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亚历山大东征,秦国如何败之?秦军装备考古给出答案

中国历史2周前 (11-13)90

根据西方历史,亚历山大率领4万余兵力,从希腊出发,一路向东征战,最终可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竟然不考虑后勤问题而一路打到印度,先后征服古埃及、古波斯、古印度。据说,亚历山大原本要打中国,但因为地图标错了,于是拐到印度,由此中国“逃过一劫”。

问题在于:如果亚历山大来到中国,首先面对的肯定是秦国,那么亚历山大以来“马其顿方阵”,能不能击败秦国呢?过去百年,秦朝考古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接下来就以考古发现的秦朝军备情况来分析,看看马其顿方阵与秦军到底谁更强!

马其顿方阵到底怎么样?

亚历山大东征成功,看家本领就是马其顿方阵,这个方阵的优势比较不多,就是正面的、短兵相接的对攻战时具有一些优势,但弱点却很多,比如以下几点:

首先是机动性。古今任何方阵往往都存在机动性问题,尤其主要兵器是长达五米长矛的马其顿方阵,更没有什么机动性可言,很笨拙。

其次依赖地形。马其顿方阵需要平坦的地形,坑坑洼洼的地区,或起伏不定的山区,这种方阵就没办法施展了,因此马其顿方阵使用条件非常严苛。

第三后方与侧翼是弱点。关于这一点,笔者不用多说,看看马其顿方阵图就可以知道。当然,有人说亚历山大手下还有骑兵保护侧翼或后方,但当时骑兵没有缰绳,战斗力还不如步兵。

不要听到2000年前的骑兵,就觉得了不起,就觉得与后世骑兵一样可怕。骑兵靠的是操控马匹的装备,没有相关装备,骑兵没有什么战斗力。

仅以上述三点来看,马其顿方阵其实是一个非常笨拙的方阵,防御作用应该大过进攻,更好是依托城墙或背靠有利地形与敌人对攻战。如果真是以此进攻,那么对方只要且战且退,就可能让马其顿方阵解体,或者引入一个崎岖地形,也能让该方阵苦不堪言,但在西方叙事中,竟然是亚历山大以此远征,以此作为进攻兵力,让人着实费解。

秦朝军备考古给出答案

问题在于:面对如此笨拙的一个方阵,秦军能不能将其打败呢?答案是肯定可以,而且没有什么难度,因为秦军不仅有高度的机动性、强大的近身战斗能力,而且还有强大的远程投射能力,这对于缺乏机动性的马其顿方阵来说,可谓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首先是兵马俑考古

学者王学理在《秦俑专题研究》中,统计了一号坑、二号坑中的兵俑情况。其中,一号坑中有6000兵俑,使用长兵,进行白刃格斗者占全坑85%,弓弩占15%左右;二号坑中弓弩装备率为30%以上,因为部分骑兵也使用弩箭,故而弓弩比例还要上升。

总之,不谈秦朝是不是存在专门的弓弩营,就以兵马俑考古来看,其中弓弩占比不算高、但也不算低。以十万人军队来看,弓弩手占比在15%—30%以上的话,就是1.5万—3万人以上,显然已经非常惊人了。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王朝不是不能增加弓弩手,而是要考虑成本问题,弓弩手的培养、弓箭与弓弩制造成本等,其中弩的成本要高于弓,普通步兵拿一把刀就能上战场,两者成本相差巨大。下图,兵马俑中出土的强弩。

其次是秦简中的秦朝军备

秦朝法度严明,事无巨细都有记录在案,因此考古发现的秦简上,也发现了地方驻守部队的弓弩情况。

在里耶秦简中,有一段迁陵武库情况的记录,其中弩与戟都是251件,甲有300余件。由此可以看到,弩占50%,弓不知道占比多少,其他是白刃格斗步战兵,但需要注意的是甲有300余件,说明秦军拥有防护装备的比例较高。

在岳麓书院藏秦简中,百人队伍中弩兵27人,占比27%,不知道使用弓箭的情况如何。

因此,秦朝地方驻守部队中,驽的使用情况,可能与地区相关,地方较乱的多一些,比较安定的少一些。当然,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基本上弩兵比例高于兵马俑,其中没有显示弓箭使用情况。

