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6)95

荀爽(128年~190年),一名谞,字慈明 。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

荀爽出身“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在位时曾被太常赵典举为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第二次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号为“硕儒”。黄巾起义爆发后,党禁解除,荀爽相继被举荐,但都未应命。董卓专权时,强征荀爽为官。他在九十三日内,接连升至司空,位列台司。荀爽见董卓残暴,便暗中与司徒王允等谋除董卓。但在举事前,荀爽便于初平元年(190年)病逝,年六十三。

荀爽博通群经,一生对经学多有著述,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他尊崇儒学,重视礼制。极力维护君臣、父子等级制关系。他也吸取阴阳家某些思想,讲究五行相生和相克,并将其思想运用于社会各朝代的发展和变化。据《后汉书》记载,其著作多达百余篇,至今已残缺不全。其易学思想主要见于李鼎祚《周易集解》所辑荀氏《易注》。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荀爽出身东汉 望族“颍川荀氏”,为东汉名士荀淑第六子,为战国荀卿 第十二世孙 。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当时被人称为“荀氏八龙 ”。

荀爽从小好学,十二岁时即读懂《春秋 》、《论语 》。当时的名臣杜乔 见到他后称赞说:“可以为人师 。”荀爽於是益发深思经书,乡里有喜庆丧吊,他不参加,朝廷有征召,他也不应。颍川郡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荀氏八龙,慈明(荀爽字)无双。”

政治生涯

汉桓帝延熹 九年(公元166年),太常赵典 推举荀爽为至孝 ,授任郎中 。他上书请求进孝道,行三年之丧,正男尊女卑之义,讲究礼制,“省财用,实府藏”,“宽役赋,安黎民” ,奏章送上后,就弃官而走。 后更遇第二次党锢之祸,荀爽便隐居海上,再南逃到汉滨 ,十多年间,以著书 为事,被称为“硕儒 ”。

汉灵帝 光和 七年(公元184年),因黄巾起义 爆发,灵帝刘宏被迫解除党禁。党禁解除之后,五府 (大将军、太傅、太尉、司徒、司空)都征召荀爽,司空 袁逢 (此处有误,或作执金吾 )察举他为有道 ,荀爽都未应命。到袁逢逝世时,荀爽为之服丧 三年。时人往往效法他,成为风俗。当时的人,妻子死了,多不行服,虽然父母死了,也还有吊丧问疾的。又私自为其君父及一些名士死后立名。荀爽都引经据典论其正误,虽说不能都依他的改变,但还是有一定的作用。后来朝廷派公车 征召他担任大将军何进 的从事中郎 。何进怕他不去,迎荐他为侍中 ,但因为何进于光熹 元年(公元189年)为宦官 所杀,朝廷诏命便中断。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同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 ,立刘协(即汉献帝 )为帝,此时董卓又征召荀爽。荀爽想逃避征命,但因官员催迫,不得不去,因此受任平原国相 。走到宛陵(今安徽宣城)时,又被朝廷追拜为光禄勋 。在职三天后,于十二月戊戌日升任司空 。荀爽自被征召的命令到位列台司 之职,前后才九十三日。

密谋诛董

初平 元年(公元190年),关东义军起兵,董卓在惧怕之下意图迁都长安,他大会公卿商议此事。当时太尉黄琬与司徒杨彪据理力争,荀爽看到董卓气盛,怕他一怒之下杀害二人,于是和缓地说:“难道相国是乐于这样做吗!崤山 以东起兵,不是一天可以平定的,所以要先迁都,以对付他们。这正与秦朝 和汉初的情况相同。”董卓怒气才稍平息。同年二月,荀爽随献帝迁都长安。

荀爽见董卓十分残暴,一定要倾覆国家,他所推举都是一些有智谋的人才,准备与他们一起图谋大事。他也与司徒王允 及董卓的长史何颙 等为内谋,因病不幸与同年五月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 荀爽之侄荀彧 任尚书令后,派人迎回荀爽的棺椁,将他重新安葬。

二十四贤

据《集圣贤群辅录》记载,魏文帝曹丕还是丞相、魏王时,将荀爽等二十四人旌表为二十四贤。

有一女荀采 ,其事见《后汉书·列女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1384.html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的相关文章

如果朱棣没有清君侧的话 朱允炆的皇位能够做多久

如果朱棣没有清君侧的话 朱允炆的皇位能够做多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没有朱棣的清君侧,朱允炆到底能干多久呢?四年还是十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建文元年,朱允炆开始削藩,为的就是抑制藩王,皇爷爷朱元璋亲自定下的九边十三王才是重点,可惜的是当削藩的大棒挥舞到燕王朱棣的头上时,朱棣看见之前的弟弟们被朱允炆这个侄子整的都...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原话并不是这么说的,也不是朱元璋所说。《明实录》里记载着朱元璋这样一句话: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

李筠是什么出身?他反宋行动为何只维持了两个月?

李筠是什么出身?他反宋行动为何只维持了两个月?

李筠,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建隆元年(960年),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向北汉称臣,反抗北宋。但李筠起兵仅两个月,就被赵匡胤消灭。为何李筠要向手下败将北汉称臣一,早年从军李筠早年从军,在后唐秦王李从荣手下担任护卫,因为擅长骑射,能拉百斤大弓,所以很得李从荣重用。...

李斯要被腰斩的时候 朝廷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李斯要被腰斩的时候 朝廷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晚年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大臣,为何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李斯的谋略可谓是必不可少。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李斯也协助秦始皇做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许多事。李斯剧照可以说,李斯是备受秦始皇重视,既然如此,李斯结局会...

隗嚣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背叛刘秀与公孙述?

隗嚣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背叛刘秀与公孙述?

隗嚣出身于陇右大族,他一生的经历比较传奇。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公元32年夏,光武帝刘秀亲率诸将兵分数路,西征叛汉降蜀的陇右军阀隗(Wěi)嚣。隗嚣的大将牛邯接到来自汉营的老朋友劝降信后,经过十余日激烈的思想斗争,率“大将十三人,属县十六,众十众万,皆降。”隗嚣面临土崩瓦解绝境,派心...

樊哙当初对刘邦忠心耿耿的 樊哙最后为什么还要投靠吕后

樊哙当初对刘邦忠心耿耿的 樊哙最后为什么还要投靠吕后

对樊哙为刘邦出生入死,鸿门宴上还救过场,为何最后要投靠吕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汉时期的著名武将樊哙,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杀狗屠夫。屠户的地位并不高,虽然可以时长吃一点肉,但他们与那些达官贵人相比,仍然是最底层。樊哙性格直爽,好交朋友,一心认准了一位好大哥——刘...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别号曹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上半年,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的李自成,在起义军内部来了次大清洗。不少不愿意完全成为李自成部下的起义军将领被干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自号“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的罗汝才。在当时,...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岳钟琪的?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岳钟琪的?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岳钟琪出身于名将世家,又是岳飞的第21世孙。耳濡目染,他自幼对排兵布阵就很有兴趣。待到读书后,对兵法等更是熟然于胸,每每与人论起打仗,更是奇招频出。大人都对他的兵法见解感佩不已。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更何况他的父亲岳升龙还身居高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