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姚崇也参与了政变,为何武则天退位时他灰痛哭?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5)105

提起“神龙政变”,就不得不说武则天这个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虽为妩媚入宫闱,却因智谋赎尼身。孤凤展翅腾龙位,弱女挥手伏众臣。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

从春秋时代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武则天绝对是一位极其独特并意义非凡的女子。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帝,更是因为她一生“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与作为。

回眸历史瞬间,你会发现,不论是秦宣太后芈八子、西汉吕后、唐朝武周皇帝武则天、辽萧太后,抑或是清朝慈禧太后等,寥寥十数名女子都曾掌握过大权,但在495名皇帝中,也只有武则天是唯一正统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心狠手辣,不仅对着满朝文武百官,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女,她都能下得了狠手,目的只是了满足心底的野心和欲望,如此心性的人,也难怪最终能走向高位。但“高处不胜寒”,有些时候,爬得越高反而摔得越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武则天最终还是跌落神坛。

只是武则天退位时,朝堂上拥护李唐江山的群臣庆祝不已,唯有一人明明参与了神龙政变,却对武周退位表示哀伤并痛哭流涕,不仅让众人不解,此人也一度遭到排挤。但是1年后发生的一件事令人心惊,除了没哭的这个人,其他庆祝的大臣都死了。

01

武则天的上位之路

武则天是唐朝开国大将武士彟次女。武士彟去世之后,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驾幸洛阳宫,听说14岁的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我们知道,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帝位,当上帝王之后,李世民还是很勤勉的,堪称一代贤君。虽然他好色,但他始终将大唐江山社稷放在首位。

姚崇也参与了政变,为何武则天退位时他灰痛哭?

李世民执政期间有位著名的相士叫袁天罡。上起帝王,下至百官,无不希望得到袁大师看相观命。《旧唐书》及《袁天罡传》里,还列举大量事例,盛赞他看相不仅应验,而且准确如神。

李世民在给出武则天封号之后,便请袁天罡对武才人进行算命。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大师告诉他,武才人日后有祸乱朝纲的能力,如果任由她这么受宠,李氏江山必受其影响。

对于相师的话,李世民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将武则天打入“冷宫”。直到临死之前,他仍然交代王公大臣,要将武才人逐出宫外,入寺为尼,以防江山易主。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李世民病重期间,其子李治早已跟武才人暗通款曲。李世民去世之后,唐高宗李治正式继位。为了一解相思之苦,李治经常借上香祈福为由,到感业寺与武才人私会。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李治力排众议,最终将武则天重新接入宫中。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二次进宫,并被封为“昭仪”。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很快生下儿子李弘。

入宫之后,武则天迅速打败了萧淑妃。对于李治身边的王皇后,武则天更是使出了狠招。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当王皇后过来看望之后,武则天更是心狠地将刚刚出世一月余的小公主掐死,以诬陷王皇后。王皇后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此百口莫辩。李治在盛怒之下直接废了王皇后的后位,将其打入了冷宫。

这件事发生后不久,李治便想把武则天晋封为一品宸妃,但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武则天没能之一时间代替王皇后的位置。但武则天的野心和抱负,始终对自己充满自信,在接连扫除长孙无忌等朝廷重臣之后,武则天“废王立武”的心愿最终得以实现。永徽六年(655年)十一月初一日,举行了册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仪式。

02

你以为武则天只对皇后之位感兴趣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当上皇后,只是她计划里的一小步而已。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也许是天生的政治家,武则天在“不经意”之间展现出自己的治国理政之才,这让李治对她愈发信任。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至此,朝中出现了“二圣临朝”的局面。

剧照:武则天、李治

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正式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李治死后,武则天参与了两代帝王的治理,由于儿子的平庸,直到她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干脆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大周”。

姚崇也参与了政变,为何武则天退位时他灰痛哭?

武则天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在67岁时登上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至此,武则天彻底完成了自己由天后到天子的华丽转身。

武则天晚年的时候,由于长时间站在权力的顶峰,常常志得意满,做事也愈发肆意妄为,朝中大臣们担忧她死后天下是否还能回归李唐,干脆联合起来,在其重病期间,于公元705年发动了“神龙之变”,逼武则天退位。

兵变发生三天之后武则天不得不交出皇位。李显登基之后大肆奖励神龙政变中的有功之臣,以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姚崇等六人的赏赐最多。

李唐江山重新回归,这让参与这场政变的大臣们都激动不已,然而在他们中间却有一个例外,这就是大臣姚崇。在所有人都在笑的时候,他竟然在低头默默哭泣。

当众人问到姚崇哭泣的原因时,姚崇直说:";我侍奉则天皇帝已经许久,现在突然换人显得有些伤感。我不怕因此降罪,这也是人臣本分。";

原来,姚崇不仅是一个忠于国家的臣子,还是一个忠于君主的臣子。于国家而言,铲除逆贼他责无旁贷;于武则天而言,她是自己的“伯乐”,所以在成功逼得武则天退位时,他的心里“五味杂陈”。

