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龙争虎斗-日本陆海军百年对立史(上):明治/大正/昭和初期的初对峙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01-24)1030

作者野口省己,曾任日本陆军三十三军少佐参谋,译者飞翼,原发表于战争 *** 区论坛,由元首卫队修订及配图

全文目录

1.前言

2.日本陆海军的创设

3.德国式和英国式

4.陆战与海战

5.陆主海从

6.两个假想敌国

7.华盛顿条约

8.日德防共协定

9.德意日三国同盟与日本陆海军间的对立

10.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1.北进还是南进?

12.围绕开战的对立

13.太平洋战争和陆海军之间的斗争

14.围绕终战工作而展开的对立

15.战后

1.前言

“兄弟内争,易受外辱”。日本陆海军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水火不容一般,相互之间争权夺势,勾心斗角,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的败因之一。

陆海军作战环境不同,一个在陆地上,一个在大洋上。不过,要说保卫国家的话,则是同一目的,就好像是自行车的两个轮子。

就像毛利元就的“三矢遗训”所说一样,如果两兄弟可以合力战斗的话,那么可以发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威力。

然而,正如另一个词“近亲憎恶”所描述的,如果兄弟之间相互拖后腿,其内讧的话,得到的就是相反的两倍甚至三倍的损失。

本文就揭露一下旧日本军队这道丑恶的伤疤的伤疤。

2.日本陆海军的创设

明治元年(1868年),明治维新基本获得成功,然而朝廷的兵权有名无实,天皇属于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此时,对内为了确保国内治安,对外为了防卫外敌入侵,建设一支国家掌管的军队迫在眉睫。

维新后的改革行动非常迅速,旧习被一扫而光。于是,反对打破原有阶级制度的不满分子,在各地纷纷开始骚扰滋事。另外,还发生了维新功臣试图劫持天皇,前往西京即位的重大叛乱事件。

在明治4年4月,设立了东山和西海两镇台,以萨摩、长州、土佐三藩的御亲兵担任守卫禁阙的任务。

同年8月,又设立了东京、大阪、仙台、熊本四镇台。明治6年,增设了广岛和名古屋,变成6镇台。镇台就如同字面意思,主要任务就是确保国内治安。在明治18年的军事改革中,镇台被野战编成的师团所代替。

在明治维新之前30年前,欧洲列强就开始在东亚实行侵略。这其中,俄国对东亚的侵略野心尤为露骨,同时直接威胁到日本北方领土,海防成为日本的当务之急。因此在这个阶段,军队建设的重点放在了海军身上。

明治元年(1868年)3月26日,在大阪湾举行了日本海军最初的观舰式,迈出了海军建设的之一步。不过,当时只有6艘舰艇,合计仅6452吨,和现在的军舰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而且,仅有的这几艘舰艇还都陈旧不堪,海军在当时是虚有其名。

日本陆军由于继承了传统的武士任务,因此相对而言建设起来比较容易。在领导人才方面涌现出大村益次郎、西乡隆盛这样的巨头人物,以及山县有朋、桂太郎、川上操六等实力派人物。相形之下,海军方面显得人才不足,不得已从陆军借用了几位高级将领。

因此,这时候的“国军”实际上就是单指日本陆军,海军是包含在其中的。同时,日本陆军的政治性明显强于海军。

山县有朋,日本陆军大将、元帅,在日俄战争中曾担任总参谋长指挥战斗。在伊藤博文死后,作为元老之一人,拥有绝大的权力。

此时陆海军之间的隔阂还不是很深。例如西郷従道在明治11-12年担任陆军卿一职,明治18年以后又先后3次担任海军大臣。在甲午战争中,西乡就曾经兼任过陆军大臣,大山陆军大臣也在明治19-20年,一时兼任过海军大臣。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将军和提督之间的互相转换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陆海军大臣之间也常会互相兼任。

