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南宋为了报靖康之耻手段有多狠?拼着灭国将百万金人弄到只剩10万

中国历史2周前 (09-13)100

南宋为了报靖康之耻,到底付出了何等惨重的代价?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最终为了复仇而不惜将自己推向覆灭的深渊。国家的命运就如同一枚硬币,在背复仇和保存实力之间徘徊,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当宋蒙联军攻入金国都城蔡州,金哀宗自缢而亡时,百万金人又将遭遇何等惨淡的下场?当这场源于"靖康之耻"的复仇行动尘埃落定,南宋究竟赢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这一切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深刻而残酷的历史教训?

一、靖康之耻:百年屈辱的暴风骤雨

燎原之火自北而南,硝烟弥漫整个中原大地。1127年,这一年成为北宋覆亡的年份,也是宋朝上下备受屈辱的一年。

当年,金国君主窝阔台率领精锐之师南下,一路征伐无往而不克。汴京陷落,城池被破坏殆尽,哀嚎遍野。宋徽宗拱手就擒,连同宋钦宗一同沦为金国阶下囚。

更令人无法释怀的是,金军施加于宋朝帝王及宗室公主等的奇耻大辱。他们不仅剥夺了宋徽宗、宋钦宗的尊严,更强迫他们两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牵羊礼"的羞辱。宋徽宗、宋钦宗身为大宋皇帝,却被迫赤身露体、披着羊皮,由金军士卒牵着行走,有如家畜驯服。

这等侮辱,前所未有、令人发指。自古以来,统治者多有战败被俘的下场,但未曾有一次像这般如此骨肉 相残、肆意践踏人性尊严。

仇恨由此而生,宛如涓涓细流,日积月累汇入怀中。不仅如此,金国的士兵们在入侵汴京期间,更是对宋朝的文化遗产予以了彻底的破坏和掠夺。众多古籍图书、书画瓷器无一幸免,被劫掠一空。北宋自燕云以来,数百年的文化积淀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一年,暴雨狂风般的巨变终于过去。目光所及,只见满目疮痍。宋钦宗自知难逃一死,于是选择了自缢身亡。面对如此威胁和屈辱,北宋的政权也就此走向终结。

然而,金国并未就此收手。他们对那些被俘虏的宋朝公主、妃嫔等纷纷加以侮辱羞辱,引发不少人选择自杀以示不屈。也有一些宋朝公主、妃嫔在被金军掳掠后,生不如死,只能含辱偷生,过着比死还难受的日子。

这一幕幕 场景,不断 *** 着南渡中原的宋室残余以及广大 *** 的仇恨心理。百万金人犹自骄横,南宋士民对他们的痛恨也将愈演愈烈,这注定了今后双方难以化解矛盾的局面。

自此,一场旷日持久的复仇大戏就此拉开序幕。南宋人对先祖蒙受的奇耻大辱及文化遗产遭到的破坏耿耿于怀,决心在今后的机会中予以百倍偿还。而金国作为罪魁祸首也必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二、初战告捷:报复之路开启崎岖

"靖康之耻"犹如一根深深扎入南宋人心中的毒钩,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将之拔除。然而,这条复仇之路并非一蹴而就。

1127年,北宋政权覆灭后,高宗王赵构在河南登基,南宋由此正式建立。为了尽快恢复国力、伺机反扑,高宗王赵构开始大幅整顿朝纲,重用主战派官员李纲。

作为朝野上下痛恨金人的代表,李纲上任宰相后全力振奋军心,组织抗金。他首先着手加强边境兵力,提高士兵战斗素质,并建立起高效的指挥系统。随后,李纲亲自督阵多场对金军的作战,屡建奇功。

其间,金军数次南下入侵,李纲则指挥宋军奋勇抗敌,成功阻止金军扩张,守卫疆土。然而,高宗王赵构畏战怯懦,李纲的积极抗金被其视为"祸根",遂将其革职。高宗改任主和派官员,企图与金方谈和求稳。

这一做法无疑是给即将点燃的战火浇上了一盆冷水。然而,不少将领无法容忍这般软弱无能,他们渴望亲自出征,为先祖雪耻。其中,岳飞可谓是最出色的一员。

岳飞自组"岳家军"后,屡立战功。1130年,他率领亲军重夺建康;1134年,更是挥师北征,一举收复六郡之地,是南宋建国以来规模更大的反攻。

面对金朝铁甲入侵,岳飞运筹帷幄、鼓舞将士、亲临战阵。他不仅修筑城堡、设置障碍阻击敌军,更凭借出色军事才能多番击溃金军,守护了关键要地。士卫虽疲惫,但已初见扭转颓势的希望。

