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7)87

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看过清廷剧《康熙王朝》的都知道,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那就是康熙向朱元璋行三叩九拜之礼。可能你会觉得这是狗血剧情,是编剧老师随意杜撰的。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的确发生过。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清圣祖实录》中记录康熙在第三次南巡中的讲话:

明朝洪武乃创业之祖,朕两次南巡俱举祀典,亲往奠酒,今朕临幸,当再亲祭”……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

《康熙起居注》也记载,清康熙皇帝曾6次南巡前往明孝陵(朱元璋的陵墓)拜谒,并且还提到这样一番话:“巳时,上率内大臣、侍卫、部院官员往谒明太祖陵,于孝陵殿前行三跪九叩礼”。

这么看来,康熙祭拜朱元璋是不争的事实。而我们知道,三跪九叩可是一种大礼,朋友们不禁要问,同样是帝王,也并非有血脉相承,那么康熙祭拜朱元璋算怎么回事呢?就不怕跌面儿吗?

这也许是你我迷惑之处,但在康熙看来,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世无长生,轮回无往。一世凡尘争渡,只为踏骨腾天。

康熙之所以认同朱元璋,那是因为康熙在朱元璋身上寻求某种认同。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康熙也许只是走一个过场,但产生的连锁反应,却是久远的。

01

从放牛娃逆袭为一代帝王:朱元璋的闪光点可圈可点

康熙帝为何要对朱元璋行三叩九拜大礼,康熙究竟要在明太祖身上探寻什么历史奥秘?说白了,康熙很欣赏朱元璋,有句古话叫识英雄重英雄。康熙是一代明君,而朱元璋更是靠着自己的双手,打出了一片天。

朱元璋出身草莽,曾为了一口饭,不惜当了和尚,最后又沦落街头。他历经千辛万苦,从刀山火海中闯出一条坦途大道,最终成就了千秋霸业。

就古代400多位帝王而言,无论是从出身还是骑马打天下,朱元璋又怎是一个“传奇”可以概况?!所以在朱元璋身上,我们能看到的还有很多,这些也让康熙为之钦佩。

帝王间的心心相惜可能只是某种表象,康熙高调祭拜朱元璋,其实还隐藏着另外的深意。

02

康熙“醉翁之意不在酒”

明确一点,朱元璋可不是康熙的老祖先,论仁孝之礼,康熙不挨着。出于对朱元璋的尊敬,康熙6去明孝陵,但这只是部分原因。分析大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康熙一路走来也不容易,他要守住江山,仅仅靠骑马治军、铁腕治民是万万行不通的。所以,他祭拜朱元璋,就是要昭告天下,马背上的民族,不单单只会骑马打仗,更会用中原的文化管理中原。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首先,身处权力顶端,康熙也学朱元璋的权术

康熙虽然生下来就是皇子,但他的成长过程以及亲政经历同样历经波折,不啻于刀尖舔血。从这点来看,他与朱元璋从草根摸爬滚打上位来说,有相似之处。雷同的际遇,让康熙对朱元璋多了几分敬意。朱元璋,作为一代无可辩驳的雄主,他的治国手段,驭下之术,必定会与不甘平庸、心有所想的康熙产生深深的共鸣。

只有处在权力顶端的人,才能理解那种高处不胜寒的险境。故而,康熙学习历史,了解先人治国之术,这是康熙加强自身统治的必修功课,与其说这是祭拜,不如说是“朝圣”。

其次,“初代目”秦始皇和朱元璋,让康熙看到了不同的自己

扬别人之长处,避自己之短处。秦始皇和朱元璋同开中国新气象,同样都是开国雄主,但两人的区别却犹如天壤,这也对康熙的借鉴甄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千古一帝秦始皇,虽然是封建社会的开创者,但是在他死后不久,秦朝就崩溃了。之后的历朝历代,除了元朝之外,几乎所有王朝的运营模式,都是照搬秦始皇的那一套。不夸张地说,秦始皇影响了除元朝外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由于某些根深蒂固旧制度的影响,很多后续王朝出现了内乱纷争。

有别于秦始皇,康熙看到了朱元璋的与众不同之处。他看到了朱元璋从一介布衣,一步步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不论是从打天下还是守江山,康熙从老朱身上看到了很多发光点,因此他把朱元璋就看成了自己的楷模,所以才会去下马参拜朱元璋。

第三,笼络人心,将清朝归为华夏传承

自古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自祖先入主中原以后,康熙心里明白,自己始终代表着“外来文化”,在老百姓眼里,他们就是“入侵者”,是异族,是 *** ,而并非正统传承继任者,随时都有被推翻的可能。

