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杜月笙墓地:朝向上海,破败寒酸,墓碑上方八个大字难以服众
杜月笙
(这是一篇介绍台湾杜月笙墓地情况的文章。)1951年8月16日,民国上海“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杜月笙留下了遗嘱,内容都是关于家庭的琐碎之事。关于财产,杜月笙将仅剩的10万现金进行了分配。
杜月笙将10万现金进行了如下分配:每位太太、儿子各拿一万,没有出嫁女儿拿六千,已经出嫁女儿拿四千。另外,杜月笙还把所有别人的欠条当着子女面烧毁,他不希望自己去世后子女到处要债,进而惹来杀身之祸。
杜月笙的长女杜美如多次揭露了父亲临终遗言,她说:“父亲回光返照时,对身边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杜月笙(中)
在生命的最后两年时间里,杜月笙对故乡特别思念,他渴望自己去世后能叶落归根。杜月笙自己可能都没想到,他生前最不希望去的地方,结果自己却葬在了那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台湾。
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1951年7月底,自知时日不多的杜月笙给自己的得意门生陆京士连发两封电报,要他立即来香港。一见面,杜月笙就对陆京士就自己的后事进行了安排。
杜月笙和孟小冬
杜月笙含泪对陆京士说:“香港不是上海,我在这里终归是过客,所以丧事一切从简,前后不要超过三天。”杜月笙还说:
“不过,有一桩事体恐怕要多费两个铜钿,我想买一口好一点儿的棺材。这并不是我临死还要出风头,而是我不想葬在香港,树高千尺终要落叶归根,有朝一日,我想请你们带我的尸骨重回上海,落葬在我的老家高桥镇,我出生的地方。”
问题来了,杜月笙的墓地为何选择在台湾?他的墓地又有何特别地方?1949年,随着解放战场三大战役的结束, *** 在大陆的败局已定。在这样的背景下,杜月笙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打算。
杜月笙
蒋介石也是如此,他开始“动员”一些社会名流去台湾,杜月笙就是在他的名单之一。1949年3月,蒋介石在上海崇明岛秘密约见了杜月笙。一见面,蒋介石就说:“上海看来也难以保住了,杜先生也应该有所准备,必要时就携全家去台湾。”
杜月笙委婉拒绝了,他闯荡上海多年,深知自己去台湾凶多吉少。回到家中后,杜月笙越想越害怕,他对身边门徒说:“那些政治大官,其实当我们是夜壶。晚上尿急了,想到用我们。用完了,一脚踢到床下,嫌我们又脏又臭。”
从那一刻开始,杜月笙便准备远走香港,但他没想到自己在香港病逝。杜月笙病逝后,由于暂时无法葬回大陆,结果只能暂时停灵。1952年10月底,在杜月笙四姨太姚玉兰的一手安排下,杜月笙灵柩运抵台湾。
杜月笙墓地
事实上,自杜月笙病逝那一刻, *** 当局就争取将他灵柩运到台湾下葬。当时香港媒体报道:“有人说:台湾一定要争取他,连他死了也要争取他。因为一旦反攻大陆,即使杜月笙死了,把他的灵柩抬到上海,他还会显灵,在上海这个地方上,仍可发生使你想不到的作用。”
蒋介石为了表示“欢迎”,专门下令成立了“安厝委员会”,公推于右任主祭,张群、王宠惠、何应钦、张道藩、许世英、陶希圣等陪祭。由于杜月笙棺材沉重,需要16名壮汉才抬得动。
杜月笙灵柩运到台湾时, *** 当局没有提前给他修建墓地,因此只能暂时停厝台北极乐殡仪馆。为了给杜月笙寻找一处风水宝地,蒋介石专门给杜月笙家人安排了一名风水先生。
杜月笙墓地
杜月笙的墓地最终选址在台北县汐止“秀峰国民小学”的后山上,选址结束后蒋介石又给杜月笙子女拨了一笔钱,用于修建墓地之用。如果按照杜月笙生前的身份,他的墓地颇为简陋寒酸。
杜月笙墓地整体朝向上海方向,寓意魂归故里。1953年6月28日,杜月笙正式下葬。据当时台湾报纸报道:“(杜月笙下葬后)许世英、于右任、何应钦、张道藩、陶希圣、洪兰友、吴开先、王新衡、钱大钧及亲友等五百余人,均亲临墓地致敬。杜月笙的遗属姚夫人及长子杜维藩以及长孙等,均在灵前答礼。”
墓碑上方的题词
杜月笙坟冢用大理石覆盖,呈长方体。坟冢后侧的墓碑上刻着“先考杜公月笙府君之墓”。不过,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墓碑上方的八个字,分别是蒋介石题写的“义节秉昭”和张群题写的“誉闻永彰”。这八个字都是对杜月笙的褒奖,但是难以服众。
杜月笙下葬后,起初他的子女多次前来打扫修缮,但随着杜月笙的夫人们陆续病逝,以及子女远走美国,他的墓地因无人修缮早已破败不堪。值得一提的是,在距离杜月笙墓地不远处,就是姚玉兰的墓地。
杜月笙墓地入口处
纵观杜月笙的一生,他是近代中国一个颇为传奇的人,也是一个从社会更底层走出来的青帮大佬。在巅峰时刻,杜月笙被称为“上海皇帝”,他对当时上海的政治、经济都有巨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