大声训斥道:
若杀我,我亦死得光明磊落。死耳,誓不为卖国贼。”
日本人见冯庸一身傲骨,拒不妥协,便将冯庸劫持到日本,软禁了起来,想要以此来让冯庸妥协,低头。
但是,冯庸在被挟持到日本之后,早就抱了必死之心,无论日本人如何以高官厚禄,劝其妥协,冯庸始终不为所动。
与此同时,冯庸被挟持到日本后,东北三省各界人士都对冯庸展开了救援,在多方的努力救援之下,日本人不得不释放冯庸,而重获自由的冯庸没有再日本多呆一天,而是返回香港做短暂停留后,又北上来到了北平。
回到北平后,冯庸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创办的冯庸大学在北平复校成功,在北平复校成功,为了抗日救国,冯庸在学校里带着学生们,组建了抗日义勇军,并带着抗日义勇军参加了
一二八淞沪抗战,上阵抗击日寇。
抗日战争全部爆发后,冯庸凭借着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先后出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七路总指挥以及第九战区中将处长等职参与抗战之中。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个人贡献。
抗战胜利后,冯庸携家带口去往了台湾省,国名党当局想利用他的影响力和声望,便让他担任了一些职务,而冯庸却对于职务并不感兴趣,始终过着一种很朴实,很简单的生活。
1966年,张作霖的五夫人寿夫人因病离世后,由于张学良还在囚禁之中,根本无法来主持丧务,而作为结拜兄弟的冯庸在获悉这个情况后,便主动出面主持丧务,为五夫人料理后事。后续,这个事情传为了一个佳话,令当时的东北同乡所钦佩。
1981年2月5日,冯庸这位一生清廉、严于律己的近代爱国者、教育家在台北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终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