因为姚崇劳苦功高又年事已高,李显并未怪罪,但是当时满朝文武都认定姚崇已经老年昏聩口不择言,仕途已经到头了。

03

拍手称快的人都死了

武则天也和秦始皇、隋炀帝、朱元璋等皇帝一样,是一个功过参半的人,并不能以是非黑白来进行判断。

有人认为武则天是真正的传奇人物,在荣华不再的境况下还能牢牢抓住李治的心。而且武则天也不像秦宣太后、慈禧太后那样手握大权之后就只知道享乐,武则天为唐朝的百姓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例如完善科举、严明律法等等。客观来说,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也有一些人认为,武则天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残暴之君,因为她眼中只有权势,为了争权夺利她不惜杀害自己的儿子太子李弘、女儿安定思公主、孙女李仙蕙等人,武则天做了15年皇帝,早期的时候的确为百姓谋福利,但晚年的她开始昏庸,在全国大兴土木建造天后塑像,宠爱男宠张易之兄弟,并且任由张氏兄弟祸乱朝廷。

“神龙政变”为何会发生?晚年的武则天在立李显为太子之后,早已没有了之前的精力。此时,不仅有武氏一族在一旁冷眼旁观,有着趁武则天神志不清之时夺权的打算。而且在武则天身边还有有张易之、张昌宗两个权臣在宫中捣乱,一旦这二人趁着武则天不注意做出什么改变,这对整个大唐无异于毁灭性的打击。

姚崇也参与了政变,为何武则天退位时他灰痛哭?

为了及时破除这些苗头性问题,一帮老臣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决定趁着武则天权力在握,还未将权力下放之时发动政变,直接将政权转移到李显的手中。何况武周拿走的本是李唐江山,如今还回来也符合规矩。武则天总不能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侄子,而不给自己的儿子,这与礼制严重不和。

最终,以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姚崇等六人为首的老臣集团,发动神龙政变,剑指面首张氏兄弟,一举再将武周政权推翻。

参与政变的6人,在李显继位之后,除姚崇外,其余5人都被封了王,可这几个人1年以后都没有落得好结局,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句话叫“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实姚崇早已看出武则天的余威,武周虽然不再当政,但是她积攒下来的这么多年的势力,仍然可以秒杀仇人。同时,太子李显年少,十分容易受谗言影响。于是姚崇便表现出了对武则天退位的悲伤,直接获得了武家人的好感。

而其余的几人,由于李显并未处置剩下的武家子弟,这就导致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直接排挤张柬之,最终让他在流放途中离世。同时在暗中陷害,导致崔玄暐等人一部分流放病逝,一部分直接在刑罚里丧生。

姚崇下意识的举动,不仅在这场灾难中保全了自己,还在后续重返朝堂竭力辅佐。在他的帮助下,713年李隆基成功即位,姚崇成了肱骨之臣,并拉开了“开元之治”的帷幕,毕生都在为唐朝付出。最终,在721年的时候,姚崇病逝,后世将其誉为“唐朝四大贤相”之一,号“救时宰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1300.html

“姚崇也参与了政变,为何武则天退位时他灰痛哭?” 的相关文章

韩暨:曹魏大臣,在监冶谒者任内,推广使用水排

韩暨:曹魏大臣,在监冶谒者任内,推广使用水排

韩暨(jì)(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汉韩王韩信的后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韩暨早年被举为孝廉,屡辞公府辟命。后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宜城长,丞相曹操平定荆州后,又转为丞相士曹属、乐陵太守、监冶谒者...

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州?

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州?

明朝开国六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其中郑国公常茂只是袭父亲常遇春的爵位罢了,并没有什么实质功绩。常遇春何许人也?朱元璋曾言:“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

顺治一共有八个儿子 顺治临死前为何想要传位给堂兄

顺治一共有八个儿子 顺治临死前为何想要传位给堂兄

对顺治帝明明有八个儿子,为何临死前却想传位给堂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世祖顺治帝福临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入关定都北京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在位期间使清朝由关外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全国性政权,于顺治十八年因染天花而驾崩,年仅24岁。根据“汤若望传”来看,顺治帝临驾崩之前并不...

程普、韩当是什么来历?他们选择跟随孙坚的原因是什么?

程普、韩当是什么来历?他们选择跟随孙坚的原因是什么?

孙坚,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东汉末年将领、军阀。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据《三国志》,程普,字德谋,右北平郡土垠(yin)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银城铺镇人;韩当,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人,今天的河北迁安人。右北平郡、辽西郡两个郡在两汉属于幽州,两...

蜀汉灭亡后张飞一家无人敢动 关羽后代为何会被屠戮

蜀汉灭亡后张飞一家无人敢动 关羽后代为何会被屠戮

蜀汉灭亡之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后代却遭满门屠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消除自己在“甘露寺之变”之中弑君的恶行,为代替曹魏攒下政治资本,司马昭不顾满朝文武大臣的反对,趁着姜维被黄皓屯田沓中的机会趁机以举国之力伐蜀。...

魏忠贤不死明朝名将就不死吗 明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魏忠贤不死明朝名将就不死吗 明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末名将就不会死是真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别太想当然了魏忠贤不死明朝依旧要亡。魏忠贤是明朝末年阉党的风云人物,但是魏忠贤自上位后就没有干过有利于明朝的好事,魏忠贤此人是南直隶河北沧州人,他早年并不叫魏忠贤,魏忠贤这个名字是后...

孙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

孙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

乾隆在位时期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乾隆在位时期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还不知道:乾隆死前不杀和珅有哪些因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贪官,无可避免的会提到和珅,这个清朝巨富,一个人的资产抵得上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总和,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那么千古一帝乾隆为何不杀和珅,而且对其贪污腐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首先,和珅能成为乾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