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韩信被吕后秘密处死,死前大喊19字遗言,为何吓得刘邦一身冷汗?

中国历史4天前50

前言

汉朝是我国一个开天辟地的时代,它孕育出了无数的传奇人物,也造就了数不清的英雄良将。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就是这众多良将中的其中一员,但他的一生也是三杰中最为曲折离奇的。

公元前196年,一代兵仙韩信走向了他人生的终点。在萧何的诓骗下,韩信被迫来到长乐宫,被吕后设计害死。

临死前,韩信曾撂下一句狠话,从前线赶回长安的刘邦,听到韩信的这句话吓的冷汗直流,立刻下令:“赶紧把蒯通给我抓住煮了!”。

那么,韩信临死前究竟说了什么话,能让刘邦如此害怕?这个蒯通又是什么人,刘邦为何会下令煮了他?

韩信之死

公元前201年,刘邦下令将“兵仙”韩信从属地抓到了京城,但因找不到其谋反的证据,只好削了他的王位,将他困在京城时时刻刻监视着。

刘邦要杀韩信,并不是因为韩信手上的军权,而是韩信的用兵能力。这才是刘邦真正忌惮的地方。

公元前196年,韩信轻信他人谎言,被吕后设计害死。相传,韩信的死状十分凄惨,吕后将他蒙在布袋中,让宫女用竹签将其活活戳死。

韩信死前大喊:“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韩信为何会在死前喊出这样的话呢?这还要从他受封楚王期间开始说起。

早在韩信在封地为王时,就有两个人告诉过他,刘邦此人只能共患难不可共享福,劝他早为自己做打算。

但当时的韩信认为,大汉三分之二的国土都是他打下来的,刘邦怎么会杀自己这样的功臣呢?于是对两人的劝告充耳不闻,这才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之一个劝韩信独霸一方的人,是他的发小钟离昧。钟离昧是一位智勇双全的猛将,他在项羽麾下时,曾多次将刘邦打的四处逃窜,导致刘邦对他怀恨在心。

随着项羽自刎乌江,钟离昧也被刘邦列为了头号通缉犯。为了躲避刘邦的抓捕,他决定投靠自己的发小韩信。

当时,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他将钟离昧留在自己的封地,每天好酒好肉的招待着,以为刘邦不会发现这件事。

但刘邦最终还是知道了,于是告诉韩信要来楚国游玩。其真实目的显而易见。韩信为了表示忠心,就劝钟离昧自杀。

钟离昧告诉韩信,倘若自己死了,那么韩信就再也没有敌人了,届时,便可轻而易举地将韩信除去。钟离昧劝韩信与自己合作,联手抗衡刘邦,这样尚可保全性命。

但韩信固执己见,他听不进这些劝告,执着的认为刘邦不会杀自己。最后,钟离昧还是没逃过一死,韩信将他的人头献给了刘邦。

按理说,韩信主动献上通缉犯人头,刘邦应该奖赏他才是。但刘邦不仅没有给予奖励,反而还将韩信降职为淮阴侯,成为了一个没有兵权的傀儡。

第二个劝说韩信自立为王的人就是韩信死前提到的蒯通。

在韩信当初拿下齐国时,蒯通就告诉过韩信,让他要么独善其身,不帮项羽和刘邦中的任何一方;要么就三方平分天下,如果有人不听,就联合另一方去攻打不听话的人。

很明显,蒯通的建议,虽不是让韩信独霸天下,至少能让他和刘邦项羽平起平坐。但很可惜,韩信并没有听劝。

蒯通何其通透,他知道若是天下统一了,韩信作为武将,势必是无法善终的。见韩信不听劝告,蒯通只好离开韩信,回到了乡下,准备安享晚年。

没想到,韩信临死前,竟然说出了后悔没听蒯通所言的话来,这让刘邦又惊又怒,下令将蒯通抓来,用大锅煮了。

蒯通本就因为不想死才离开韩信的,这下可好,还是被刘邦抓了回来。但蒯通是个谋士,他死前大喊,说还有几句话要讲。

蒯通告诉刘邦,自己当初跟随韩信,那韩信就是他的主人。作为一个手下,对主人忠诚是应该的,他给韩信提出有利的建议,也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倘若杀了他这样忠诚的人,那天下人还敢对刘邦忠诚吗?

