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赤壁之战曹操最终会输是因为蜀汉与东吴的连盟吗?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6)110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被后世屡屡提及,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建安五年(200年),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打响。曹操击败袁绍,统一了中国北方。时隔8年,曹操闻知病危中的荆州牧刘表想托孤于刘备以保荆州。遂亲率二十万大军出击,谋求占领荆州统一南方,孙刘联军迎敌,赤壁之战正式拉开序幕。曹操被一把火烧得溃不成军,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成立。为什么曹操在北方取胜那么迅速,而在赤壁败得那么惨呢?

赤壁之战曹操最终会输是因为蜀汉与东吴的连盟吗?

后世历代人真格是见仁见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评论耶。笔者在此概略分析一下前后两次大战胜负双方的情况!

(一)官渡之战曹操技高一筹

官渡之战前,袁绍有十万大军,曹操只有三万。曹操听取谋士们的意见,派人先到关中、西蜀、荆州等地,安抚和说服马腾、韩遂、刘璋、刘表等地方军阀,请他们在双方决战时,即使不助曹,也不要助袁,可以作壁上观,避免自己四处受敌。

在具体的军事指挥上,曹操将主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以吸引袁军主力正面坚守。与此同时,悄然派出两支部队包抄袁军的后路。

建安五年(200年)三月,袁曹两军先对抗于白马、延津,袁绍中了曹操的声东击西之计,先后损失大将颜良、文丑,曹军士气大增。恼羞成怒的袁绍仗着人多势壮,派部队从正面进攻曹营,曹军的阵地固若金汤无法攻破。袁绍接着采取挖地道的办法偷袭,结果被曹军识破了。尔后袁军筑高木楼用箭射,曹军制霹雳车抛石块,双方僵持半年之久后,曹军的粮食将尽,打算退兵。

留守许昌为曹军规划军事战略的谋士荀彧给曹操去信说,谁坚持到最后就能取胜,此外还提醒必须要出奇计。曹操认为主意不错,在咬紧牙关坚持下来的同时,派出五千精锐骑兵,出其不意地烧毁了袁绍的粮食基地乌巢。

由于进退不得,粮食基地被烧,袁军的军心大乱,部队的战斗力不断下降,曹操见状,命令自己的部队全线反击。袁军大败,袁绍仅带领八百亲兵退回黄河以北。

因战败的 *** ,袁绍回河北后一蹶不振,不久吐血身亡。袁绍的几个儿子兄弟阋墙,被曹操分化瓦解逐个消灭,至此曹操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赤壁之战曹操最终会输是因为蜀汉与东吴的连盟吗?

(二)赤壁之战孙刘超常发挥

面临曹操大军的攻击,刘备一败再败,江东也面临灭顶之灾。为求自保,孙吴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在武昌一带阻止曹操的进攻。

曹军以北方人为主,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到南方没多久不少士兵染上疾病,据说是血吸虫病。曹军和周瑜率领的部队之一次交手,被打败后暂驻军于乌林地带,交战双方隔江对峙。曹操见进攻难以奏效,就派降将蔡瑁、张允训练水军,以作长久打算。周瑜和诸葛亮使用反间计,诱使曹操错杀了两个水军将领,又派庞统去施连环计,让曹军为抗风浪把船连起来。老将黄盖忠勇可嘉宝刀不老,提出自己去诱降使用火攻之计。黄盖火攻成功,曹军大败。迫于无奈的曹操只好下令将剩余的船只烧毁,然后撤退。路途中因饥饿和生病又死亡了不少士兵。

(三)两次战败方失利的原因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著名的文武双全英雄人物,他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直白地说是袁绍的水平略低一筹。对于曹操袁绍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他瞧不起曹操卑微的出身,且又畏服曹操的才能。袁绍明知曹操是自己的主要敌人,但没有打败主要敌人的具体步骤。当曹操抢先一步把天子控制在自己手里号令天下时,袁绍则十分懊悔。曹操在建安元年东征徐州吕布时,军师田丰劝其袭击许昌,但袁绍以其小儿有病不宜出征拒绝了,气得军师以杖击地长叹:如此天赐良机而弃之,可惜矣!

在军事指挥上,袁绍的水平更是相形见拙,置十万大军于官渡和曹操顶牛角、拼消耗,不考虑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战术。当听到曹军偷袭乌巢的消息时,不听将军张邰全力去救的建议,只派出少量部队去营救乌巢,大部队仍然与曹军对垒。

真格是旁观者清!曹操的谋士郭嘉早就准确预测:袁绍表面上对人宽厚而内心刻薄,缺乏威仪,兵多而分划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与曹操交手是要失败的。

为啥曹操与孙刘交手却败北了呢?让我们概略分析一下孙权和刘备的情况。

赤壁之战曹操最终会输是因为蜀汉与东吴的连盟吗?

