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三国时期曹操发布求贤令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历史文化10年前 (2015-05-27)1320

曹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唯才是举,单单求贤令就发布3次。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建安十五年(210年)令:“……天下未定,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齐桓其何以霸?今天下得无盗嫂受金,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唯才是举,吾得用之。”

在这份《求贤令》中,曹操之一次发出了“唯才是举”的呐喊。曹操看来,如果只选用清廉之士,齐桓公就不会重用生活奢华的管仲,也就谈不上什么霸业了。曹操历史性的提出了选用人才可以不注重“品德”只注重才能。“盗嫂受金”之人也可用,这与汉代以来“举孝廉”,注重清誉名流的选才标准大不一样。

三国时期曹操发布求贤令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十九年(214)令:“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这一年刘备夺益州,曹操征孙权受挫。在这道令中,曹操继续以“盗嫂受贿”的陈平为例,称陈平能帮助刘邦建立大汉,言而无信的苏秦能救济弱小的燕国,说明“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不能因为人的品行有短处,就弃才不用,朝廷要重用有才之人,不要有所遗漏。

二十二年(217年)令:“昔伊挚、傅说出于 *** ,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今天下得无高才异质,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此时的曹操已是魏王,各种礼仪车马服饰已经直逼天子。在第三道诏令中,他以伊挚、傅说、管仲、吴起、萧何、曹参、韩信、陈平八位有污点的谋臣武将为例,认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即便出身低贱,即便曾经是敌人,即便身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甚至“不仁不孝”,都可以为“我”所用。

以上就是著名的“魏武三诏令”,曹操在210年-217年,连续发布三道求贤令,而且每道的诏令的基本意思都差不多,都是坚持“唯才是举”,不必过分强调所谓道德。“盗嫂受金”、“不仁不孝”之徒,只要有治国强兵之术,也要举荐上来予以重用。

曹操发布三道“求贤令”,是单纯的为了招揽人才,还是另有深意?

一、真心招揽人才

我们评价一个人、一件事情,首先不要恶意揣度他人。因此,我认为在210年曹操之一次发布求贤令的时候,是真心实意的想以“唯才是举”的原则招揽人才。当时赤壁之战过去两年,孙刘联盟越来越稳固,曹操知道自己统一天下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事情,所以他想挖掘更多的人才,作出更大的功业。

曹操是一个英才卓绝的人,所以他不光是呼吁“唯才是举”,一直以来他都是那么做的。曹操早期的谋士戏志才“负俗之讥”,鬼才郭嘉“不治行检”,“性格刚戾”的程昱,有“毒士”之称的贾诩,贪财的丁斐、蒋济等等,他们在曹操麾下都成为了曹魏举足轻重的人物。

三国时期曹操发布求贤令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二、打破两汉以来“重名轻实”的官员选拔制度

曹操的求贤令,其实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曹操所提出的“唯才是举,不重品德”是与当时主流社会相悖的。曹操此举是为了打破两汉以来“重名轻实”的官员选拔制度。两汉实行察举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光武帝非常重视儒学,所以到了东汉中后期,社会上流行的是品鉴人物、清议高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曹操当年也想求得汝南名士许劭的评语,许劭本来看不起曹操阉宦出身,被曹 *** 的无奈,才给出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连曹操这样洒脱不羁的人,都需要名士的点评加持,可见当时品评、清议、虚谈风气之盛。

另外不得不说,由于察举制这一入仕机制的导向,导致两汉士人重视品德名声进入了一种“偏执”的状态。为了能够得到“孝廉”的名声,士子都“刻情修容,依倚道艺,以就其声价。”矫揉造作的自我修饰,依讬经术以博取名声,最终入仕。我们翻开史书,往往超长守孝、为故吏奔丧、推财让人的事例比比皆是。

三岁让梨的孔融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孔子后人,孔融就是典型的品德高尚、名重天下的大名士。然而孔融的治国理政能力实在“惨不忍睹”:为北海相时本想有一番作为,但面对黄巾军却毫无办法,结果连家室也被虏。在司马彪笔下,孔融任用小人,内政一片混乱,百姓怨声载道。

荆州牧刘表在天下大乱之前,也是大名士,“八及”之一,然而其在乱世之中虽然跨有江、汉,却仅仅是个自守之徒。许靖是许劭的堂兄,后来辗转成了刘备属下,刘备本来不想任用他,法正却劝说刘备:“许靖虽是获虚誉而无其实者,宜加敬重以眩远近。”

