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看《雍正王朝》:才发现康熙留下的遗诏,暴露了雍正的“阴狠”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5-08)520

“朕不放心的,是你常常过于急躁,待人有欠宽和。”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是一位好皇帝,他心系百姓,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朝廷。

但他也急于求成、急于表现,虽然替康熙帝平了不少的烦心事,也收拾了不少的烂摊子,而在这期间,他也得罪了很多的朝廷大臣。

所以在康熙看来,胤禛这个人就是太过于急躁了,但他很是欣赏胤禛的能力,最终还是把皇位传给了老四胤禛,并送给他了四个大字——“戒急用忍”。

就是这四个字,让雍正一次又一次地隐忍,每当遇到烦心事,他总会抬头看看这四个大字,想起皇阿玛对他的嘱托。

不得不说,这四个字确实给了雍正不少的帮助,但同样也揭开了他内心的“阴狠”......

胤禛的“阴狠”

雍正还是四阿哥的时候,他是康熙帝眼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儿子了。

他没有八阿哥那样的学识,也没有十四阿哥那样精妙的骑射,更没有十阿哥那样尊贵的出身,所以他在夺嫡中几乎是没有什么希望。

胤禛的生母地位较低,所以他在出生后就被送走了,送到了皇后的身边抚养。

从小不在生母身边长大的胤禛,在皇后离世之后,他就彻底成了“没人要”的孩子,渐渐也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但胤禛的骨子里还是有大抱负的,也可能是从小待在皇后身边的原因,也可能是生活在皇宫中的原因,让他有一颗正义、一心想要为国家做事的心。

而九子夺嫡的激烈他不是不知道,所以他总是隐藏自己,再加上本就性格孤僻的他,很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存在感非常低。

所以康熙一开始对胤禛的评价就是“为人轻率”、“喜怒不定”,可以看出,雍正是非常瞧不上胤禛的。

对于康熙的评价,胤禛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便想要通过改变自己去改变在康熙心中的形象。

从那之后,胤禛直接开始了与世无争的生活,给外界一种他是个闲人的感觉,每天只知道修佛,两耳不闻窗外事。

但胤禛心中的“大抱负”并没有慢慢地消磨掉,而是逐渐增强。

所以他总是背地里往康熙身边靠,康熙说东,他绝不往其他三个方向,完全按照康熙帝的喜好来行事。

这个时候刚好太子胤礽不作为,老八胤禩以歪心思拉拢朝中威信,自然而然的,老四胤禛就成了康熙心中最看好的人。

但胤禛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于急躁了,面对事情总是想要冲上去表现,包括南方救灾、追缴户部欠款,虽然他都圆满地解决了,但的确是有点太急于表现了。

就是他这样的行为,让他得罪了不少人,直接站到了其他皇子的对立面,拉了不少仇恨。

康熙虽然降了罪,但还是打心底里喜欢起了胤禛,因为只有胤禛在真正地为他做事。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康熙有了把皇位传给胤禛的想法。

雍正的“急性子”

康熙离世的时候,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传位于四阿哥”。

就这样,雍正在所有人的质疑中,坐上了皇位。

谁也没有想到,胤禛能成为下一任皇帝,明明老八胤禩才是最有希望的,为何康熙要传位于老四。

老八胤禩确实是有才华,也确实是当皇帝的好人选,但他却没有用到正点上,一心只想着怎么去壮大自己势力,而忘记了初心。

本来胤禩才是康熙眼前的红人,深受康熙的重视,可随着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他渐渐飘了起来,连朝廷的事情都不再关心了,逐渐变成了一个没有作为的皇子。

雍正也是幸运,刚好在这个节骨眼上得到了康熙的青睐。

当然除了幸运,也有不少的原因在于他的小心思,看似对皇位没有兴趣的他,其实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往上爬”。

就是这样,让康熙看到了他的野心,更看到了他那急于表现的心。

所以在康熙离世前,就送给了雍正四个字,叫“戒急用忍”,让他收收心,也为了日后他能掌管好朝廷。

不得不说,康熙看人还是很准的,这四个字确实给了雍正不少的帮助。

在雍正刚即位的时候,朝中很多人都不相信他,甚至想要谋反。

就在他之一次上朝时,老十胤䄉就在朝堂上放了一个屁,显然是在与他作对。

以雍正的性格,必然会发火,但在他抬头看了那四个大字之后,他忍了下来,想着自己在刚刚即位,不宜生太大的气,便把不满都咽进了肚子里。

而且康熙从前也和他说过,不要太过急躁,要宽和一些,尤其是对待自己的兄弟们,一定要和善,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和自己的臣民,才能获得信任和威望。

