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湾遗魄(三)日本陆军输送船“鬼怒川丸”(Kinugawa Maru)
本文是介绍所罗门群岛
瓜达尔卡纳尔
岛“铁底湾”
二
战沉船
潜水的系列文章之一
本系列的上一篇文章《
铁湾遗魄(二)日本陆军防空基干船/输送船“宏川丸”
》为您介绍了经历过“第二次瓜岛强行输送”行动(即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有着“所罗门群岛之一沉船潜点”美称的“宏川丸”。今天我们就再来介绍一下在她旁边有着类似经历,而且也同样热门的沉船潜点“鬼怒川丸”吧。
↑ “鬼怒川丸”模型 来源:ww6.enjoy.ne.jp
因为“鬼怒川丸”的经历与“宏川丸”颇为相似,因此我这次决定使用另一个视角来讲述她的故事。如果您有兴趣,也可以参考阅读上一篇中更为全面的历史介绍。另外一个小插曲是,因为“鬼怒川丸”的英文相关资料较少,当地人们普遍对她早期的故事知之甚少,为此笔者补充了不少直接来自日文资料的信息,希望能够更全面的描绘出这艘船的故事。
如果您对在瓜达尔卡内尔岛和“铁底湾”进行沉船潜水的整体情况感兴趣,也请参考本系列的之一篇文章《
铁湾遗魄(一)“铁底湾”的沉船潜水活动
》。
↑ “鬼怒川丸”潜水点的位置(红框处) 来源:小宁绘制
↑ “鬼怒川丸” 潜点示意图 来源:小宁绘制(参考 Neil Yates 大叔的潜图及其他信息)
铁湾遗魄
三
日本陆军输送船
“鬼怒川丸”
(Kinugawa Maru)
作者:小宁
沉船概况:
名称:Kinugawa Maru
型号:“富士川丸”型货物船(1938-41),陆军输送船(1941-42)
标准排水量:6937吨
原长 / 宽:138米 / 17米
沉船深度:0-27米
1942年11月太平洋战争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在拉包尔(Rabaul)天气却依旧明媚,刺眼的阳光洒在碧蓝的海湾里,丝毫没有一点冬天的迹象。此时停泊在港内的日本陆军特设输送船“鬼怒川丸”的船艏,隶属于船舶高射炮队的浜野正男军曹(士官)正倚着他那把从军工厂大批量生产出来的廉价指挥刀,望着南洋的大海发呆。对于他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似乎与残酷战场完全没有关系。直到几艘伤痕累累的舰船不知什么时候划入了他的视野——这些正是刚刚经历了“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即“瓜岛之一次强行输送”之后的日本舰队。
此时太平洋战争已经进行了将近一年,虽然听到的都是“捷报”,但是所有的日本陆军输送船也都在拼命利用极少的空闲时间追加自卫武器,特别是之前因为库存不足而缺乏的防空火力。现在的“鬼怒川丸”除了船桥上的高射机炮以外,又在船艏和船艉各搭建了一个平台,平台上分别安装了两门“八八年式七厘野战高射炮”(75毫米高炮)。不过由于船上没有完整的对空射击指挥系统,这些新增的火炮只能由炮组独自测定诸元和瞄准射击。而浜野正男军曹的工作,便是用一面红色的手旗来指挥位于船艏的两门高射炮。
↑ 从“鬼怒川丸”的前桅杆附近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船艏两门由浜野军曹指挥的高射炮 来源:Amebaブログ
看到从遥远的“瓜岛”撤退下来的伤痕累累的军舰,浜野军曹仿佛全身上下突然打了一个寒战,就连南洋的景色似乎都不再那么美好了。他挥舞起廉价的指挥刀,大声催促手下的炮手们继续训练。因为他知道,虽然还没有得到命令,但是他们这艘“鬼怒川丸”的下一站很可能就是那个遥远且可怕的“瓜岛”……
“鬼怒川丸”与姊妹船“富士川丸”(请参阅我之前的文章《
Fujikawa Maru: 平湖碎玉(十二)—— 落燕覆巢,特设航空机输送舰“富士川丸”