康熙以天之骄子的身份向朱元璋跪拜,一方面是为了笼络 *** 之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清朝顺利的归为华夏传承,以向天下人表明自己是明朝的合法继承者。同时,向朱元璋跪拜,按照时间线来算,自己也是晚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康熙皇帝给朱元璋磕头,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老百姓却看到了一个传承汉文化的帝王。

03

为守江山,康熙更多追求文化认同

若说满清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手打造的话,那么真正入主中原,坐稳江山的功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康熙了。虽然此时清朝已经统治多年,但是当时的汉族百姓仍对清朝的统治十分不认可。

因为在老百姓看来,清朝的统治者是趁着明朝的内乱,才得到江山的,清朝的政权并非正统,加上清朝入关后曾作出的很多骇人的举动,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蓄辫运动,所以百姓的反抗此起彼伏,民众和朝廷的矛盾也是愈积越深。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

为了缓和这些积怨,满清统治者也是想了很多的法子,康熙当政后更是绞尽脑汁来通过各种手段来处理这样的危机。

而文化认同的差异,无疑是根源所在。所以康熙从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文圣”孔子入手。康熙皇先是祭拜孔庙,孔庙上面“万世师表”的匾额就是康熙帝亲笔书写的。而祭拜明太祖也代表着对明朝正统的认同,三拜九叩的方式也说明清朝对封建儒家文化正统地位的认可。

你可以说康熙的跪拜是一种政治作秀,但朱元璋的一系列制度,无疑影响到了清朝的统治。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见明孝陵前康熙立下的一块石碑,上面是他亲笔题写的“治隆唐宋”四个大字。意思是,朱元璋的对于国家的治理,所做出的的贡献,可以跟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相提并论,可见康熙皇帝对于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打心底佩服。

另外我们知道,明孝陵位于南京市,而江南也曾是“反清复明”的“重灾区”,文人学子在感情上无法抹去对前明的思念,而满清发动的“文字狱”已经对很多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彰显新君的怀柔与传承,康熙皇帝自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之一次下江南以来,几乎每次来到南京都要去祭拜朱元璋的陵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1711.html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的相关文章

郭解,西汉中最后名的侠士,他的一生有何经历?

郭解,西汉中最后名的侠士,他的一生有何经历?

纵观历史,从先秦到民国两千余年,有关侠客的传闻不绝,这些故事无一不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郭解,西汉武帝时代之人。他的外祖母许负,是秦汉之交的著名相士,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了一篇《游侠列传》,根据记载,郭解是西汉中最后名的侠士,能够在《史记》里留下一笔足见必有过人之处或者说具有代...

汉献帝忙碌奔波了一生 汉献帝为何始终一事无成

汉献帝忙碌奔波了一生 汉献帝为何始终一事无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汉献帝集团奔忙一生,为何始终一事无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说到三国历史,汉献帝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此人一生先后扳倒了董卓、李傕、郭汜,甚至就连老奸巨猾的曹操都差点阴沟里翻了船。但是汉献帝跟他那个小朝廷扳倒了一...

樊哙作为刘邦的妹夫 刘邦临死前为何派人去杀他

樊哙作为刘邦的妹夫 刘邦临死前为何派人去杀他

还不知道: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樊哙是刘邦的连襟,追随刘邦举兵反秦,忠心耿耿。没想到刘邦临死前,竟然令陈平杀死他,提头来见。陈平左右为难,想了一个办法,留了樊哙一条命。常言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杜周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杜周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位雄略之主,但在汉武帝统治的中后期因为政治、经济高度发展,与其相配的另一社会现象是法制建设空前发达,刘彻开始爱用酷吏来镇压人民,为此来加强君主集权,也为了抑制地方性豪强、游侠与诸侯也可以短期内防止地方上土地的兼并,并且严明了法度。杜周就是其中之一。杜周出生于南阳郡杜衍县,他本来是...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擅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

匡衡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匡衡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无疑,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正解。西汉大经学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发奋苦读的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虽然“偷光”看起...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赵光义为什么有洗不掉的嫌疑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赵光义为什么有洗不掉的嫌疑

还不知道:赵匡胤究竟是怎么死的,那一夜赵光义为何留下洗不掉的嫌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开封。皇宫宣德门缓缓打开,一行人匆匆进宫,雪地上留下一行凌乱的足迹。在位已经十六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在这个风雪之夜突然宣召自己的弟...

关羽丢失荆州后在做什么 关羽为何在荆州绕圈子

关羽丢失荆州后在做什么 关羽为何在荆州绕圈子

对关羽失荆州不迅速撤往益州,为何故意在荆州绕圈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亲领大军进犯汉中,曹操派夏侯渊、张郃率兵与之相持。转年,黄忠斩夏侯渊于定军山,曹魏军队不振,处于劣势,自汉中撤军。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占领汉中,称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