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号称节俭的道光皇帝,却给自己修建了清朝最昂贵的帝陵

中国历史4天前30

清朝的道光皇帝一向以节俭闻名,关于他节俭的事迹有很多。然而,他的陵墓却是清朝所有帝陵中造价更高的,耗资440万两白银,远超清朝其他帝陵,与其同在清西陵里的规模最为宏大的雍正的泰陵都没花这么多钱,而在清朝国力鼎盛、财力雄厚时期修建的位于清东陵的乾隆的裕陵,也只花了170多万两白银,这充分体现了道光这位节俭皇帝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道光皇帝

如果你到清西陵看看道光的慕陵,会发现其整体规模较小,仅有建筑27座,连清朝帝陵必建的方城、明楼都没有,占地3万多平方米,是清朝帝陵里面积最小的一个。像雍正的泰陵有建筑74座,占地8多万平方米。这样一对比,差距就更大了。

慕陵

慕陵看起来毫不起眼,似乎确实遵循了道光在建陵时所下的旨意“因地制宜,一切俱从俭约”,也特别符合道光在历史上留下的节俭的形象。诶,那怎么还会花了那么多钱呢?

首先,道光皇帝的陵墓建过两次,慕陵是他的第二座陵墓,也是最终安葬地。道光的陵墓一开始并不是建在清西陵,而是在清东陵。自从雍正安葬在清西陵之后,乾隆规定:此后清朝皇帝的帝陵要按照“昭穆相建”之制建造,父子分别葬在清东陵、清西陵。根据这个规定,乾隆葬在了清东陵,嘉庆葬在了清西陵,到了道光,他的陵墓就要葬在清东陵了。

所以,道光一开始也确实是在清东陵进行选址并建造陵墓的,他选中了清东陵的宝华峪,花了6年时间建成,道光亲自查看后,非常满意。

然而只过了1年,就发现这座帝陵出现了重大问题——地宫渗水。当道光亲自查看的时候,亲眼看到自己的结发妻子孝穆皇后的棺椁被水给泡了,他那个心情啊,别提有多糟糕了,盛怒之下,他将负责建造陵墓的大臣重重惩处。

清朝帝陵依山而建,地宫又深在地下,很难保证不渗水,要是赶上负责修建的官员玩忽职守、偷工减料,那就更严重了。此前乾隆、嘉庆的陵墓地宫,在建成后也都发现渗水了。乾隆的裕陵在建成当年就发现地宫出现了渗水现象,他采用的办法是维修,最终解决了渗水问题。此后近半个世纪,直到乾隆下葬,地宫再也没渗水过。

因此,当时有大臣劝说道光对地宫进行维修,不知道是不是亲眼看到了地宫积水的严重,受 *** 太深了,可能觉得修不好,道光坚决不同意维修。既然不想修,就有大臣给他建议,在清东陵其他地方重新选址、另起炉灶,但是找来找去都没发现有合适的。于是道光不惜违背祖训,扩大搜索范围,派出多路人马,在京畿和直隶各地选择万年吉地。

最后在清西陵地界的西边,相中了一块地方,他亲自查看,表示满意,赐名为龙泉峪,并正式下令在此建陵,历时4年建成,这就是慕陵,是清西陵四座帝陵里最靠西的一座。在建造慕陵期间和此后,他还下令把之前在清东陵宝华峪建造的那座出了问题的帝陵拆除。

慕陵宝城

清朝其他皇帝只建造了一座陵墓,就他建了两座,经过这两建一拆,那花费能少吗?导致建陵费用直线上升。

而且就单单后建的这座慕陵来说,耗资240万两白银,和雍正的泰陵花费一样多,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啊,不是说慕陵的规模很小吗?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建筑数量,都还不到泰陵的一半,怎么会花这么多钱呢?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虽然慕陵在外观上体现了节俭之意、看着简朴简单,但是在其内在的建筑形式和材料的使用上,却异常精美奢华,充分体现了啥叫“外俭内奢”。

清朝帝陵中的隆恩殿是用来祭祀墓主人的主要场所,是整座陵寝地面建筑中规模更大的。隆恩殿一般都是重檐歇山顶,面阔5间,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可你看道光的慕陵的这座隆恩殿,是单檐歇山顶,面阔3间,不施彩绘,显示出木头原本的颜色,看起来非常普通,甚至寒酸。但是我要告诉你,不要被它的外表给骗了,这座大殿,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内有乾坤。

慕陵隆恩殿

因为整座大殿的所有木料全部采用的是金丝楠木,金丝楠木材质优良,一直都是古代皇家建筑中的首选木材。由于金丝楠木生长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深山之中,生长慢、产量少、采运难,加上统治者的不断砍伐,到了清代,金丝楠木就已经很少了。

