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风暴眼中飘渺的蜀汉③

中国历史1天前20

作者:Sakuzyo

(三).第三个风暴眼.后诸葛亮时代

在诸葛亮主政的后期,蜀汉由于连年的征伐已有衰象。而到了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主政时,这种衰象更为明显。同时,在诸葛亮去世后,深受诸葛亮赏识的原曹魏降将姜维在蜀军中的地位也进一步提升“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准备继续进行北伐曹魏的战争,虽然皇帝表达了对蒋琬的有力支持,但蒋琬此时的军事战略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魏兴、上庸曾在汉中之战后短暂为蜀汉所有,但是在荆州之变后孟达降魏,这片区域被曹魏夺回。

对于蜀汉而言,汉中既是保卫整个四川盆地的北部重镇,也是蜀汉向北方用兵时重要的交通枢和指挥中枢,而魏兴,上庸被魏国控制,对汉中东面侧翼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笔者个人认为蒋琬此时的战略既有他作为更高指挥官大胆进取的一面,也有与前任诸葛亮相似战略短视的一面——沿汉水东下袭击魏兴,上庸固然能够出其不意,解除汉中东面的威胁,并且能够避开秦岭的地理障碍,再次控制襄樊,但是通过这个战略我们也看到了蒋琬先前也并未有过领兵作战的经验,所提出的战略具体到战术层面的执行上问题颇多——首先是水路进攻,此时的蜀汉经过诸葛亮多年穷兵黩武式的征伐,资源消耗极大,是否还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能够支撑?再者这条线路沿汉水东进,多在河谷中行军,自然条件恶劣,对军队战斗力的削弱如何?并且受制于地形和行军的距离,不仅后勤补给难以为继,只要魏军有所察觉,蜀军无法展开,基本就没有生还的可能性。

而从战略上看,即使能够推进到襄樊,再次实践《隆中对》的构想,不仅曹魏会集中全力作战,对于将荆州视为国家根本利益之一的东吴可能会误判蜀汉的战略意图,进而再次采取对蜀汉的敌对行动。因此蜀汉内部反对声音颇多,蒋琬也被迫放弃了这个战略构想,继续经营汉中,但是他此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只能联合东吴,东西并力,对曹魏疆土进行蚕食,并且令姜维率偏军入羌地,一是笼络羌人部落,二是削减曹魏在此的政治影响力,客观而言蒋琬在“风暴眼”中稳住了蜀汉的基本盘,在维持成功防御态势的同时并且在进取方面也有一些积极举措,使国中保持稳定。但蒋琬随后自汉中退还涪城(今四川绵阳),在涪城指挥北部的防御,标志蜀汉在战争中已经彻底转入防御,主动权最终由曹魏取得,并且此时蜀汉和曹魏综合国力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延熙九年(246),蒋琬病逝,大将军费祎接替蒋琬之位,费祎本人博学强识,又精于实务,沉稳冷静,早在两年前的兴势之战中,费祎便展示出他素质过硬的一面——魏将曹爽以优势兵力对汉中外围的兴势发起进攻,费祎率众前往汉中前线,“于时羽檄交驰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展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后魏军撤退,费祎封成乡侯,说明费祎在战争中指挥有方,对魏军造成了实质性杀伤,并非浪得虚名。但是与蒋琬执行的方略相同,费祎在蜀汉和曹魏的长期对峙中同样采取守势,极有可能也是出于对两国国力差距悬殊的考虑,费祎在时也未发起过大规模的主动进攻,继续维持对峙,造成与蜀军中少壮派军人的矛盾日益激化。

作为蜀军中少壮派的代表,姜维的处境一直较为尴尬——天水人氏,后投降诸葛亮,延熙六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虽有将军之名,但是手中可用的军事资源并不多,蒋琬时期姜维数次率领偏军西入羌地作战,而费祎时期对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以不过万人的兵力对曹魏进行作战充其量只能算上武装骚扰,姜维的作战也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延熙十六年(253),费祎遇刺身亡后,姜维这一限制得以解开,当年夏天姜维便率领数万人出石营,经由董亭围困南安,后因为粮尽退兵;第二年,后主对姜维“加督中外军事”,说明此时后主对姜维还是处于较为信任的地步。姜维此次对陇西的攻击收获颇丰,先是狄道城投降,后在襄武击败魏将徐质的部队,徐质本人也被杀死,蜀军迁移当地百姓入川;后与车骑将军夏侯霸(也是曹魏降将)出狄道,在洮西击败魏军,魏军在此次战役中损失惨重,后由曹魏征西将军陈泰赶来救援方才击退姜维;但在随后两年,姜维两次发兵伐魏,延熙十九年兵败段谷,延熙二十年趁诸葛诞在淮南叛乱时发兵伐魏,在沈岭兵败,姜维撤军回汉中,后虽仍有攻伐,但已经无济于事,直至蜀汉灭亡。

自费祎遇刺起,到蜀汉灭亡的十年间,也是纵观姜维在内外交困的“风暴眼”中挣扎的历程,前后对曹魏发起多次军事行动,但真正取得胜利的次数寥寥无几,与诸葛亮先前展开的北伐战争相似,姜维即使在军事行动中取得胜利也更多只是战术层面的胜利,在战略格局上无力巩固胜利果实,如在狄道的作战中虽然对魏军造成了重创,但姜维没有选择驻扎军队守卫,而是选择“拔民而还”,侧面说明此时蜀汉的人力物力经过多年战争的消耗已经严重不足。自保都不一定能够做到,更何谈扩大领土蚕食曹魏呢?