》,点击可跳转)一起,属于广义上的8艘“宇洋丸”型货物船之二。不过因为“宇洋丸”型8艘货物船之间都有不小的区别,因此有些时候也会把“鬼怒川丸”与“富士川丸”这两艘船单独称为“富士川丸”型货物船。
↑ “鬼怒川丸”首航时的照片 来源:Amebaブログ
“宇洋丸”型货物船的前3艘船是“三菱重工”为“东洋汽船”开发的远洋货轮,最早的目的是为了从美洲运输木材回日本,因此拥有20吨级的强大龙门起重机和加固的货舱。不过当“东洋汽船”因经营不善倒闭之后,这3艘都被新的“东洋海运”(三菱与东洋的合资公司)接管并更改了船名。由于对这型货物船的性能和设计颇为满意,所以又在1937年追加了5艘用于北美的货运航线,其中两艘被分配给三菱长崎造船所建造,她们均采用了一等河流的名字命名,便是“富士川丸”与姊妹船“鬼怒川丸”。与其他准姊妹船相比,这两条船的船桥外观有些许不同,可以作为辨认的依据。
作为妹妹的“鬼怒川丸”在1938年3月于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开工,比姐姐晚了几个月。但是她的建造速度却非常快,船身在当年的8月下水,3个月后的11月便建成交付给了“东洋海运”。
↑ 明信片上的三菱长崎造船所,以及正在建造的战舰“雾岛”号 来源:geo.d51498.com
与前文介绍过的“宏川丸”类似,“鬼怒川丸”也是在1941年11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被陆军征用的。只不过她没有被选中作为“基干防空船”,而是仅仅被当作一般的特设输送船,所以虽然也在宇品进行了改装,但是并没有留下武装的记录。不过参考当时其他陆军征用船只的情况,以及陆军为了改装“基干防空船”已经耗尽了所有能够上舰的重型高炮库存,很有可能“鬼怒川丸”当时的防空能力最多也仅限于机炮。
↑ “鬼怒川丸”艉部起重机看向船艉方向,可以看到船艉高射炮中的1门 来源:US Army Signal Corps, Robert Porter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作为当时陆军手中的主力输送船之一,“鬼怒川丸”在11月底之前经中国沦陷区内的吴淞、黄埔抵达日本海军海南警备府三亚泊地,并在这里加入了准备按“あ号E作战”命令入侵东南亚的日本陆军输送船第3分队。几天之后,“鬼怒川丸”与另外18艘陆军输送船一起启航运送陆军第5师团的安腾支队入侵马来西亚。随着在12月8日按照预定计划在他佩(Te Pah)登陆,“鬼怒川丸”在当地停留了几日卸载人员和装备之后,在13日回到了海口。此后她还以黄埔和刚刚占领的香港为起点,执行了两趟向侵略东南亚的日军运送补给的任务。
“鬼怒川丸”执行的第二个前线任务是从越南的金兰湾(Cam Ranh)开始的。她在1942年1月20日抵达后,随即被编入陆军输送船团第2分队,用于在“あ号H作战”中运送陆军第38师团的先遣部队入侵“兰印”(荷属东印度)。她在2月15日驶入苏门答腊岛的门托克(Muntok)泊地,顺利的将所搭载的部队投放登陆。执行完这次任务之后,“鬼怒川丸”又迅速来到昭南(新加坡)执行运送“近卫师团”前往马来西亚的任务。作为天皇“御林军”的近卫师团第3、4、5近卫步兵联队在3月12日于印度尼西亚韦岛(Pulau Weh)登陆,成功完成了又一次战场“镀金”。
↑ 在门托克登陆的日军第38师团逆河而上,配合空降兵一起攻占了重要的石油产地“巨港” 来源:NIOD,Amsterdam
经过了战争初期的一系列紧张的入侵行动之后,“鬼怒川丸”在之后的半年里终于暂时离开了前线,像其他输送船一样在日本本土、昭南、蓝贡(今缅甸仰光)、香港、马公、圣雀(今越南胡志明市头顿港)、泗水等地之间运输人员、物资和战俘等等。一直到10月初从昭南运送英军战俘经泗水来到拉包尔充当苦力,随后就又重新准备承担起输送陆军部队登陆作战的任务,也就是本文开头关于浜野正男军曹的那一幕。