甚至连一向铺张奢华的乾隆,为自己退位后享福而修建的宁寿宫里的颐和轩,也只能用红松木做柱子,外包楠木。嘉庆在建自己的陵墓昌陵时,因为找不到大件的楠木,曾经拆用了京城东直门城楼的楠木木料,但是仍不够使用,最后不得不全部改用黄松木。

到了道光的时候,金丝楠木只会更加稀少,可是他却将隆恩殿整殿的木料全部采用了金丝楠木,不仅正殿,连隆恩殿的东西配殿都用的金丝楠木。据粗略估计,这三座宫殿总共用了约有1500立方米的金丝楠木,足见其奢华程度。

大殿内的一些配件,比如门、窗等,因为建筑体积小,找到相应的金丝楠木来建造,可能相对来说还容易一些。然而隆恩殿内外的36根巨大的柱子,竟然也全部都是金丝楠木。比如殿内的四根金柱直径67 厘米,高8.95米,殿外回廊的金丝楠木柱小一些,但是直径也有56 厘米,高5.25米。如此大体量的整根金丝楠木,可想其采办之难、造价之高昂,这耗费了多少的财力、民力。

这座大殿的奢华还不仅仅如此,进入隆恩殿,你抬头往上看。按照惯例,清代帝陵隆恩殿的天花板一般都是彩绘。但是道光没这么干,他让工匠在每块天花板上用金丝楠木雕刻一条正龙,龙头朝下,栩栩如生。东西配殿的天花板也是如此,一共雕刻有948条龙。

再加上雀替、隔扇的裙板、门窗等地方上雕的龙,三殿一共雕有1276条龙,其中隆恩殿有1096条龙。你实地看的时候,会感受到极其壮观,仿佛来到了龙的海洋,这种形式在明清皇陵中绝无仅有,独一无二,太奢侈了。

至于道光从哪里弄来的这么多的金丝楠木,有学者遍查清宫档案,也没发现相关记载,所以现在也不清楚。

除了由金丝楠木建成的隆恩殿和东西配殿外,道光皇帝的慕陵还有其他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小细节,也能看出其内在的奢华。

比如慕陵的墙,大家看慕陵的墙与清朝其他帝陵的墙,有啥区别?很明显,一眼就能看出来。其他帝陵的墙,上半部分是红色的墙皮,下半部分外露着淡灰色的砖,这种红墙,我们见的比较多。而慕陵的墙全部都外露着淡灰色的砖,看起来灰突突的,没有红墙好看、高大上。可是我要告诉你,慕陵的这种墙造价更高。

其他帝陵的墙之所以会出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不一样,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砌墙 *** 导致的。墙的上半部分采用的是糙砖灰砌的 *** ,就是一层砖一层灰,摸上去表面非常粗糙,看起来不太美观,因此,要在内外墙皮上抹灰,并且在外面要抹上红色的涂料加以遮盖。

墙的下半部分,则是用干摆的砌墙 *** ,俗称磨砖对缝,砖与砖之间几乎没有缝隙,看不到一点灰痕,看起来极为平直、浑然一体。这种砌墙 *** ,会使墙的外观整洁、典雅、整体性强,还很坚固。但缺点是由于工序复杂、费工费料,导致造价高昂,所以清代帝陵,包括很多皇家建筑的墙,很少采用从底下到顶部全部干摆的方式、干摆到顶的,而是只应用在墙的下半部分。因为太花钱了,财政承受不了。

就连以骄奢淫逸著称的慈禧太后,在重修她的陵墓定东陵时,也只将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的山墙、檐墙改为干摆到顶,而陵院院墙及宫门的扇面墙仍采用传统做法。但是慕陵不仅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的山墙、檐墙干摆到顶,连隆恩门的扇面墙、还有陵墓的院墙(不包括神厨库院墙),竟然全部干摆到顶。慕陵采用干摆砌墙规模之大,在清代帝陵中是绝无仅有的。你想想,这又花了多少钱。

除了墙,慕陵宝城宝顶所在的月台所用的石料也十分讲究。宝顶,通俗来说就是坟头,底下就是皇帝的地宫。因为慕陵没建方城、明楼,所以在石五供之后,看到的就是坐落在方形大月台正中的一座圆形宝城。这个月台不是用砖垒的,而是用一些整块巨石砌筑成的,这么多的如此大体量的石头,采集、运输、打磨、安装起来十分费人费力,因此必然造价不菲。

道光似乎对这些砖、石情有独钟,连传统的三座门形式的陵寝门,都让他改成了四柱三门三楼形式的石牌坊。仅这一项改动,就比按照传统形式建造的造价多花了白银2300多两。

怎么样?体会到啥叫外俭内奢了吧,这也就是为啥道光的慕陵,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建筑数量,都还不到雍正的泰陵的一半,但是花的钱却一样多。再加上他之前在清东陵宝华峪建造的那座陵墓,后来又拆除了,这费用也算上,一来二去,直接使他的陵墓成为了清代帝陵里造价更高的一座,花了440万两白银。这无疑是损害了他的节俭形象。