三、贬抑士族,为篡汉扫清障碍

逯耀东先生评价曹操的求贤令:他深深了解这批名士对当时的政治与社会所发生的作用与影响;以及他们互相标榜,臧否人物,不仅影响 *** 用人的权力,同时在社会上造就一批名实不符的浮华之士。

三国时期曹操发布求贤令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如果曹操想建立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或更进一步篡夺刘氏政权,都必须先铲除这些出身于大家世族的名士。一再强调他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彻底否定了两汉才德并举的选举标准。因此,魏武三令并不是乱世求才的权宜之计,而是曹操透过用人制度,打击大族与名士的政策。

察举制的另一个恶果,就是门阀士族的萌芽与发展。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四世太尉”,其实东汉中后期,门阀士族已经开始萌芽。袁绍、杨修的家族由于一直有人担任高官,所以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们的家族势力也越来越庞大,累世公卿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打破旧世界,建立新秩序,是每一个站在时代风口浪尖关键人物所想要做到的事情。曹操一方面是想改变东汉以来华而不实的选官制度,同时他也想遏制不断发展壮大的门阀士族,因为如果任由他们发展,他们或许会是自己前进的更大阻力。

尽管曹操一直有意无意的打压士族,坚持唯才是举,然而在他死后。曹丕为了能够获取士族集团的支持,还是进行了妥协,采纳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最终还是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或许这就是历史的潮流,不是某个人能够左右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5/1684.html

“三国时期曹操发布求贤令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荀彧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真实情况如何

荀彧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真实情况如何

对曹操和荀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的荀彧,跟曹操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相比认为,科学认识曹操和荀彧的关系,必是基于“荀彧从最初就认识到曹操是窃国篡汉之贼”的观点基础之上。否则,在摆脱此观点下,荀彧忠汉和荀彧助曹并不矛盾。人生在世,随着环境变化,世界观和目标信...

历史上真实的太平公主,她的私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太平公主,她的私生活是什么样的?

太平公主从一出生,就注定着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都很低,在家从父,嫁人从夫,没有什么话语权。但凡事也有例外,西汉的吕后,一代女皇武则天,包括后来的慈禧太后,这些女性在我国历史上,不但大权独揽,还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几笔。“巾帼英才扭乾坤, 一代女皇绝...

古代皇帝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皇帝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吗

古代皇帝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皇帝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吗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的自律有多可怕?来看看古代皇帝的一天怎么过?做皇帝有多累?跟着清代的皇帝,了解古代皇帝的生活很多时候看古装宫廷剧,都会觉得当皇帝的一天天好像还挺自在,走到哪里都有人跟着,从早到晚想做什么,只要一张口,别人立马按照吩咐实行...

历史上真实的曹丕是什么样的?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曹丕是什么样的?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魏朝开国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文坛之中有一人,因父子名声颇受争议,而被后世之人严重低估,然而连一度傲视文坛的唐代神童大诗人王勃,都评价此人为“富裕春秋,博览文典,庶几无对之君者矣!”(他胸中富有海量春秋史籍,又博览诸子百家各类文典,是几乎没...

在古代亡国之君死法都很体面 他们为何很少被砍头的

在古代亡国之君死法都很体面 他们为何很少被砍头的

对古代亡国之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亡国之君,为何很少被砍头?皇权的至高无上,使得很多人都羡慕,但是要想得到那个皇位,同样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古人一首诗说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因此在古代,许多亡命之徒,为了夺得皇位,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是对于亡国之君而言...

李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他的才能如何

李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他的才能如何

纵观历史,凡领导农民起义而最终登上帝位的君主,幕后常有几位智谋之士辅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历史上,有很多的故事在流传下来的时候都会变得不那么的真实有些故事会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样的故事在普遍认知比较低的古时候,却是能够得到众人的信任的。但是,时至今日,却有很多的古代故...

古代皇帝一共有400多位皇帝 他们大多数为什么都不长寿

古代皇帝一共有400多位皇帝 他们大多数为什么都不长寿

对古代皇帝寿命大都短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啥都不缺 为何大多都短命呢?中国一共400多位皇帝,可他们的平均寿命却不超过40岁,连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寿命都比不上,这是为何呢?难道过得太好,老婆太多也会影响寿命吗?首先我们来看看历朝历代的皇帝平均寿命。从秦始皇开...

宇文述简介:隋朝名将,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子、宇文化及之父

宇文述简介:隋朝名将,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子、宇文化及之父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宇文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宇文述(547-61...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