刚开始,雍正确实是这样的,很听康熙帝的话,遇事先思考,先回想皇阿玛留给自己的话,也为他减少了不少的麻烦。

然而雍正骨子里就是一个急性子的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前期他确实听了康熙的忠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随着朝廷的变化,雍正逐渐漏出了从前的样子。

其实在他登基的当天晚上,就差一点做了一件冲动的事。

他是怎么登上基的,他比谁都清楚,而他身边的邬思道更是在背后给了他不少的帮助。

所以面对一个知道他所有底细的人,雍正的内心是不安全,便连夜找到了邬思道,就是想要灭了邬思道的口。

好在邬思道脑子转的快,成功躲过一劫。

在后来的日子中,雍正逐渐暴漏了“本性”,他的急性子让他得罪了不少人。

虽然他在任期间做了很多大事,也把大清带到了辉煌,几乎每天都沉浸在工作中,但却留下了一世的骂名。

如果雍正当初听了康熙的告诫,那么结局可能会不一样,可能会得到更多大臣的信任和尊重,也可能不会那么早就暴毙而亡。

急于求成的雍正帝把自己的心思全放在了朝政上,一心只想早点打下江山,早点解决问题,总是冲动行事。

就是这样的他,在继任13年之后,耗干了自己的心血,看到老八胤禩的遗书,没能缓过来,吐血而亡了,实在是让人唏嘘。

不管怎么说,雍正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没有拉拢好人心,留下了千古的骂名。

信息来源:

新周刊《《雍正王朝》:二十年来最耐看的清宫剧,演出了人间万苦》2019.5.7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4337.html

“三看《雍正王朝》:才发现康熙留下的遗诏,暴露了雍正的“阴狠””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魏延除了斩杀王双之外,还有过什么战绩?

三国时期魏延除了斩杀王双之外,还有过什么战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魏延是三国蜀汉名将,武艺高强,是蜀汉后期的一哥,武力不在张郃之下,魏延曾斩杀魏国大将王双,除了斩杀王双,魏延还生擒了一位大将,这位大将能在黄忠面前坚持十几个回合,还和魏延三十合战平,这位大将是谁呢?魏延斩杀的王双,实力不低。在...

梁武帝萧衍在位时间有多长?沦为笑柄的他做了什么事情

梁武帝萧衍在位时间有多长?沦为笑柄的他做了什么事情

萧衍是梁王朝开国皇帝南北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称梁武帝。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大权在握,美女在侧,歌舞升平,“皇帝”这个光鲜亮丽的职业,可能是很多古人梦寐以求的高薪岗位了。事实上,皇帝是一个高危职业,细数古代400多位帝王,真正长寿的帝王并不多。他们平日里的生活自然丰富多彩...

有哪些与荀爽相关的轶事典故?他在易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荀爽相关的轶事典故?他在易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荀爽(128年~190年),一名谞,字慈明 。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爽出身“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他自幼聪敏好学...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刘备 选择东吴和曹魏又会怎么样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刘备 选择东吴和曹魏又会怎么样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何愿意跟随刘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3年2月,刘备病重,他将诸葛亮招到永安,与李严一同托付后事。当时刘备将蜀汉与他的儿子刘禅尽数托付给了诸葛亮,他甚至赋予了诸葛亮更换帝王的权力,诸葛亮深感于刘备对自己的信任,称自己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

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渊最终下诏禅位李世民,自己升级为太上皇。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植《七步诗》(版本一):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胞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

赵匡胤死后是弟弟赵光义上位 赵匡胤后人在北宋地位如何

赵匡胤死后是弟弟赵光义上位 赵匡胤后人在北宋地位如何

赵匡胤子孙在北宋一朝的地位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宋太祖赵匡胤共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其中老大和老三早夭。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太祖一夜暴毙,次日太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入宫主持大事,于十...

明朝时期朱元璋分封了多少大臣?爵位完整传承的为何会越来越少?

明朝时期朱元璋分封了多少大臣?爵位完整传承的为何会越来越少?

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了明朝开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封赏功臣,其中,封爵者36人(不包括死后追封的功臣)。之后,随着明朝统一战争和对外战争的持续,朱元璋在长达十...

谢鲲:晋朝时期官员、名士,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鲲:晋朝时期官员、名士,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鲲(281年~324年),字幼舆,陈郡阳夏县人。晋朝时期名士、官员,“江左八达”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是国子祭酒谢衡的长子,太常卿谢裒的兄长,太保谢安的伯父。年少知名,生性豁达,喜读《老子》《易经》,成为名士王衍所亲善的“四友”之一。西晋末年,授太傅(司马越)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