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张温一家被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9)99

张温,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汉末三国时代,虽说中原才是士族聚集之地,但江东地区也有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其中尤以吴郡四姓顾、陆、朱、张最为显赫。顾雍、顾谭,陆逊、陆绩、陆抗,朱桓、朱据都是三国时代鼎鼎大名的人物。那孙权为何要废黜张温,甚至牵连其家族?

历史上张温一家被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虽然说孙权晚年,对于江东士族有不同程度的打压,但张温却早在公元224年即被废黜,当时孙权甚至还没有完成称帝大业。顾、陆、朱三家此后在东吴朝堂之上一直位高权重,有很大的话语权,张温到底做了什么让孙权下狠手?

才华横溢,出使蜀国

张温,字惠恕,吴郡吴县人,出身吴郡张氏。父亲张允,因轻视钱财重视贤士,声名显扬州郡,任孙权的东曹掾,随后去世。张温从小就修养节操,容貌奇异伟岸。孙权听说,就询问朝中大臣说:“张温能与当今何人相比?”大司农刘基说:“可与全琮同等。”太常顾雍说:“刘基未详细了解到张温为人。张温当今无人可比。”

孙权说:“如果是这样,则张允就算没有死!”于是征召张温请与之相见。张温谈吐文雅对答如流,旁观者倾慕,孙权为之改容加礼。召对完毕出宫,张昭握着张温的手说:“老夫把心意托付你,你应该明白。”于是孙权任命张温为议郎、选曹尚书,又迁为太子太傅,很受信任重视。

张昭、顾雍在吴国的声望、地位不用多说,他们对于张温这样一个后辈,有如此高的评价和期许,可见其确有才华和能力。孙权也显示出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一面,给予张温很高的官职、地位。选曹尚书相当于后世的吏部尚书,太子太傅更是非常荣耀的职位。

东吴黄武三年(224年),张温三十二岁时,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国。临行前,孙权谆谆嘱咐张温此行主要目的是与蜀国交好,和诸葛亮说清楚自己之前向曹丕称臣的缘由。张温出色完成使命,并且得到了蜀汉朝堂的一致赞誉(蜀甚贵其才)。

莫名其妙,孙权出手

历史上张温一家被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按理说,张温不辱使命,而且又没有出什么纰漏,孙权应该奖励他才对,但张温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等待他的是下狱治罪:

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会暨艳事起,遂因此发举。——《三国志·张温传》

此处记载明确说明了孙权搞掉张温的原因:之一,孙权暗恨张温回来后到处宣扬蜀国的政治清明;第二,孙权忌惮张温的名声太大,举国上下都非常欣赏崇拜,担心张温终究不为自己所用。于是准备找机会“中伤之”,正好碰上“暨艳事件”,于是借机拿掉张温。

这两条理由都显得有点“无厘头”。首先说“称美蜀政”,是孙权派张温出使蜀国,并且让他交好蜀汉,说几句蜀汉的好话怎么成了罪过?其次,本来孙权用张温,就是因为张昭、顾雍等人非常欣赏张温的才华和名气,现在又嫌张温名气太大?

权斗杀人不见血

骆统上表给张温求情,说张温没什么罪过,不过是有人嫉妒张温受宠,故意陷害他,孙权不听。虽然没有杀张温,但仍被“斥还本郡,以给厮吏”,六年后病亡。;张温诸弟张祗、张白“亦有才名,与温俱废”;甚至连张温已经嫁人的三个姊妹,也“皆见录夺,饮药而死”,堪称家破人亡。

吴郡张氏自此一蹶不振,后世不见记载。张温被废黜,甚至整个家族都被彻底打压,到底是为什么呢?答案还得从张温被下狱的导火索——暨艳事件中寻找。

暨艳,字子休,吴郡人,暨艳个性耿直、刚正不阿,喜欢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依据,臧否人物。张温引荐暨艳,让其担任选曹郎,官至尚书。张温早年曾担任过选曹尚书,或许正是看重暨艳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才让其担任选曹郎,结果却为自己日后被废埋下了伏笔。

公元224年,北方恢复稳定,为孙氏立国提供了“人才基础”的“北士南流”也基本停止,放眼望去,吴国的朝堂上多半是吴会豪门。淮泗集团的子弟,很多还是靠着爷爷、老子的势力滥竽充数。暨艳看到了这一点,他觉得身为国家人事部门的一把手,必须要做点什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官吏考察(弹射百僚)。

历史上张温一家被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并以地位最清贵的郎官为重点(核选三署)。暨艳的措施非常严厉,考察称职的不到十分之一,不称职的都被连降几级,有“经济问题”的 全部改为“军吏”。让那些豪门出身的“官二代”、“官三代”当军吏,等于是把他们从士大夫阶层里开除了。别说他们自己不愿意,他们的爷爷、爸爸、伯伯、叔叔能答应吗?