刘邦听了后,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就放走了他。可见,蒯通是何其的通透,如果当初韩信听了他的话,也许就不会是现在的结局了。

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韩信落得如今的结局,和他的经历也有着很大关系。

胯下之辱

韩信出生于楚国淮阴的一个贫穷家庭里,虽然家境品韩寒,但他依旧游手好闲,不求上进。以至于后来母亲去世,他连安葬母亲的钱都没有。

因为没有钱,他常常去村民家蹭饭,曾经在南昌亭亭长处一连蹭了好几个月的饭,导致亭长夫人非常讨厌他。

为了不让韩信来蹭饭,亭长夫人每天很早就把饭做好了,韩信到了饭点来蹭饭时,就没饭可吃了。

韩信只是懒,但他并不傻,自然明白亭长夫人的意图。他对此非常生气,于是开始流落街头,发誓再也不回来了。

不过他也是幸运的,有次,韩信在街头差点被饿死,幸得一位大娘救助,才将他救了回来。

之后,韩信就开始在大娘这里蹭饭了,一连蹭了一个多月,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再这么下去了,于是辞别了大娘。

临走时,韩信对大娘说,等自己将来有本事了,一定会回来报答大娘。但大娘听到此话后却很生气,大娘说,自己是因为可怜韩信才给他饭吃,并不是为了让他报答。

之后还告诉韩信,作为一个男子汉应该自己养活自己,这样游手好闲的到处蹭饭是不行的。

辞别大娘后,韩信背着一把宝剑继续在街上闲逛。他虽然好吃懒做,但却喜欢舞刀弄剑,经常背着宝剑和别人吹牛。

一次,韩信在街上闲游,一个屠夫突然拦下他,说他虽然背着把宝剑,但却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屠夫还羞辱韩信,要么就用宝剑刺他,要么就从他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愣了一下,在原地站了好久,最终竟然真的从屠夫的胯下爬了过去!从此之后,韩信便成了当地的笑料。

天无绝人之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韩信也加入了起义的队伍。可来到起义部队,韩信并没有受到重视,他提出了很多军事建议,项羽都没有采纳。

因此,韩信又转头去投靠了刘邦。刘邦同样也不看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反倒是萧何和夏侯婴发现了韩信的才华。

在萧何的大力举荐下,刘邦终于答应见一见韩信。也就是在这次会面中,韩信提出了著名的“汉中对”,并讲述了落地的军事策略。

刘邦喜出望外,封了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从一个受胯下之辱的少年,转眼间就变成了军队的更高统帅。不过也是从这里开始,他的悲惨人生就埋下了伏笔。

封为齐王

虽然韩信加入了刘邦的阵营,还被封为了大将军,但刘邦却从来没有真正的信任过他。

刘邦想要借韩信成就霸业,韩信则是想借刘邦之势名扬天下,两人算得上是各取所需,相互利用。

加入刘邦阵营后,韩信收到的之一个命令就是定“三秦”。“三秦”又是什么呢?

原来,当初在项羽分封诸王的时候,将偏僻的蜀汉地区分给了刘邦,同时又将自己的心腹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也分封到关中。

项羽这样安排,目的就是让这三个心腹盯着刘邦的动作,如果刘邦想要进军中原,这“三秦”便可群起而攻之。

为了完成定“三秦”的任务,韩信开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取关中之地,这也为刘邦日后称雄立下了伏笔。

之后,刘邦又派韩信攻打齐国,同时又悄悄派郦食出使齐国,去游说齐王田广投降。

不得不说,郦食的能力是真的强,韩信还没到齐国,郦食就已经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将田光劝降了。

对此,韩信就不高兴了,他觉得自己大张旗鼓帅兵出征,还没到目的地,使者就已经把敌国劝降了,这样自己非常没面子。

就是这个时候,蒯通出现了。蒯通见韩信率兵停在平原渡口,向前也不是,退回去也不是,于是边站出来对韩信说:“汉王下令命你攻齐,你为什么不往前走呢?汉王可没有下令让你退兵啊!”