浜野军曹和他的“鬼怒川丸”在10月25日离开了拉包尔,于10月27日来到了日军在南洋方向最前方的基地肖特兰群岛(Shortland Islands),并在这里按照《机密增援部队命令作第1号》正式编入了瓜达尔卡内尔岛第二次强行输送船团的第2分队(中速输送船分队)。这是整个瓜岛战役期间日本人组织的规模更大的一次运输行动,该船团两个分队共有11艘输送船参加,将负责运送第17军军部的一部分、第38师团的229、230联队主力、第2师团所属的医疗单位,部分海军单位和几支工程、通讯及运输部队前往“瓜岛”。
↑ 10月13日,从“瓜岛”返航的日军重巡洋舰“青叶”正在进入肖特兰泊地,瓜岛战役期间肖特兰泊地是日军最主要前方集结点 来源:DaveScout44
在肖特兰群岛停留的将近半个月的日子里,浜野军曹每次一想到在拉包尔看到撤退下来的残破军舰,便感觉到不寒而栗,所以一直在拼命训练他的两个高射炮组。因为没有自动指挥射击的能力,他们事实上在战斗中的主要任务便是在对方俯冲轰炸机进入俯冲航线后,按固定的角度射击以强迫对方提前投弹。
↑ 模型封面上瓜岛输送时的“鬼怒川丸” 来源:フェアリー企画
很快时间来到了11月13日计划中出击的日子,输送部队的11艘输送船和12艘护航驱逐舰以及1艘轻巡洋舰浩浩荡荡的驶出了泊地。然而出发之后几个小时,船队便接到前方阿部弘毅中将指挥的“挺进舰队”战报,未能按计划炮击美军的亨德森机场(Henderson Field)。考虑到美军飞机的威胁过大,所以船团决定推迟行动,又掉头折返回到了肖特兰。下午回到泊地不久,他们随即又接到了重新出击的命令,原来不甘心的山本五十六大将又重新组织起一支舰队,由联合舰队“二号人物”近藤信竹中将亲自带队再次前往“瓜岛”打通航路。
重新出击的输送部队组成了警戒航行队形,即满载着陆军部队和物资的输送船排成一列纵队,平均航速19-20节的第1分队(高速输送分队)5艘船排在最前方,航速约15-16节的第2分队位于其后方约6公里。“鬼怒川丸”正好位于第2分队队形的正中间,前方有“山月丸”和“山浦丸”两船,后边紧跟着“信浓川丸”(也就是“鬼怒川丸”的准姐妹船“宇洋丸”)、“布里斯班丸”(ぶりすべん丸)和“亚利桑那丸”(ありぞな丸),左右两侧则是护航的驱逐舰“凉风”和“江风”号。整个输送船队由海军第2水雷战队等部共12艘驱逐舰环绕保护,输送部队的输送船与护航军舰统一由田中赖三少将指挥,而他本人在第二次出击时将旗舰从巡洋舰“五十铃”更换为了编队正中央的驱逐舰“早潮”。
↑ 输送部队的队形 来源:日本海军第二水雷战队日志
从出发开始,浜野军曹和他的炮组就一直紧张的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恶战。船队经过了一夜平安无事,第二天天刚亮,一架美军俯冲轰炸机就突然出现在了天际。这架飞机既没有发起攻击,也没有试图靠近船团,而是匆匆调转航向朝南方飞走了。船队的行踪显然已经暴露,于是各船上立刻警铃大作。听到警报的浜野军曹也立刻神经质搬的呼喊着炮手们就位。他们七手八脚的把整箱整箱的炮弹全都搬到火炮平台上,然后把各种引信的容器盖子打开,安静无声的等待着美军飞机出现。
浜野军曹上午一直紧张的守在船艏炮位上,一连好几个小时用双筒望远镜观望南方的天际线——显然美军之前也并没料到日军这次输送行动的决心如此之大,即便头一天的海战没占到便宜,也还是要继续进行任务,因此在发现了船团之后也没能之一时间组织攻击。时间一直到了将近上午11点的时候,天际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数十个黑点,从望远镜里看到来袭飞机的数量,浜野军曹心中一惊,嘴上还嘟囔着“这么多要是一下子都过来,那就太不行了……”。
↑ “八八年式”高射炮原本应该与“九七年式高射算定具” 配合使用,像在“鬼怒川丸”上这种没有射击指挥仪的情况下,作战效率大大降低 来源:Gooブログ