而且从道光不为自己的陵墓建方城、明楼,也能看出道光节俭形象的另一面。明楼是清代帝陵整个陵寝中地势更高的建筑物,建在宝城之前,楼内矗立一统石碑,上面刻有皇帝的庙号和谥号,比如雍正的泰陵明楼里的石碑正面刻的就是“世宗宪皇帝之陵”,明楼下的方形城墙称为方城。

泰陵明楼

清代的帝陵一般都是要建方城、明楼的。当初道光为了节俭,打破常规,下令他的陵墓不建方城、明楼。可是他临终时却留下了一条很奇怪的遗嘱:朕“万年后,著于明楼碑上镌刻‘大清某某皇帝’清汉之文,碑阴即可镌刻陵名”。

但是道光的慕陵没有建明楼,这点他是很清楚的,既然没有明楼,那明楼内的那块石碑自然也就不存在。既然没有碑,那又怎么镌刻“大清某某皇帝”清汉之文,碑的反面镌刻陵名呢?而且把陵墓的名字写在明楼碑的反面也是不符合定制的,按照清朝的制度,陵名一般要写在匾额上,然后挂在明楼的前檐上。

这也许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对于当初不建方城、明楼,道光此时后悔了,但又不好意思明说,只能采取这种 *** ,暗示之后即位的皇帝在他死后为他补建方城、明楼。不过,你今天去慕陵看的话,会发现还是没有方城、明楼的。

事实上,此后即位的咸丰皇帝,领悟了他父亲的这个遗嘱的真正用心,他也确实派大臣到清东陵、清西陵调查各陵规制,结合慕陵的具体情况,拟定了改建宝城,添建方城、明楼的方案。但是为啥最终没建呢?

根据著名古建筑学家王其亨先生的分析,一是因为 *** 战争之后,清朝内忧外患、财政匮乏,没钱了,而此时为嘉庆的孝和皇后修建的昌西陵刚完成,花了不少钱,道光的丧礼又花了不少钱,咸丰实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钱去为父皇补建方城、明楼了。

咸丰皇帝

二是,道光的孝穆皇后、孝慎皇后、孝全皇后(咸丰生母),她们的棺椁已经放入地宫很长时间了,一旦动工,必然会惊动亡者,因为方城、明楼就是建在宝城前面的嘛,实在是不合适。

三是,慕陵宝城比清朝其他皇帝的宝城小不少,方城、明楼的大小是要和宝城相适应的,因此如果补建的话,建成后的方城、明楼会比其他帝陵的小很多,甚至比皇后陵的都小,这样看起来有失尊严。

因此,咸丰综合考虑后,决定不再补建。这三个原因也许都有,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没钱了,建不起,这点从当时建成的昌西陵就能看出来,昌西陵的规模比之前清朝所有的皇后陵都要小很多,而且连皇后陵必建的方城、明楼也取消了,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清朝没钱了。

昌西陵宝城

关于道光皇帝的陵墓还有一点有意思的,和大家讲一下。道光陵墓的规制在清朝入关后的帝陵里是非常特殊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是他十分仰慕清朝的关外三陵(埋葬清朝远祖的永陵、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于是就按照关外三陵的标准来建造,比如隆恩殿改为单檐歇山顶,面阔3间,带回廊,不建方城、明楼,不设石像生等。

因此,他很希望自己的陵墓将来叫“慕陵”。可是,按照清朝制度,皇帝陵墓的名字都要在墓主人去世后,由此后即位的新皇帝来命名。比如雍正驾崩后,乾隆给其陵墓命名为泰陵。乾隆驾崩后,嘉庆给其陵墓命名为裕陵。嘉庆驾崩后,道光给其陵墓命名为昌陵。

道光不便明目张胆地违反祖制来亲自命名,于是他就想了一个招儿,暗示给将来即位的新皇帝。他在一次拜谒清西陵的时候,来到了已经建好的自己的陵墓,在隆恩殿里,叫来了皇四子奕詝(即未来的咸丰帝)和皇六子奕訢,命令他们两个恭读早已写好的一道亲笔朱谕:“敬瞻东北,永慕无穷,云山密迩,呜呼,其慕与慕也。”

读完后,就将这份朱谕藏于隆恩殿的东暖阁内。后来道光驾崩后,新即位的咸丰皇帝在确定其陵名的时候,想起了这件事,于是下令将这份朱谕取出,送往京城。咸丰帝收到后,反复恭读,终于明白了他父亲的良苦用心,这是在暗示自己给他的陵墓取名为“慕陵”啊。于是,咸丰就将道光的陵墓命名为“慕陵”。