韩信心里本来就对此事不满,听了蒯通的话,就更加犹豫了。蒯通见状继续扇风点火,说韩信一路走来不知流了多少血汗,而郦食不过就是靠着一张嘴,功劳怎么能和韩信作比较。

韩信被说动了,继续向齐国进军。齐王田广得知韩信率兵攻打齐国,认为郦食是汉王派来转移视线的,下令将郦食残忍的烹杀了。但即便如此,齐国还是没能抵挡得住韩信的进攻,被一举拿下。

攻下齐国后,韩信上书给刘邦,想要 *** 齐王。刘邦看到韩信的来信后,气的直拍桌子。

原本郦食的死就已经让刘邦很恼火了,鉴于当时正是需要韩信的时候,所以忍住没有追究此事。现在倒好,这小子竟然还想要代齐王了。

见刘邦盛怒,张良赶紧在桌子底下踢了他一脚,并且使了个眼色,示意他送信的人还在这里。

刘邦也反应了过来,意识到自己刚刚的做法不妥。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他不能把韩信逼反,这样会让自己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想到这里,刘邦告诉送信的人:“韩信将军劳苦功高,不要做什么代齐王,我让他做真齐王!”之后,便册封韩信为齐王,然后让他带兵去攻打楚君。

从此时开始,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实力愈加雄厚,而项羽的境况却越来越差了。后来,项羽派人觐见韩信,希望韩信不要再帮助刘邦,三人可以三分天下。

但韩信对项羽先前的不重视耿耿于怀,他告诉项羽派来的使者,说当年他在项王帐下时,被项王轻视,如今所得到的的一切,全都是汉王刘邦给的,绝不会背叛刘邦。

楚国使者走后,谋士蒯通也劝韩信不要再帮刘邦了,劝他接受项羽的建议,与其二人三分天下。

但韩信并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执着的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刘邦会信任他善待他。蒯通见此,知道再跟着韩信,日后必不会有好结果,便离开他回到了乡下。

汉五年,刘邦派韩信和彭越一起攻打楚国,但是两人却都没有出兵,结果刘邦被项羽打的溃不成军。

张良告诉项羽,这两人是在拥兵自重,需要给予一定的好处,他们才会出兵。

刘邦听此,将大片的土地划分给韩信和彭越,两人得到如此好处,果然出兵相助。后来的垓下之战中,韩信率兵30万,逼得楚王项羽乌江自刎。

项羽死后,刘邦成了皇帝,但他对韩信极为不信任,认为他手里的兵权过大,常常为此寝食难安。公元前202年,刘邦夺了韩信的兵权。

政治低能

夺了韩信的兵权后,项羽将韩信改封为楚王。此时的项羽已经是个“光杆司令”,没有兵权,只是一个傀儡王。

但刘邦深知韩信的用兵能力,他还是放心不下,深恐韩信将来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于是,他将韩信调回楚国,想要除掉这个隐患。

但韩信却对此浑然不知,他本就是个楚人,对于刘邦这一安排还非常高兴,认为自己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回到楚国后,他找到当初收留自己的那位大娘,赐予千金;之后又找到了当年羞辱他的屠夫,封他做了中尉。韩信说,正是因为屠夫那日的行为,才成就了今天楚王韩信。

由此可见,韩信的人品是过硬的,他懂得感恩,以德报怨,是一个有品质高尚的人。

话说回来,韩信对于早年间别人的些许善举都能牢记在心,何况是让自己名扬天下的汉王刘邦呢?