这波空袭除了17架俯冲轰炸机、8架鱼雷攻击机和护航的战斗机以外,还有从圣灵岛(Espiritu Santo)赶来的8架B-17“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只是这次空袭的目标基本都集中在了最前方的高速船团头上,导致打头的“长良丸”被炸沉、此前成功参加过瓜岛输送的“佐渡丸”也被鱼雷重创无法航行,只得由驱逐舰“天雾”和“望月”协助返回肖特兰。几艘护航的驱逐舰也被迫留下来打捞近千名从“长良丸”上落水的陆军士兵。
感谢您支持原创,反对抄袭,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宁的酱油工厂》(微信号:XiaoningTang)阅读更多文章
刚过中午,第二批空袭便在12:30杀到了。这一次美军编队中包括了8架B-17和24架俯冲轰炸机。尽管所有高射火炮都在拼命射击,但是位于第2分队队尾倒数第2艘的“布里斯班丸”依旧被炸弹命中起火,不得不被放弃了。紧接着1个小时之后美军的轰炸机再次出现,这一次紧邻“鬼怒川丸”的准姊妹船“信浓川丸”和最后方的“亚利桑那丸”双双被炸沉没。至此“鬼怒川丸”后方的3艘输送船均已沉没,导致“鬼怒川丸”由原本的队形中央,变成了薄弱的队尾,似乎这样下去她的死期也就并不远了。
↑ 描绘美军在14日空袭中消灭日本输送船团的绘画 来源:NHHC John Hamilton Collection, P163
不过让浜野军曹庆幸的是,15:15分的下一波空袭又集中到了船队前方的第1分队,击沉了该分队的两艘输送船。这一下前方的第1分队仅剩下了“宏川丸”一艘,而第2分队则还剩下位于编队前半截的“山月丸”、“山浦丸”和“鬼怒川丸”3艘。出发时搭载的1万多名陆军官兵,也仅剩下2000多人还在船上。而且此时在他们和“瓜岛”之间还有一支刚刚得到加强的美军舰队等候着。
当天晚上10点,根据近藤中将的建议,剩余的4艘输送船转向“瓜岛”的西侧待机,等候前方海战的结果。他们在远处目睹了几十公里外的夜战,直到夜里1:04,收到通知称已经全歼美舰,打开了通往“瓜岛”的通路。于是残存的输送船团开始拼命全速冲向“瓜岛”。输送部队的指挥官田中赖三少将曾经请示“鉴于敌情,船队抵达塔萨法隆格泊地后将直接坐滩。”在前线指挥的近藤信竹中将回复“同意”;但是拉包尔的三川军一中将却不同意,因为参考之前输送作战的经验,他认为只有让船只保持漂泊状态才有可能按时卸下货物。但是田中少将最终还是决定坚持意见,命令输送船在抵达后直接冲滩搁浅。
↑ 描绘14日夜战的油画作品,可见左侧被击中的“雾岛”和远处正在射击的美国战列舰“华盛顿”号 来源:John Hamilton Collection, P166
输送部队关闭了所有灯光,终于一路顺畅的躲过了美军的侦查,在凌晨4点抵达“瓜岛”的塔萨法隆格半岛博尼基地区(Bonegi)的海滩。在漆黑的夜色里,伴随着船头刺耳的摩擦和令人恐惧的海水轰鸣,“鬼怒川丸”一头扎进了海岸的沙滩里。然后在岸上日军的帮助下,船上运载的陆军人员更先开始放下舷梯下船。从幸存的4艘输送船上总共成功登陆了第38师团第229联队本部和第1大队的一部、第230联队第2大队主力、工兵第38联队和辎重第38联队的主力,共约2000余人。但是与相对比较容易“卸货”的人员相比,正如三川军一中将所担忧的,想要卸载船上的装备、补给和弹药就不那么快捷了。特别是本来计划用于登陆的76艘“大发动艇”多数都随船沉在了半路的情况下。
↑ 搁浅的“鬼怒川丸”以及附近遗弃的1艘“大发艇” 来源:Amebaブログ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天已经蒙蒙亮,日军依然还在拼命努力从船上卸载物资。这时一架美军飞机被派来侦查,并发现了搁浅在海岸上的4艘日本输送船。美军惊讶于居然有漏网之鱼在“瓜岛”成功登陆,于是立刻将情报通知了出去,接到消息的各支美军部队也迅速施展起了各自的手段作为回应。
更先招呼过来的是岛上美军的155毫米重炮,紧接着则是105毫米的炮弹,在日本输送船周围掀起一片片水柱。此时坚守在“鬼怒川丸”船艏高射炮位上的浜野军曹亲眼看到一枚炮弹落进了几百米外“宏川丸”的艉货舱,随即引发了舱内没来得及卸载的弹药剧烈爆炸和燃烧。惨红的火焰迅速吞噬着“宏川丸”,也染红了海水。
