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妻子是谁?
蒲松龄,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醒世姻缘传》、《晴云山房诗文集》等文。他所著的《聊斋志异》,以其干练的文笔,丰富的想象,被评为短篇小说之王,至今还广为流传。
蒲松龄,公元1640年,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因为家道中落,蒲松龄家里以无闲钱请私塾老师,因此他们一家四兄弟都是跟在自己父亲身边读书学习的。在四个兄弟中,蒲松龄排行老三,自幼聪慧异常,学习能力极强,善于举一反三,父亲对其抱有极大的厚望。
公元1659年,蒲松龄十九岁,这一年他参加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之一,名震一时。蒲松龄少年出名,但是此后科举却一直没有中举,连续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次次落第,最后只得无奈放弃考试,转而谋取营生,用以养家。
他先是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后又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只得一提的是,在蒲松龄七十一岁的时候,成为岁贡生。岁贡生,指得是依排序给予的一个称号,实际上最多算是半个贡生。
公元1715年,蒲松龄病逝,享年76岁。
蒲松龄除了是一个著名小说家,是一个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完成自己作品的小说家以外,挂在他身上更大的标签应该就是“苦”。
首先要说的便是家贫之苦。蒲松龄的贫困的苦痛,是从析箸之变开始的。蒲松龄他们家虽然家道中落,但是后来他的父亲由儒转商,家里还算的上是一个小康之家。那个时候,蒲松龄无需担心钱银的问题。但是后来他的两个哥哥娶了媳妇,而这两个媳妇又都是泼辣之辈,时常因为一些小事闹的家宅不宁,无奈之下,他们的父亲便将他们分了家。
蒲松龄的妻子是个贤惠之辈,他们在分家方面自然争不过来两位势利的嫂子,所以这个家分的并不公平。蒲松龄一家只得了二十亩薄田,二百四十斤粮食,只够吃三个月。蒲松龄先还咬着牙继续读书,但在家里日渐穷困而又科举无望的时候,他只好放弃科举,赚钱养家。
蒲松龄家里当时穷到什么地步呢?他给人做塾师,一年最多只能赚八两,而同时期刘姥姥《红楼梦》中曾提到一个四口之家的基本所需,需要二十两银子维持。八两对二十两,这之间的落差不必多说。
另外,因为家里穷,蒲松龄当时还作文以自嘲,此文名为《除日祭穷神文》,文中说:“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腾腾的门儿 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儿进?难道说,这是你的衙门,居住不动身?你就是世袭在此,也该别处权权印;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 该放假宽限施施恩。你为何步步把我跟,时时 不离身,鳔粘胶合,却像个缠热了的情人?”
蒲松龄第二个苦,便是漫漫科举之路。蒲松龄少年得志,三试之一,成为秀才。但实际上他的这个之一,与当时的评判标准并不符合。当时他的主考官是大诗人施闰章,他非常欣赏蒲松龄的文采,尽管蒲松龄写的并不符合八股文规范,他还是给蒲松龄判了个之一。这就给蒲松龄一个错觉,觉得自己就应该这样写,所以后来他屡试不第,压力巨大。漫长的科举考试之路,一边要专心学习,一边要忧心家务,蒲松龄这段路程走的极为辛苦。
蒲松龄的妻子为刘氏,是离蒲家庄二十多里的道口村一位乡村秀才的女儿。刘氏极为贤惠,孝敬公婆,对丈夫很疼爱。蒲松龄分家之后,专心学习,家里的一切家务都落在了刘氏身上。她从年轻的时候就纺线、织布、搓麻线,落下了胳膊疼的毛病。蒲松龄家贫,饭菜很少见肉,偶尔因为招待客人买一点肉,刘氏自己从来舍不得吃,要留着等在外面教书的丈夫回来,所以常常是留着留着就不能吃了。刘氏和蒲松龄一起生活了五十六年,她去世的时候,蒲松龄非常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