韩信牢记刘邦的承诺,刘邦曾许诺过他“汝功高,汉必不负你”。但这真是刘邦内心所想吗?很显然,这只是刘邦的缓兵之计。

项羽死后,韩信的作用也不大了,刘邦也没打算继续留着他,他的生命也由此开始进入倒计时。

刘邦为何一定要除掉韩信呢?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之一个原因,当时的刘邦已经快六十岁了,进入了古稀之年,而韩信才三十多岁。虽然韩信对刘邦忠心耿耿,但刘邦不能保证,他会同样忠心于自己的后代。

第二个原因,刘邦重用韩信是因为战略需要,但两人并无私交,关系算不得好。而且刘邦之前对韩信就一直有隔阂,再加上韩信的用兵能力很强,刘邦对他多有忌惮。

鉴于这两个原因,喜欢猜忌的刘邦势必不会再继续留着韩信,因此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就这样,曾经的“兵仙”,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结束了短暂的一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结语

自古成败,往往都在一念之间。纵观韩信一生,他对刘邦忠心耿耿,从无称帝之意。他想要的,不过是荣华富贵,想要名扬四海。

他天真的认为,凭借自己的功劳,刘邦一定会善待自己。可他却不知道,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化。

以韩信的才能,若当初听从蒯通的建议,三分天下也未必不可。但很可惜,他的“政治觉悟”太差了,不懂得变通,这才造就了后面悲惨的结局。

从韩信的结局中,我们也收获了教训: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就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懂得灵活变通,才能走的更顺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10/609889.html

“韩信被吕后秘密处死,死前大喊19字遗言,为何吓得刘邦一身冷汗?”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历史记载,朱棣是一度想传位给次子朱高煦的。说他想传位给朱高煦,是有根据的。在“靖难之役”中,他亲口给朱高煦这样说过。而且为了让朱高煦相信,朱棣还说,当时作为“世子”的朱高炽常常生病,活不了...

诸葛亮七擒孟获地点在哪里 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次放走他

诸葛亮七擒孟获地点在哪里 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次放走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点都在哪?为什么诸葛亮要放虎归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七次擒拿孟获,不得不佩服诸葛先生的能力,当时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点,分别如下:第1次是白崖,第2次是邓赊豪猪洞,第3次是佛光寨,第4次则为治渠山,而剩下三次分别是...

郑颢是谁?他为何会娶万寿公主为妾?

郑颢是谁?他为何会娶万寿公主为妾?

郑颢是唐朝人士,货真价实的贵门之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俗话说人生有两大喜事让人难忘,一个是“洞房花烛夜”,一个是“金榜题名时”。大中四年(850年),状元郑颢与万寿公主成婚,成为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可在这大喜的日子里,郑颢却闷闷不乐,对宰相媒人白敏中恨之入骨。为何郑颢会怨恨让...

南京城沦陷建文帝落荒而逃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南京城沦陷建文帝落荒而逃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对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朱棣怎么也没抓住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明风华》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幕,南京沦陷,建文帝不得不落荒而逃,于是他凭着朱元璋曾留给他的剃刀和僧袍成功逃脱而出,甚至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踪而制造了自焚的假象?朱棣并不相信这一事实,于是他派遣人员去搜...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对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他们手中各有多少兵力,按照多少如何排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卷十七》中为曹魏的五员名将合传,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对五人的评价中说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后人由此将这五人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镇守南中,深受百姓爱戴

马忠(?-249年),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末年,马忠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曾被刘备称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马忠为门下督。建兴三年(225年),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后任庲降都督,剿灭豪帅...

曹操到死都没有对司马懿 曹操是下不了手还是另有打算

曹操到死都没有对司马懿 曹操是下不了手还是另有打算

曹操临死前为何不除掉司马懿?曹操是怎么想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三国时期曹魏大老板,也就是曹操,或许让无数人一下子便想到了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此话乃是曹操所讲。曹操这句话虽然已经说了将近2000年了,但是从他的这句话...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郁郁而终?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郁郁而终?

孙权是三国中称帝最晚,也是最年轻的领导者,直到公元229年,他才正式登基称帝。孙权在称帝前,娶过两个女人,谢夫人和徐夫人。下面说一说孙权的原配发妻谢夫人的故事。谢夫人出身江东的书香门第会稽谢氏,她的父亲是谢煚是东汉尚书郎、下邳徐县县令,叔父谢贞是建昌县长。谢煚在黄巾起义后辞官回乡,而孙权的父亲孙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