然而,就在这一切看似一路通畅之时,高宗和新任宰相秦桧却决定止步。他们不惜废止当时最杰出的抗金将领岳飞,迫使宋军班师。短暂反攻告一段落,先祖之仇未得雪报。

此番曲折折射出南宋自立国后,虽有报复金人的意图,却因为民族自信心不足、上层分歧严重等原因,使得初战的胜利并未坚持下去。但就在这一过程中,一支能征惯战的军队正在逐渐形成,涌现出一批杰出将领,为日后决战奠定了基础。

三、内忧外患:隐忧渐起阴云密布

战火初胜后,南宋人固然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更多的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之中。

外患方面,更大的威胁莫过于金、蒙两大游牧民族之间的争斗。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他们便开始了向外扩张的脚步。1211年,蒙古攻陷中都,金朝国力骤然衰弱。

然而,蒙古人虽看似已占了上风,但两族征战数十载,彼此消耗极大。此时若南宋趁虚而入,三方交战或将成为金、蒙两族共同的颌下之疽。

这无疑增加了南宋战略谋划的难度,也加剧了他们的焦虑。毕竟,金蒙两族虽已狼狈不堪,但若届时南宋独木难支,被其中一方吞并,那么"靖康之耻"就将重演。

而在国内,更是危机四伏。一方面,各地农民起义军不断扰攘边陲。他们深受外族压迫,对南宋政权的不作为也怀有强烈的不满情绪。

面对起义军的骚扰,即使数次出师平叛,但由于缺乏有力的武装力量,南宋朝野上下仍然忧心忡忡。反观民众武装的实力却正在逐步壮大。

他们在长期的贫困和战乱中锻炼出了过人的武艺,纷纷以游勇农民军的形式汇集在一起。 *** 武装力量就此崭露峥嵘,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控制不住。

另一方面,朝野上下对复仇金人的意见也出现分歧。一派主战派仍坚持武力反击,而主和派则力主循和渐进的道路。

两派之间的争论不休,不仅让南宋缺乏明确的既定方针,更使得军心士气一蹶不振。即使岳飞等杰出将领曾一度扭转颓势,但最终屡屡被朝中保守派否决,战略失之过急。

丛林之中,阴云渐密、雷声隐隐。南宋处境何其艰难,前有金蒙强敌虎视眈眈,后有农民武装对立斗争加剧,内部更是朝野两派针锋相对。

眼下的现状仿佛已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一步错步踏错,就有可能万劫不复。而"靖康之耻"之所以至今仍无法雪恨,也正是由于这一个复杂困境在所逼迫。

然而,历史车轮向前滚动的力量却注定了无法抵挡。就在这最为阴暗、最为绝望的时刻,南宋迎来了最后一次反扑金人的契机...

四、宋蒙结盟:借力复仇为先祖雪耻

虽然南宋内忧外患,处境堪忧,但他们仍未放弃为"靖康之耻"雪恨的决心。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强援竟然出现了。

蒙古人自成吉思汗统一高原后,其铁骑战无不胜的气势已是无人能及。1234年,蒙古帝国东征抵达黄河流域,并将其视为必争之地。

当时金国国力已几近全无,根本难以抵御蒙古人的进攻。自1211年中都失守后,金哀宗只能暂时避居在平阳,无力回天。

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军队,金哀宗虽仍企图苟延残喘,但战局已一边倾斜。1233年,蒙古大军占领了蒙古高原西北部重镇沙州,金国终于土崩瓦解。

数万金人自此四散流离,留在北方的一小部分势力最后只能退守到如今河北境内的蔡州城,勉强维持最后一线生机。

就在金国气数已尽之际,来自南方的宋军携手蒙古军队发动了对蔡州的决战。宋理宗为了先祖复仇心切,终是忍痛与蒙古人达成了临时联盟。

双方在攻占蔡州后可分其地,这也正合了蒙古人的征服意图。于是,宋蒙联军在1234年全面发起总攻。

在蒙古骑兵的夹击之下,金人纵然拼死力战,仍旧无力回天。经过数月苦战,蔡州终告失守,金哀宗不敢被生擒,只能自尽殉国。

至此,金国曾经夺取北宋的疆土,皆被宋蒙联军收复。仅存的那些金军残余,亦被宋蒙两军尽数消灭,遗留人口仅存区区10万余人。

一个曾经强盛无比,令北宋尽失河山的王朝,就这样在短短百年后遭受了灭顶之灾,以血淋淋的方式为先人雪了那昔日"靖康之耻"。

对于南宋人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长久以来孕育于内心的仇恨与痛苦,终于在这一刻尽数宣泄。

可谓是延绵数代的民族斗争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漫长的报复终于圆满完成。先祖的冤魂亦可扬眉吐气,埋骨之地无需再为耻辱遗臭所扰。