↑ 美军飞机拍下的搁浅在岸边剧烈燃烧的“宏川丸”(下)和“鬼怒川丸”(上) 来源:U.S.Navy
之后不久,从亨德森机场和“企业”号航母(USS Enterprise,CV-6)起飞的美军飞机也蜂拥而至。浜野军曹指挥着他的炮组拼命射击,但是此时搁浅在海滩上的“鬼怒川丸”已经成为了固定目标,没有多久一架来自“企业”号航母,由罗伯特吉布森少尉(Ensign Robert D. Gibson)驾驶的SDB俯冲轰炸机就把炸弹投到了“鬼怒川丸”的船艉。
炸弹爆炸之后引起的大火迅速烧向装满了整箱山野炮炮弹的艉货舱。眼见最终的命运已经无可避免,“鬼怒川丸”终于在早晨5:15决定全员弃船,留下无人的空船又挨了一轮美军驱逐舰的直射之后,在海边燃烧了几天之久。包括浜野军曹在内的75名船上的炮手和平民船员都成功登上了海岸,而且因为搁浅的位置比较浅,“鬼怒川丸”抢运出的物资也是这4艘输送船中最多的,只是卸下的弹药有不少又被美军击毁在了海岸上。
↑ 被击毁的“鬼怒川丸”,可以看到当时除了艉甲板位于水下,大部分上层建筑和船艏都位于水面之上 来源:Michael/McFadyen's Scuba Diving Web-site
最终,这场在瓜岛战役期间规模最浩大的输送行动为岛上的日军带来的除了2000多名士兵外,仅有山野炮弹260箱和1500俵粮秣(大约相当于日军4天的消耗量),对瓜岛的战局没有太大的影响,原本计划由第38师团领衔的大反攻也自然被迫终止。因为这次行动的巨大损失,至此之后日军再也不敢派出大型输送船团和驱逐舰以上级别的军舰前来“瓜岛”水域了,也导致岛上日军后援日渐枯竭,从此将“瓜岛”虐称为“饿岛”。
“鬼怒川丸”上的幸存船员大部分都被就近派到了博尼基地区一处日军的野战医院打杂。在1943年2月初美国“陆军-陆战队联合师”(CAM)发起的最终进攻中,日军的断后部队在博尼基河口一带与美军第147步兵团发生了瓜岛战役中最后的有组织战斗之一。战斗中美军第147步兵团包围了这处日军的野战医院,最终包括伤病员和“鬼怒川丸”的平民船员在内没有一人生还。浜野军曹和他的炮组因为被派往他处所以躲过一劫,他们最后还随同日军主力一起撤离了“瓜岛”。战争结束之后,浜野正男在1977年出版了一本回忆录《所罗门的人偶——瓜达尔卡内尔岛的生活》(ソロモンの人形 ガダルカナル島の生活),详细记录了他在“瓜岛”上的经历。
↑ 回忆录《所罗门的人偶》 来源:Yahoo Japan
“鬼怒川丸”的残骸一直留在博尼基地区,因为残骸大部分位于水面之上,在海岸边太过显眼,因此在瓜岛战役结束后成为拍照打卡的“网红”,和相对被公众所熟知的瓜岛标志性地点之一。许多来到“瓜岛”的美军官兵和记者都会到残骸上参观一番。
↑ 美国海岸警卫队成员正在“鬼怒川丸”的残骸前合影 来源:Thurl G. Worthington,H.L. Bohner, W. C. Sparks,John J. Blochowicz, W.J. Dickmann, E. A. Bychinsky,L. B. Marcus,J. W. Leek,Albert Kowal, Ensign H. W. Finbury, Ensign C. P. Conlon, Ensign A. T. Hetzel, Jack E. Huber, A. J. Glueckert
↑ 1943年水彩画《太平洋遗迹,瓜达卡内尔》 来源:Raymond Starr
经过常年的海水冲刷,以及当地人的拆卸和风暴的摧残,“鬼怒川丸”的船体早已逐渐坍塌。特别是澳大利亚打捞潜水员威力吉宾斯(Wally Gibbins)组织的对船上螺旋桨和重要金属部件的打捞,更是对船体结构造成了不小的破坏。不过在当地“慰灵”的日本人之间,却常年流传着一则可笑的传说:据说曾经有一名当地华侨企业家想要拆解该船的钢板赚钱,但是却随后离奇的因车祸身亡,从此以后因为惧怕留在“鬼怒川丸”里的怨灵,当地就再也没有人敢打她的主意了。