3.德国式和英国式

明治2年10月2日颁布的[太政官布告]规定:关于新国军的军事制度,陆军方面采用法国式,海军方面采用英国式。

陆军的法国式军事制度一直持续到明治19年为止。然而,1871年的普法战争证明了:法国式军事制度比较适合于个人教育、小规模部队训练;在大部队训练方面,普鲁士风格更为优秀。因此,前往西欧考察的桂太郎少将返回日本后,提出将陆军训练方式改为普鲁士风格,并被采纳。

桂太郎,日本陆军大将。明治维新后曾赴德国留学,出任过“台湾总督”,并3次担任日本首相

于是,陆军从德国聘请来普鲁士参谋少校梅克尔,请其协助日本进行军事制度以及教育训练方面的大规模改革。

改革主要内容为:军政、军令二元组织化,学校教育系统、组织和 *** 均采用普鲁士风格(例如学生装和水手服)。

陆军士官学校的教育也改为普鲁士士官候补生制度,着重培养士兵以及士官通过实习来提高作战能力。

行动纲领也改为:“军队的首要任务为战斗。因此凡事皆以战斗作为基准。”也就是确立了实战本位主义。

另外,对军人的发型也做出了硬性规定:军人必须短发。因此,陆军大将以下的大小官兵统统留着和当时的囚犯、僧侣一样的光头。

由此可以体现出日本陆军的实务型风格:粗野、不讲究通融、独善其行。

陆军向外国派遣的留学生大多在德国留学,因此亲德派在陆军中占据大多数。另一方面,对美英的认识相对来说显得薄弱。

日本海军则在1873年从英国聘请了以阿奇博尔德卢修斯道格拉斯海军中校(Archibald Lucius Douglas)为代表的顾问团34人,负责指导日本海军模仿英国皇家海军,进行制度、舰队编成、军舰部署、船体、兵器等方面的改革。

道格拉斯

另外,海军的人才培养 *** 也模仿了英国式。在海军兵学校里,海军士官们被要求同时成为一名绅士。同时,海军重视英语教育,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仍然继续进行英语教学。在日俄战争后,海军强调3S精神,即“Smart(潇洒)、Steady(坚定)、Silent(沉默)”。

另外考虑到对外形象的关系(例如访问外国或者外国军舰来访),海军舰长室的内部设施比起陆军的联队长室内装饰要豪华得多。

海军士官中有人留着三七分的长发,并涂抹润发油的。和陆军相比,海军的士官们在穿着打扮方面要讲究很多。对于这点,既有评价海军穿着潇洒得体的,也有批评海军腐败软弱的。

在国际视野方面,海军比陆军要宽广很多,同时亲美英派居多,对美英的认识了解也比陆军要深入的多。

“比起家境出身来,更加注重后天教育”[氏(うじ)より育ち] 。日本陆海军在传统方面表现出的背驰,互相产生不和谐感,这些都成为日后陆海军对立的因素之一。

4.陆战与海战

陆战是以扎根于大地的为主的战斗,分为攻击和防御。如果处于兵力上的劣势,而被命令进行防御的话,防御一方可以通过利用地形特点、防御工事等弥补己方战斗力不足,从而得以进行长期战斗。例如,日俄战争中的旅顺要塞战。

与陆战相反,海军要在大洋上寻找敌舰队,海战相对来说攻击性要素较强。拥有能够将敌人引诱至对于己方有利的战场的灵活机动能力,以及能够击沉敌军舰队的强大火力,这两点对于当时的海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海战的另一特性是一旦爆发,短时间内即可分出胜负,缺乏持久性。例如,日俄战争中的日本海海战。

因此,从上述角度来看,陆军属于静—守势型,海军属于动—攻势型。

另外,陆军士兵依靠双脚行军,行动迟缓。当时,陆军的主力—“步兵”行军速度大约为4公里/小时。一旦确定了作战计划,想要中途转道改变方向是很困难的事情。

海军的机动力则远远超过了陆军,他们可以依据形势变化需要,灵活调整行动路线。

陆战如果远离己方补给基地的话,作战很难展开,因此通常在制订计划之前都会设定此次行动的最远攻击目标,没有命令轻易不得超越。

而海战受补给的限制要少于陆军。例如之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巡洋舰艾姆登号远离己方基地,但仍然能够在大洋中纵横无尽地肆虐行凶。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陆军特点的话,那么就是[一旦下定决心,就不会改变];而海军特点就是[见敌必击,找到敌舰就紧紧地咬上去]。”

