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淮海战役惨败怪谁?晚年杜聿明回忆:打刘伯承必胜,可老蒋不听话

中国历史3天前40

电影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这是电影中做决战前总部署时蒋介石所说的,事到如今,在很多关注解放战争的网友中已经成了巨大的笑柄。

所谓“八十万对六十万”是指

*** 军在淮海地区总共部署有八十万军队,包括黄百韬、黄维、李弥、邱清泉、孙元良等数个兵团及绥靖区守备部队,相比于华野、中野六十万人,在兵力上确有巨大优势。

但是优势不等于胜势

,能因势利导、随形变化而占据主动以至于以少胜多的战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淮海战争更是其中规模极为庞大、战果极为丰硕的震惊世界的教科书级的典型战例。

但是坐拥八十万众的 *** 重兵集团为何会遭遇等同于全歼的重大失败呢?这种失败自然不能一人承担,

但是更大的责任人非 *** 更高军事统帅蒋介石莫属。

小淮海与大淮海

其实在辽沈战役进行中的时候,淮海战役就已经在中央军委的酝酿之中了,但是

无论是中央,还是刘伯承、粟裕等人,最开始的构想只是一个小淮海战役。

这个

“小淮海”

针对的作战对象主要是当时驻扎在徐州以东的

新安镇的黄百韬第七兵团

,再则是夺取

李延年的九绥区。

原因很简单,在淮海地区的国军大多集中在徐州一带,独有

黄百韬兵团位置突出,容易被孤立围歼。

故而战役的最初决策是以华野往新安镇方向,围歼黄百韬兵团。

而“小淮海”转变为“大淮海”的节点也是在这里。

对于黄百韬部过于突出的问题, *** 方面不可能没有察觉,也下令黄百韬兵团向徐州靠拢。但是如果黄百韬兵团能够顺利向徐州靠拢,那么

战事

也不会如

此迅速地急转直下。

这里的问题则出现在蒋介石身上。

一则是以刘峙为总指挥。

为补救东北战局,将原本准备徐州作战的杜聿明派往东北,又因种种原因委派了作战上极为无能的刘峙,他仓促上任,战役前夕的兵力布置极为分散,已经造成了先天不足。

二则是临阵变卦。

无论是大兵团作战还是小规模战斗,对于时机的把握都非常重要,稍有迟疑都将有全军败亡的风险,而蒋介石则已经不仅仅是迟疑了,

而是一变再变。

具体来说,

则是改变原定的让黄百韬兵团向徐州靠拢的计划,而让黄百韬兵团掩护九绥区李延年兵团撤退。

继而又听从刘峙的意见,将之一百军和第四十四军划归第七兵团建制,

让黄百韬等待由海洲(今连云港)撤退的第四十四军一同行动,客观上为我军创造了极大的空间和时间优势。

两次变卦

,直接导致黄百韬兵团主力被围困于碾庄,

“小淮海”逐步向“大淮海”转变。

憋屈的杜聿明

在 *** 方面,三大战役

杜聿明

参与指挥了两个月就

千里转进功德林

了,虽然挂着个副总指挥的名号,

杜聿明的才能其实得不到多少发挥

,反而在

功德林招生办主任兼运输大队长蒋介石

的助力之下,差点没给自己病死。

他的确是一个救火队长

,因为他的确有能力,且听话,这也是他最后兵败的原因。

[图片6]