他亲自写好了“慕陵”陵名,并将这道朱谕也抄写好,因为慕陵没有建方城明楼,最后只能命人将陵名刻在了石五供前面的石牌坊中间的匾上,而将这道朱谕刻在了这个匾的背面。你现在去清西陵的慕陵参观的话,都能看得到。

我也建议大家去看看,清西陵有四座帝陵,各有特色。雍正的泰陵是清西陵中之一个建的,规模最为宏大,恢弘壮丽,格局完整,看了这个,差不多就能对清代帝陵的整个规制有个大大概了解了。

嘉庆的昌陵,是当初乾隆给他选的,地上建筑仿的泰陵,而地宫则仿乾隆的裕陵,隆恩殿内不用金砖而是以紫花石铺地,享有“满堂宝石”的美誉。昌陵的圣德神功碑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皇帝功德碑。不过,昌陵目前没开放,只能从远处瞧瞧。可是,嘉庆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的昌西陵开放了,里面有中国古代陵寝建筑中唯一的回音石、回音壁,回音效果十分清晰神奇,可以去体验体验。

昌西陵回音石

本篇文章介绍的道光的慕陵很有特色,清代帝陵里造价更高,入关后的帝陵里建筑规制最为特殊的一座,虽然规模小,但是看上去典雅精致。去了之后一定要看看它的由金丝楠木打造的隆恩殿。

光绪的崇陵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帝陵,清朝没建完,就灭亡了,还是民国给他建完的。这是目前清西陵里唯一开放参观地宫的帝陵,因为民国的时候被盗过,上个世纪80年代,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保护性清理,就开放参观了。有过主动挖掘明定陵地宫的惨痛教训,因此现在帝陵的地宫一般是不会主动挖掘的。

崇陵地宫

强烈建议大家花一天时间,在清西陵里好好转转,参观参观。

参考资料:

徐广源《清西陵史话》

清西陵景区相关介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9/607695.html

“号称节俭的道光皇帝,却给自己修建了清朝最昂贵的帝陵” 的相关文章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对赵光义继位之后,为何对皇嫂和两个侄子如此冷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太宗即位之事本就迷雾重重,自古以来争议极多,真相已经无从得知。那么赵光义继位之后为何对兄嫂和两位侄子如此冷淡呢?赵光义继位之后,兄嫂宋皇后被冷落于东宫,八年后郁郁而终。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芳因...

鳌拜和多尔衮谁的权势更大 两人能相提并论吗

鳌拜和多尔衮谁的权势更大 两人能相提并论吗

对鳌拜可以和多尔衮相提并论吗?各自巅峰时期,两人谁的权势更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多尔衮和鳌拜都是清朝鼎鼎大名的权臣,而且几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么如果仔细判断,他们俩谁的权势更大呢?其实无论从地位还是权力来看,鳌拜在多尔衮面前,那都是小弟。我们可以从多个...

孙皓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为何会称为暴君?

孙皓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为何会称为暴君?

孙皓,东吴末代皇帝,三国时期最有名的暴君。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孙皓在位初期施行明政,不久后就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名声很大惊动华夏,甚至连晋武帝司马炎都感到惶怖。好酒好色、大兴土木、横征暴敛这些我们就不说了,今天我们只看看他是如何残害手下亲人和大臣的!杀兄弟、婶婶、叔叔252...

曹雪芹家族为什么会被雍正抄家 最后抄出了多少家产

曹雪芹家族为什么会被雍正抄家 最后抄出了多少家产

还不知道:为何曹雪芹家族会与雍正结怨而被抄家?曹家又被抄出了多少家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家族被雍正下旨抄家,就这样曾经在康熙时期显赫一时的江南曹家就被抄家了,雍正本以为曹家是家大业大,但是查抄完曹家的家产之后,雍正才发现曹家的家产连...

贺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贺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贺循(260年-319年8月28日),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人,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

是仪: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是仪: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是仪(生卒年不详),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仕东汉、东吴两朝,早年曾在本县营陵县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先封都亭侯,后进封都乡侯。年八十一岁时病逝,死...

刘备在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说自取

刘备在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说自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为什么对诸葛亮说“自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在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背景进行全方位了解后便会发现,曾几何时,受封建腐朽思想的影响,人人平等的概念并不存在,而君主与臣子,臣子与百姓之间更是有着极为悬殊的地位差距。可凡事皆...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有多传奇?

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有多传奇?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不包括南明),共有16位皇帝君临天下。其中,明朝中期的明英宗朱祁镇堪称是除明太祖朱元璋以外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当时瓦刺入侵,他御驾亲征兵败被俘,在杀人如麻的瓦刺军营中做了七...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