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洪都大战陈友谅最后也没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什么?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5-19)1880

陈友谅作为一名坚定的反元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他为抗击元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洪都大战是陈友谅在和朱元璋的征战中更好的机会,同时也是更大的败笔。

洪都大战陈友谅最后也没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什么?

为什么说这是陈友谅更好的机会呢?

朱元璋在和陈友谅展开决战之前,形势对朱元璋非常不利。不仅仅因为朱元璋人数很少,不仅仅因为陈友谅更熟悉水战,还在于陈友谅和张士诚已经联合起来,准备东西夹攻朱元璋。并且张士诚很快就行动起来,进攻安丰。安丰是韩林儿、刘福通最后的据点。如果安丰被破,朱元璋必然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友,张士诚和陈友谅夹攻朱元璋的形势,肯定会形成。

出于这样的考虑,朱元璋决定救援韩林儿。当时,刘伯温曾极力反对朱元璋这样做。刘伯温的意思是,如果朱元璋率军去救韩林儿,陈友谅一定会趁机攻击朱元璋的后方。这样一来,朱元璋将会顾此失彼。再一点。韩林儿是早期农民起义领袖韩山童的儿子,也就是说他是领袖。如果把他救出来,将来不好处理。不过朱元璋最后还是没有听刘伯温的,毅然出面救援韩林儿。

陈友谅也就在这时候率军攻击朱元璋的大后方。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友谅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又是陈友谅更大的败笔。为什么又说是更大的败笔呢?

陈友谅当时集结了60万大军,同时,陈友谅又是以水军出名。但是,他竟然放弃了朱元璋后方的大片地盘,尤其是不去进攻朱元璋的根据地(差不多相当于朱元璋的京城)应天,而是只把大军囤积在洪都城下,一定要把洪都拿下来。

问题是,他在洪都城下耗了85天。洪都城上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的守军并不多,也就是几万人马。但就算这样,陈友谅依然没有把洪都拿下来。直到朱元璋解了安丰之围,顺利回来应天,在鄱阳湖上扎下口袋,只等陈友谅钻进口袋的时候,陈友谅才放弃攻打洪都,转过头来和朱元璋大战。

然而,由于毫无战略部署,又严重贻误了战机,因此,最终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全军覆没在朱元璋手里。

洪都大战陈友谅最后也没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什么?

实际上,陈友谅正确的做法,除了迅速抢占应天外,还应该早一点在鄱阳湖摆下阵势,利用丰水期,以及陈友谅擅长水军的优势,消灭朱元璋。而不是在洪都城下,耗费了大量时间,等鄱阳湖进入枯水期了,才和朱元璋决战。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不用,却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最后自取灭亡。那么,陈友谅当初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陈友谅稳扎稳打。

陈友谅之所以一定要拿下洪都,是因为洪都是鄱阳湖边上一个战略重镇。这个战略重镇,就像一颗钉子,钉在陈友谅前行的道路上。如果陈友谅不先拔下这个钉子,他就担心在他前往攻打朱元璋的时候,这颗钉子会扎伤他。这使得他的后方很不安全。

事实上,陈友谅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当他没能拔下洪都,率大军在鄱阳湖决战的时候,镇守洪都的朱文正果然奇袭陈友谅的身后,断了陈友谅的粮道,让陈友谅进退失据。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陈友谅不太懂军事。他不明白,战争是需要“动”起来的。只有调动敌方,才能寻找到战机,死棋才能下成活棋。也就是说,陈友谅大可只用少量兵力围住洪都就可以了,大量的兵力可以穿过鄱阳湖,攻打空虚的应天。或者干脆就不围攻洪都,直接往前打,这样,洪都的军队就会被调出来,因此就有破城的机会了。

其二,陈友谅有恃无恐。

陈友谅一直没把朱元璋放在眼里。就算在洪都城下攻了85天依然没把洪都城攻下来,他也没觉得朱元璋有多难打,毕竟他的实力太强大了。

所以,在陈友谅看来,早和朱元璋打,迟和朱元璋打,都没什么关系,无非就是早消灭朱元璋,还是迟消灭朱元璋的问题。

其三,陈友谅特别自负。

因为实力强大,陈友谅就极端自负。打不下洪都,让他觉得特别没面子,咽不下那口气。因此,无论如何,要把洪都打下来。

洪都大战陈友谅最后也没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什么?

