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算法里的人
126年前,在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背景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创作出了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小说的主人公别里科夫为了同世人隔绝,不致受到外界的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
哪怕在艳阳天出门他也总是穿着套鞋,带着雨伞,他的雨伞、怀表、削铅笔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来的东西都总是装在套子里。
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戴着黑眼镜,耳朵里塞上棉花,坐出租马车的时候也要车夫马上把车篷支起来。
别里科夫是一个保守、固执且害怕新事物的人,他的生活被套子所束缚,无论是行为方式还是心理特征都显得偏执和古怪。他害怕一切超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常规以外的东西,包括新事物、新思想和新生活方式。
通过别里科夫的形象,契诃夫揭露了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病态,包括思想的僵化、守旧和顽固,以及人们对新思想和新生活方式的恐惧和排斥。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新思想和新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呼吁人们摆脱套子的束缚,追求自由和进步。
一百多年过去了,专制的枷锁早已在大多数国家被废除;但随着科技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爆炸。
我们却变成了困在算法里的人。
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被打上钢印,精神被套上枷锁,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信息里刷个不停,与外界隔绝享受着以秒为单位的快乐,走在街头、地铁内、任何可以接收到信号的地方,都能够看到一群困在算法里的人。
不只是内容消费者被困在由信息、视频、图片组成的电子榨菜里,内容生产者为了追逐流量,也不得不迎合推荐算法的需要而投其所好。
拥有流量的大V或热点被不断消费,如果是真实的事件被消费尚情有可原,但事实是这种对流量的饥渴让太多没有底线的内容生产者编排故事,捏造事实以迎合算法讨好内容消费者。
于是有博主可以在巴黎的厕所捡到中国小朋友的暑假作业,马斯克不得不在小红书、抖音、公众号等各个渠道忙着传道授业解惑,这里面每一个相关方好像都没错:
作为内容消费者,我爱看热点看我喜欢的内容有什么错?
作为内容生产者,我生产符合算法和粉丝需要的内容有什么错?
算法背后的平台,我帮助信息进行更精准和高效的匹配有什么错?
正如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娱乐至死的当下,我们都充当了递刀的人。
首先我要做自我的反省,因为前些日子写马斯克着实流量颇多,让我被流量驱使又接连写了挺多篇马斯克,虽然写作的过程中我已尽量追求内容来源的真实性。
但不得不承认,我在迎合流量,投其所好。
从此都不写马斯克倒也不至于,但确实任何大众化的、 主流化的我骨子里都会警觉和反感。
我不希望关注我的人仅是因为马斯克、仅停留在浅显的思考认知上,我希望我的内容能够保持绝大多数时候的深度和启发性,我没打算多么商业化去运作。
这段时间对于这个账号后续的更文类型,我又做了一次思考和刷新,接下来会有三个专栏:阅读专栏、人物专栏、经营专栏。
我希望通过这三个专栏的打造,不以算法为先,不为流量裹挟,写对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组织更是对社会对信息传播本身有价值的内容。
不生产电子垃圾是我的底线和原则。随着粉丝数量的快速增加,包括传播范围的逐步扩大,我会一直带着这样的敬畏心和使命感来产出好内容。
虽然,作为一个相当微不足道的UP主,我没有办法对抗算法、左右流量,但仅希望在我的这方小天地里。
我和读者朋友们可以不做一个困在算法里的人。
保持批判精神,保持难能可贵的独立思考,持续迭代持续成长。
你我共勉。
内容来自于公众号:陈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