在黄百韬兵团被围之后,

杜聿明

回到了原本被他苦心经营现在已经一团乱麻的徐蚌战场,

面对的之一个问题,黄百韬救还是不救。

刘峙等人的意见,则以李弥、邱清泉等部救援黄百韬,打出一个所谓“中心开花”的战术

但是

杜聿明

对国军以及战场态势有着比较清醒的认知,他认为更好的办法不是救援黄百韬兵团,而是

放弃碾庄方面作战,以主力寻找兵力只有十五万人的刘伯承的中野进行决战。

这种作战方案有两个好处,

一是

如能找到中野主力,则巨大的兵力差之下,华野必然救援,则黄百韬之围迎刃而解。

二是

如不能找到中野主力,则可借机撤退,保存有生力量,以免在态势不利的徐蚌战场遭受更多损失。但是这一方案并没能得到

蒋介石

的同意,他

一方面不想放弃黄百韬兵团,另一方面又认为如此作战脱离城防太过危险。

实际上,根据后续杜聿明的行动来看,

这种危险是值得冒的

。据我分析,

杜聿明这个作战方案的更大意图不在战,而在于撤退

,如果能完成大部分主力撤退,最起码可以进一步强化长江防线。

蒋介石最后的决定让杜聿明万分失望,他知道黄百韬兵团大概率救援不成,那便

只能在徐州龟缩成一团,以求自保了。

果然,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黄百韬兵团被全歼于碾庄,宿县又被围困。

憋屈的杜聿明

于是

蒋介石完全陷入了被动

,他又让黄维的十二兵团救援宿县。

黄维

是个书呆子,作战完全不懂得变通,仗着自己装备精良,

孤军直进,结果被围困于双堆集

,这时候,

“小淮海”已经彻底变为“大淮海”。

救不救黄维,这个问题又抛给了杜聿明。

杜聿明的想法还是

不救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

战场态势、兵力对比、士气都已不能满足救援黄兵团的需求。

在处处被动挨打、时时处于被分割包围的情况下,杜聿明难有回天之力。

杜聿明

决心按计划继续

向永城撤退,

并且

切断与南京的电报、 *** 联系

,以免撤退计划受到蒋介石的干扰。但是千算万算,杜聿明漏算了

蒋介石

仍有

空投手令

这一条。

“据空军报告,濉溪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维兵团消灭,我们将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之李延年兵团南北夹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图片10]

杜聿明的心彻底凉了,感叹

蒋介石手握三军之权而不知三军之重

,不想承担战役失败的历史责任的杜聿明在百般无奈之下回军救援黄兵团,最终

被围困于陈官庄。

战后的感慨

在电影

《决战之后》

里,当时身处功德林的杜聿明与一众国军高级将领复盘淮海战役时说到:

“诸多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蒋介石的决心一变再变。一变黄伯韬兵团被歼,二变丧失了十二兵团,第三次改变决心,整整导致了全军覆没。”

[图片11]

如今棋局终了,我们回头再看杜聿明的决策,是有相当的可行性,但是奈何国军从里到外烂了个透彻,

大厦将倾,早已经是独木难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10/609392.html

“淮海战役惨败怪谁?晚年杜聿明回忆:打刘伯承必胜,可老蒋不听话” 的相关文章

郅都是个什么样的人?窦太后为何一定要杀他

郅都是个什么样的人?窦太后为何一定要杀他

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过一大批铁骨铮铮的真英雄,郅都,西汉时期河东郡杨县人,是一位著名的军事人才,后人将他和战国时期的廉颇、赵奢这些名将并列在一起。汉文帝时期以郎官的身份服事,到景帝即位,郅都的官职升到了中郎将,成为皇帝身边的亲信。有一次汉景帝...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正史中,三国有四位名将战死沙场,真正做到了马革裹尸,按理来说,作为武将,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宿,但是,谁死的最不值呢?谁死的最憋屈呢?这里面按战死的先后顺利排列。第一位战死沙场的是袁绍大将颜良。颜良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孔融称赞颜良勇...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还不知道: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最后一场大型战役,此战的结果是让刚刚崛起的刘备集团,瞬间衰落。魏、蜀、吴三方势力在夷陵之战后整体实力相差不多。在发展上蜀是不如魏、吴的,可是西蜀有着天然...

孙权夺下荆州后为什么要杀关羽 孙权为何不留下关羽

孙权夺下荆州后为什么要杀关羽 孙权为何不留下关羽

还不知道:孙权拿到了荆州,还杀关羽有意义吗?为何不留着关羽做政治筹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一代名将关羽于麦城突围时,被东吴将领马忠抓获,随后被处死,《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以关羽的咖位,处...

刘荆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荆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荆,广陵思王,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第九子,生母是阴丽华。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荆30岁的时候,曾找了一个术士给他看相。术士看完后,吓得立刻就去告官。这是怎么回事呢?刘荆是刘秀一个很不安分的儿子。刘秀生前,封他为山阳王,镇藩山阳国。山阳国在现在山东菏泽定陶...

刘恒被拥立称帝后,是如何抓稳权力免于被权臣架空的?

刘恒被拥立称帝后,是如何抓稳权力免于被权臣架空的?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180年,身为代王的刘恒,终于抵达了长安城外。望着眼前巍峨的长安城,刘恒不禁心生感慨。十五年前,他离开长安城的时候,仅仅只有八岁。当时还...

陆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闻名

陆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闻名

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族侄,大司马陆抗的族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年间,举孝廉出身,曾任永兴县长、诸暨县长,颇有治绩。拜建武都尉、儋耳太守,与聂友率军讨伐朱崖和儋耳,迁建武校尉。五凤二年(255年),讨斩零陵山贼...

项羽为什么会对虞姬情有独钟 项羽是怎么和虞姬相识的

项羽为什么会对虞姬情有独钟 项羽是怎么和虞姬相识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为何对虞姬情有独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当年项羽还是通缉犯,项梁杀了人带着项羽跑路,来到了会稽郡,他们俩在此结交江东子弟。那时候项羽朝气蓬勃、雄姿英发、一表人才,在当地慢慢地出名了。一日项羽与同伴结游,行至郊外,突然眼前一亮,一身靓丽的倩影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