孙权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他继承父兄事业后,虚心求教,礼贤下士,赏罚分明,内部十分团结,是不可轻视的力量。

正南其北地说,刘备只是一个卖草鞋的农民,不像曹操那样文武双全,但刘备宽厚仁义,能容人得人心,不像曹操那样狡诈猜忌。加之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全力辅佐,更是如虎添翼。连曹操自己也承认刘备是人中之龙。在具体的军事指挥上,与孙刘比,曹操就相形见拙了。如没有灵活机动的战术;猜忌心太强误杀水军将领;因疏忽大意中了黄盖的火攻之计。如果没中火攻之计,其实曹军把船连环起来算一个不错的办法,可以抗风浪,方便北方士兵作战,然而遇到火攻,就自掘坟墓了。

文末补白:古代的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力,说曹操的失败主要是没有东风相助,其实这是诗人们的一些似是而非之论。一句话,不是曹操不努力,而是孙刘联军1+1大于2,有了超常发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1484.html

“赤壁之战曹操最终会输是因为蜀汉与东吴的连盟吗?” 的相关文章

于禁被称为曹操会校外姓将领第一人 于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于禁被称为曹操会校外姓将领第一人 于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对晚节不保的于禁到底是怎样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他为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旧友。他受到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 ,同时他也是曹操所有将领中,唯一获得假节约之人。因此他被世人称为,曹操会校外姓将领第一人。我们就来讲讲于禁的故事他是泰山郡钜平县人,黄巾起义爆发时,受鲍信...

曹丕和孙权都是官二代 两人到底谁更厉害

曹丕和孙权都是官二代 两人到底谁更厉害

对三国时期官二代大pk,曹丕孙权到底谁更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非常灿烂的时代,这种灿烂并不是指它的文化,而是指这时乱世,但是英雄四起,而且不像五胡乱华受外族入侵让人们感到愤怒,内部战争的英雄四起,给我国历史上留下了非常璀璨的一笔。而英雄四起,...

西汉时期的外戚势力那么大 最后为何只有王莽能推翻西汉

西汉时期的外戚势力那么大 最后为何只有王莽能推翻西汉

对西汉的外戚势力轮番掌权,为何只有王莽家族能推翻西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到汉朝的政治,人们往往会想到外戚干政,直接削弱了刘家的统治力,而且也正是因为有外戚的扰乱,才导致了西汉的国政一日不如一日,王莽作为一个外戚,他本身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人,但是在外戚互相制衡的过...

都说皇家无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权力反目成仇

都说皇家无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权力反目成仇

对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代的最终胜利者是司马家,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最终走上了老东家曹操的路线,控制了曹魏的政权,最终得到了天下,让三家归晋,不过晋朝的建立是经过司马懿祖孙三代人的经营才成功的,这与曹操经过...

司马乂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乂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乂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太安元年(302年),长沙王司马乂(ai)在洛阳发动兵变,除掉了骄横专权的齐王司马冏,控制了西晋朝廷。司马乂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为八王之乱中少有的贤王,但不到一年就倒台。那司马乂为何辅政才一年就迅速倒台被杀呢。一,出身皇室司马乂...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被誉为盛唐第一猛将,玄宗皇帝的养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当时唐朝只有十个节度使,王忠嗣一人能节制四镇,比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禄山也多过一镇,可以说是唐朝最牛节度使。可是不久之后王忠嗣就被唐玄宗免职,最...

裴行俭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裴行俭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调露元年(679年),唐朝大食安抚使、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泥涅师回国。在途径西域的路上,裴行俭招募一万人马,发动突袭,平定了西突厥。为何裴行俭没有从长安带一兵一卒,仅在西域招募了一万没打过仗的人就兵不血刃平定了西突厥呢一,...

周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是如何死里逃生的?

周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是如何死里逃生的?

周勃,西汉开国将领、宰相。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吕后驾崩后,侄子吕禄和吕产分别把持朝廷军政大权,野心勃勃“欲危刘氏”,篡夺刘氏江山,建立吕家王朝。陈平枉为帝国丞相,却无权处理政务。太尉周勃名义上是汉廷最高军事长官,却被二吕排挤得“不得入军门。”周勃与陈平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