时至今日,“鬼怒川丸”的具体故事已经被当地人遗忘,于是大多数人只是称之为“博尼基2”号。她位于“博尼基1”号(宏川丸)以西约880米,因为距离博尼基河口更近,所在的海岸也被河口堆积的泥沙撑起,导致大部分船体依然能够暴露在水面之上。因为她距离海岸的距离甚至比“宏川丸”还要近,因此前来浮潜的游客很多。不少人都是从岸边的停车场支付一点费用之后,淌水来到这里的。当然,专业的潜水员也经常通过潜水船到达这处潜点。
↑ 瓜岛岸边的“鬼怒川丸”沉船 来源:Grus
“鬼怒川丸”残存的残骸大致分为两部分,她的前半部分正立在浅水区,水面部分已经基本消失,仅剩下一圈埋没在沙里的船型轮廓、几处金属残骸和中间的一部体积巨大的发动机。这一部分是浮潜游客的天堂,特别是从高空拍摄完整地船型轮廓,可以得到非常震撼的照片。
↑ 航拍“鬼怒川丸” 残骸 来源:Grus
残骸位于水面以下的后半部分位于一处巨大的斜坡上,所以多年来一直在缓慢的向左舷侧倾斜翻转,并且向后方的深处滑动,目前大致呈左倾90度的扭曲状态。这部分船体在靠近海面的地方损毁的也比较严重,但是从上层建筑以后的部分除了当年轰炸造成的损坏以外基本都保存完好。
感谢您支持原创,反对抄袭,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宁的酱油工厂》(微信号:XiaoningTang)阅读更多文章
如果跟附近的“宏川丸”相比较,这里因为沉船更接近水面,珊瑚非常茂密,所以即使不是一位沉船爱好者,也可以把这里当做是一处美丽的珊瑚花园。不过过于茂密的珊瑚也意味着船体表面已经几乎被全部覆盖,很难分辨出太多有趣的细节。因为大量珊瑚存在,使得这里也成为了热带鱼类躲避天敌和觅食的天堂,特别是许多不同种类的海葵鱼类和狮子鱼。
↑ “鬼怒川丸” 表面几乎被大片珊瑚完全覆盖 来源:Dive Planit
从暴露在水面巨大的4,223马力三菱MB型6缸柴油发动机开始,经过大约6米处靠右舷侧的一部分已经化为栅栏状态的金属舱室结构,之后沿着“鬼怒川丸”的“引擎舱”可以一直深入到大约10米水深的位置。潜水员甚至从这里还可以找到通道直接连通到艉部的几座保存良好的货舱中,而无需在沉船外侧寻找它们。
↑ 一部分露出水面的巨大主机(上、中)和化为栅栏状态的舱室结构(下) 来源:邦迪
船艉的两座货舱内部基本没有什么货物,很可能原本装载的弹药和粮秣已经在燃烧中化为了灰烬。唯一的例外是在后方的货舱底部大约21米深度的位置可以找到一辆卡车的残骸,目前能够辨识的主要是车辆的前轴和车轮。
↑ 艉部货舱内仅剩前轴与车轮的卡车 来源:Michael/McFadyen's Scuba Diving Web-site
从货舱口游出来到几乎垂直于海床的主甲板,可以看到这里已经被炸弹和大火严重破坏,一片狼藉,也很难分辨细节。不过在船艉右舷侧的一片珊瑚中,可以找到一门原本位于船艉火炮平台上的“八八年式“高射炮,只不过因为隐藏在了珊瑚当中很难被注意到。
↑ 船艉的75毫米高射炮 来源:Dive Planit
此时潜水员可以在25米左右深度的位置翻到船体右舷侧,在这里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沉船的舵片和螺旋桨被打捞之后留下的螺旋桨轴。如果继续探索大约27米深处的海床,除了不少珊瑚以外,通常还会伴有许多体型巨大的蝠鱼(Batfish)。潜水员如果在沉船左舷侧的海床上搜寻一圈,可以发现很多从船体上脱落下来,大小不一的金属碎片,从折断的起重机、热水用的小锅炉一直到巨大的烟囱应有尽有。
↑ 艉部的舵片和珊瑚 来源:Michael/McFadyen's Scuba Diving Web-site
“鬼怒川丸”的残骸因为深度最浅,环境优良,能见度高以及水温温暖,历史丰富,再加上距离首都和国际机场较近,因此也已经成为了“瓜岛”最经常被潜水员访问的亮点之一。如果将来有机会途径“瓜岛”并停留一两天,相信您也会有兴趣去亲自体验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