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陆抗在东吴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8)103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公元263年魏灭蜀,公元265年晋代魏,公元280年晋灭吴。称帝建国最晚的吴国,居然是三国之中最晚消亡的一个,也是非常有意思。除了长江天险,各种客观因素之外,人力的因素也不可忽视。今天我们来聊聊东吴最后一位名将——陆抗。

陆抗在东吴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出身大族,忍辱负重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东吴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陆抗虽然出身江东大族,但他却遭受了常人难以接受的困苦与磨难。孙权晚年突然变得昏聩而猜忌,纵容“二宫之争”,导致东吴朝堂上下“举国中分”,大臣分成两派相互攻讦。

不知是有意无意,江东士族顾家、陆家都遭到了孙权的“打击”。孙权称帝后,陆逊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出将入相,主持吴国军政近20年的时间。然而,由于陆逊遵从嫡庶之分,坚定的支持太子孙和,应该让鲁王孙霸之国。被孙权多次派遣使者责让,陆逊愤忿而卒。

二宫之争

陆逊去世时,陆抗年仅20岁,孙权任命他为建武校尉,领其父陆逊部众五千人,驻守武昌,陆逊生前被杨竺指控罪状二十条。陆抗葬父,还都谢恩时,孙权拿出以前杨竺告发其父的20条罪状,与陆抗核实。陆抗逐条对答,为父辩白,令孙权消除了对陆逊的愤怒(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

246年,孙权迁陆抗为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互换防区,屯守柴桑。陆抗临走时,其驻地完好无损,诸葛恪到后,俨然若新。而诸葛恪的柴桑驻地却颇有毁坏,诸葛恪深为惭愧。251年(孙权临死前),陆抗还都治病时,孙权召见他,流着泪对他说:“我过去听用谗言,对你父亲在君臣大义上不笃厚,因此亏待了你。”

孙权死后,吴国朝政先后由诸葛恪、孙峻、孙綝等人把持,少帝孙亮被废,景帝孙休在位几年即病逝。孙休死后,众臣迎废太子孙和之子孙皓为帝,是为吴国末代皇帝,也是鲁迅先生口中“特等的暴君”。但由于当年陆逊支持孙和,所以孙皓比较信任陆抗。

西陵破晋,国之柱石

陆抗在东吴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259年拜镇军将军,镇守西陵,负责从关羽濑到白帝城段的防务。翌年,假节。264年孙皓继位,加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270年,陆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守乐乡。

272年8月,西陵督步阐害怕孙皓治罪,举城降晋,送侄步玑赴洛阳为质,晋武帝诏命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十月陆抗闻讯,急遣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部进围西陵。晋武帝则命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接应步阐,命车骑将军羊祜率步兵5万进攻江陵,令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进攻建平以救援步阐。

陆抗为避免腹背受敌,命吴西陵各军自赤溪至故市构筑高墙,内用以围困步阐,外则抵御晋援军,却不急于攻打西陵城。诸将都不理解,陆抗认为西陵城是当初自己修筑的,其坚固程度和易守难攻自己最清楚。现在当务之急是把步阐包围起来,对外抵抗晋国的援军。

最终按照陆抗的部署,先打破晋军分进合击之势,用次要兵力牵制晋军主力,用主力围城打援,终于击败晋军,攻克西陵。陆抗入城后,修治城围,然后东还乐乡。陆抗虽立大功,却“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孙皓称帝后,荒淫残暴,胡作非为。陆抗虽远驻西陵,但是听说朝政混乱,深为忧虑,曾多次上书。但均不为孙皓采用,陆抗鞭长莫及,也只好恪尽职守,慎保边圉。孙皓虽然残暴酷虐,但却知道重用陆抗,所以陆抗镇守西陵,成为晋国更大的阻碍。

羊陆之交,身死国亡

虽然孙皓残暴,吴国国力大衰,但有陆抗镇守边境,晋国大将羊祜也知道灭吴的时机未到。于是对吴军采取怀柔政策,每次两军交战,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

