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仁孝文徐皇后,朱棣的原配妻子,明朝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将门才女,一代贤后。
这是后人对于仁孝皇后徐氏的评价。在很多影视剧里,徐达的长女都被称为“徐妙云”,不过在正史里并没有明确记载她的闺名,只称之为“徐氏”。这里姑且称徐氏为徐妙云。
1407年8月6日,46岁的徐妙云行将离开人世。得知消息的明成祖朱棣痛心不已,他火速赶到坤宁宫,盼着见皇后最后一面。
在交代完后事之后,徐妙云慢慢闭上了眼睛。此后,身为帝王的朱棣再未立后。不禁要问,徐妙云究竟是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堪称贤后的楷模还是徒有虚名,她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让一个皇帝如此用情专一?
蕙质兰心一枚女诸生
徐妙云出身名门,她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
明朝建立后徐达被封为魏国公,去世后追封中山王。在开国六王之中,徐达位列之一,配享太庙,功臣庙肖像也是首位。
长女徐妙云自幼聪慧,号称过目不忘,被人们称为“女诸生”(女诸葛)。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徐妙云是幸运的,徐达不但是开明的将领,而且他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
徐妙云饱读诗书,编写了《内训》《劝善书》等书籍。她对兵书也有研究,从后来的历史我们知道,说徐妙云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也不为过。
想当年,作为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能坐拥大明王朝,离不开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徐达、汤和、常遇春、蓝玉等都是功勋人物,他们在朱元璋心里都是不可或缺的肱骨之臣,朱元璋也极力拉拢他们。有道是爱屋及乌,作为徐达的长女,朱元璋和马皇后也非常疼爱。
马皇后经常让徐妙云到后宫走动,闲话家常,十分融洽。在朱元璋和马皇后眼里,徐妙云俨然是亲生女儿一般。
朱元璋的24个儿子当中,除了太子朱标,太祖最为器重的当属四子朱棣。朱棣不但文武双全,而且跟自己的脾气性格都十分相似,所以朱元璋经常召朱棣到朝堂上商量朝廷大事。
由于徐妙云也经常到后宫,一来二去,她跟朱棣也慢慢熟络起来。随着年龄渐渐增长,两人从一开始的青涩到无话不谈,再到暗生情愫,彼此都把对方当成更好的知己。而这般青梅竹马的情义渐渐浮出水面。
辅君安社稷,旺夫30年
在立储这件事上,朱元璋曾犹豫过,虽然他内心有想过朱棣,不过自古都是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朱元璋最终还是让老大朱标当了太子。不过朱元璋始终认为朱棣日后对江山社稷必有影响,因此他更希望给这个儿子娶一个贤妻常伴身边。
有一天,正当朱元璋为此事烦恼时,马皇后笑着说:“无须圣上愁烦,上天早为棣儿般配良缘。”朱元璋愣了一下,随即想起了徐妙云,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皇帝要与大臣结为亲家,这是大臣的莫大荣耀,当然大臣也不敢不允。洪武九年,两人好事天成,徐妙云嫁给了朱棣,并被封为正妃。
新婚之夜,徐妙云头上的九翚(huī)四凤冠、身穿的青质九翟衣将她装扮得美艳动人,而新郎官朱棣也是姿貌秀杰、身形伟岸。二人郎才女貌,可谓天造地设。从此这世间多了一对有情人。
徐妙云嫁人之前,父亲徐达对她说:“似吾儿这般品貌才德,与燕王实是旷世良缘,今皇上已经许下了这门亲事。吾儿嫁后,只须竭力侍夫,定可佐燕王为国建功。”徐妙云眼含泪水,表示会谨记父亲教诲,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桩婚姻虽然是父母之命,不过两人早已熟知根底,彼此间非但不陌生,反而志趣相投,“相看两不厌”。朱棣一生共有9个子女,其中前7个都是徐氏所生,可见朱棣对她的宠爱。
作为燕王妃,徐氏一生恪尽职守,除了做一个贤妻良母之外,在国家大事上,她对朱棣也有很大的帮助。洪武十三年,徐氏随朱棣北上就藩,这一去就是20多年,直到建文四年重回南京,母仪天下。
一代贤后德行感天下
婚后30多年,徐氏追随燕王助他成就帝业,为天下百姓造福。
