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古人为何规定16两为1斤,筷子长七寸六分?身为华夏子孙你知道吗

中国历史2周前 (11-01)110

1959年6月25日,我国发布一则通知:一斤等于十两。

在我们现在看来,一斤等于十两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在当时,这条规定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为什么人们对这件事有这么大的意见?因为这与人们长久以来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长久以来,人们眼中的一斤,应该等于十六两,这突然改成十两,肯定会引起很多不适。

十两、十五两都好理解,但是为什么是十六两呢?与此类似的情况还有筷子必须长七寸六分,这又是哪里的规定?

商人与星宿

早在秦始皇建立秦朝的时候,他就认识到了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因此在统一六国后不久,秦始皇就命令丞相李斯着手去办这件事。

李斯翻阅了很多古籍,还翻看了六国的史书,但是始终没能找到一个完美的方案。

各国的称量单位千奇百怪,互相换算起来又费时又费力。

李斯研究了很久,终于将各地最常用的斤和两定为了统一单位,但是“斤和两”之间的换算,还是一个不确定的数值。于是李斯上书询问秦始皇:“这一斤该有多少两?”

秦始皇心想:我不是把这事交给你去办了吗?我怎么知道一斤多少两啊?他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主意,决定把这件事全权交给李斯去办。

秦始皇只给李斯回复四个字——天下公平。李斯拿到这四个字也很疑惑,他不明白秦始皇到底什么意思。

后来李斯终于想明白了,是笔画数!“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加起来是十六,因此一斤就等于十六两。

虽然这事听着很扯,但是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先不说李斯有没有这么矫情,秦始皇是不是这么优柔寡断,秦朝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十六笔画”的简体字。

还有一种可信度更高一点的说法:一斤十六两其实和杆秤有关系。

历史上之一杆秤是鲁班做出来的,他为了能够测量木头的重量,削出了一根笔直的木棍,然后根据天上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这根木棍上刻下了十三颗星星。

就这样,最早的杆秤便出现了。

人们得知鲁班发明了这样方便的称量工具后,纷纷赶来模仿鲁班,杆秤就这样出现在了民间,此时的一斤还是十三两。

不过,这杆秤多见于商人之手,老话说:“无奸不商”。这些商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在秤上做手脚,经常缺斤少两。

被人们尊为“文财神”的范蠡对这种行为十分厌恶,他也当过商人,他不想让商人的名声就这么被这些人给损坏了。

于是范蠡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的基础之上,又加上了“福星、禄星、寿星”。

古人都比较迷信,他们可不敢冒犯这三位,少称一两,福气没了,少称二两,禄运没了,少称三两就要折寿。

有这三位在杆秤上坐镇,商人们就不敢给客人缺斤少两了。有了福禄寿的加入,一斤就不再是十三两了,变成了十六两,杆秤上也就有了十六颗“星星”。

这个故事虽然也很扯,但是至少比秦始皇那个故事更合理一些,但是可信度依然不是很高。

其实早在商周时期,人们便已经将斤、两、钱、分作为重量单位了,而且在当时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斤”又被称为“司马斤”,“两”也被称为“司马两”。

这里的“司马”并不是姓氏,而是官职。顾名思义,“司马”这个官职就是一个管马的官。但是“司马”不同于“弼马温”,司马的“马”并不是单指“马匹”,所有跟马有关的事情都归司马管。

简单来说就是管后勤的,后勤部门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管理军粮。

在打仗的时候,粮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当初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袁术故意不给孙坚发放粮草,导致“江东猛虎”战败,不仅损失了大将,还险些牺牲在战场上。

此时的袁术担任的就是“司马”,由此可见,司马其实是个很重要的官职。

由于司马需要经常对粮草进行称重,是使用重量单位最多的人,因此这些称重单位就和司马绑定在一起,甚至司马称重时使用的称,也被称为“司马称”。

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时候,使用了五个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是铢、两、斤、钧、石。

但是这五种单位之间并非十进制,而是使用了一种毫无规律的换算 *** 。

铢是最小的单位,一两是二十四铢,一斤是十六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这种单位之间的换算看似毫无规律,但其实里面有很多学问,李斯确实不是胡乱规定的。

首先是两和铢,一般用到这两个小单位时,都是在称量一些珍贵的东西,没有人会一铢一铢称粮食。

使用铢和两时,很有可能是在称药材,这是一个精细活。而之所以将一两分为二十四份,就是为了在称量药材时更加精确,毕竟多一点少一点的效果可能会差很多。

而且秦始皇沉迷于炼制丹药,炼丹时使用的材料就更需要精确,时不时就需要加入有毒的材料,比如说朱砂,可能多一点点朱砂就能要人命。

因此就需要一个极小的单位来取用朱砂,将一两分为二十四铢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铢与两之间分二十四份是为了精确,那么两与斤之间分十六份又是为了什么呢?其实还是为了方便。

斤和两应该是人们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单位了,因此两与斤的换算就主打一个方便好算。

但是十六怎么会是一个方便好算的数字呢?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十进制确实让我们口算起来更简单,但是秦朝人可不这么认为。

那时候的人们根本不会心算,他们称重的时候,只能是利用天平来比较两边的货物。

因为天平必然是两边比较,因此十六这个二的四次方就是一个最合适的数值。

因此,秦始皇将一斤分为十六两,就是因为十六可以很方便地分成很多个两份,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又不至于太过繁琐,只有十六是最合适的。

如果改成八两一斤,那么可分的份数就太少了,很不实用;如果改成三十二两一斤,又有点太多了。

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又是什么道理?古时候行军打仗时,一个士兵一周的口粮,被称为一钧。为了方便粮草的运输和调配,所以算了三十这个整数。

这里的一周指的是“小周”,四个小周组成一个大周,因此一石等于四钧,所以一石其实就是一个士兵一大周的口粮。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古人的单位换算看似没有规律,但实际使用起来却是十分顺手,处处都透着合理,这便是我们老祖宗的大智慧。

除了一斤十六两以外,七寸六分的筷子是不是也蕴含着一些道理呢?

