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开会时没烟了,见邓华口袋鼓鼓的:你的白金龙还有吗
1936年,毛主席和邓华开会,主动伸手要烟,结果让人哭笑不得。
毛主席习惯在思考时抽烟,摸到包里没烟,他下意识地转向邓华,问了一句:“白金龙还有吗?”没想到,听到主席问话,邓华做了个出乎意料的举动。
毛主席与邓华之间发生过哪些大事?邓华又会如何回应毛主席讨烟一事?
悍将邓华
被毛主席讨要“白金龙”的邓华,在主席眼里可不是一般人。他的功绩,说上一天也说不完。
在他的履历中,最闪闪发光的一笔,可以索引到1950年。
虽然抗美援朝战役在1950年10月才打出之一枪,但实际上,早在7月,中央军委就决定组建13兵团领导机关,全力加强边防军的训练,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联合国军在东北以外的土地上叫嚣,朝鲜的处境岌岌可危,中国绝对无法独善其身。所以13兵团承担着关乎生死的重大责任,对于兵团领导人的选择,中央也是慎之又慎。
正在 *** 研究东北防御情况的邓华将军,猝不及防地接到了来自北京的急电,马不停蹄赶到北京。
在首都,他得到任命,挑起13兵团大梁,以边防为之一要务。这就意味着,他随时有可能奔赴朝鲜。
之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军,就是这样来的。
全中国那么多将领,毛主席偏偏对远在东南的邓华情有独钟,还特意把他召唤到北京。中央的考量,和几个月之前的解放海南岛战役有着很大关系。
从本质上看,抗美援朝与解放海南岛有着两个相同点。
其一,我军都必须以劣势装备去和敌人的强势武装硬碰硬。
曾经的 *** 反动派,现在的联合国军,他们的人数和条件都在我军之上,战场上的胜算也比我们大了不少。
其二, *** 需要以陆军一己之力对抗敌人的多维度联合作战。
海南岛战役爆发时,反动派出动了陆军、海军和空军,50多艘舰艇,40多架飞机,10万多名守军,把整个海南岛牢牢把控在手中。
*** 要想抢滩登陆,必须突破敌人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封锁。要是让对面的任何一个军种占到便宜, *** 的攻势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而且在明知敌人战力强盛的情况下,我军也拿不出对应的条件与之抗衡。我们没有体系完善的空军和海军,也没有机械化的海上舰艇部队,所以只能依靠陆军单刀直入。
同样的情况,在抗美援朝之时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和 *** 反动派相比,美军的空军部队显然更加强势。要知道,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是受到过美国飞虎队帮助的。所以美国飞行员的战斗时长,简直难以想象。
而我军也只能以陆军为王牌,插入敌人的心脏,想办法打破自上而下的制空优势,甚至想办法反制美国空军。
美国的陆军和空军全面配合,两位一体,而中国志愿军也只能以陆军为主力,打破敌人的势力圈层。
另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在利己主义的问题上,联合国军与 *** 反动派如出一辙。
他们打起仗来完全不管不顾,根本不会考虑人民群众的死活,不会在意无辜牺牲的底层人士。在上层利益面前,人命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
但是 *** 不一样,无论是解放海南岛,还是硬刚联合国军,我们都希望能更大程度上减少战争对平民百姓的消耗,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存权。
正因为有了软肋,所以在战场上难免会有所顾虑,甚至束手束脚。如果敌人盯住我军弱点,情况只怕会更加艰难。
如此看来,海南岛和朝鲜虽然相距遥远,但情况却十分相似。要想赢得抗美援朝的胜利,那就得把解放海南岛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将领用上。
而邓华,自然是当仁不让。
海南岛战役中,他做了什么让人赞不绝口的事情?
毛主席与邓华
1936年,毛主席想抽烟,看见邓华的口袋,开口向对方索要白金龙。
主席和邓华究竟有怎样的交情?
