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我国“最霸道”的省,因没适合省会的城市,抢了邻省的城市当省会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9-21)240

打开中国地图,目光聚焦在西北地区,一个形似“哑铃”的省份映入眼帘,这就是甘肃。两头宽大,中间狭窄,像是被人硬生生地从中间掐了一把。这段“细腰”最窄处仅有25公里,汽车奔驰而过,不过十多分钟。如此奇特的地理形态,不禁让人好奇:甘肃究竟经历了什么?

答案可能要追溯到百年前,彼时的甘肃版图远比现在广阔,东部边界也更加舒展,甚至囊括了如今的宁夏 *** 自治区和青海省会——西宁。

没错,你没看错,西宁这座如今“根正苗红”的青海省会,曾经确确实实是甘肃的一部分。

那么,西宁是如何“飞”到青海,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呢?这段百年联姻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曲折故事?

一切,要从清朝说起。彼时,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平定了西北边陲的动乱,将青海地区纳入版图。然而,青海地广人稀,山高路远,治理起来困难重重。为了加强管理,雍正皇帝设立了青海办事大臣,相当于如今的省级行政长官,专门负责青海事务。

最初,办事大臣的驻地设在青海湖畔的小镇察罕托洛亥。然而,小镇偏远闭塞,交通不便,既不利于政令通达,也无法体现朝廷威严。几经权衡,清廷最终将目光投向了西宁府。

西宁地处河湟谷地,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汉、藏、回等多民族文化在此交融,是连接青海与中原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西宁府隶属于甘肃省,交通便利,便于与中央 *** 沟通。

就这样,西宁与青海,因为政治和地理的双重因素,开始了长达百年的“联姻”。清朝 *** 将青海的军政大权集中于西宁,西宁逐渐成为青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但这种“借鸡生蛋”的模式,也为日后西宁的命运埋下了伏笔。毕竟,借来的终究是别人的,总有要还的一天。

时间来到民国时期,随着国内局势变化,国民 *** 为了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理,决定从甘肃省划出部分地区,设立青海省。这时候,问题来了:新生的青海省,该以哪里为省会?

答案似乎不言而喻。经过百年的经营,西宁早已与青海密不可分。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青海官员、商人、僧侣,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的政治经济 *** 。而且,相比于青海其他地区,西宁的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文化教育水平也更高,更符合省会城市的要求。

于是,在1929年,西宁正式从甘肃“飞”到了青海,结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成为了青海省的省会城市,也开启了它新的历史篇章。

西宁“飞”走后,甘肃的版图就变成了如今这副“哑铃”形状,东西狭长,中间纤细,成为了中国地图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而西宁,这座曾经“借来”的城市,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西宁:一座“飞来”省会的百年变迁

改嫁青海,对于西宁来说,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更像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联姻”。彼时的西宁,虽贵为省会,却依然带着西北边陲的粗犷和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教育医疗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大了对西北地区的开发力度,西宁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西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如果说,百年前的西宁,只是一座被“借来”的省会,那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宁已经彻底融入了青海,成为这片土地上当之无愧的中心城市。如今的西宁,早已褪去了昔日的边陲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充满活力、潜力无限的现代化都市。

数据是更好的证明:西宁市建成区面积从1984年的36平方公里扩大到如今的146平方公里,增长了4倍多;人口从几十万增长到248万,成为青藏高原上更大的城市;经济总量年均增长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旅游业蓬勃发展,每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

西宁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西宁享受着国家赋予的诸多优惠政策和发展机遇。从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从人才引进到产业升级,国家层面的支持为西宁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且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连接青藏高原与内地的交通枢纽,自古就是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西宁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自然风光雄奇壮丽,拥有青海湖、塔尔寺、日月山、坎布拉等众多知名景区,是丝绸之路旅游线的黄金节点城市。近年来,西宁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打造“中国夏都”品牌,旅游业已成为西宁的支柱产业之一。

当然,西宁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等。但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自身优势的支撑下,在西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宁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实现更大发展,成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高原城市。

回望百年历史,西宁从一座“借来”的省会,发展成为如今的“高原明珠”,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西宁的“飞来”经历,不仅改变了自身命运,也深刻影响着青海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发展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宁这座“飞来”的省会,必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乘着新时代的东风,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9/607622.html

“我国“最霸道”的省,因没适合省会的城市,抢了邻省的城市当省会” 的相关文章

徐邈:三国时期曹魏重臣,秉性高洁,持之以恒

徐邈:三国时期曹魏重臣,秉性高洁,持之以恒

徐邈(172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

刘备要是统一了天下 刘备最后会不会还政给汉献帝

刘备要是统一了天下 刘备最后会不会还政给汉献帝

对如果蜀汉统一,刘备真的会还政于汉献帝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始至终刘备都没有说过要还政于汉献帝,他一直都想学东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中兴汉室,而不是想学如西周周公匡扶周成王那般匡扶献帝。先不说蜀汉统一之后刘备会怎么做,就看看蜀汉还没有统一华夏,与魏吴三分天下的时候刘...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最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关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调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此后一直跟随诸葛亮战斗。...

刘备和孙尚香如果生下儿子 最后会被立作太子吗

刘备和孙尚香如果生下儿子 最后会被立作太子吗

刘备如果与孙尚香生了儿子,会因为东吴的关系立为太子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如果与孙尚香生了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原因可能与东吴有关,但却不仅仅因为是东吴。历史记,刘备称帝后,刘禅被立为太子。因为刘备有五个儿子。大儿子没有记载,估计早夭,二...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不杀曹操夺回大权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不杀曹操夺回大权

还不知道:汉献帝为何不刺杀曹操夺回大权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从登基第一天起,就是权臣手中的傀儡,先后多次被不同的权臣所控制,他当了31年的傀儡皇帝,然后被权臣逼迫禅让帝位,最终他安享富贵,得以善终,这位皇帝就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

诸葛亮知道赵云死后是什么表现?为何要大哭?

诸葛亮知道赵云死后是什么表现?为何要大哭?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一生忠勇,深受刘备和诸葛亮的喜爱,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领命去箕谷做疑兵,以偏师牵制魏军主力,虽然以弱敌强失利了,但是,没有丢失一件辎重,诸葛亮大为赞赏。赵云病死,诸葛亮听...

姜维和魏延都镇守汉中 两人的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姜维和魏延都镇守汉中 两人的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对魏延和姜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延镇守的汉中固若金汤,为何到姜维手上却立马丢了?大家肯定都读过很多的历史书,了解过我国比较悠久的历史。我国也有过很多次战争,各个国家也有着变迁,在每一次战争之中都会有一些特别的战略地方,比如说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汉中这块地方...

汉武帝常年征战耗尽国库 汉武帝最后是怎么摆脱财政危机的

汉武帝常年征战耗尽国库 汉武帝最后是怎么摆脱财政危机的

对汉武帝和财政危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时外战耗尽国库,西汉是如何摆脱财政危机的?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在刘邦的领导下,经历了七年的奋战终于赢了霸王项羽而成为汉高祖,在他励精图治的打理下,逐渐恢复经济生机,到了“文景之治”更是把汉朝经济推向了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