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哪位清代官员被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清官之一?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5-24)610

清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位“不取民一钱”的清官廉吏,不仅百姓歌颂之,皇帝也称之为“天下清官之一”。他就是清代名臣张伯行(1651-1725)。

唐太宗曾经指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难得,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循吏更难得!清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位“不取民一钱”的清官廉吏,不仅百姓歌颂之,皇帝也称之为“天下清官之一”。他就是清代名臣张伯行(1651-1725)。

廉洁自律:不取属地民众一钱一物

清官之难,难在身正。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只是张嘴大喊清廉,自己及家人却照贪不误,就无法约束部下,遏制贪腐。张伯行一生历任督抚要职,任所多在富庶繁华之地。但他生活简朴,衣服饮食,始终保持寒儒本色,不取属地民众一钱一物,有些做法,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康熙四十六年,张伯行初任福建巡抚,当地官员按照老规矩,给他的官邸布置一新,锦绣帷幕,金银器皿,奢侈豪华,不仅没有获得赞许,反而受到严厉批评。张伯行认为如此奢靡的陈设,“吾生平未尝用此”。尤其是当他得知,这些华丽用品都是百姓分担承办,立即断然拒绝,下令归还百姓,只取前任官员旧物使用。

 哪位清代官员被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清官第一?

*** 配图

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从偏远之地来到繁华的大都会,人皆喜之。张伯行却深怀戒惧,如履薄冰。有了在福建的教训,这回他入境之前,就先行下令,禁止铺设官署。等他来到官邸,四壁徒然,仅小桌一张、床榻一副,尽管陈设简陋,他却恬然自得。有属官写诗赞叹道:“一架绳床供众同,坐虚使院仰清风。”他个人在江苏官署的日常用度,大多从河南老家带来,尽量不用公家钱物。无锡县令每日送来的惠山泉水,是他享受的更大馈赠。但当他得知,这些泉水全是科派百姓运送,就坚辞不受。

守正不阿:不逢迎媚上,不滥权欺下

清代的官场,上下级之间馈送成风,行贿受贿、 *** 现象十分严重。张伯行对这类“潜规则”深恶痛绝。他初任江苏按察使时,依陋规要给总督、巡抚等上司馈送“见面礼”,大约需白银4000两。这几乎是他二十年的俸禄。不贪污从何而来?张伯行说,我做官不取民一钱,怎能置办这种陋规!他赠送上司和同僚的见面礼,只是家乡的土特产,不值几个钱。督抚大员心怀怨恨,皆谢绝不受,张伯行却我行我素,心怀坦荡。

张伯行出任过很多要职,尤其是做封疆大吏时,位高权重,其僚属门生等携礼拜谒,他都一律谢绝。在福建巡抚任上,张伯行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榜于官署、巡抚衙门外:“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蘖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永杜,庶几风化日隆。”这篇包含六个“一”的拒礼檄文,传颂甚广,被收入清代许多文集、笔记,人皆誉之为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哪位清代官员被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清官第一?

*** 配图

关心民瘼:“居官若父母,训士如良师”

张伯行为官两袖清风、廉名满天下。但清廉之外,他为官恪尽职守,能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德才兼备,政绩卓著,使他真正成为一代名臣。

治理黄河水患,是张伯行走向仕途的起点。张伯行的家乡河南仪封县城(今河南兰考),距黄河故道不足三里,常受洪水的威胁。康熙三十八年夏,黄河泛滥,洪水涌入城内,情势万分紧急。当时居家读书的张伯行当机立断,招募民工,筑堤截水,救仪封城于危难之中。河道总督张鹏翮视察他所修筑的河堤后,大为惊奇,向朝廷奏请张伯行参与治河。张伯行参与当地治河工程,先后督修黄河南岸河堤200余里,筹划水道,使蓄泄得宜,漕运畅通。因他尽心河务,勤敏办事,为人诚实,卓然有守,又被推荐去山东济宁道治理水患。到任后,他清理财库弊政,革除陈规陋习,每年为河库节省数万金不当开支,保证了治河工程的财政支持。他总是出现在治河的一线工地,亲自督理工程,终使水患消弭,重现沃土肥田。

民以食为天,官以民为本。这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原则。张伯行为官,总把百姓的需求放在之一位。他到济宁上任时,当地正发生大饥荒。面对灾情严峻,他首先从河南家中运来粮米、赶制衣物,免费分发,以解灾民燃眉之急;然后一边申报朝廷,一边发放仓谷两万余石救济灾民。当地巡抚指责他擅动仓谷,张伯行争辩说:灾情重大,如不急加赈济,灾民性命不保,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假如因擅动粮谷而问罪官员,恐怕以后官员们都以此为戒,只求自保,不顾百姓性命,流弊更为巨大。