五、殊途同归:南宋因复仇而亡

就在南宋人狂喜于为先祖雪恨之际,他们却未曾料到,借助蒙古铁骑之力的代价将是如此之痛。

一旦先祖之仇报复完毕,蒙古人便立刻反目成仇。在消灭金朝余孽后,他们目光如狼似虎,开始觊觎起南宋富庶的江南大地。

1235年,蒙古大军直扑襄阳、信阳等地,并攻陷了襄樊重镇。1238年,他们更是杀入汴梁。南宋面对来势汹汹的铁骑,节节败退。

然而,双方的实力实在悬殊太大。即便南宋不断捐税征兵、增兵备战,仍无法阻挡蒙古人的铁蹄疯狂践踏。渐渐地,蒙古军队已攻入南宋中部,将其上下分隔。

眼见蒙古势如破竹,理宗下旨与之和谈,却遭到了蒙古人出尔反尔的无理羞辱。南宋自此彻底失去了抵御外敌的士气。

就在1275年,后蒙古皇帝忽必烈下令统一南宋疆土时,南宋已根本无力抵挡。宋理宗一再屈辱求和,仍旧遭到了无情拒绝。

1276年12月,宋恭帝赵珽慷慨就义,南宋随之覆亡。近三百年的辉煌一朝尽失,六百年基业付之一炬。

甚至就连朝臣们也对恭帝赵珽最终的抉择产生了分歧:有人称赞其视死如归,有人则痛斥其贻害无穷。这正如当年对抗金人时的两派一般,体现出上下对复仇一事的分歧从未消弭。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惨烈、怆然的结局。当年靖康耻辱催生的民族仇恨,换来的不仅是短暂的胜利与报复,更加剧了朝野对战争的痴迷与民族自身的崇拜。

他们痴心妄想靠借助蒙古之力复仇后即可全身而退,却不曾想陷入了一步步被削弱根基、外族渗透的泥沼中。终归一句话,所获何尝不是自掘坟墓?

正所谓殊途同归,南宋建国后不仅未能完全雪恨,反而为了满足复仇欲望,引狼入室,自我放逐。大宋一统归于尘土,充满了无尽的历史残酷与无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9/607331.html

“南宋为了报靖康之耻手段有多狠?拼着灭国将百万金人弄到只剩10万” 的相关文章

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 李渊真的是靠儿子的无能之辈吗

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 李渊真的是靠儿子的无能之辈吗

对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只是一个靠儿子开国的无能之辈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到唐朝历史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有着“天可汗”之称的李世民。虽说他只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但其开创的贞观之治却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唐局面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其在当时的影响力,还是后世...

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 武则天晚年是如何渡过的

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 武则天晚年是如何渡过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被迫退休了,她干了三件大事,居然是为她最痛恨的人平反,还用一年时间完成复仇计划。当年不知为何,女皇武则天越来越感觉身体不行了,即便是居住在紫薇城的迎仙宫...

王凌: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屡立战功,不满司马懿专擅朝政

王凌: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屡立战功,不满司马懿专擅朝政

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彦云,太原郡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之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凌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举孝廉出身,授发干县令,迁中山太守。颇有政绩,迁司空(曹操)掾属。魏文帝曹丕即位,拜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参加洞口之战...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城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城

对司马懿早就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没有攻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诸葛亮塑造得神乎其神,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似乎诸葛亮是个神通广大的神人。其实,历史上诸葛亮也是个普通人,只是在治国理政和带兵打仗方面非常有才能而已。他的宿敌司马...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公孙贺,字子叔,北地郡义渠人。他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也正是如此,他屡立战功,他的父亲公孙昆邪平定七国之乱时立功封侯,也因为这层关系他便被选为了太子刘...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对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他们手中各有多少兵力,按照多少如何排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卷十七》中为曹魏的五员名将合传,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对五人的评价中说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后人由此将这五人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

三国时期孙权基本熬死了所有劲敌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三国时期孙权基本熬死了所有劲敌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还不知道:三国的此人几乎耗死所有劲敌,为何没有一统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搅动了天下风云,其中曹操的军事能力最强,刘备次之,孙权最差。也就是说,单纯看军事能力,其实孙权是毫无机会一统天下的,真正有机会一统天下之人只有曹操,然...

历史上朱厚照为何会早逝?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上朱厚照为何会早逝?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年号正德。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朝正德16年3月13日深夜,北京紫禁城西北的豹房外,在一条幽深昏暗的长廊尽头,两个太监正倚靠在柱子上打盹,他们是奉旨前来照看久病的明武宗朱厚照的。在服侍完朱厚照宽衣就寝后,两人赶紧趁着这个空档小憩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