这事闹大了,群情汹汹。最后,孙权亲自出来给他们 *** ,而一心要整顿吏治的暨艳,则论罪自杀。孙权是更高领导,以政治家的眼光,觉得要维护孙家王朝的稳定,不仅不能这么干,而且还要让暨艳死,给豪门一个交代。

而由于张温是暨艳的引荐人,而且孙权认为暨艳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张温在暗中谋划指使(艳所进退,皆温所为头角)。所以虽然暨艳自杀了,但张温也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恐怕这才是张温被废黜的真正原因。

权力斗争,向来是杀人于无形之中。张温、暨艳所作所为,或许本心是一心为国、一心为公,但由于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遭到了强烈的 *** 和反噬。张温虽然作为江东大族,声名远播,却也难逃覆灭的下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1891.html

“历史上张温一家被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韩子高是什么人?他与陈文帝是什么关系?

韩子高是什么人?他与陈文帝是什么关系?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女子因为美貌而名扬天下,名传千古。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子高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美男,被陈文帝看中,成为其贴心侍从。陈文帝对韩子高十分喜爱,一直让他陪伴在左右,两人关系十分亲密。因此有不少人推测陈文帝与韩子高存在特殊关系,甚至还声称陈文帝...

历史上同治皇帝是怎么死的?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同治皇帝是怎么死的?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作为咸丰唯一的儿子,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是幸运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翻阅清朝史书不难发现,清朝历代皇帝的子嗣数量呈现出一种逐渐下降的趋势。与康熙、乾隆动辄十几个皇子相比,身处清朝中后期的咸丰仅与当时还是嫔妃的慈禧太后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继承皇位的同...

苏麻喇姑的一生有多传奇?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苏麻喇姑的一生有多传奇?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苏麻喇姑一个在史书中并未留下太多痕迹的宫女。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公元1705年九月初七,清宫中一位年长的宫女病逝,康熙的心情十分沉痛,下旨为该宫女举办隆重的葬礼。这位宫女不是别人,正是93岁高龄的苏麻喇姑。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苏麻喇姑的话,肯定是“传奇”无疑。苏麻喇姑的特别之处至少体现两方面:苏麻...

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小说中的一样吗

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小说中的一样吗

对历史上的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刘备和诸葛亮这对君臣的印象必定非常深刻。刘备早年虽被人尊称为“刘皇叔”,但其境遇比较悲惨,颠沛流离了大半生,却始终没能开辟出自己的根据地。后来刘备在隆中“三顾茅庐”请出了不世之才诸葛亮。在诸...

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抗朱棣的徐辉祖却得了善终?

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抗朱棣的徐辉祖却得了善终?

洪武三十一年,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大明皇帝之位,是为建文帝。之后更是在齐泰与黄子澄的建议下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先是周王朱橚被废,紧接着又将齐、湘、代三位亲王贬为庶人。就这样,一场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战争诞生了,那就是燕王朱棣发起名为“清君侧”的靖难之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

年羹尧到底在执着什么 为何死都没有向雍正低头

年羹尧到底在执着什么 为何死都没有向雍正低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生戎马的年羹尧,为什么宁死都不认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清朝名将年羹尧,大家首先都会想起那充满着恐怖的血淋淋的“血滴子”。它是雍正设立的特务暗杀组织机构,而年羹尧就是“血滴子”的首领,曾用血滴子帮助雍正稳固皇位,残酷地杀掉一个又一个的对头。然...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身负重托但壮志难酬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身负重托但壮志难酬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

朱元璋明明有26个儿子 朱元璋为何偏偏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朱元璋明明有26个儿子 朱元璋为何偏偏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还不知道:朱元璋有26个儿子,却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究竟是何原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在战场上拼杀到后来建立明朝,这一路走过着实是不容易,然而朱元璋在选定皇位继承人时,却是令所有人出乎意料,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要知道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为何偏偏将皇位传给...