说到解放海南岛,邓华绝对是居功至伟。
老蒋出动大军,打算在祖国大陆做最后一搏。如果他能守住海南岛,那么 *** 就有和 *** 对峙的资本。到了今天,海南可能就会变成第二个台湾。
仔细想想,这将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
*** 不会给他这个机会,拿下海南,切断老蒋的退路,我军说到做到。
打仗,最需要的就是工具,又因为解放海南涉及到登陆作战的范畴,所以我军不仅需要武器,还需要交通工具。简单来说,就是船只。
*** 倒是有舰艇,有大炮,给我军造成了很大威胁。要想与他们相争,我军首先得配备船只。
条件有限,大型船舰是不可能拥有的,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想办法收集尽可能多的木船。
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志们一向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走群众路线,在这种关键时刻,当然要发动群众的力量。
人民群众也认清了反动派的本质,对 *** 的工作大力支持,不管是材料还是劳动力,他们都愿意大大方方贡献出来。
有的人家,甚至把自己家里的木板门、木板床都拆了,只为了给 *** 造木船。
沿海地区的工人们劳动效率相当高,而且很有工匠精神。经由他们的手造出来的木船,坚固性十分可靠。
不仅如此,军民们还团结一心,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把其他物品上的发动机拆下来,装到木船上,以便接下来开足马力朝对面冲击。
考虑到敌人有多维度的战斗圈层,而我军只能依赖陆军,所以邓华做出部署,对参战的 *** 将士们做更具针对性的训练。
一些不通水性的战士,最起码得知道怎么游泳,不能对水心生畏惧。一些负责交通的士兵,必须要熟悉航向,熟悉队形的变换,确保我军用船的前进方向。
而负责战斗的士兵,则需要提高平衡能力、运动射击能力、步兵炮兵协作能力,从而提高胜算。
古人讲兵法,非常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后两者都有了,决定进攻的时间,就得看老天爷什么时候给面子了。
过去的渡江战役,一定程度上给 *** 提供了经验。要从水上过,风向和水流流动的方向非常关键。
逆水行舟,事倍功半,我军不仅得应付大自然的刁难,还得想办法战胜强敌,压力非同小可。顺水行舟就不同了,大自然提供的不再是阻力,而是助力。
经过精密的推算,1950年4月,东北风吹动时,神兵将会从水面上突然出现。
邓华是个相当谨慎的人,即使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他还是会担心出现纰漏,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所以为了避免糟糕的情况,他还做了一些天时地利之外的部署。
大概在1949年12月,他就安排了很多次小规模登岛的行动。
这部分士兵提前潜入海南岛,一方面可以为独立支撑的琼崖纵队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还能传递实地情报,和战友们里应外合,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机会都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从战前准备的层面来看,邓华不说万无一失,至少也做到了精益求精。战斗的胜利,海南岛的解放,就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这场抢滩登陆的大型作战,没有意外, *** 以相对较小的损失大获全胜,给了蒋介石最后的痛击。
他不得不放弃海南岛,龟缩于台湾,把祖国的宝岛当成他阴谋的载体。
邓华在解放海南岛中的表现惊艳众人,他对敌我双方优势劣势的分析,对大型作战准备工作的把控,对天文地理知识的运用,对攻坚硬仗的把握,全都堪称绝顶。
既然他能拿下海南岛,那么中央军委相信,他也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再创辉煌。
面对优秀的邓华,毛主席又会是怎样的态度?
再创辉煌
1936年,毛主席开会时向邓华讨烟,邓华的做法让人诧异。
他会如何应对毛主席的要求?
毛主席点名派邓华出征,足以见得他对邓华寄予厚望。看到这个年轻的“老将”身姿挺拔的样子,毛主席总会回想起他们一同经历过的很多事情。
还记得长征途中,邓华这个男子汉一马当先,打出了不少漂亮的战役,也缴获了很多让人羡慕的战利品。
其中,就包括白金龙,这是一种口感不错的香烟。
说起香烟,不少领导干部都对它爱不释手,像毛主席和邓公,都是嗜烟如命的人。
毛主席喜欢在思考时抽烟,用现在的话来说,烟草燃烧升腾的烟雾,大概能够带给他不少灵感吧。
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也能看到许多毛主席抽烟的场景,他在看书时、写字时、开会时,手里都常常会出现香烟。
革命年代条件艰苦,毛主席抽的也不是什么好烟,不过有时我们从国民哪里缴获的高级香烟,毛主席也很乐意尝尝。
1936年一次开会时,毛主席口袋里没烟,转眼看到邓华,便开口问,邓华口袋里还有没有白金龙。
邓华对他非常敬重,他开了口,自然是没有不给的道理。于是邓华摸了半晌,从口袋里摸出一支烟,递给了毛主席。
看样子,邓华还有些心疼,动作也一点儿也不干脆。
此时聂荣臻和朱瑞两位同志还站在旁边,要发烟,光给毛主席一个人发就不太礼貌了。大家都是平等的,要发就都得发。
于是邓华更心疼了,他看看了聂荣臻和朱瑞,继续摸了摸,又摸出两根烟,分别递给两个人。
毛主席见了这么有趣的场景,忍不住取笑他说:“邓华同志,这可真是财不露白啊。”
他也不当回事,大大咧咧地用四个字回应,那就是细水长流。
白金龙虽好,但好物不常有。细水长流,以后有需要,还能从口袋里找出来。
能够在毛主席身边呈现这么松弛的状态,可以看出,邓华是很受主席看重的。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他们的交情都很不错。
所以毛主席点将邓华,对他委以重任,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毛主席对他足够了解,足够信任。
事实证明,军委的决策相当英明。邓华奔赴朝鲜之后,作为彭老总的左右手,在志司勤勤恳恳,指挥了不少经典战役。他的名字,同样也让敌人闻风丧胆。
1951年6月,邓华回到北京汇报工作,毛主席看到他,禁不住有些心疼,
经过残酷的战场淬炼,邓华又瘦了不少,面容也很憔悴,唯独不变的是一双眼睛,里面的光芒仍然坚定。
对于邓华回报的每个重点和细节,毛主席都是及时给出反应。与此同时,他笔下动作不停,把一些战场总结的宝贵经验和建议全部都记录下来。
他们俩可不是一烟之交这么简单,这种上下级彼此完全信任的状态,是我军获得胜利的致胜法宝之一。
这次回来,邓华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想法,让军委组织军中干部轮流到朝鲜战场学习,通过实战来提升自我的意识和技能。
抗美援朝战争中,彭老总很重要,邓华很重要,每一个前赴后继的志愿军战士都很重要。有了他们,中国再一次创造奇迹,给了世界一个响亮的警告。
要想动中国,得先问问中国人的拳头答不答应。这个结果,正是邓华等人渴望看到的效果。
1980年,一代骁勇战将邓华将军去世,此时距离毛主席去世才刚过4年。
在另一个世界,他们或许又能聚到一起,共同探讨兵法,探讨局势,探讨一根香烟的交情。
而他们曾经经历过、见证过的往事,也将永远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