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雍正王朝:邬思道帮雍正夺江山,却没得到高官厚禄,究竟图什么?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7-07)34128

九子夺嫡落下帷幕,四爷克承大统。

从深宫中回府,他仿佛走过了百年之久,这一路实在艰辛,可他清楚还不能歇息,无论是朝中事、院中人,都需要去处理。

看见四爷安然回到院中,邬思道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随即又恢复清明。四爷功成之日,便是他隐退之时。

当四爷说出那句:“你的名分容我慢慢安排。”

邬思道很合时宜的提出了“三可不用”,以此表明退隐之心,最终四爷终究不舍十余年相伴之情,默许他去李卫身边“养老”。

作为雍正最得力的幕僚,邬思道为四爷夺嫡立下汗马功劳,缘何却主动提出“三不可用”请辞“半隐”?答案便在他那“三不可用”中。

一、才高八斗,郁郁不得志

邬思道是江南才子、名气很大,素来十分傲气。

本以为参加科举能一举夺魁,不济也是个榜眼、探花,结果榜上无名、只在末尾,这让其十分不忿。

一番打听后才知道,如今这科举不考才华、靠银子,早在科举开始之前,便已经定好了人选,他们这些不去找门路、托关系的考生,尽都是陪跑,为此他大闹了贡院,将“科举舞弊”一事捅到了康熙跟前。

康熙虽惩治了部分舞弊官员,也没放过桀骜不驯、胆大妄为的邬思道,邬思道只好东躲 *** ,成了逃犯。

为此他对四爷说:“臣原是先帝朝的犯罪之人,如今皇上克承大统,就启用旧朝钦犯,到底是先帝朝当年抓臣抓错了呢?还是皇帝如今用臣用错了?”

话虽如此,但他自负一身才气,如今却成了逃犯,自然渴望得遇良主,当然眼下还是逃命为主。

逃亡十余载,有家不能回,飘零之时时常遭遇不公,艰难处境既磨练了他的心智,也让他认清了现实。过去他所求,乃匡扶天下、施展一身抱负;如今所做,只愿施展才华,让人生更有意义。

奈何时运不济,无人知他所想、更无人懂他理想,本以为就此沉沦余生,怎料遇上来江南赈灾的四爷。

四爷早在来江南之前,就让年羹尧为世子寻一个先生。说是寻先生,其实还是找个“智多星”来为他出谋划策。

近些年太子地位不稳,数位皇子蠢蠢欲动,四爷看似不争不抢,唯太子马首是瞻,实际也有意那至尊之位。

可他既没有八爷有权势,也没有太子命好,身边除了个被称为“侠王”的十三爷之外,再无臂助。

四爷急需要能人志士辅佐,而邬思道本就是坐过牢的罪人,还是个瘸子,走寻常仕途之路自然无法施展一身才华。

初次见面之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相互扶持,邬思道辅佐四爷去争一争至高无上的权利,四爷则给了邬思道施展才华的舞台。

当然,邬思道明面上的身份还是世子的先生。

大家对夺嫡这事心知肚明,却不能摆在明面上讲,表面上大家是兄谦弟恭,暗地里却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

为此招幕僚入府难免为他人攻讦,倒不如安个“先生”名头。

入了四爷府之后,邬思道为四爷屡屡献出奇谋,使得其一步步登临帝位。四爷能克承大统,他居功至伟!