前文有述,朱元璋在位时立太子朱标,只可惜天不假年,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立太子。若按朱元璋的本意,朱棣智勇双全,能力胆识俱佳,如果立他为太子,犹如亲临。
但朱元璋还是没敢冒险,他按照古训,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接替太子职位。朱元璋此举十分犹豫,始终担心朱棣不服。而朱棣对父亲的做法表示理解,礼法仁义,难以违背,并且有很多双眼睛在盯着此事。
朱棣表面上支持朱元璋的决定,但内心也有不甘,很多时候他也想跟父亲较真。每每这个时候,徐王妃就会陪伴在他左右。一天早起,燕王正无聊时,王妃捧着香茶,笑靥迎人。她递上茶碗,对燕王笑道:“燕王怎么起得这么早。妾身知今天天气惹人烦闷,特奉清茶为君散心。”
朱棣看到徐王妃心情好了许多。徐王妃又道:“妾早就听说燕王知书达理,为人处世仁义为先。”说罢,满含深意地看着燕王。燕王喝了口茶,对徐氏称赞道:“知我者,爱妃也。”在徐氏的照顾和宽慰之下,朱棣最终放弃了争夺太子之位的想法。
为了给皇孙铺路,朱元璋干了2件事:
首先:诛杀开国功臣,李善长、胡惟庸、傅友德、冯胜等悉数被诛杀,不过堪称“一代人杰”的徐达一向低调,最后得以善终。其次:分封设藩,他将几个能干的儿子分封各地,并授之以兵权,一来可以戍守边疆,保卫明朝疆土;二来如遇奸臣篡位,各王可以随时来勤王。而雄才大略的朱棣,被派往北平守边。
事实上,朱元璋的更大目的还是让儿子们远离皇权争夺中心,因为他要用心辅佐孙子朱允炆一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按照遗诏,朱允炆登基。建文帝朱允炆性格儒雅且缺乏真知灼见,几无帝王之才。尤其是在齐泰、黄子澄二人的唆使下,建文帝刚坐上皇位就打算“削藩”。
朱允炆也许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个鲁莽行为,直接让自己丢了戚戚性命。在削藩的 *** 下,本来就不服气的各位藩王叔叔立马抱团取暖。尤其是燕王朱棣,更是憋着一股气。不过名不正则言不顺,朱棣一下子不知要怎样跟建文帝较劲,他甚至觉得到底要不要反抗。
朱棣的决绝,除了听了日后有“黑衣宰相”之称的姚广孝的建议之外,徐王妃也给了他莫大的信心。
当得知削藩消息后,徐王妃说:“诸王中,以夫君最为智勇过人,所建的功勋也更大。圣上若要铲除诸王,夫君难逃一死。”她接着说,如今幼主受奸臣迷惑,燕王应该打着“清君侧、除奸臣”的旗号,以保大明江山世代永固。朱棣信心大增,“靖难之役”一触即发。
这场战役持续4年之久,朱棣“主外”,徐妙云和世子朱高炽则镇守北平。在著名的北平保卫战中,徐妙云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徐氏沉着冷静,周密部署,最终母子二人以一万守军挡住了李景隆的数倍大军,为朱棣守住了根据地,也为他在前方争取了时间。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在一场大火中不知所踪,明朝迎来了永乐大帝时代。
朱棣称帝后半年开始了隆重的封后大典。建文四年,朱棣昭告天下,徐氏正式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后。而这种诵读诏书式封后仪式在明清时期还属首次。
众所周知,朱棣独断专行、手段残忍,可以说,如果没有徐皇后在背后斡旋,大明江山又不知道会有多少干戈。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智慧又向善的女子,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徐皇后病重。弥留之际,她不忘交代朱棣,要重贤臣、远小人,爱戴百姓,心怀悲悯。徐皇后死后,朱棣痛心不已,此后17年后位空置。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北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享年65岁,临终之际,他一再叮嘱要将自己与徐皇后同穴。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朱棣和徐皇后的爱情,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家和万事兴”,若有来生,两人一定会再续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