陆战与海战在本质上存在着差异,但是日本陆海军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理解,没能做到取长补短。

(原文作者在陆军大学时代,曾经听过海军大学教官的海战基本讲解,不过由于是课堂讲解,很无聊,因此上海军相关课程的时候总是在睡觉。作者现在觉得,如果能够进行陆海军共同演习的话,会大大提高相互之间的认识,加深了解。)

5.陆主海从

明治5年(1872),日本 *** 废除了原有的兵部省,成立了陆军省和海军省这两个独立机构。

虽然在形式上,两省属于并立,不分大小;实际上,如上所述,明治时代的建军是从陆军开始的,海军力量相对薄弱,人才也不及陆军众多,可以说明治时代是完全的“陆主海从”。

位于东京麹町区永田町(今日东京都千代田区永田町)的陆军省,摄于1912年。

位于东京麹町区霞ヶ関(今日东京都千代田区霞が関)的海军省,摄于1912年

明治19年(1886)3月的参谋本部条令中规定:参谋本部内设立陆军部、海军部,陆军大将本部长旗下设立陆军部次长和海军部次长两职。也就是说,海军军令部隶属于陆军参谋总长的管辖之下。

由于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爆发而制定的战时大本营条例中,有这样的规定:

大本营幕僚长一职属于陆军参谋总长的专任,与陆军参谋总长并肩的海军军令部长,实际上与陆军参谋次长同级(或者还要低一级)。

换句话说,担任陆军参谋次长之人,作为大本营的上席幕僚,在关于出兵和作战计划制定方面,实质上可以指挥海军的行动。在这个时代,统帅权是完全围绕陆军为中心的。

关于甲午战争的开展决定方面,日本 *** 和陆军商量之后就做出了决定,海军只是在接到开战决定通知后被要求赞成通过而已,纯粹的从属关系。

对于这种从属关系,海军自然不甘心屈从忍受。因此海军不断提出修改该条例,终于在明治36年(1903),改正后的大本营条例规定陆海对等,实行二元统帅制度。

6.两个假想敌国

明治治政45年间,日本的国防、外交的主眼,就是解决朝鲜问题。

朝鲜的动向情况,是关系到日本安危的大问题。李氏王朝在执政500年后,逐渐倾向于衰败。这对朝鲜民族来说是个不幸,同时对日本来说也是个心头隐患。日本当局认为,如果有强大的外国势力此时入侵朝鲜,就相当于在日本的侧翼插入一把匕首,随时可以威胁到日本。

为此,日本借着甲午战争胜利之机,逼迫清朝承认朝鲜不是附属国,而是一个独立国家。这样,虽然让清朝从朝鲜后退,但是北方的熊—俄国,却趁势逼近。形势对日本来说,变得不同寻常。

为了抵抗俄国,明治35年(1902年),日英缔结同盟后,日本赌上了国运,同俄国一战,并勉强获胜,暂时消除了俄国对日本北方的威胁。并于1910年将朝鲜吞并,彻底解决了所谓“朝鲜问题”。

在日俄战争爆发之前,日本陆军的假想敌国一直是俄国。日俄战争后,由于畏惧俄国的复仇,仍然把俄国作为头号假想敌国。另外,斯大林参加对日作战的借口就是日俄战争的复仇。

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认为:四面环海的日本,强化海军实力才是头等大事,陆军只要保留国土防卫的更低限度战斗力即可。在山本大臣看来,如果可能的话,应该是“海主陆从”,更低限度是“海陆同等”。

被称为“明治日本海军之父”的山本权兵卫

为了充实海军实力,那么需要树立一个假想敌国,这样才可以有借口充分扩充军备。

在黄海海战和日本海海战中,清朝海军和俄国舰队均被消灭,因此不能作为假想敌国候补。于是,海军决定以大洋另一端的美国作为假想敌国。

正好此时的日美关系由于加利福尼亚移民问题、排斥日本人移民问题、围绕中国市场进出问题而恶化起来,因此把美国作为假想敌国,也比较容易引起日本国民的共鸣。所以海军仅仅为了充实自己的军备,就树立一个超级大国作为假想敌国