羊祜的部队进入吴国境内,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羊祜常会集部队在江沔一带游猎,但范围往往只限于西晋境内。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羊祜命令一律送还。于是一时晋、吴两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陆抗在东吴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一次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送药给他,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祜岂鸩人者”!仰而服下。

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吴主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孙皓无言以对。

公元274年7月,陆抗病重,自知时日无多。给孙皓上疏,陈述西陵作为军事要塞非常重要,劝施仁治,增加西陵的兵力,以应对晋军顺流而下,孙皓对此依旧置之不理。陆抗死后,吴国再无良将。天纪三年(279年)十一月,晋军伐吴,晋龙骧将军王濬率水陆大军沿江而下,其作战方略与陆抗所忧虑的完全一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陆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陆逊、陆抗父子为江东孙氏政权,可谓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辱没陆氏一门忠烈的名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1862.html

“陆抗在东吴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的相关文章

明孝宗朱祐樘是如何开创出弘治中兴的局面?史书怎么评价他?

明孝宗朱祐樘是如何开创出弘治中兴的局面?史书怎么评价他?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朱祐樘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明孝宗朱祐樘是如何开创出“弘治中兴”的局面?史书怎么评价他?请听我详细道来。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

和珅被嘉庆收拾之后 和珅的儿子为何能幸免于难

和珅被嘉庆收拾之后 和珅的儿子为何能幸免于难

史上最大贪官和珅倒台,他唯一的儿子,为何却幸免于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799年,89岁乾隆驾崩,就在他的灵柩前,和珅束手就擒,紧接着被搜出8亿两白银!而乾隆65岁才生的小女儿,哭成了泪人儿,去给公爹和珅求情,才勉强保他一个全尸。没想到,丈夫...

宋仁宗对曹皇后为什么那么残忍?真的毫无感情吗?

宋仁宗对曹皇后为什么那么残忍?真的毫无感情吗?

宋仁宗对曹皇后为什么那么残忍?虽贵为皇后,但曹氏却从未被皇帝恩宠过,宋仁宗对曹氏真的毫无感情吗?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皇后出身名门望族“真定曹氏”,她的祖父是北宋开国功勋曹彬,是宋太祖最信任的臣子,也是一位忠心宽和之人。因此,整个曹家备受宋朝皇室的关注。出身于这样的世...

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中有哪些人最后是战死沙场的?

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中有哪些人最后是战死沙场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董袭、陈武杀身以卫主。——陆机《辩亡论》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东吴的武将虽然没有那么出名,但“江表十二虎臣”也是赫赫有名的存在。今天我们聊聊十二虎臣中唯二战死沙场的两位(其他人基本都是病逝或正常死亡),陈武成了张辽的背景板,董袭抗曹...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还不知道:刘备选择托孤大臣,在一文一武的情况下,为何选李严而不是赵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在封建王朝时期,君主在去世之前,一般会指定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让他们辅佐新皇帝顺利登基,那些辅佐新皇帝登基的大臣也被称为托孤大臣。古代的托孤大臣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托孤...

历史上陈平的才能怎么样?

历史上陈平的才能怎么样?

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的谋臣陈平,虽比不上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声名显赫,但也确实算得上一个风流人物。他出生低微,身处穷巷陋室,但胸存大志,广结高人,游学读书,投靠英主。他辅佐刘邦,屡出奇计,匡扶汉室,位及相位。虽然遭遇...

历史上诸葛亮与赵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上诸葛亮与赵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乱世出英雄。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伐吴兵败,退守白帝城,病危之际,托孤诸葛亮和李严,诸葛亮作为丞相,总揽朝政,负责行政,其中,刘备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统领内外军事,成为军事上的负责人。也就是说,内政归诸葛亮管,军事上就归李严管了。这样,诸葛亮似乎就没有军...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出生名门,血管里流淌着忠臣良相血脉的范文程,在后金攻打自己的国家时,却积极讨伐明朝,对大清建立新制建议献策。万历二十五年(1597),范文程出生于辽东沈阳,据《清史稿》记载:“其先世,明初自江西谪沈阳,遂为沈阳人,居抚顺所。”范文程的曾祖父范鏓曾担任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