而在另一方面,姜维身为蜀汉军队的高级指挥官,身份却是曹魏的降将,在荆州派主导的蜀汉政权中并没有相应的政治自主性和话语权(如费祎在北伐军队人数上始终压制姜维),要在蜀汉政权中获得认可,姜维也只能寄希望于在军事上能够做出亮眼的成绩博得官僚系统的青睐,但他穷兵黩武式的征伐也使得他主观上的目的与实际效果开始背道而驰——后主在政事上逐渐倦怠和腐化,黄皓等人把持政权;过于频繁的用兵引发国内民怨四起,文官集团中尤以益州派的谯周等人反对声为甚,谯周亲自作《仇国论》,表明所谓“兴复汉室”之宗旨已在蜀中被过度的战争消解殆尽。

对此局面,姜维也只得领兵在外避祸,而笔者认为姜维后任大将军,理应熟谙国中政治风向,协调好军队和 *** ,以及军队将帅之间的关系。陈寿评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殒毙”,表面上看是陈寿对姜维的全盘否定和负面评价,塑造成一个能力不强,极端功利并且毫无战略远见的人物,而笔者个人的看法是,陈寿出身于益州本土,师从谯周,在一定程度上会受谯周的影响,而陈寿少时处于蜀汉中后期,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时期,后作《三国志》时已是西晋,出于政治立场的前提,对蜀汉的观感也会更为复杂,这些可交由读者去自行判断。但姜维在后期的作战的确罔顾蜀汉当前已经严重透支的国力,频繁进攻,尤其是在后期的战略战术上很有可能草草拟定,造成大量毫无意义的损耗。

同时,曹魏新的军事人才在飞速成长,而姜维帐下多是廖化,张翼等年迈的老将,两国实力悬殊,姜维在国内反对声浪和曹魏进一步加大的战略压力下艰难挣扎,军事上难以取得突破,政治和人事方面又无法有效地协调和权衡好,后改变汉中的布防格局,将魏军放入汉中盆地期待能够取得歼灭魏军主力扩大战果,但也正是由于姜维对当前国力和军力的错误估计,以及在内部政治和人事上的无力,魏军得以在平坦的盆地内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蒋舒倒戈,傅佥战死,魏军长驱直入,蜀汉政权在这个“风暴眼”中走到了尽头,既是姜维个人的悲哀,也是弱国在大量战略失误后不可避免走向衰亡的悲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11/611600.html

“风暴眼中飘渺的蜀汉③”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一定要杀李善长?他在害怕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一定要杀李善长?他在害怕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说朱元璋蓄意置李善长于死地,这话一点也没有冤枉朱元璋。我们来看看,朱元璋究竟有多么的蓄意。其一、李善长已经退休了,完全没有掌握权力了。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因为这些功臣们或者掌控着朝廷的话语权,或者掌控着兵权。这些人的权力太大,朱元璋害怕...

汉哀帝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作为?

汉哀帝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作为?

汉哀帝自古就饱受非议, 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哀帝刘欣,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汉成帝刘骜只知道宠幸赵飞燕姐妹,却没有一个子嗣,所以只好立自己的侄子刘欣为太子,他是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就是在他死后,王莽彻底把持了朝政,之后王莽毒死了汉平帝,然后通过禅让的方式取代了西汉王朝的统治。由于刘欣在...

许劭: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善于评价,定期举办月旦评

许劭: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善于评价,定期举办月旦评

许劭(150年~195年),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少有名节,善于评价,定期举办“月旦评”。举孝廉出身,出任汝南郡功曹。拒绝司空杨彪征召,投靠扬州牧刘繇。刘繇被孙策击败后,逃往豫章郡。东汉兴平二年,去...

孙峻是什么出身?他杀诸葛恪的原因是什么?

孙峻是什么出身?他杀诸葛恪的原因是什么?

孙氏政权最大的特色就是孙权统治时间很长,执掌江东有50多年。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兴二年(253年),孙吴皇帝孙亮与堂侄孙峻在皇宫设宴,邀请权臣诸葛恪赴宴。不久孙亮借故离开,孙峻于是拿出诏书,以皇帝的命令逮捕诸葛恪。诸葛恪顿时吓得大惊失色,孙峻于是命人上前将其...

赵姬作为秦始皇的生母 秦始皇为什么要囚禁她

赵姬作为秦始皇的生母 秦始皇为什么要囚禁她

对秦始皇为什么囚禁母亲赵姬?她对嬴政伤害有多大?背后有何隐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囚禁自己的生母赵姬,是因为赵姬做出了让秦始皇感到又气又恨又耻辱的事,甚至威胁到他的生命。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看下赵姬的身份。秦始皇的生母赵姬,...

徐晃在曹魏是什么地位?襄樊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

徐晃在曹魏是什么地位?襄樊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徐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遗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集团与刘备集团爆发樊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俘获曹魏名将于禁,威震华夏。曹操于是派徐晃救援樊城,抵御关羽。最后徐晃长驱直入,击败关羽,使得曹操集团...

曹睿作为曹魏第二个皇帝 曹睿为什么会断子绝孙

曹睿作为曹魏第二个皇帝 曹睿为什么会断子绝孙

对曹睿究竟为何会断子绝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睿字仲元,既魏明帝,是魏文帝曹丕与文昭甄皇后的长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黄初三年,曹睿被封为平原侯。226年,文帝病重,立曹睿为太子,并立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为辅政大臣,曹睿在位期间,攘外安内,发展生产,颇有建树。但...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轻时任会稽郡吏。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巡视会稽,经考察推举贺齐为孝廉,任永宁长,后任南部都尉、平东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任威武中郎将,受孙权派遣,讨伐丹阳郡...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