二、小有名气,却是阴谋为体

四爷需要邬思道,夺嫡之前很需要。

从清查户部亏空、推举废太子复立,到九子夺嫡前夜坐镇四爷府,邬思道展现出了其近乎于妖的智慧。

若无他出谋划策,四爷很难继承大统。

可也正是如此,四爷对邬思道既敬重又忌惮。

这一点从邬思道入府和离府,便有直观体现。

四爷从江南赈灾回来之后,为表示对邬思道的看重,他带着四爷府上下一同去拜见邬思道,并为其设下了拜师宴。

旁人或白眼、或震惊,俱都不理解四爷为何会对一个瘸子如此礼遇。唯有四爷清楚,眼前这个瘸子,即将成为他最强力的臂助。

邬思道也没让四爷失望,之后数年出谋划策,帮助四爷一步步接近至尊之位,果真应了一句“得麒麟子得天下”,而邬思道便是智谋无双的麒麟子。

可夺下江山后,四爷却不复往日尊敬,而是以上位者的姿态对邬思道说:“你的名分容我慢慢安排。”

从龙之臣、智谋无双,若是想给这样的人安个名分,是很容易办到的,四爷之所以说“慢慢安排”无非是不想安排。

邬思道作为四爷的“军师”,如何不知四爷所想?不过他也不在乎,正如他与十三爷道别时所说:“我是怀着为天下苍生的心愿来辅佐四爷的,如今心愿得偿,夫复何憾啊。”

戴罪之人、残疾之身,能凭借智慧帮助四爷克承大统,即便没有名分,那也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只可惜,他能如此想,四爷却未必。

夺嫡成功后,四爷便不再需要邬思道。

倒不是不需要邬思道出谋划策,毕竟他登基之后依旧麻烦不断,可他身为帝王,决不能再行阴谋之时。

一如邬思道对雍正所说:“皇上行得是光明正大之道,用的自当是光明正大之臣。”

既然邬思道不可用,是留还是杀?

从四爷夺嫡成功,回到四爷府的行为来看,他之一想法是杀!

邬思道实在太过聪明,近乎于妖的智慧让雍正不寒而栗,他无法想象自己的对手若是拥有这样的人才辅佐该是何等局面。

若留着,邬思道会不会参与自己儿子们的夺权之争?

若留着,邬思道会不会倒向其他人?

只要邬思道活着一天,四爷就得防着他一天。

何况邬思道实在知道他太多秘密,这些秘密决不能呈现在世人面前,皇帝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若是让世人知道他坐上皇位用的是诡谲之术,难免被有心人攻讦。既要担心邬思道被他人所用,又担心邬思道将过去秘密宣告天下,那不如杀了了事。

三、“半隐”之说

当雍正说出那句:“你的名分容我慢慢安排。”

邬思道明白,四爷动了杀心。

四爷有杀他的理由,也有不杀他的理由。看似主动权在四爷手上,掌握主动的却是邬思道本人。

于是他顺势说到:“臣是个残疾之人,历朝历代哪有个瘸子居于庙堂之上的,倘若皇上启用了臣虽至公也不公,虽无私也有私,岂不有伤圣德?”

之一句话,就堵死了雍正和自己的路。

当官这事,咱俩都别想了——就算你想让我当官,我也因为残疾无法入朝做官。为了打消雍正顾虑,他接着又说自己曾是罪人,再加上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而他用的是阴谋之术。

于情于理,雍正都不能重用邬思道。

这是理由吗?并不是。毕竟像李卫那样的混混,因为有才华,还是得到了雍正破格提拔,想用邬思道自然有无数理由。

只能是雍正不想用邬思道,偏偏还不能说出真正理由、甚至自己都不能亲口说这事,一旦说了,自己就成了忘恩负义之人。

邬思道也正是抓住这一点,才不动神色间全了雍正面子,给了雍正台阶,也给自己寻到了一线生机。

听了邬思道的话,雍正终究动了恻隐之心。

可他还是放不下邬思道,随即问其打算怎么个归隐法。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若邬思道归隐山林,雍正放心不下;若邬思道想要个一官半职,雍正不肯给。至于隐于市,雍正也不想。

邬思道这时提出了“半隐”,即生活在雍正看得到的地方。不愧是全剧智力天花板,他给的理由让雍正很难拒绝,他说:“臣孑然一身,身无分文,倘若全隐,必然饿死。”

听听,这话说的多漂亮!