筷子与人心

筷子作为我们平时吃饭的必备工具,可以说是随处可见,那么筷子是谁发明的呢?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筷子的真正发明人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历史给出了三个传说,这三个传说又给出了三个人选:姜子牙、妲己、大禹。

姜子牙在被周文王赏识之前,一直在渭水河边钓鱼,而且还是直钩,这就导致他们家十分贫穷。

姜子牙的妻子受不了这苦日子,就想离开姜子牙,改嫁到别人家去。但是社会风气对女性很严格,丈夫还健在的时候,妻子是不允许改嫁的。

为了能够离开这个贫穷的家,姜子牙之妻决定在肉里下毒害死自己的丈夫。

但是姜子牙有天命在身,不能就这么死去,于是上天派来一只神鸟,这只神鸟带着姜子牙找到了两根能验毒的竹子,这两根竹子也就是之一双筷子。

但是这个故事明显是为了赞扬姜子牙编造的,因此可信度不高,而妲己的故事其实更草率。

纣王这个人暴虐无常,可能只是因为饭有点烫,纣王就要拿走厨子的生命。

这天,妲己伺候纣王吃饭时,她发现今天的饭又有点烫,如果就这么给纣王吃了,那么这个厨子就完了。

妲己想要救下这个厨子,于是她将自己的簪子取下来当了筷子,将肉夹起来吹凉了才给纣王吃。

纣王很高兴,特地命人为妲己打造了两根“玉簪”,这便是之一双筷子。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因为现在已经出土了比商纣王还要老的筷子。

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如今的筷子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的家伙也有着自己的规矩。

就拿筷子的长度七寸六分来说,它代表了人的七情六欲,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牢牢地将自己的“七情六欲”把握在手里,这样才能安稳吃饭。

这些看似没有道理的规矩,其实都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藏,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就拿筷子来说,如今我们周边的很多国家也都用上了筷子,但是筷子里蕴含的道理,他们是理解不了的。

如果哪天某些人想要把筷子申遗,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考他们:“筷子为什么长七寸六分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11/610428.html

“古人为何规定16两为1斤,筷子长七寸六分?身为华夏子孙你知道吗”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韦孝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韦孝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曹魏皇帝曹髦与司马昭之间有何故事?

曹魏皇帝曹髦与司马昭之间有何故事?

曹髦,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弑君,在中国传统社会虽然被视为最大的罪过,但在历史上却并不鲜见。比如彰显史官秉笔直书的“崔杼弑君”,东汉末年董卓毒杀弘农王刘辩。但司马昭弑君却显得尤为不同,因为在曹髦的“努力下”,首都洛阳...

陆逊作为东吴第一名将 陆逊最后为何会晚节不保

陆逊作为东吴第一名将 陆逊最后为何会晚节不保

对东吴第一名将陆逊为何晚节不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1年,蜀汉皇帝刘备为了报关羽之死以及荆州被夺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老臣的反对,尽起蜀汉全国之力,准备攻打东吴。吴主孙权获悉此事后,当即派遣使者去往成都求和,但是刘备报仇心切,派人赶走了吴国使者后,挥军攻向...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他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填平了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政治完善官制虽然文馆至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为内三院正式设立大学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实际上已被皇太极当作类似此职之亲信内臣来使...

董卓作为挟天子的权臣 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吗

董卓作为挟天子的权臣 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还是坏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董卓是东汉末年群雄中的一位,作为第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董卓无疑有群雄一哥的地位。之所以董卓能够取得如此地位,是因为时势造英雄,外戚势力的代表人物大将军何进引董卓进京对抗宦官势力的十常侍,结...

宋福金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宋福金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宋福金,南唐烈祖李昪的皇后,鄂州江夏县人。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封建王朝,能成为统摄后宫的皇后,往往得具备高贵的出身、丰富的学识,贤良的品德……总之,就算有了这些,在后宫争斗中,也往往由于心计不够,败下阵来。但宋福金却是个例外,她本是个地位低贱的陪嫁丫鬟,后来却登...

朱棣当上皇帝之后 朱棣为何再也没有生下孩子

朱棣当上皇帝之后 朱棣为何再也没有生下孩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当皇帝之后,为什么再也没有生下儿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棣是明朝的第3个皇帝,本来按照常理他是当不上皇帝的,他是抢了自己侄儿敬文帝朱允文的皇位,最终才登上皇位的。在当上皇帝之前他就已经和自己的原配,徐达的女儿生了4个儿子,5个女儿。不过在当...

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分别是什么下场?

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分别是什么下场?

五虎将最早出自小说《三国演义》,指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互相兼并,刘备白手起家,经过不懈奋斗,最终,建立蜀汉政权。刘备手下五员大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勇猛善战,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