此时,陆军致力于平时25个师团/战时50个师团的建设中,海军也着手开始了八.八舰队建设(战舰8艘、巡洋舰8艘为主体的舰队)。

这样本不富裕的国力被一分为二。陆海军的军费合计占到了国家预算的一半以上。为了争夺更多的预算,陆海军的对立就此开始

大正6年(1917年),由于俄国国内爆发十月革命,一片混乱,因此来自北方的威胁顿减。一时间,陆军失去了假想敌国,不得已也把美国作为了假想对手,不过这一状况没有维持多久。

在斯大林开始了五年计划以后,苏联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并再次在苏联远东地区集中了大量兵力,日苏关系趋于紧张化。同时,由于在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日本担心苏联的红色思想会颠覆日本,因此陆军再次把假想敌国换成了苏联。

未完待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1/575031.html

“龙争虎斗-日本陆海军百年对立史(上):明治/大正/昭和初期的初对峙”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赵云与关羽用一招制敌杀死了哪些大将?

三国时期赵云与关羽用一招制敌杀死了哪些大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赵云在三国名将中,非常厉害,特别是在演义中,赵云在战场上几乎是勇不可挡,一生未遇到敌手,单挑基本没有输过,而且,赵云每次单挑,几乎都是一招制敌,一个回合就将敌将干掉,赵云至少有五次一招制敌,比如,一合刺死河北名将高览,一合刺死东吴大将朱然。三国中...

郭祚:北魏重要谋臣、改革家,协助孝文帝谋划汉化改革

郭祚:北魏重要谋臣、改革家,协助孝文帝谋划汉化改革

郭祚(449年~515年),字季祐,太原晋阳人。北魏大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和重要谋臣之一,曹魏名将郭淮弟郭亮七代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少年孤苦贫困,姿貌不伟,涉历经史。尺牍文章,见称于世。二十岁时,为并州主簿,得到并州刺史孙小的赏识。孝文帝即...

汉武帝在位时期如此折腾王朝 汉朝为何没有亡国

汉武帝在位时期如此折腾王朝 汉朝为何没有亡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统治相当折腾,为什么没有亡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都说“秦皇汉武”,这两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有没有什么联系呢?“秦皇汉武”一词最早见于《文心雕龙》:“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意思是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具有雄才伟...

王全斌是什么人?蜀地大规模叛乱与他有何关系?

王全斌是什么人?蜀地大规模叛乱与他有何关系?

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北宋后就开始了他的统一中国的战争。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乾德三年(965年),北宋大将王全斌灭后蜀,使得巴蜀之地并入大宋版图。可过了不到一年,巴蜀之地就爆发大规模反宋起事,使得北宋对巴蜀的统治岌岌可危。直到乾德四年(966年)刘廷让率宋军入蜀平乱,才...

微子:周朝宋国开国始祖,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微子:周朝宋国开国始祖,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微子,子姓,宋氏,名启,后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殷微子。今河南商丘人。是宋国开国国君,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帝辛的长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子启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启是长兄,中衍(宋微仲)居中,受德(商纣王)最小。微子启的母亲生子启和中衍的时侯还是妾的身份,...

来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来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来敏(165年—261年),字敬达,义阳新野人,东汉太中大夫来歙之后,司空来艳之子,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逢董卓之乱,来敏跟随姐夫黄琬到荆州避难,黄琬是刘璋祖母的侄子,来敏又与姐姐来氏入蜀,被刘璋引为宾客。来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左氏春秋》。刘...

隆科多为雍正立下大功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

隆科多为雍正立下大功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

还不知道:隆科多为雍正登基立下大功,为何会落得个被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22年,康熙临终之际,隆科多被任命为顾命大臣。雍正能顺利登基,隆科多功不可没,也因其拥戴有功,隆科多在雍正朝一度位极人臣。但没过几年,他就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告发,落得个抄...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