且不说他这些年待在四爷身边所获赏赐,即便是靠着才华亦能立足,何来饿死一说?这不过就是说给雍正听的,意思是告诉雍正:我离不开你,你就安心放我去!

为了让雍正真正放他走,他更是开口说要去李卫身边。这样一来,邬思道既没有官职在身,也时刻活在雍正监视之下,想来雍正也会安心许多。

所做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打动雍正,让雍正动一动恻隐之心。最后雍正说了一句:“那就依了你。”

得到雍正承诺,邬思道第二日就离了京。

虽说雍正放了他一条生路,可他还是怕夜长梦多,以至于当十三爷来送行,都差点把他吓死过去,还以为雍正改了主意。

因为他深知帝王心术,知晓“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既不能共享乐,那不如干脆及时抽身。

作为全剧最聪明的人,他肯定早就料到这一天,可依旧义无反顾的辅佐四爷,根本上还是为了天下苍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7/600875.html

“雍正王朝:邬思道帮雍正夺江山,却没得到高官厚禄,究竟图什么?” 的相关文章

李道彦:唐朝宗室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李道彦:唐朝宗室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李道彦(?~638年),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曾孙、淮安靖王李神通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道彦孝顺恭谨,初任朝请大夫、义兴郡公。武德元年(618年),进封胶东王,授任陇州刺史。贞观元年(627年),迁相岷二州都督、降封胶东县公。贞观...

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但均未被采纳

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但均未被采纳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

历史上薄太后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历史上薄太后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在中国历史上,功成名就大多是属于男人的,而他们背后的女人却会常常被人们忽略,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薄姬的出身其实很低微,她是一个私生女,父亲是吴郡人(今江苏一带),史书只记载姓薄,母亲是以前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私通生了薄姬,后来魏豹做了魏王,所以她母亲就把他...

夷陵之战真的该打吗 刘备为什么会惨败

夷陵之战真的该打吗 刘备为什么会惨败

对夷陵之战刘备为何惨败?一是高估了曹丕,二是不听手下大将的妙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夷陵之战到底该不该打?《三国演义》中说,刘备之所以非要发动夷陵之战,就是为了替二弟关羽报仇。潜台词其实就是,刘备太感情用事,不该打夷陵之战!长久以来这个观点几乎成为了共识。但实则...

明英宗都已经被抓了 最后为什么还能活着回到明朝

明英宗都已经被抓了 最后为什么还能活着回到明朝

对明英宗为什么能活着离开瓦剌,返回明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明英宗,很多网友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土木堡战神”:当然这个说法是一种调侃,意思是讽刺明英宗在土木堡一战中,导致明朝数十万精锐部队被瓦剌军队全歼,同时,导致了明朝面临亡国危机。不过,明英宗还是创造了一个...

朱元璋对朱棣没有怀疑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采取行动

朱元璋对朱棣没有怀疑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采取行动

对朱元璋知晓朱棣的野心吗,为何不除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此后这个出身贫贱的帝王,在其执政的三十一年里相继实行了一系列维系王朝统治、加强皇权的措施。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这一系列明初大案的发生,无不是朱元璋为后来者...

曹魏皇帝曹髦与司马昭之间有何故事?

曹魏皇帝曹髦与司马昭之间有何故事?

曹髦,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弑君,在中国传统社会虽然被视为最大的罪过,但在历史上却并不鲜见。比如彰显史官秉笔直书的“崔杼弑君”,东汉末年董卓毒杀弘农王刘辩。但司马昭弑君却显得尤为不同,因为在曹髦的“努力下”,首都洛阳...

裴子野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子野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子野(469年~530年),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史学三裴”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勤奋好学,善于属文。初仕南齐,起家武陵左常侍、右军参军,以父丧去职。梁朝建立后,除右军参军、廷尉正,出任冠军录事参军,迁国子博士,转比...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