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子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5-20)1990

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子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说客,曾经出使齐、吴、越、晋四国,成功说动四国君主与权臣,改变了鲁、齐、吴、越、晋五国的命运,对春秋争霸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那子贡是如何凭借口才影响春秋走向的呢

一,拜师孔子

端木赐(字子贡)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早年拜孔子为师,学习知识。子贡能言善辩,因此经常被孔子驳斥。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出色?”子贡回答:“我怎么能和颜回比,他听闻一个道理就能推出十个道理。我听闻一个道理只能推出两个道理。”

子贡在孔子门下学习了一段时间,便问孔子说:“老师,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回答:“你像个宝器。”子贡又问:“什么样的宝器?”孔子回答:“供奉在宗庙里的瑚琏。”

陈子禽问子贡说:“仲尼从哪里得来广博的学问?”子贡回答:“周文王、武王治国的思想还在世间流传。贤明的人能学到它的精髓,不贤明的人只学到细枝末节。夫子在哪里都能学到,何必有固定的老师。”陈子禽又问他说:“仲尼周游列国,一定会了解当地的政事。这是他主动问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夫子靠着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来的,或许与别人得到的方式不一样。”

二,游说田恒

子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齐国大夫田恒想要作乱,担心高氏、国氏、鲍氏、晏氏等卿大夫反对,所以想要让他们出兵讨伐鲁国,来削弱他们的势力。孔子听闻,便对弟子们说:“鲁国是我们的母国,现在遭遇危难,你们认为该怎么办?”子路、子张、子石都请求去救鲁国,但孔子没有同意。子贡请求去救鲁国,孔子才同意。

子贡到了齐国,对田恒说:“君攻打鲁国是错误的。鲁国,难以讨伐,它的城池矮小,君主昏庸,大臣虚伪,军民厌战。这样的国家不能和它交战,不如去讨伐吴国。吴国城池坚固,兵器锋利,军队善战,大夫贤明,这样的国家容易攻打。”田恒生气地说:“你认为难的,别人认为容易。你认为容易的,别人认为难。用这些话来教我,你是什么意思?”

子贡说:“我听说,担心内忧应该去攻打强国,担心外患应该攻打弱国。现在君担心的是内忧,想要多次增加封地却没能成功,这是朝中有大臣反对。现在君想攻打鲁国来壮大齐国,若是取胜,那么齐君就会骄傲,群臣就会显贵,那君的功劳就无法显现,就会与他们越来越疏远。齐君骄傲就会无所顾忌,群臣骄傲就会争权夺利。君对上与齐君不和,对下与群臣争权夺利,想要再在齐国待下去那就很危险了。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伐吴失利,百姓会怨恨齐君,群臣会势力衰弱。到时没有人能与君对抗,那君就能专制齐国了。”

田恒说:“好。但是我已经说要讨伐鲁国了,现在突然要讨伐吴国,大臣们会产生怀疑,怎么办?”子贡回答:“君按兵不动,我去劝吴王伐齐救鲁,到时君就有理由讨伐吴国了。”田恒听从,于是派子贡出使吴国。

三,游说夫差

子贡见到吴王夫差对他说:“臣听说施行王道不能使藩属灭亡,施行霸道不能让强敌出现。现在齐国想要吞并鲁国,同吴国争霸,我为大王感到忧虑。况且救援鲁国能够威名远扬,讨伐齐国能够获得大利。安抚泗上诸侯而遏制齐国强大,还能震慑晋国,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希望大王不要迟疑。”夫差回答:“挺好。但是我与越国有血海深仇,等我平定越国再去救鲁国。”

子贡又说:“越国没有鲁国强大,吴国也没齐国强大。等到大王平定越国,齐国早就吞并鲁国了。大王以施行王道为己任,却讨伐弱越而畏惧强齐,这不是勇者的表现。若大王放过越国就会显示仁慈,救援鲁国击败齐国就会让晋国畏惧,天下的诸侯也会向大王臣服,那大王就成就了威震天下的霸业。如果大王实在不放心越国,那请让臣出使越国,让越王派兵支援大王来使越国空虚。”夫差很高兴,于是派子贡出使越国。

四,游说勾践

越王勾践亲自迎接子贡,对他说:“越国是小国,怎么敢劳烦先生前来?”子贡说:“我劝说吴王伐齐救鲁,但他担心越国趁火打劫。大王想要报复吴国,事情没成却被吴人知晓,这太危险了。”勾践回答:“我自不量力与吴国交战,结果惨败。希望先生教我灭吴之策。”