张伯行这种为民造福的实干精神,在福建巡抚任内,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他赈济灾荒,平抑米价,设置社仓,储备荒年;广设学校,修建义塾,培养人才,刊刻书籍。同时,他整治属吏,奖廉惩贪,镇压豪强,打击恶吏,一时间官吏士民竞相奉法,社会秩序井然。又毁淫祠数百所,裁减僧尼,不到三年,福建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这些政绩充分显示出张伯行的行政能力,受到了士民赞誉,称他“居官若父母,训士如良师”。

砥砺道德:“居官极为清廉,最不易得”

张伯行自幼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教育,家学家教深厚。他熟读经史,深知“官无大小,在得民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作为士人,他在野时民胞物与,心怀天下,砥砺道德,培养能力,出仕后廉洁奉公,实政为民。儒家自律、诚敬之道,对张伯行的为人、居官有深刻影响。他回答康熙皇帝的褒奖时说过:父亲当年常常训诫我,当以廉洁报效朝廷。若受人一钱,不惟不忠,且是不孝。这种清廉耿介,得罪了不少上司,但康熙皇帝十分赞赏他“居官极为清廉,最不易得”。

 哪位清代官员被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清官第一?

*** 配图

康熙第二次南巡经过江苏时,曾召集训谕地方官,不但亲自保举张伯行,而且当场升他为福建巡抚,并勉励他说:“将来居官好,天下以朕为明君。若贪赃坏法,天下笑朕不识人。”张伯行遭人陷害,将被革职之时,康熙帝却依旧信任其人品官品,特加保全:“如此清官不为保全,凡为清官者何所赖以自安?”并且常以张伯行为表率,号召大臣们向他学习,“当惠爱百姓,如张伯行为巡抚时,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5/127506.html

“ 哪位清代官员被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清官之一?” 的相关文章

侯方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侯方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侯方域,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一生数次游历江南,深受江南文化的熏陶。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夏,他赴金陵应试,指点江山纵论天下的豪情及才华横溢的名士风度令江南士人折服。从而名列明末“四公子”,并被推为复社领袖之一。他在江...

柴荣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柴荣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柴荣,后周第二位皇帝,曾改姓郭,继位后恢复柴姓。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显德元年(954年),32岁的柴荣成为后周皇帝,面对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乱局,他立下“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大志向。此后柴荣对内休养生息,对外开疆拓土,使得后周日益富...

关羽和张飞在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中的差别有多大?

关羽和张飞在三国演义中与正史中的差别有多大?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关羽和张飞在正史中被称为“万人敌”,连周瑜都称他们为“熊虎之将”,勇猛过人。在演义中,关羽和张飞也非常厉害,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武艺绝伦。张飞在长坂坡以二十骑断后,吓退曹操数万大军,十合杀死袁术大将纪灵。然...

老三胤祉年长又文武双全的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老三胤祉年长又文武双全的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对康熙为何不传位给年纪长且文武双全的老三胤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去世时第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并不算是最好的选择和唯一的选择,就像康熙第三子胤祉文武双全,且还比雍正年长。最关键的是胤祉的身体素质还比雍正要好,雍正自幼文弱,体弱多病,胤祉却身体健康且骑射能力俱...

孙伏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孙伏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科举制度起于隋唐,完备于宋朝,成熟于明清时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以成绩论英雄”并不是现在应试教育下才有的口号,从科举考试诞生的那一天起,这句话也就应运而生,就像许多人为了迎接1977年恢复的高考一样,隋唐时期,成千上万格怀揣着仕途梦的人,也在准备着科举考试,孙伏伽...

刘邦在逃出荥阳的时候 韩信为何没有去荥阳救援

刘邦在逃出荥阳的时候 韩信为何没有去荥阳救援

还不了解:刘邦和韩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逃出荥阳就直接夺了韩信兵权,为什么韩信当时不去荥阳救援?正是因为韩信用兵思路与众不同,才能不被世人理解,但却屡次出奇制胜。韩信被称之为兵仙,必然有其道理,当然韩信用兵作战,善用奇兵只是其中一道,他也绝不会打无准备之战,...

荆国大长公主:宋太宗赵光义第七女,温柔贤惠,友善女工

荆国大长公主:宋太宗赵光义第七女,温柔贤惠,友善女工

荆国大长公主(988年-1051年),宋太宗赵炅第七女,母方贵妃。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公主善笔札,喜图史,能为歌诗,尤善女工,太宗特所钟爱。至道三年(997年)五月,宋真宗封为万寿长公主。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二月,进封隋国长公主,下嫁右龙武军将军李遵勖...

历史上王安石与苏轼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上王安石与苏轼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在北宋中期,涌现出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和苏轼,两人都是才华横溢的人中龙凤,年轻有为的国家栋梁,但两人在变法上针锋相对,苏轼还被陷入“乌台诗案”,差点儿丢掉性命。不少人认为两人是不共戴天的仇敌。本文专门聊聊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关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