自负的人都是这样的表现。南宋末年,蒙古大汗蒙哥打到钓鱼城下,一直没能把钓鱼城拿不下来。虽然不少人建议他先放开钓鱼城,往前打。但是,他怎么也不愿意,一定要打。就这样一直在钓鱼城下耗了大半年。最终钓鱼城没打下来,他自己被打死了。陈友谅的心态,和蒙哥是一样的。

其四,陈友谅想打水战。

陈友谅不去打应天,而是想把朱元璋引进鄱阳湖,在鄱阳湖中,利用自己的水军优势,和朱元璋对决。

事实上,陈友谅的目的实现了。但是,在进行水战的时候,鄱阳湖已经进入了枯水期。而且,陈友谅又把他的楼船用铁链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陆地搬到水里,水战又成了陆战。反而没有发挥出水战轻快灵动的特点,最终被朱元璋打败。

总之,陈友谅可以说从心理到战术,都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他最终走向失败也是必然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277.html

“洪都大战陈友谅最后也没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什么?” 的相关文章

康熙和乾隆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雍正为何不如两人

康熙和乾隆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雍正为何不如两人

雍正的名气为何不如康熙乾隆?分析发现有三个原因很重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从康熙中期以后一直到乾隆晚年,这个盛世持续的时间长达百余年之久。也正因为如此,康熙和乾隆的名字在历史上就比较响亮,而处在当中的雍正却显...

王应麟创作了哪些著作?传世墨迹有哪些?

王应麟创作了哪些著作?传世墨迹有哪些?

王应麟 (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人。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淳祐进士,历官浙西安抚使干办公事,迁秘书郎。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后辞官回乡,专事著述20余年。宋亡不出。早年致力于典章制度研究,对经史百...

朱棣麾下名将李远是怎么被靖难功臣丘福害死的?

朱棣麾下名将李远是怎么被靖难功臣丘福害死的?

朱棣麾下名将李远是怎么被靖难功臣丘福害死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远是明巢初期,朱棣麾下的一个名将,出生在怀远,他是承袭父亲在军中的职务,而当上了蔚州卫指挥佥事。在靖难之役初期,李远是站在朝廷这一边的,然其所在的蔚州卫距离北平一带实在...

刘禅都已经登基为帝了 诸葛亮为何还不还政给刘禅

刘禅都已经登基为帝了 诸葛亮为何还不还政给刘禅

还不知道:刘禅已登基称帝,诸葛亮为何不肯还政于他,上朝时还要带甲士百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史载,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时,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乍一听,这是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的一番推心置腹之辞,细究起...

宁国公主:唐肃宗李亨次女,她为何能回到唐朝?

宁国公主:唐肃宗李亨次女,她为何能回到唐朝?

宁国公主,李氏,名字不详,唐朝时期公主,唐肃宗李亨次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她先后嫁给荥阳郑巽、河东薛康衡,很快做了寡妇。乾元元年(758年),嫁给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回纥英武可汗,成为可敦(王后)。第二年,可汗去世,她返回长安。唐德宗即位后,改封萧国公主,...

历史上雍正继位后,八皇子为何没有造反进行夺权呢?

历史上雍正继位后,八皇子为何没有造反进行夺权呢?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康熙帝后期的九子夺嫡,算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十分严重的皇权争位事件了。我们知道,其中八皇子和四皇子为两方党派,明争暗斗地不可开交,最后八皇子惨败于夺嫡斗争,后半生十分凄凉。那么这...

李渊在经历玄武门之变后后是什么结局?生活如何

李渊在经历玄武门之变后后是什么结局?生活如何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在大唐的众多君主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最出名的莫过于李渊和李世民这父子二人,要说这二人的功绩,那时可以称之为是改变了天下局面的,结束了昏庸的隋炀帝的统治,开启了大唐盛世。但后世对李渊和李世民二人的评价却不甚相同,可能提起大唐盛世,人们...

咸丰是个怎样的皇帝?到底有没有被低估呢?

咸丰是个怎样的皇帝?到底有没有被低估呢?

乾隆皇帝晚年的自满心态,让清朝从鼎盛开始走上下坡路,而嘉庆皇帝的宽纵,道光皇帝的懈怠,都加速了这一衰落的进程。不过由于基础牢固的原因,清朝中期的数十年间,许多社会问题还只是零星地暴露。等到隐患积累而集中爆发之时,大清的接力棒,刚好交到了咸丰皇帝手上。道光选择咸丰继统的过程,也颇有一番波折,我们后面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