子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穷兵黩武使得百姓疲敝。杀害贤臣伍子胥,重用奸臣伯嚭使得国势更加衰弱。大王派兵支援吴军使吴王放松警惕,然后更加谦卑地向吴王表示臣服,那他一定会去攻打齐国。如果吴王失败那就是大王的福气,如果吴王取胜就一定会与晋国争霸,那我就会游说晋国出兵对抗吴国以削弱吴军。等吴国的精兵消耗在齐国,大军又被晋军牵制,大王趁虚而入,一定能灭了吴国。”勾践高兴,采纳了子贡的建议。

子贡回到吴国对夫差说:“越王畏惧大王,对吴国是真心臣服,无须忧虑。”不久越国大夫文种到达吴国,向夫差说越王愿意亲自率军随吴王伐齐。夫差听了很高兴,便问子贡说:“越王想要亲自率兵随我伐齐,能答应他吗?”子贡说:“不行。使越国空虚又让越王随行,这不符合道义。可以让越军随行而不让越王前来。”夫差听从,于是率大军伐齐。

五,游说晋君

子贡到达晋国,对晋君说:“臣听说不事先做好筹谋就不能应对突然的变故,不事先训练好军队就不能战胜敌人。现在吴齐交战,如果吴军战败,越国就会趁机袭击吴国。如果吴军获胜,那吴王一定会进军晋国。”晋君听了很忧虑,便问子贡对策。子贡说:“提前准备好武器,训练精兵,等到吴军到来。”晋君听从。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吴王夫差率军伐齐获胜后与诸侯在黄池会盟,同晋国争夺盟主之位。越王勾践趁机伐吴,灭了吴国,成为诸侯霸主。子贡善于经商,后来成为著名富商,也曾到鲁国和卫国担任宰相,最后在齐国病逝。

总的来说子贡是春秋时期的杰出说客,一番话使得五国命运改变,保全鲁国,扰乱齐国,灭掉吴国,使晋国强大而越国称霸,真可以说是春秋时期的之一说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5/385.html

“子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的相关文章

王澄:西晋时期官员、名士,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澄:西晋时期官员、名士,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澄(269年~312年),字平子,琅琊临沂人,西晋官员、名士,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太尉王衍之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澄出身世家,少有盛名,勇力过人,爱好清谈。举止放诞,不拘礼俗。少历显位,累迁丞相(司马颖)从事中郎、司空(司马越)长史。迎驾有勋,册封南乡...

朱元璋在南京建了帝王庙,里面为什么会有忽必烈?

朱元璋在南京建了帝王庙,里面为什么会有忽必烈?

众所周知孛儿只斤·忽必烈是元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正是打败了元朝而建立的明朝,按道理说,朱元璋应该很讨厌忽必烈才对,但是朱元璋在南京建了一座帝王庙,里面却供奉了忽必烈,可以说,这就是朱元璋超越常人的地方。他唯成果论,只谈功绩大小。显然,在老朱眼里,忽必烈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帝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详...

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对朱棣夺朱允炆皇位时,其他藩王为何不反对,这些藩王在做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很早就确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并对驻兵进行培养,结果朱标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很满意。不过朱元璋晚年时,朱标去世。这时朱元璋就开始纠结皇位传给谁,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还是按照嫡...

年轻时期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曹操又是什么样的人

年轻时期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曹操又是什么样的人

正史记载里年轻时的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三国,曹操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统天下,却不是一个称霸天下的人,而是一个“乱世之君”,这是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无法统治,必须要重建。曹操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的家世,...

李世民的皇位是杀兄逼父得到的 世人对李世民评价为何那么高

李世民的皇位是杀兄逼父得到的 世人对李世民评价为何那么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篡权夺位的李世民,为何受到世人景仰,还对他评价如此之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世民,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继唐高祖李渊之后的第二位皇帝,世人称其为唐太宗。李世民少年参军,战功显赫,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军事家,可见其才能的卓越。唐太宗李世民虽才能出众,...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说到长孙皇后,很多人应该有所耳闻,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十分伤心,哀叹自己丧失了一位贤内助。长孙皇后作为历史上的著名贤后,如何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一,出身名门大隋仁寿元年(601年),长孙氏出生于长安的一个世家大族。她的父亲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

高阳公主作为李治的姐姐 李治为什么要赐死她

高阳公主作为李治的姐姐 李治为什么要赐死她

还不知道:李治为何要赐死风姿绰约的姐姐高阳公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治赐死姐姐高阳公主,源于一场香艳的“风流案”。贞观年间,长安城里抓获了一名小偷,按说偌大的长安城,抓个小偷也是正常的事,但关键是,从这名小偷的赃物里,搜出来一件特殊的东西。这件东西是一个枕头,...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有哪些与李贽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李贽?

李贽(1527年~1602年),汉族(一说回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