因此,秦朝精锐部队弓弩比例,至少在15%以上,但应该不会超过40%。

如果以与亚历山大东征相同的4万兵力计算,就是6000—24000万人,严重缺乏机动性、且还聚在一起的马其顿方阵,只能沦为靶子,必败无疑。

如果秦军出动十万人计算,那么就是1.5万—4万弓弩兵,每次射出数万支箭矢,马其顿方阵更是无法承受。

最后,关于秦军,还有三点值得一提:

首先,西周以来,诸侯军队一直向更机动性改革,比如从郑庄公的鱼丽阵、到魏国魏舒方阵、再到魏国魏武卒、再到秦锐士,强调侵掠如火,故而对马其顿方阵可以拖而垮之。

其次,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了无数场战争,战争思想已经成熟,不会死板的作战,而是先庙算,会根据情况而变,比如采用坚壁清野、截断粮道、坚城拒守的办法,马其顿方阵如何应对?

第三,在上一篇谈论罗马冶铁技术文章里,谈到罗马冶铁 *** 非常原始,比罗马早的亚历山大时期,武器性能更比不上秦军,短兵相接也几乎没有胜率。偶尔取胜,也会被秦军找出克制办法。

总之,可以说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所谓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都是一个极其落伍的死板笨拙的方阵,在秦军面前都没有丝毫取胜的机会,真不知道中外一些人哪来的勇气吹捧马其顿方阵、吹捧亚历山大。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亚历山大东征是真实的,那么只能说明古埃及、古波斯、古印度水平更低,对这种远征而来的笨拙的方阵一点办法都没有,从而被轻松灭国,岂不是说它们的“文明古国”的含金量存在问题?

参考资料:《王学理——秦俑专题研究》、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11/611005.html

“亚历山大东征,秦国如何败之?秦军装备考古给出答案” 的相关文章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聊斋志异》中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显然,朱瞻基爱促织是出了名的。除了这个爱好,朱瞻基还有鲜为人知的、更高雅的兴趣—文艺。朱瞻基出生后,明成祖朱棣觉得这个孙子长得非常像自己...

曹操离皇位那么近 曹操为何一生都没有称帝

曹操离皇位那么近 曹操为何一生都没有称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都以为曹操不称帝是不敢,其实,曹操才是三国最聪明的男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曹操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非常狡猾和奸诈,而在真正的历史中,曹操其实是一个能力十分突出,政治才干远超众人的杰出人才。而关于曹操,关于三国,人们也始...

九子夺嫡最后是雍正上位 雍正皇位真的来路不正吗

九子夺嫡最后是雍正上位 雍正皇位真的来路不正吗

还不知道:清朝的九子夺嫡,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的九子夺嫡,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康熙更看重皇十四子?历史大剧";雍正王朝";应该不少人都看过,而雍正作为皇帝非常的成功,在他年轻的时候经历过激烈的夺嫡斗争,最终击败其他皇子登上...

何晏是什么出身?他与司马懿之间有何纠纷?

何晏是什么出身?他与司马懿之间有何纠纷?

何晏,字平叔。南阳郡宛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上承两汉大一统下启两晋南北朝大分裂,时代变迁总是会催生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今天我们聊聊一个“小人物”,东汉最后一个外戚大将军何进的孙子,曹操的养子兼女婿,著名的美男子——何晏。皇亲贵...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魏延为何没能改变街亭之战的结果?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为先锋,驻扎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对兵法生搬硬套,被张郃切断水源,遭到惨败。危急时刻,魏延和王平赶来救援,迎战张郃,但是,为何未能改变整个街亭惨败的战局?魏延...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kūn)(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仕州郡,随孙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坚殁,随孙策战伐,孙策上表徐琨领丹阳太守,恰逢吴景从广陵归吴,吴景更得人心,因此孙策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任徐琨为督军中郎将。从督军中郎将破庐...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邓愈帝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邓家爵位会被废除的原因是什么?

邓愈帝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邓家爵位会被废除的原因是什么?

邓愈,明朝开国元勋之一,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爵位,邓愈位列其中,受封世袭卫国公,是当时受封的六大国公之一,其时,邓愈年仅33岁。但邓愈立下汗马功劳才挣回来的这个国公爵位,只传承了两代,就被朱元璋废掉了。邓愈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